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挽明
58848700000561

第561章 说动

城门楼二层,此处因为面临黄河风景秀丽,时常有文人墨客上来观赏风景,因此倒是摆上了不少桌椅。

亲自把庞天寿迎上楼后,洪承畴便带着庞天寿往西北角的一张方桌走了过去。这个角落被两扇屏风所截断,因此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独立空间。

庞天寿走到方桌前,也不谦让,便在北面的座位上坐了下来。看着他如此做派,洪承畴只是眼皮跳了跳,便依然面带微笑的在东面的座位就坐了下来。

方桌上早就有人安排了干果、蜜饯等拼盘,两人坐下之后,便有洪承畴的亲随,提着一个小炭炉和一个注满了热水的红铜小水壶走了进来。

替两人冲开了茶水之后,这名亲随便把铜壶放回了小炭炉上继续保温。在这期间,两人都一直保持着沉默。

当洪承畴看到亲随泡完了茶,想要退到边上伺候时,他突然开口说道:“好了你也不用在此伺候了,去楼梯口守着,我要同公公谈些事情,任何人都不许上楼来打搅我们谈话。”

洪承畴说这话的时候,眼睛却盯着站在庞天寿身后的一名锦衣卫,似乎希望这位锦衣卫能够知趣的,自动跟着他的亲随离开这里。

庞天寿顺着洪承畴的目光向后望了一眼,方才回过头来对着他说道:“这位是锦衣百户林运荣,兹事体大,今日之事必须要有个见证,林百户会参与我们的谈话,当然你完全可以放心,他一定会保守这次谈话内容的。”

洪承畴于是便把目光转回了庞天寿身上,他沉默了片刻之后,便单刀直入的说道:“本抚冒昧邀请公公见面,乃是因为公公受命整肃整个陕西境内的军队事宜。

想必公公也清楚,今年陕西旱情尚未爆发之前,朝廷已经开始着手进行赈灾了。不过今年陕西的旱情实在是太过严重,且连续两年大旱,百姓家中已经毫无积蓄。

即便是朝廷今年赈灾行动比往年更为积极,但是依然有大批的陕西百姓无法受到赈济。

所以从七月开始,府谷县王嘉胤,安塞县王自用,清涧县王左桂,汉中王大梁,阶州周大旺等相继煽动民变。而之前在白水县杀官造反的王二,也蠢蠢欲动,试图出山为乱。

所幸公公到任之后,便开始巡视边镇,补发边镇的欠饷,因此固原、延绥二镇未曾生乱。

但是现在这些民变军散布于陕西各地,扰乱地方裹挟民众,若是让他们不小心冲进了关中平原,把那些已经安置下来的灾民也煽动起来,则整个陕西的民变就不可遏制了。”

庞天寿有些警惕的看向了洪承畴,口中说道:“陕西之事自然有杨、蔡两位巡抚操劳,何劳贵抚忧思。”

“吾恐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耳。陕西乱事若是不能尽快稳定下来,待到明春陕西地方还有多少百姓可以安心耕种?

若是春天不得耕种,岂不是明年即便没有灾害,也要荒上一年。连续三年无收,不要说陕西百姓要乱,那些边镇还能再支撑下去吗?

陕西若是大乱,同陕西一河之隔的山西岂不是首当其冲?吾为山西巡抚,不得不未雨绸缪罢了。” 洪承畴语气平和的答复道。

庞天寿思虑许久,倒也觉得洪承畴这番话颇有道理,他来陕西主要的任务还是安抚边军,但是随着他巡视了陕西边镇之后,就发觉这个任务实在是过于艰难了。

陕西边军拖欠的粮饷实在是太多了些,即便是他极力筹措,也不过是补发了一小部分而已。他在固原镇巡查的时候,还遭遇过一群士兵哗变,向他申诉参将克扣粮饷等不法事实。

虽然这个事件最后还是和平的解决了,但是他已经感觉到普通边军士兵心里想的,同那些边镇武官们想的可不是一回事。

离开京城之前,崇祯给他的命令就是,保证陕西的大局不乱,这个大局就是边军不能乱。

但是边军之所以称为边军,乃是说明这些军队驻扎的地方,都是大明边疆之地。这些部队所在之地,基本上都不是适于耕种的土地。

边镇的粮饷大部分都需要从后方运输过来,虽说现在军队和地方的粮食运输已经分开,边镇军粮的运输也有所提高。

但是通往边镇的道路上,现在却受到了盗匪和民变军的威胁。若是以往,这些刚刚放下锄头不久的乱民盗匪,是绝对不敢打有官军押送的粮队的。

但是像现在这种时候,这些乱民倒是宁可被刀剑杀死,也不愿活活饿死在家中了。

庞天寿同样很担忧,如果运粮通道被这些乱民截断,原本就怨气不小的边军们,会不会变成乱兵。要是真的出现了这种状况,他可不知如何向崇祯交代了。

沉默了许久之后,庞天寿终于心平气和的向洪承畴请教道:“如此,贵抚要求同杂家见面,究竟是为了什么?陕西之军政、民政,可不是杂家能说了算的。”

