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挽明
58848700001316

第1316章 崇祯四年的年景

崇祯四年,也就是西历1631年,这一年同崇祯登基的前三年相比,还算是风调雨顺。虽然开春时陕西延绥地区发生了春旱;二月份的时候,福建长赖坑一群农民起义军从山区出来进攻了瑞金县。但是其他地区倒是风平浪静的,特别是河南地区的夏收还获得了一个小丰收,减轻了不少南粮北运的压力。

延绥地区的旱情,并没有造成很大的影响。一来陕西各地的赈灾组织还没有撤除;二来士绅会议正全面接手地方上的治安,即便有些灾民想要起来闹事,也难以掀起什么风浪了。最重要的是,陕西正在进行的各项工程和移民河套、宁夏、湟水河谷的拓荒工程,也迁移走了不少灾民。

至于福建的农民起义军,瑞金县的县令刚好空缺,当地教谕王魁春署邑事,见到农民军攻城并没有逃亡,而是召集市民守城。最终等到了浙闽总督杨镐派出的援军,击退了农民军。王魁春因此被杨镐提拔成了瑞金县的县令。

进入了六月之后,山东徐州一带连日大雨,终于爆发了大水。不过此前完成的二期导沭整沂工程,导出了一部分水量,使得此次大水并没有造成很大的灾害,光是山东本地的力量就足以赈济了。

宫内的承乾宫事件,在进入了六月之后,也终于静悄悄的了结了。和英国公处置涉案勋贵们的大张旗鼓不同,宫内处置相关人员却是无声无息。都知监和保卫局联合查处的17名相关联系人,都被一一处死。另外数十人被打发出宫,调去天寿山或是凤阳守陵去了。

尚膳监的人手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并一分为二。一个专门负责宫内饮食,人数不过百余人,称之为御厨房。另一个则负责朝廷宴席和祭祀,更名为国宾馆。作为宫内旧人最多的尚膳监,经过了这一番清洗之后,再也形不成一个团体了。信王潜邸出身的太监,和旧宫内底层出身的太监,终于完全掌握了宫内的话语权,王安、魏忠贤昔日在宫内留下的势力,就此式微。

听完了对于这些宫内人员的处置之后,朱由检总算是松了口气。掌握着宫内众人饮食的尚膳监,居然会出现同宫外之人勾结的人,这简直让他有些寝食难安了。剔除了这些人员之后,他才算是安心了下来。

不过,这个夏天对于远在桂林独秀峰下的靖江王府来说,却是一个难熬的夏日。靖江王朱履祜在其庶长子朱亨嘉的撺掇下,向崇祯上书,指责他刻薄宗室,对韩、秦两藩处置太过严厉云云。

朱履祜上这封奏折自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实在忍受不了崇祯登基以来对于宗室日趋严厉的管束,因此希望借着韩、秦两藩的案子,煽动起各地宗室的不满,让崇祯作出退步而已。

早在万历时,王士性在《广志绎》里就记载过:“靖藩宗室二千人, 岁食藩司禄米五万两, 故藩贮不足供, 而靖宗亦多不能自存者。”几十年过去之后,此时的靖藩宗室已经超过了三千人,一年五万两的禄米就更是不足用了。

因此靖江王府霸占民田,或是拦河收取租税等不法之事,也是层出不穷。崇祯整顿宗藩,让藩王、郡王拿出自己的财产投入到宗室基金会,为未成年的宗室、年迈多病的宗室及宗室女子提供年金,并不许宗室子弟违法乱纪,而是要自食其力的政策颁发后,自然招来了藩王、郡王和那些不安分的宗室人员的反对。

朱亨嘉虽然是庶出,但是一向得到朱履祜的宠爱,因此在桂林城内横行霸道惯了。带人强占民田,霸占江面收取渔税,收拢罪犯和地方无赖作为打手,这种事情在他看来简直不算什么。而崇祯登基之后,这些往日里他最爱做的事居然都成了违法乱纪之事,这让朱亨嘉极为不满。

在崇祯颁下宗室自律条文后,他曾经对着左右的亲信说过:“他姓朱,我也姓朱。无非就是他运气好一些,先帝去的及时,才让他捡了个帝位,否则他也不过就是个地方藩王而已,那轮的到他对我指手画脚的。

且我祖上于分封之日以粤西烟瘴不愿就封,马皇后出面安慰祖上出京,以东宫仪卫赐之。这要是论起来,我靖江王府虽然不是太祖子孙,但也不是什么没有名头的旁支可比的。他这么刻薄宗室,难道不怕祖宗责怪吗…”

朱亨嘉骄横跋扈,自以为靖江王府替韩、秦两藩喊冤,乃是理直气壮之举,天下宗室自然会站到靖江王府的一边来。登基不久,年纪且少的崇祯,必然会在各地宗室的指责下作出一定的让步。

朱亨嘉觉得,崇祯对付宗室的行为,就和废帝建文削藩一般,一定会引起各藩的愤怒。而他虽然不是奉天靖难的成祖皇帝,但是背靠着广西狼兵的靖江王府,也不是崇祯能轻易触碰的。

