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挽明
58848700000829

第829章 山西铁路的进展

在崇祯主张下,山西商人集资建立山西银行发行公债,计划修建的山西铁路南北主线,即北起山西大同经太原市南至蒲州,最后抵达在黄河边的风陵渡,又被称之为同蒲铁路。

这条铁路的修建计划制定于去年六月,但是对于整条铁路路线的地形测量,却开始于去年4月。两只测量队伍以太原为出发点,一南一北各自负责了一段。历经一年之后,较为平坦的太原-蒲州地区的路线差不多已经全部完成,但是太原-大同段因为山岭起伏,地形变化极大,因此测量工作较为滞后一些。

太原、晋中、平遥、介休、临汾、侯马、平阳、蒲州、风陵渡,便是太原以南铁路线路经过的地区,整条路线长约513公里,比太原到大同之间计划修建的北线铁路要长的多。

但是南线刚好坐落在运城、临汾、太原三个盆地上,除了三个盆地相邻地区,因为受到中条山、太岳山及吕梁山余脉的影响,施工较为困难之外,其他地域倒是同华北平原上施工一般,并没什么阻碍。

南同蒲铁路自去年10月开工以来,最先完成的便是从风陵渡到平阳府的闻喜县段,总计136公里的铁路线。

在这段铁路完成之前,不管是山西士绅也好,还是负责督办铁路的山西地方官员也罢,他们都认为修建这条铁路对山西的意义不大,纯粹是朝廷为了给那些陕西灾民一口饭吃,所以设立了这么一个耗资巨大的筑路项目。

虽然这些山西的士绅官员心里对此有所不满,但是对于这条铁路的筹建工作却不敢有所阻扰。同陕西一河之隔的山西河东地区,是陕西灾民逃荒最容易抵达的地方,涌入的灾民人数数以万计。

就算一些地方士绅官员设立了粥铺,以安抚这些灾民的情绪,使得他们不至于铤而走险,沦落为盗匪流贼。但是对于后续源源不断逃难而来的陕西灾民数量,地方上这点善意就如同是用一瓢水去救一处山林大火,基本上起不到什么作用。

而且这些灾民都来自于陕西,他们在山西既没有田地可种,也没有能够养活自己门路,除了少数人可以被山西地方士绅收为奴仆,大多数人不过是在苟延残喘罢了。如果不是这个朝廷拟建的山西铁路建设计划,山西的官员士绅们也不知要如何处理这些来山西逃荒的灾民了。

光是一个铁路修筑,及为铁路修筑提供铁轨、碎石、枕木等原料工厂的扩大,就消化了十多万的青壮劳力,也间接的养活了十多万户家庭,使得逃入山西的陕西灾民,大部分都找到了一个养活自己和家人的工作。

对于接任山西巡抚的洪承畴来说,这条铁路的修建也给他减轻了不少赈济灾民的压力。这位担任浙江提学佥事时,虽然以才高识士而闻名,但其在民政和军队武备上,也着实有不错的见解。

他刚刚接手山西巡抚的时候,并没有因为陕西、山西分属不同地方,而打算对陕西灾情置之不理,把这些灾民拒之门外。因为他很清楚,陕西、山西中间只隔着一条黄河,沿河上千里,不是一个分兵把守就能杜绝这些陕西灾民入境的。

而一旦陕西民变不可遏制,裹挟灾民的乱民一定会企图冲入山西就食,那么山西最为富饶的河东地区,必然会毁于一旦。

因此对于朝廷颁发的赈济陕西灾民的命令中,迁移一部分灾民入四川、河南、山西就食,并计划兴建各种工程以工代赈。他还是比较认同的,但是对于朝廷任用杨鹤招抚陕西流贼,以试图安定地方,他却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洪承畴看来,灾民同流贼之间的界限其实非常的分明,受灾之后能够等待朝廷救济而不敢触犯法律的,便是灾民。而试图裹挟灾民攻击地方大户,以夺取粮食财物自救的,便是流贼。

灾民的人数虽然浩浩荡荡,但是只要没有流贼居中号召组织,那么朝廷只需要派出几名小吏就能安抚指挥。但是一旦有流贼居于其中,那么便是一点火星溅射在了一堆干柴上,不燃烧完毕,是无法熄灭下来的。

而流贼就如同瘟疫一般,一旦灾民被流贼裹挟开了几户庄园又或是某个县城,那么这些灾民便很快失去了对于朝廷的敬畏之心。就如同游荡在陕西各地野外的野狗,这些平日里守家护院的家犬,一旦尝过了人肉的味道,便已经不可能再成为人类忠实的伙伴了。

