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员职业道德:服务人民(四)
58800800000002

第2章 群众工作的基本内涵

本章学习重点

1.了解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

2.掌握群众工作的创新方法

3.掌握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方法

4.掌握提高为人民服务本领的方法

5.理解做人民好公仆的重大意义

6.认真学习和理解科学发展观

7.掌握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措施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非常重要,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这应该是每一个公务员应该并且必须认真研究和正确对待的重要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我们各级公务员要乐于做、敢于做、善于做群众工作。

我们各级公务员必须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准则,大力做好“真”、“实”文章,常保亲民、忧民、为民情怀,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

群众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民大众”或“居民的大多数”,即与“人民”一词同义;另外则是指“未加入党团的人”,表示“党员”与“群众”的区别,“干部”与“群众”的区别。

善于做群众工作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看家本领”,星星之火不断发展壮大直至成为执政党的过程,也有力印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但对比历史上如延安时期鱼水情深、骨肉相连的党群关系,再从当前党员和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看,一些公务员对群众工作恐怕没有下真功夫,没有动真感情,或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或法纪意识淡薄、疏于自律,这些都导致党群关系出现裂痕,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接连释放强化群众工作的政策信号,高级干部培训将群众工作列为重要课程,县、市乃至省级层面设立群工部,无疑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领导工作的全部意义在于群众工作。

群众工作是党的“生命工程”。我们党历来重视群众工作,将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与土地。因此,要想在领导工作中有所作为,必须始终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实践表明,我们各级公务员只有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观念,始终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真正与群众同甘共苦,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获得战胜困难的力量。如果疏远群众、脱离群众,势必导致政治上的“水土流失”,终将被人民所唾弃。

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我们各级公务员亲身参加的实践毕竟是有限的,眼界也是有限的。只有深入群众之中,虚心向群众学习,不断吸取群众的智慧,才能开阔视野和胸襟,增长知识和才干。实践证明,群众最具创造力,凡是合乎群众意愿的东西,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如果违背了群众的意愿,在实践中总是行不通的。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因此,我们各级公务员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必须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根本标准,科学统筹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切身利益,决不能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光喊口号肯定不行,必须要放下花架子“沉下去”,真正拉近跟群众的距离。“自带被褥下乡”、“同吃、同住、同劳动”等被历史经验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做法,当然值得赞许和发扬光大。不过,做群众工作不是机械的形而上学,“下乡调研”不等于言“调研”必“下乡”,“基层群众”也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田间农民、车间工人。应当看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群众的构成情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加速分化,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不断产生,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表达方式更趋多样多变,社会关系和矛盾更趋复杂。

目前,群众工作的外延在成倍扩大、复杂性也在成倍放大。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群关系教育,绝不只是重访红色圣地、听革命故事、唱陕北民歌跳大秧歌那么简单;做好群众工作,也绝不只是避开秘书和当地干部,自带被褥到村里住几天那么简单;而是城里城外、时时事事都可能成为群众工作一线,都要“一竿子插到底”,对各个社会阶层和群体,都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情绪和利益,找到相应的沟通方式和对话途径。

社会环境和执政条件的改变,对群众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内涵。群众诉求的多元,既反映出人们对改革发展的社会预期普遍提高,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显著增强,也反映出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对精神生活特别是“受尊重”的更高层次的企盼。在这两点上,一些公务员的表现和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要做好群众工作,公务员“接地气”只是第一步,在“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虑”之后,更重要的是“为民之所需”,千方百计解决好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取信于民。比如,发现的“农民用不起农机”、“农村水利设施失修”问题、“公路乱收费”问题,可能既不是很复杂,也不是什么新问题,关键是解决问题的渠道不畅、措施不实、力度不够,这一现状必须尽快加以扭转。要做好群众工作,让群众对公权力有信任感,公务员本身必须要经得起检验,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规范权力行使,强化权力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也是密切和融洽党群关系的前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