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挽明
58848700000193

第193章 比尔的北京见闻

朱由检默然注视着这些朝臣们喧嚣的进谏,直到他们的声音渐渐平息下去之后,才开口说道:“既然诸卿以为,大明律法不可修改,那么朕也愿意做出让步。

不过大明律法之中关于死刑的法律太多,也太为苛刻,实在是有违大明仁义治国的大道。朕以为关于这部分刑罚应当做出修订,减少死刑的种类,及死刑的方式。

朕以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条,剥夺了他活下去的权力,已经是最大的惩罚。再加以凌迟、腰斩、车裂、剥皮等酷刑,已经毫无意义,除了让犯人临死之前多受些苦楚之外,朝廷能得到什么?”

刑部尚书薛贞不得不为这些刑罚辩解道:“这些刑罚乃是祖宗为了震慑不法之徒而设,陛下改之,恐怕日后天下奸邪之辈失去畏惧,作奸犯科横行不法啊。”

对于死刑的更改,除了薛贞之外,只有寥寥无几的官员表示反对。

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死刑方式过于酷烈,他们本身就有所不忍。另一方面则是,好多死刑都是和这些官员的行为息息相关,虽然现在因为法制松弛,大家都刻意的忘却了这些法律条文,选择了较轻的律法治理刑狱。

但是这不过是官场之中的潜规则,若是皇帝或是政敌,非要引用这些酷刑作为惩罚,那么他们同样也无法阻拦。

“太祖开国到今天,也没看到作奸犯科之徒少了多少,反而今天的死刑犯人,要比百年之前多了许多辈,可见酷刑并不能阻止百姓犯罪。

朕以为,能防止百姓犯罪的,一要让百姓吃饱饭,二则是看地方官的教化之力,而不在于严刑峻法。”

朱由检的说法,大得刘宗周的称赞。他认为皇帝的说法,正是合乎了圣人的心意。

有了刘宗周的支持,朱由检的修改关于死刑律法条文的提议,终于还是在朝会上通过了。

东林党人一致推荐,精通经学及刑名之学的原南京户部尚书袁可立。主持修订死刑律法的工作。为了回报东林党人的支持,朱由检照准了。

随后朝会也因为将近午时而解散了,朝会散去时,提心吊胆了一个上午的,浙江道监察御史姚士恒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他酒醒之后,就隐约想起了自己酒醉时写的辞官疏,顿时就后悔不迭的去找同僚毛羽健。

但是却被告知,上疏已经被递交给了通政司去了。姚士恒只能失魂落魄的回去了,由于害怕被妻子责骂,他还不敢告诉她实情。

好不容易当上了号称清流的御史,却因为一场酒醉而辞去了,姚士恒就不提有多伤心了。

最让他烦恼的是,他辞官疏中弹劾勋贵的话语,无疑是得罪了阳武侯。

他要还是御史自然不必害怕这些外强中干的勋贵们,但是离职回乡闲居,还要去得罪勋贵,那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因此这几日让他过的有度日如年的感觉,而今日朝会更是不安了一个上午。深恐下一刻,崇祯就会把自己的辞官疏拿出来公之于众。

等待了一个上午,都没有什么动静。这让他安心了一些。也给他心里增添了一些侥幸,以为皇帝压根就没看到他的上疏。

当姚士恒喜忧参半的随着人流向着宫外走去之时,一艘荷兰夹板船正向着天津航行而来。按照欧洲的称呼方式,这是一艘150吨排水量的小型盖伦船。

在这艘船的船长室内,彼得.纳茨正忧心忡忡的看着眼前桌子上固定的东亚海图。

作为第三任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殖民的台湾长官,为了弥补台湾商馆的赤字,和提升台湾商馆在巴达维亚总督心中的地位。

他上任之后,就颁发了对日本商人增收一成的货物输出税收。但是他没预料到,日本商人随之而来的激烈反抗。

而和荒芜的台湾相比,巴达维亚的荷兰殖民当局,显然更为看重,为东印度公司带来了大量贸易利润的荷日贸易航线。

滨田弥兵卫和他爆发矛盾之后,回到日本试图煽动幕府断绝日荷贸易的行动,顿时让彼得.纳茨惊慌不已。

彼得.纳茨很清楚,如果因为他的行为破坏了日荷贸易,而导致公司遭受巨大损失的话,董事会一定会命令巴达维亚总督对他进行处罚。

为此,他不得不在7月份赶往日本,希望能同幕府解开这个误会。但是在滨田弥兵卫作梗下,他和幕府的和谈失败了。

彼得.纳茨在日本待了近4个多月,依然无法同幕府恢复关系,他虽然深恨滨田弥兵卫,但也对其无可奈何,只能登船返回了台湾。

但是在台湾附近的海域,他从一艘前往日本贸易的荷兰商船那里,得到了关于明国派出使者拜访大员的消息,并且他的副手比尔居然瞒下了消息,自己前去明国的首都商谈贸易条约去了,这让他又是欢喜,又是愤怒。