洪承畴沉声静气的回道:“吾尚未调任山西时,已经向陕西杨巡抚建议,当趁着火尚未燃起之时,先扑灭了火苗,方才是救火之道。可惜杨巡抚不愿意听吾之言。

而今陛下采用的是釜底抽薪之策,把受灾百姓分散到尚未受灾的地区。如此一来,即便是陕西各地有些盗匪为乱,也不会震动天下。

不过这些受灾百姓之中,并不都是良民。其中也有盗匪、乱民混杂其中。若是各地太平,物资不匮乏,尚能平稳一时。

但若是有个风吹草动,说不好就是一夫倡乱,万夫景从的局面。这也是我山西地方,不敢放开接受陕西灾民的缘由。

公公虽然不能主政陕西,但是却有调动边军,保障边军粮食供应的权力。所以,吾想请公公帮忙,肃清这些灾民之中的不安定分子,好让吾接收这些滞留在黄河边上的灾民们。”

看着庞天寿皱着眉头,犹豫不决的样子,洪承畴再次补充了一句:“如果这十多万灾民可以进入山西,那么他们节省下来的粮食,公公不是正好拿去给边军助饷。而且吾愿意在三个月内,再拨付10万石粟米,交给公公调剂。”

庞天寿终于心动了,现在在陕西,粮食可比金银更金贵。他眼神闪烁着问道:“贵抚想要杂家如何配合?”

洪承畴也不客气,直言说道:“七日后,从龙门渡到蒲津渡的40多座灾民安置营地。我山西地方会进行一次清理,此后,这些灾民将会被安置于山西各地。

吾希望,公公能够在黄河对面的灾民营地同时动手。对象么,就是逃亡的军士、混入灾民的盗匪、还有一些不安分的灾民。这些人大多单身,自负勇力,且身边总是围着一些伴当。”

“7天?这么短时间内,如何能够找出这许多人来。山西地面上不过才3、4万灾民,我陕西靠近黄河想要渡河的灾民,可是近20万人啊。林百户,你说说看,有没有这个可能?”庞天寿突然向身边的锦衣百户林运荣问道。

林运荣思考了一会,才谨慎的回道:“如果是在营地之内,这些人大多已经被我们记录下来了,但是还有3成灾民是在营地外,自己搭建的窝棚里生活,那些我们就无法掌握了。

且这么大的行动,想要调动的官兵也不是一个小数目,到时候会不会引起两位巡抚大人的怀疑?”

林运荣委婉的劝谏,果然让庞天寿犹豫了,洪承畴突然呵呵笑道:“庞公公莫非打算在陕西终老了么?若是什么事都要看地方官员的脸色,陛下又怎么会记得,公公在陕西做了些什么呢?”

在洪承畴的劝说下,庞天寿终于下定了决心。蒲津渡是黄河上最重要的渡口,也是山西粮食入陕的最主要通道。

但是自从陕西灾民听说,朝廷打算在山西修建什么大工程,会大量招募人手施工之后,聚集在黄河边上的灾民也就越来越多了。

同杨、蔡两位巡抚,一心想着要安抚灾民不同,庞天寿始终把皇帝的命令放在了第一位,即保证军粮的供应为首要地位。

但是当灾民在同州城下越聚越多时,必然的会有一部分军粮会划拨给灾民赈济之用,以防止这些灾民在此地生乱。

不管是保证军粮供应,还是把身边这些灾民疏散到其他地区去,都非常符合庞天寿的需要。

因此,他最终还是被洪承畴说通了。在接下来的几天内,陕西、山西靠近黄河中段的地区,一队队官兵都封锁了主要路口,暂时阻拦了行人往来。

在蒲州西门城楼上的谈话过了三日后,蒲州县丞及一批县衙小吏被知州许任成抓捕了起来。相隔了一日,同张维文交好的几家粮商也被查封了。

随后,许任成发布公告,宣称自己查办张维文,乃是此人伙同小吏贪污赈灾粮物,并同这些粮食勾结,以次充好,更换了赈灾粮食。

许任成对此案办理迅速,又先行公布了出去,这让蒲州张家措手不及。看到这案子激起了百姓的愤怒,张家也不得不出面澄清,张维文一案乃是自己贪欲过甚,同本家无关。

这件案子,虽然让许任成的官声大涨,但是却也让他被蒲州的大户深深嫉恨上了,许任成不得不更加紧紧的抱着洪承畴的大腿,以求自救了。

正在蒲州巡视的洪承畴听说了这件案子后,顿时勃然大怒。下令整顿所有在黄河东岸的灾民营地,要严惩那些克扣赈灾粮食的官吏。

那些灾民们拍手称快之余,很快就感觉有些奇怪,说是要抓拿管理营地的官吏,但是这些官兵们进入营地之后,不仅抓拿了这些小吏,连营地中颇有名望的一些青壮也拿了去。

虽然他们感觉有些疑惑,但是在补发的粮食到了之后,这点疑惑也就消失不见了。大荒之年,连自己家人都未必能照顾的过来,谁还会关心别人家的事呢。

洪承畴运筹帷幄,山西这边的灾民营地基本没有引起什么变乱,便抓捕了近1000余人。随即这1000余人便消失在了记录之中,谁也不知去了何处,知道此事的人员对此事始终保持着沉默。

但是陕西这边就没有这么轻松了,派来抓捕的官兵,同灾民营地里不少头领都是乡党。因此还没有开始行动,消息就泄露了出去。

原本潜藏在营地里,想要混过黄河去的一些逃兵、盗匪,或是裹挟身边的灾民起事,或是抛弃家小转身投奔各地的民变军去了。

因此灾民人数比山西这边多上数倍,但是陕西官兵最后抓捕的人员也只有区区1000人而已。这些人大多在灾民面前论罪处死了,还有一小部分则是被听到消息的杨鹤派人救了下来。

庞天寿的行为,激起了文官们的忌惮,弹劾他的奏章如雪片一样飞往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