书城政治公务员职业道德:服务人民(二)
58800600000004

第4章 我国干群关系的基本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干群关系也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具体来说,我们当前干群关系的主要形势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干群关系的新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始终保持高速态势,经济总量已跃至世界第二,农村贫困人口逐渐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可谓“换了人间”,这是人民群众支持党的坚实基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稳步推进、党同人民群众联系渠道的不断拓宽,为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提供了直接动力和重要保障。当前干群关系的主流是好的。但问题依然存在,干群关系中的矛盾与问题同过去相比,呈现出以下四个新的特点。

一是群众求发展愿望迫切。发展已经成为密切党群关系的第一要务。一方面,经济发展滞后制约了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滞后导致了群众利益受到了不应有的损失。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主要靠加快发展。所以,发展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第一要务。

二是群众的利益要求增多。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关系是党群、干群关系的核心,党群、干群之间的物质利益矛盾由幕后走到了台前。在征地补偿、城镇改造拆迁、矿产资源开发等工作中,对利益问题的协调处理部分群众不满意,就会产生矛盾和问题。人民内部矛盾就是人民内部需要利益调整的矛盾,统筹各种利益关系成为科学发展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必然要求。

三是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要求。政治上,群众政治参与的机制不健全;文化上,意识形态控制的能力下降;社会建设存在问题更多。同时进入了各种社会不协调因素的活跃期和社会矛盾的多发期。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事业,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直接关系社会公众利益和福祉,直接关系社会公平和正义,越来越成为掣肘党群、干群关系良性发展的瓶颈。

四是群体性事件增多。变革时期,党群、干群矛盾大多带有普遍性,涉及很多人的切身利益,极易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组织串联或煽动下,酿成群体性事件。最严重的是特大群体性事件的增加。一些群众的利益诉求未得到合理或及时解决,出现了集体上访、越级上访、跨区域串联上访等,个别地方因处理不当还发生群体性冲突。党群、干群矛盾的对抗性因素增加,对抗程度增强。据中央组织部的一项研究表明:现在不少人认为找企业不如找政府,找政府不如堵公路上铁路,动辄封桥堵路,冲击党政机关,要挟党委和政府,甚至出现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意在把矛盾推向社会,扩大事态,以引起上层关注。

面对以上情况,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这样的要求,既寄予着殷切的期望,更隐含着对筑牢执政群众基础的警觉。人民群众是一个政党执政的社会基础。人心向背,决定着执政党的前途命运。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只有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只有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

(二)干群关系的新考验

我们党面临“四个考验”,这同样是对我们各级公务员与群众关系的考验,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小心应对。

第一,是执政的考验

一是我们“进了城”、“上了楼”,环境发生了变化。处于和平环境,生活安逸,一些公务员对群众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同时,社会上的违法乱纪分子千方百计去拉拢、腐蚀公务员,各种资产阶级的思想也会侵蚀到党内。

二是“当了官”、“掌了权”,地位发生了变化。大权在握,难免作风松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甚至腐败。

三是“不打仗”、“搞建设”,任务发生了变化。“革命为民”、“执政为民”,在“为民”这个根本点上是相通的,但毕竟还存在巨大区别,能否做大“蛋糕”,分好“蛋糕”,是决定执政党获取群众支持与否的重要条件。

第二,是改革开放的考验

一方面,改革首先是利益关系的再调整。一是改革初期掌握知识、资本和权力资源的人日益成为改革的主要受益者,呈现出利益积聚态势;二是在改革初期得到一定利益的社会边缘群体和困难群体日益成为改革代价的承担者、利益受损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收入差距的迅速扩大和生活的艰难,使部分群众把不满的矛头直接指向了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提出了改革开放“代表谁、依靠谁、为谁谋利”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新的环境下,群众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利益的关注更多地采取横向比较,而国与国的现代化程度,也是人们观察事物的着眼点。因此,尽管绝大多数群众的生活水平比过去高,但对比的参照系变化了,就会产生“心理不平衡”,影响到对党的感情认同。

第三,是市场经济的考验

一是考验党驾驭经济发展的能力;二是考验党领导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三是考验党的党性原则。现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诱发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造成了一种浮躁情绪。一方面“高速公路越修越多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通讯水平越来越高了,干部和群众的联系却越来越少了。”一些公务员和基层公务员对群众的朴素感情会被金钱所冲击;另一方面也必然会对党内的政治生活和人与人的关系带来某些消极影响。特别是商品和货币的极大诱惑,会使一些公务员腐化,走到群众的对立面。

第四,是外部环境的考验

一是挑战党应对国际形势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能力。如果我们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战略策略不妥,经济全球化就会给我国带来巨大风险,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是挑战党应对国际形势变化,领导意识形态斗争的能力。最近二十多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一直采取进攻态势,丑化党的形象,挑拨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强化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攻心战。乘虚而入的西方错误的经济思潮、政治思潮以及封建残余思想的沉渣泛起,中西文化的冲突、激荡,使一些人思想混乱,产生一种崇洋媚外的情绪和颓废落后的宿命论观点,使一些人的价值转向,对我们党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产生怀疑、动摇甚至否定。

从目前党的执政实践来看,这“四个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也更加尖锐地摆在了全党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