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挽明
58848700001085

第1085章 报纸上的文章

崇祯的突然发怒,顿时让殿内参与争论的官员们心底都感到了一惊。挟击败后金之势返回京城的崇祯,最近在京城之中可谓风评甚好。

前两年崇祯刚刚登基的时候,朝堂上对立的双方虽然需要皇帝的支持,但是却并不认为崇祯拥有独立执政的能力了。这些官员们打击政治对手的同时,心中最大的理想还是获得皇帝的信任后,按照他们所主张的政治理念来治理这个国家。

但是到了崇祯三年,不管是任何一方的官员,都不得不认可崇祯登基这两年来的施政方式和政治手段,已经足以让他成为左右朝政中有力的一方了。更别提,崇祯亲征击败后金军队的战果,更是给皇帝带来了极大的声望加成。

到了这个时候,朝堂上的官员之间的争斗,事实上已经不得不缓和了下来。只有像李标、钱龙锡这样看不清形势,又或者是那些年轻气盛不肯同黄立极等阉党余孽妥协的官员,才将斗争目标依旧放在了所谓的阉党残余身上。

对于这些始终抱着想要斗到阉党残余信念的官员来说,其中一小部分人想的是要取而代之,朝堂上拥有实权的位置一共就这么多,不将坐在这些位置上的对手拉下来,他们如何能坐的上去。

还有一大部分人则是反对这两年朝廷推行的改革政策,由于崇祯对于改革政策的支持表态,使得他们不得不进行迂回进攻,试图先打到了推行这些改革政策的官员,从而再想办法废除或是搁置这些改革政策。

从皇帝回京开始,这些官员们就已经想方设法的联合起来,想要通过对总参谋部的调整,对内阁施政过程中出现的纰漏进行批评,从而扭转崇祯对于改革派官员的信任,最终放缓现在朝廷推行改革的速度。

东林党人和这些反对改革的守旧官员们的联合,虽然加强了反对改革派官员们的实力,但是他们对于朝堂上政治斗争的方式,却依然还是老一套。

先从民间掀起舆论批评,然后言官以风闻上奏,接着便是在朝堂上群起而攻之,从而造成一种被弹劾者人人喊打的局面,让皇帝不得不正视朝野舆论带起的风向。

不过在当下的大明,他们所坚持的这一套政治斗争方式显然已经过时了。首先在舆论上,因为大明时报和各种报刊的出现,民间舆论的操控权力从原本的士林清流之口,变成了各家报社的主笔。

以大明时报为首的报纸刊物,以传播面广,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及时等优点,完全盖住了以往士人之间缓慢的口口相传。比如以往京城之中,想要让城中官绅百姓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上,起码要经过一两个月的流传酝酿,方才能煽动起民间舆论的高度关注。

但是在今天,报纸上只要刊登几篇文章,就能取代过去一两个月的士人宣传成果。当改革的收益者对这些守旧士人的言论进行绞杀和批驳之后,守旧势力便完全失去了在民间舆论上的主导权力。

而当今天这些守旧官员们,试图在朝会上发起一次正面的进攻,以避免黄立极这些改革派官员们,借助抵抗后金入侵的胜利,巩固自己的权位。

但是他们才刚刚起了一个头,想要阻止崔呈秀这样真正的大奸巨恶复起时,却直接被崇祯下场敲了一记闷棍,这让觉得自己完全是出于效忠皇帝才出言批评的官员们,既委屈又感到了愤怒。

一位官员甚为不忿的向崇祯为自己辩解道:“陛下所言虽然大公无私,但是臣等反对崔呈秀起复,弹劾内阁诸大臣蒙蔽圣上,也是出于一片至诚,绝无半点私心啊。

天子设百官而牧万民,若是陛下挑选的官员良莠不分,让虎狼之辈混入其中,则陛下虽然时时念及百姓,但百姓也依然不会有安居乐业之日。

陛下欲想天下太平,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则挑选官员自当慎之又慎。我等今日为百姓发声,怎么能够说不是为陛下效力呢…”

“好,好,说的真好。”朱由检霍的从御座上站了起来,一边在御座前的台阶上来回走动着,一边强制抑制住怒气对着殿下反驳自己的官员数落道:“好一个出于至诚,好一个为百姓发声,朕差一点就信了。

你们这些日子在外串联聚会,究竟是在讨论什么,要一餐宴席吃掉上百元?你们难道也是心里想着百姓才吃下去的么?那你倒是说给朕听听,京城普通人家,一月能赚到多少钱粮,平日一餐又所费几何?”