让他感到欢喜的是,如果他能够代表荷兰东印度公司和明国签订一份贸易协议。

那么因为他处理不善而惹起的滨田弥兵卫事件,带给巴达维亚总督及公司董事会对他的恶劣印象,将在这份贸易协议面前烟消云散。

对比起富饶而拥有辽阔土地的明国,日荷贸易带来的利润显然只是一个小头。

更何况,日本所需要的货物,多数是明国所出产。而因为丰臣秀吉征朝,导致明日贸易断绝,明国直到今天还在对日本封锁贸易。

因此只要他能够通过贸易协议,把明国海外贸易的商品掌握在手中,那么日本的商人为了得到明国的商品,必然会向荷兰东印度公司屈服。

也就是说,他不必再向幕府屈服,也有可能解决日荷贸易之间的争端了,这如何不能让彼得.纳茨欣喜雀跃。

加入荷兰东印度公司来到远东,彼得.纳茨就是为了来寻找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财富的。但是台湾岛上除了一群野人之外,根本就没有找到他所想要的黄金和白银。

而东印度公司来到东亚之后,同明国之间发生了数次冲突,也导致了明国拒绝和东印度公司进行贸易。这使得彼得.纳茨只能干看着,一海之隔的富饶大陆,却无法从中获取财富。

彼得.纳茨不知道在梦里多少次诅咒过,不肯和他进行贸易的明国官员,将他丢到这个荒芜之地的公司高层。

但是现在,上帝终于开始怜悯他了,明国的皇帝居然主动派出了使者,希望能同荷兰东印度公司进行贸易。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喜讯,也意味着他很快就会成为一名富豪,阿姆斯特丹又将多了一位伟大的商人,甚至未来成为公司17名董事之一也未可知。

但是可恶的、卑鄙的、粗鲁的比尔,居然敢盗窃属于他的,开拓中国贸易航线的荣耀。瞒着他这位台湾长官,以荷兰东印度公司代表的名义,去见明国的皇帝商谈贸易的事项,这简直就是不可容忍。

彼得.纳茨立刻下令自己船只掉头,前往明国北方的首都,试图在比尔见到明国皇帝之前,拦住他。

在京城闲逛的比尔,现在早就把台湾丢在脑后了,他曾经以为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为富庶和繁华的城市。

虽然刚刚抵达台湾时,他也听那些大陆来的福建商人谈起过,苏杭繁华的景象,但是他以为这些不过是好夸大的明国商人的吹牛而已。

阿姆斯特丹人口不到10万,已经是欧洲数一数二的繁华城市了。一个苏州城就居住了近百万人口,这些明国人知道1百万是个什么概念吗?

但是比尔的自信,从天津下船开始,就渐渐被打击了。仅仅一个天津城,就已经超过了阿姆斯特丹的人口数目,而这还不算是明国最为繁华的城市。

当宏伟的北京城墙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这才了解,为什么这些明国人,要称北京为神居住的城市。

比尔曾经见识过,被法国人称做“贤明王亨利”的亨利四世修建的巴黎城。

这位波旁王朝的开创者,以他的名言“要使每个法国农民的锅里都有一只鸡”而赢得了法国的民心。

他所修建的巴黎城,凡是见过这座城市的欧洲人,没有一个不称赞其雄伟宏大的。但是和明国的京城比起来,亨利四世的巴黎城,只是一个乡下领主的寒酸城堡。

而北京城还有一点让巴黎无法比拟的地方就是,这座城市的街道上,没有巴黎城中常常见到的屎尿横流的奇景。

和北京城比起来,巴黎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散发着恶臭的厕所。当然在比尔看来,北京城虽然比巴黎清洁,但是和阿姆斯特丹比起来,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不过他选择性的忘记了,阿姆斯特丹是一座滨海之城。

不过除了这些之外,最能让他折服的,莫过于明国人精致的餐具和精美的饮食。他认为这在欧洲,是连国王都无法享用的宴席。

在欧洲,被认为最为懂得吃的礼仪的法国国王的一顿晚宴,不过是众人围着餐巾,坐在胡桃木餐桌前,在华美的威尼斯织锦台布上,摆满了银质餐具、水晶酒杯。

吃的菜肴:四盘第一道菜、四碗汤、各种煮熟肉和各种烤肉。做这些菜用的料有:一片嫩牛肉、一块羊脊肉、一只阉鸡、一片小牛肉、三只童子鸡、一只羊肘、两只野味、一片小牛腰肉、三只野鸽。

而在明国一个非正式的宴席上,比威尼斯织锦更为灿烂的锦缎上,各种精美的瓷器摆放着比尔所不认识的菜肴的名字。让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刚刚走进阿姆斯特丹的乡下小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