因此洪承畴以为,对于陕西灾民朝廷应当予以赈济,但是对于那些已经举旗造反的流贼,则应当尽数剿灭。以朝廷现在的经济能力,根本赈济不了全陕西的受灾百姓,那么剿灭那些流贼,不仅可以极大的震慑受灾百姓,更可以减少朝廷赈济的对象。

更何况,在官军强势围捕中才肯受抚的流民军,再把他们分散安置到陕西各地灾民中去,岂不是给了这些流贼东山再起的机会。一旦朝廷运往陕西的赈济粮食短缺,便是陕西各地灾民变乱的开始。

洪承畴把自己的担忧写成了一封奏折,希望能够引起朝廷执政大臣和皇帝的注意。虽然朝廷并没有完全接受他的建议,但还是做出了一些招抚政策上的改变。

比如调走了流民军中最有号召力的那些中高层领袖,又把被招抚的流民军编制为边垦团,遣离了陕西地方,同灾民聚集的地区进行了隔离。

虽然朝廷做出的应对同他设想的不同,但却也算是极大的减缓了陕西再次变乱的隐患。不过最让这位山西巡抚感到惊讶的,还是刚刚建成的这一小段铁路之后获得的回报。

对于修筑一条铁路来说,虽然山西的地形对修筑铁路不是很有利,但对于是修筑铁路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来说,却是一个极为容易获取的地方。

比如同铁路沿线平行的中条山脉,就蕴藏着丰富的煤、铁、森林和碎石。当然中条山价值最大的矿藏,还是从春秋时就已经开始开采的铜矿。只不过以往开采外运不便,因此一直扩大不了规模。

而这条铁路完成之后,除了中条山的矿产可以获得开发,最重要的是铁路所经过的河东盐池,能够更为方便的向外运输食盐了。

这136公里的铁路从一开始便修建了复线,按照每15里一个饮水站,每60里一个换马站,设置了3个换马站,8个饮水站。一次运输120吨货物,或是240人,不过2天的行程。

以现在每日发车四趟的频率,试运行一个多月以来,这条铁路已经往来运输了近2万7千吨货物,7千7百多名旅客。

而在铁路没有修建之前,从风陵渡到闻喜以牛车运货,需要7天时间,每个商队携带的货物很少超过30吨。

这段铁路修建完成不到一个月,便以快捷的速度和低廉的运价,淘汰了从风陵渡到闻喜县的传统运输脚力。

从风陵渡到闻喜之间的往来出行,也变得安全可靠了起来。在这个时代,即便是号称太平盛世的年份,也免不了有山贼路匪的存在。北方的山匪马贼,南方的水匪海盗,都威胁着出门在外行人的安全。

对于山西这样山脉纵横的地方,加上陕西灾民的扩散,要是没有山贼路匪的存在,那才叫不可思议。

不过铁路的出现,使得出门办事的闲散行人,现在可以成群上路,从客观上减少了单个行人被盗贼劫掠的可能性。而维护铁路安全建立的护路队,不但保障了车站附近的地方治安,还可以沿着铁路线快速运动,打击铁路沿线的山贼路匪。

原本洪承畴还在担忧,这条铁路修建完成后,应当怎么安置这些筑路的青壮。但是这一小段铁路的完成,已经迅速刺激了本地的商贾士绅。

虽然京城修筑铁路获得了极大利益的传闻,屡屡在这些本地士绅商贾耳边响起,但是大家一直保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就算是山西银行扩股,也是这些商贾豪族看中了黄金法案颁发后,黄金上涨带来的丰厚利益。

但是当这一小段铁路带来的利益摆放到山西商贾士绅面前之后,他们现在想要的,便是尽快打通闻喜到大同的铁路线路。

由长江入汉水,从襄阳到洛阳,从洛阳到三门峡,从三门峡到风陵渡,再转而穿过山西腹地抵达大同,这便是南方茶、瓷、丝绸等货物的北上之路。这条路上最为艰难的行程,还是从洛阳到大同这一段陆路。

不过现在,有了这条同蒲铁路之后,不但能极大的增加运输货物的能力,也减少了货物的运输成本和损耗。更不必提,有些人已经把目光瞄向了从大同到丰镇,甚至是蒙古草原的深处。

随着这种新式的陆地运输方式的出现,不管是大明货物向草原的输出,还是草原的特产贩运回内地,都将会引起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比起洪承畴对本地粮商的打压,他在铁路督办业务上的积极态度,反而赢得了更多的山西豪商士绅的支持。他们一边希望能够尽快的完成计划中的山西铁路建设,又贪婪的想要把和同蒲铁路相连的外省铁路修筑权也夺取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