然而,朱亨嘉等来的不是各地宗室的声援,而是京城四位藩王的斥责。刊登在大明时报上的几篇文章不仅驳斥了靖江王的上书,而且还将这封上书同太祖惩治靖江王先祖的事情联系了起来,指责靖江王居心叵测,意图为其祖上翻案。

为祖上翻案,反对太祖高皇帝,这种莫须有的大帽子扣下来,让整个靖江王府上下顿时惶惶不安了起来。此前对于皇帝颁发的宗室法令的不满和怨气,突然之间就消失了。现在靖江王府上下只是想要撇清,这封上书和替祖先翻案无关。

有韩、秦两藩的下场在前,靖江王府上下自然很明白,要是被崇祯抓住了把柄,他们的下场显然不会比韩、秦两藩好多少。比起现在的藩禄不足,被整个剥夺了封国显然更让他们感到畏惧。

久不管事的靖江王朱履祜破天荒的把朱亨嘉找去,足足骂了他一个时辰,中气十足的样子,一点都看不出来此前朱履祜已经进入了风烛残年。

骂过了朱亨嘉之后,也只是让恼怒的朱履祜出了一口胸中的恶气,并不能解决靖江王府被四位藩王批判的问题。朱履祜不得不让人写了一篇辩解书,为自己辩解说明,他的上书并不是为先祖翻案,只是不忍心韩、秦两藩的下场,这其中也许有以讹传讹的事情,所以他才一时冲动的上了书。

然而这篇辩解书刚刚发出,最新的大明时报又刊登了山东三藩和河南一些宗室的文章,同样是站在了朝廷的立场,对于靖江王府进行了批判。认为靖江王的上书是歪曲事实,在朝廷按照律令处置犯罪宗室时,却跳出来指责皇帝,这是意图串联各地藩王图谋不轨云云。

到了这个时候,朱履祜终于明白了过来,皇帝已经瞄上了靖江王府。他的上书不仅没有得到地方宗室的认同,反而成为了皇帝攻击他的罪状。现在各地宗藩显然是在被迫表明立场,究竟是支持皇帝,还是支持靖江王府。

本就不是太祖子孙的靖江王府,虽然地位上有些特殊,但现在毕竟不是开国初年,靖江王府头上已经没有了马皇后和太祖皇帝的庇护。而皇帝将这封上书同反对太祖皇帝联系了起来,让靖江王府同皇室之间那点亲戚情分都给戳破了。

朱履祜、朱亨嘉父子都是又惊又惧,原来他们上书说崇祯刻薄宗室的确没说错。崇祯甚至比当初的建文还要凶恶,连表面上的亲戚情分都不愿意维持,一动手就把靖江王府逼入了绝境。

朱履祜、朱亨嘉虽然指责崇祯刻薄,但是心里却并不是真这么想的。当他们发觉崇祯真的刻薄绝情的真面目时,顿时又害怕了起来。靖江王府虽然有镇守两广,节制狼兵的责任和权力,但这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成祖靖难之后,各地藩王手中的兵权早就被收回朝廷了。靖江王府因为人口众多,平日里在两广可没少干扰乱地方的事情。朱履祜可不认为,桂林的官军会为了他去对抗朝廷的命令。而广西狼兵虽然勇猛,但是素来以没有军纪著称。一旦出了家乡,劫掠妇人财物,杀戮良民冒功之事就层出不穷。因此在嘉靖之后,官府已经很少调狼兵出境了。

广东的士绅百姓若是听说靖江王府找狼兵出山,估计没人会支持他。而且狼兵多出于左右江,乃是广西入云南的要道之一,自从朝廷开始开发云南的铜山之后,对于左右江地区的土司就大力进行了安抚,此地的土司也多开始亲近朝廷,不再如此前那便敌视汉官了。

最重要的,还是朱履祜已经老迈,哪里还有和皇帝真刀真枪的对抗勇气呢。朱履祜不得已之下,再次写了一封请罪书,老实的承认是自己一时昏聩,才偏听偏信了几个奸小的怂恿上书云云。朱履祜还抓了朱亨嘉身边的几个狐朋狗党送上了京城,希望能够以此来消弭崇祯对靖江王府的愤怒。

接到朱履祜第二封请罪书时,京城已经是七月了。朱由检并没有看在朱履祜的哀求上放过靖江王府,他让王承恩继续在大明时报上刊登第四批宗室的书信。

当天下宗室都对靖江王府人人喊打的时候,也就是他出手收拾靖江王府的时候了。有了靖江王府这个榜样,想来各地的宗室应当会尊重他颁发的宗室法令了。

放下了朱履祜的请罪书后,朱由检便对着吕琦吩咐道:“让福王世子和唐王世孙进来吧。这一次福王世子和陈奇瑜做的还是不错的,将唐王世子被害一案察的很是清楚明白,陈奇瑜的奖励自有内阁去考虑。

这福王世子么,你去拿一条玉带来,朕要赏赐给他。另外拟旨意,宗人府宗人之下设若干行走,主要管理宗室违法乱纪之事,令福王世子朱由崧任宗人府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