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教生死学
5886500000024

第24章 似天非天——阿修罗

阿修罗(梵Asura),又译“阿素洛”、“阿须伦”,略称“修罗”,意译“非天”、“不端正”、“无酒”等,意谓此道众生虽然近似于天,而德行受用等不如诸天,故称非天。《菩萨本缘经》卷下说:阿修罗者,虽受天欲,与天无别,骄慢自高,无谦下心。《瑜伽师地论》卷四说诸非天“当知天趣所摄,然则多怀诈伪,谄诳多故,不如诸天为净法器……且不受行诸天法故,说为非天”。或说阿修罗遍采名花,酿于 大 海,欲成美酒香醪,而因鱼龙业力故不成,故曰无酒。

不端正,谓其因傲慢嫉妒,感得相貌凶恶丑陋,然此仅指其男性而言,阿修罗女据称极为美貌。无酒,谓其不饮酒,或无酒可饮。阿修罗,原为印度古代神话中的一种好战的恶神。佛教所说阿修罗,实际上不应作为一道,而是五道众生中的一派或一类。

《正法念处经》卷十八说阿修罗分两种:一种属鬼道摄,即魔身饿鬼,有神通力,住在地上众山中,其力最劣,为修罗中的下等。另一种属畜生道摄,有四大阿修罗王各自统领无数阿修罗众。北方须弥山侧海底地下一万二千由旬处,有罗睺阿修罗王,寿五千岁,其一昼夜当于人间五百年。再下二万一千由旬,有勇健阿修罗王,寿六千岁,其一昼夜当于人间人六百岁。次下二万一千由旬,有华鬘阿修罗王,寿七千岁,其一昼夜当于人间七百年。次下二万一千由旬,有毗摩质多阿修罗王,寿八千岁,其一昼夜当于人间八百年。

《楞严经》卷九说阿修罗有四种,分别摄于天、人、鬼、畜四道:若于鬼道,以护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罗从卵而生,鬼趣所摄。若于天中降德贬坠,其所卜居,邻于日月,此阿修罗从胎而出,人趣所摄,有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阿难,别有一分下劣修罗,生大海心,沈水穴 口,旦游虚空,暮归水宿,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趣摄。阿修罗所居宫殿,壮丽高大可比天宫,其衣食娱乐等,等同欲界天,但凡所食,最后一口,皆要变为青泥。《长阿含经》卷二十《世记经·阿须伦品》描述阿修罗宫殿及其王与臣民娱乐的情况,谓阿修罗王中以罗呵(罗睺)阿修罗王为最大,此王宫殿在大海水下,有住、持、不动、坚固四种风持大海水,“悬处虚空,犹如浮云,去阿须伦宫一万由旬,终不堕落”。阿修罗虽然多时受乐,但“一日一夜,三时受苦,苦具自动来入宫中”,其每天受苦的时间要占四分之一了。

阿修罗王以身体高大、神通自在著称。《增一阿含经》卷三《阿须伦品》说阿修罗王身高八万四千由旬,其口纵广六千由旬,变化时可增大一倍。罗睺阿修罗王站在大海中,海水不能过其膝,其身高过须弥山,可踞山顶俯视忉利天,能于欲界中随意变大变小,举起手来,可以遮掩日月,佛经称日月蚀即为罗睺(彗星)阿修罗王所致。《正法念处经》说罗睺阿修罗王身形大如须弥,勇健修罗王其形长大如二须弥山,华鬘修罗身形如三须弥山,毗摩质多阿修罗王身形长大如四须弥山,神通福报皆超过前三阿修罗王。四阿修罗王身形皆能随意变化,可大可小。

阿修罗是一小世界主欲界天王、大梵天王的反对派,或政治上的在野派,《菩萨本缘经》谓其“于上诸天常生恶心,系念伺求诸天过失”,专门挑诸天王们的毛病,待时机成熟时便发动阿修罗众,与四天王、忉利天等展开激战,《长阿含经·世记经·战斗品》等描述其战斗场面,颇为神奇壮观。

阿修罗与天争权的原委,据称有二:一是出于嫉妒,阿修罗王见日月、诸天在自己头上,因而愤懑不平,发大嗔恚;或说如意果树长在阿修罗地界,却在天界开花结果,阿修罗不得享用,因而屡屡砍斫如意果树。二是为了争夺忉利天的美食佳酿“须陀”,忉利天则是为争夺美丽的阿修罗女,与人间的战争没有多大区别。双方大战的结果,多以阿修罗败北告终,《观佛三昧经》卷一等载,毗摩质多阿修罗王一次战败,无处躲藏,钻入藕丝孔中。但有时阿修罗也能取胜,夺得帝释的宝座而称天王,据说其时世人便会遭殃。《正法念处经·畜生品》说:以阿修罗胜故,雨泽不时,人民饥馑,兵刃数起。《法华经》说,若无佛出世,无佛教流传,或佛教衰微,世人便多作十恶,导致诸天减少、战败,阿修罗因增多而取胜。

阿修罗虽被列为常在佛前听法的“天龙八部”中之一部,但对佛法难以生起深信,难以全盘接受,对佛教疑惑排斥,“虽见诸佛,心无敬信”《菩萨本缘经》卷下,“常疑于佛,谓佛助天”《大智度论》卷三五。据称阿修罗王在佛前听法后,吸收佛法,以己意增删,自张教帜,与佛教对抗。如佛说四谛,阿修罗王则改为五谛。

阿修罗是以骄慢、谄诳等不净心修布施等善业的果报。因其布施,行不具足的十善,故感福报如天而有所不及。《正法念处经》卷十八说阿修罗的业因有十:身口意三业行微恶、起七种慢心、将诸善根回向于生阿修罗。罗睺阿修罗王的前因,是布施一缘觉圣人,发愿得神力自在,后来如愿以偿。或说过去为婆罗门,曾救一佛塔得免火灾,发愿得大身,又于外道中多行布施,故受斯报。其民众于过去世见人杀生,强逼令放,但其出发点非慈悲心,又不持净戒,不作诸善。勇健、华鬘、毗摩质多三阿修罗王及其民众,大抵因前世以不净心、邪见布施,或劫夺他物布施外道,而得果报。

阿修罗因为嫉妒、傲慢、怀疑佛法,德不如天,故形貌丑陋,常受妒恨不平、战乱等苦。因其多邪见嗔嫉,较难接受佛法,故《大智度论》等将其列于人道之下,有的佛书还把它归入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