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挽明
58848700001547

第1547章 水利治理和蒸汽机

十二月初三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燃烧着壁炉的西苑精舍会客厅内却是温暖如春,坐在壁炉前的朱由检对着边上就坐的范景文、李邦华两人说道:“…太湖匪盗案已经结案,接下来就是处置那些没收入库的湖田问题。

围湖做堰开垦湖滩荒地,这是江南和湖广一带极为常见的拓荒手段。因为湖滩荒地一向肥沃,围垦之后获利极大,因此尤为江南百姓所青睐,湖田价格也高于普通水田之价。

但是在这种高额收益的背后,也是有着极大的隐患的。首先流民和普通百姓限于资源有限,他们修筑的围埝大多缺工少料,只能将就一时,一旦遇到汛期,这些湖田就是最容易受灾的对象。

其次,高门大户围垦湖田时只顾自己牟利,而毫不顾忌原有的水道泄洪问题和湖边百姓湖上生产的需要,他们这种损公肥私的行为,最终都需要当地百姓和朝廷去承担损失。

所以,政府对于围垦湖田一事决不能再如过去一样袖手不管,等到出了问题再来追究责任。尤其是江南地区,这几年来水患频频,除了河道多年失修外,这些大湖的面积不断被周边湖田围垦减少,导致蓄洪能力减弱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朕把你们招来,就是要和你们商议关于如何治理太湖、洞庭湖及江南地区的水利兴建问题。朕希望能够趁着太湖匪盗一案的震慑力,趁热打铁一次性解决掉太湖周边百姓无序围垦湖田的问题…”

李邦华若有所悟的回道:“陛下的意思是,还田以湖?不过环太湖一带的湖田数以千倾,想要还田以湖,恐怕地方百姓未必接受吧?”

范景文则反驳道:“围湖开田受益者不过千余倾,但是周边因为太湖水利废弃而受到影响的土地岂止数十万亩,我倒是以为陛下说的对。应当以治水为先,不可让围垦湖田的一小部分人损害了周边百姓的利益…”

朱由检及时出声打断了两人将要发生的争执,“朕的意思不是一刀切,强制性的把所有湖田都还湖。而是由水利部派人考察太湖周边的河流走向及当地汛期的河水流量,然后统一作出一个太湖水利规划来,当然也要兼顾到太湖渔民的利益及湖面交通的需要。

将这一规划向当地百姓征求意见,然后于明年秋收之后统一实施。规划以内的湖田不管牵涉到谁,都要拆毁围埝还田,不过要加以一定的补偿。

规划以外的湖田,要加以检查加固围埝,并进行统一管理,今后不许再私自开垦湖田。即便有这个需要,也要由农业部先加以规划,然后统一组织百姓施工,再分配田地…

太湖的湖田整顿不过是个开始,朕希望三、五年内,能够对整个江南地方的水利设施进行全面的整顿,将那些高门大户及流民侵占的湖田及河道一一清退出来。这件事地方官府是干不了的,只有朝廷领头组织,跨区域规划调度,才能够打破地方上某些人的侥幸心理…”

范景文和李邦华离开西苑后便一直低头思索着,直到走出了宫门他才若有所思的对身边的李邦华问道:“李尚书,陛下清理湖田整顿江南水利,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用意?”

比范景文年纪大了许久的李邦华闻言,只是看了他一眼方才微笑着说道:“也许陛下是有着其他想法,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清理湖田整顿江南水利才是我们的目标,这难道不是已经足够了吗?”

“可是,可是有魏忠贤在旁牵制,这件事真的不会变了味道吗…”

李邦华匆匆打断了他说道:“今日之魏忠贤又岂是昔日之魏忠贤,我倒是以为,有了魏忠贤在,有些事情倒是好办了。陛下刚刚说了很多,但是有一句话倒是深得我心。江南百姓的生计要比士大夫的道德操守重要的多,如果我们只拘泥于自己的善恶观,那么最终我们什么都做不成…”

文思院内,一名工匠将一枚刚刚加工好的齿轮送到了徐省声手中,徐省声举起齿轮对着外面的透入屋内的光线仔细端详了起来,过了许久才对着身边的工匠问道:“这种齿轮的效果如何?”