听到皇帝的再次质问,刚刚站出来为自己辩解的官员也不知该如何解释了。他不知道应该说自己并不知道这事,还是否认他们在外聚餐时并没有花费这么多。

要是说不知道聚餐的事,显然就是在当众欺骗皇帝了,既然皇帝连他们聚餐的花费都能知道,现在否认显然是自找麻烦了。

要是否认在外聚餐并没有花费这么多,那便是证实了他们的确有私下聚餐议事之事,这不是证实了他们有结党操纵朝政的事实。

陆澄源、钱士升等人不由向一边的朝班中望去,想要让李标、钱龙锡等人出来说几句公道话,帮助他们转移开皇帝的注意力,也好让他们度过眼下的困局。

不过令两人失望的是,李标、钱龙锡等人都避开了他们的目光,倒是杨维垣等阉党残余观望着皇帝的脸色,似乎想要借这个机会展开反击了。

身在局内的陆澄源发觉自己已经无法置身事外,于是便心下一横,抢在了杨维垣等人之前,硬着头皮向着皇帝说道:“陛下,臣等固然有错,但陛下岂能以厂卫刺探官员的行止,这可不是陛下治国的道理。”

发觉继续这么下去,他们这些人倒是成了结党谋私的小人之后,为了不败坏自己的名声,陆澄源不得不冒险去激怒皇帝,批评大明文官们最为忌讳的厂卫治国之策。

虽然在这样激怒皇帝之后,陆澄源并不觉得可以逃过皇帝暴怒后的肉刑,但是却好歹能够保住他们的名声。即便是被皇帝赶回家闲住,因为批评皇帝依重厂卫被赶回家,也好过结党谋私被赶出京城。

陆澄源成功的激怒了崇祯,但却未能得到他想要得到的结果,朱由检愤怒到极点之后倒是显得越发冷静了。

他用手指着下方跪着的陆澄源说道:“夫子说得好:巧言令色,鲜矣仁。朕看你倒是很符合这句话啊,所以说,朕宁可同真小人打交道,也不愿意同你这样的伪君子打交道。王承恩给他们念念,也让大家听听,朕究竟是怎么以厂卫治国的。”

殿内众人都有些愕然的抬头看向了王承恩,不知道皇帝这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王承恩好整以暇的从身边拿出了一张报纸,然后便看着上面念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是批评京城一些官员挥霍过度,即便是皇帝在外出征,蓟州百姓还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也还是夜夜笙歌,一餐花费数十上百元,折合人均大约为十元每餐。

而京城官员的俸禄虽然几经改革,大部分的中、低阶官员每月俸禄也就在15-45元。以他们的俸禄,根本负担不起三天两头的出外聚会。

作者还对京城各阶层百姓的收入做了一个分析,论证了一下,这些官员的一餐之费,已经抵得上普通百姓之家一个月的收入了。

王承恩最后念道:“…陕西灾民一户一日伙食尚不足五分钱,这些朝廷官员如此豪奢,宁不心中有愧乎?

这是今日大明时报上刊登的文章,每日最新的大明时报都会送到宫内,交给陛下御览。陛下刚刚所言,都是大明时报上刊登的信息,并不是什么厂卫递交的密报。”

朱由检这才看着下面的官员们不客气的说道:“朕今日才知道,原来民间常说:只需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究竟是什么意思了。

看了你们今日的表现,岂止是百姓点不得灯,就算是朕也一样点不得,要不然朕不就成了厂卫治国的昏君了?”

蒋德璟看了一眼面如土色的陆澄源等人,又看了一眼面露喜色的杨维垣等人,心中不由叹了口气,知道这个时候他必须要站出来了。

和一心想要打倒内阁的陆澄源等人不同,蒋德璟虽然对黄立极等阉党成员一样有所不满,但他却是认为朝廷现在的格局应当是宜静不宜动的一派官员。

在蒋德璟看来,公道和正义的确是应当得到伸张的,比如东林党人此前受到的迫害应当得到平反。

但是,东林党人同阉党之间进行斗争的目的,不就是为了采用何种方式治理这个国家么?现在大明的各个方面都在逐渐好转,为了能够让这种好的势态能够持续下去,那么一心想要为这个国家好的官员,都应该彼此忍耐的维持朝局的现状才对。

在一片寂静,只听到崇祯训斥声音的大殿内,蒋德璟终于走了出来,对着皇帝说道:“臣蒋德璟想要向陛下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