边上的工匠立刻兴高采烈的说道:“比之前的齿轮要好用和坚固的多,传动过程中损耗的动能也更少,出故障的几率也少了七成左右,那位燕京大学外国教授计算出来的渐近线齿轮计算公式,的确是有效的。”

徐省声的目光依旧放在了手上的那枚齿轮上,和之前工匠们以实际经验制作出来的齿轮相比,他手中这枚齿轮显然更为顺眼,看起来有一种令人惊讶的美感。

当机器概念被提出之后,机器也被分成了动力、传动、执行和控制四个主要的部分,原始机器中对于后两部分要求并不高,对于动力和传动部分则要求较高。

人力、畜力、风力、水力等自然能输出功率不大且不稳定,因此传动结构就变得越来越复杂,既要求传动过程中动能损失不大,又要求通过传动构造的装置,将不稳定的动力变成稳定的动能输出。

这六、七年来文思院对于老工匠的工作经验总结,再加上对于年轻工匠的文化教育,使得文思院下属的机械制造所,在机器研发、制造的技术上突飞猛进。而在出使欧洲的使团带回了伽利略等一大批学者之后,数学理论开始被引入到了工业设计之中,先从数学上设计和计算机器零部件的加工,然后再研制改进机器,已经成为了文思院年轻工匠们…不,应当说是工程师们的一种新的工作方式。

对于那些老一辈的工匠们来说,这些年轻工程师们的工作方式未免太过偷懒了,仅凭借数学理论上的计算,怎么能够用来确定一种零部件的改变呢?祖先传下来的各种营造法式,那一件不是经历了数十乃至上百年的使用才逐渐定型的。

然而这是一个机器需求爆发的年代,国内及海外市场的扩大,使得作坊式的手工业正进一步的发展为标准化的工厂制作。任何能够使用机器节约人力的地方,可以使用机器加快生产的方式,都会优先受到工厂主的追捧。

因为目前的状况就是,只要你能够更快的生产出商品,你就能够占有更多的市场。在大明生产力不断提高的今日,工厂主们所面对的海内外市场,已经不像过去手工业时代那么不愁买家了。也就是说,在交通成本能够承受的海内外市场,其能够消费的商品上限已经差不多被大明的商品所满足了。

接下来,工厂主想要保住工厂的利润,要么就是降低成本,要么就是继续开拓新的市场。后者并不是单枪匹马的工厂主能够做到的,而前者倒是可以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式机器来实现。

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机器总是会有更新换代的产品出现,因此工厂主们并不需要一台可以用上一百年的牢固机器,他们所希望的机器寿命,只要能够维持到下一代新机器被制造出来即可,这样他们就能抛弃旧的机器,购入新的机器来维持工厂的领先地位。

在这种制造机器的理念支持下,文思院的机械制造所研制新机器的动力就非常充足了。年轻工程师们看似浪费和不怎么靠谱的奇思妙想,在徐省声的支持下正一一被试制着。

当然,徐省声之所以愿意支持这些年轻工程师,不仅仅在于皇帝的暗示。还在于这些年轻工程师提出的设想,只要十件中能够成功一件,机械制造所就能够捞回成本了。

只是在旧机器上稍加改进,就能变成又一代的新机器,工厂主们就不得不掏钱出来更新换代。而内务府再把那些旧机器低价回收修缮,再贩卖到其他落后的省份,或是日本、琉球、朝鲜去,又可以赚上一笔,这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而在这持续不断的改进设计当中,机器的各个部件变得越来越精致耐用,不管是传动、执行还是控制部分,提升效率的难度已经越来越大。而工厂主们对于机器的动力部分则越来越不满意,除了已知动力来源的不稳定之外,这些动力还及受到场地的限制。

在北方工厂修建的越来越多的同时,想要找一个适当的地方修建新工厂也是越来越难了。更不必提,最为稳定有效的水力动力,不仅要饱受北方枯水期的影响,还要同地方上的农业用水和同业者争夺水源。光是天津一地,此类官司就从三年前的不到百件,上升到了今年的一千二百三十九件。

不管是文思院也好,还是有见识的工厂主也好,都越来越将目光转移到了用来抽水的蒸汽机身上了。这种原本极为简陋的无压力的蒸汽机,只要有煤就能提供一定的动力,这不仅摆脱了受场地限制的其他动力,更是一种可以全年工作无休的动力来源。

此时的抽水蒸汽机虽然已经将抽水部分和蒸汽机部分分开,极大的提升了抽水的效率,但它依旧还是一台只能用于抽水的机器,并不能为工厂机器输出动力。

因此,一些工厂主们主动拿出了一笔巨款,悬赏工匠们制造出一台能够为机器提供动力的蒸汽机。

徐省声看着手中的齿轮,觉得文思院不应该在这方面落后,否则机械所在机器制造上的领先地位将会被那些工厂主们赶下去,对于内务府来说,这可是一项惊人的损失。

他在心里暗暗想着,也许他应该寻求军器监和燕京大学的帮助,看看他们能不能先从理论上验证蒸汽机提供机器动力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