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宫廷政治(下)
5902400000004

第4章 隋炀帝江都之死

仁寿四年(604)十一月的一天,隋炀帝正在后宫和萧皇后说话,随便谈起了即位以来的往事。萧皇后说:“想当初皇上登基不久,汉王杨谅就造反于并州,多亏皇上深谋远虑,又有杨素老臣拚死效忠,才平息了那场乱子。否则,真不知道是否还有今天。”隋炀帝听后,沉默许久没有答话,他脑海中又浮出当年杨谅进兵的情景。那真是一个让人担惊受怕的时期,杨谅兵分三路,一路向浦津(今陕西平民)直捣长安,一路向河阳(今河南孟县)想渡孟津(在今河南洛阳西北),一路出太行进窥黎阳(今河南浚县)。要不是杨谅自己最后没有主见,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想到这里,隋炀帝猛然站起,对萧皇后说:“这是一件大事。”随后,他也不管萧皇后是否明白了他这话的意思,就径直离开后宫直奔内阁,并命人迅速宣召将作大匠宇文恺上殿。

在这几天以后,一个巨大的掘堑工程就开始了。隋炀帝下令调发几十万民夫,从山西龙门起,东经长平(今山西晋城)、汲郡(今河南淇县),直到临清关(今河南新乡东),再渡过黄河到浚仪(今河南开封),经襄城(今河南襄城),最后到达上洛(今陕西商县)。这是一个弧形的防线,它不仅保卫了国都长安的安全,而且也可以借此控制关东的大片地区。

但是,隋炀帝对掘堑设防仍然不放心,一段时间里他总是闷闷不安。一天,一个叫章仇的算命先生对他说:“你是木命,而雍州(指今陕西、甘肃、青海一带)是破木的要冲,不可长住。谶语说:修治洛阳还晋家。你曾经做过晋王,应当修筑洛阳,以为都城。”隋炀帝听后,觉得正符合自己心意。于是,决定营建洛阳城做为东都。

其实,隋炀帝准备迁都洛阳倒不全因为章仇的这番话。长安城内国家机构庞杂,军队人数很多,而关中地区物产有限,粮食不足。早在开皇十四年(594),关中就曾发生饥荒,隋文帝杨坚不得不就食洛阳,隋炀帝对此记忆犹新。另外,隋炀帝还考虑到,洛阳位于国家中部,转运山东和江淮的物资都比较便利,也容易加强对全国的控制。一天,隋炀帝命户部尚书上殿,向他询问国家财力情况。户部尚书告诉隋炀帝:全国现在人口总计八百多万户,耕地面积五千五百多万顷,大小粮仓不计其数,大的储米千万石,小的几百万石。整个国家库存粮食和布帛,可供五十年之需。隋炀帝听后,喜出望外,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物资如此丰厚,足够朕用。”于是,大业元年(605)春天,他正式颁布诏书,任命尚书令杨素为太监,杨达、宇文恺为副监,每日征调民夫二百万人,开始大规模地营建东都。

经过几百万民夫历时一年的辛勤劳作,到大业二年(606)春天,一座巍峨的洛阳城终于建成。一天,隋炀帝在杨素、杨达、宇文恺陪同下,巡视了新都城的内外。在蓝天白云之下,新都城挺拔、雄伟,的确很有气势。城的主要部分分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外郭城周围七十三里一百五十步,城内洛水以南有九十六坊(即里巷),以北有三十六坊,是官吏的私宅和一般百姓居住的地方。皇城是文武官司所在地。宫城东西五里二百步,南北七里,周围三十余里,高四十七尺,是宫殿所在处。隋炀帝巡视后非常满意。为了使新建的洛阳城人丁兴旺,百业兴盛,隋炀帝又先后两次下令,从江南各地迁徙富商大贾一万六千余家到洛阳,以充实东都。这年八月,他又下令在洛阳附近的巩县设置兴洛仓,筑仓城周围二十余里,城内有三千窖,每窖可容八千石粮食。十二月,他还下令在洛阳城北筑回洛仓城,周围十余里,内有三百窖。此外,洛阳城内的含嘉仓城,储粮也不下千万石。隋炀帝认为都城有了充裕的粮食,他就可以稳当太平皇帝了。

还是在营建东都洛阳之初,隋炀帝就想到,这个新的都城应当有一个奇妙的天地,他在这里可以和妃嫔们自由地游玩。因此,大业元年三月,隋炀帝命令宇文恺和内史舍人封德彝在洛阳城西营建了一座显仁宫。显仁宫南连皂涧,北接洛滨,周围十几里,奇峰曲水,琼楼玉宇,秀丽无比。到了五月,隋炀帝想修一个更大的花园,于是又下令营建西苑。西苑周围二百里,里面有个十几里大的海,名叫积翠池。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等山,每座山相距三百步,各高出水面一百多尺,山上有楼、台、亭、阁。海的北面有一条龙鳞渠,迂回曲折,翻波逐浪地流入海中。沿渠有十六座庭院,每座庭院都有一名妃子主持,庭院里的建筑十分华丽。

大业二年九月的一天夜晚,隋炀帝和萧皇后以及各位嫔妃,还有几千名宫女来到西苑游玩。秋风阵阵,秋月皎洁,月光如水,波光粼粼,炀帝玩得十分高兴,他乘兴填写了一首《清夜游曲》的词,命令宫女们马上演奏。顿时,夜空中响起了悠扬的乐曲声,美丽的月夜更加怡人。隋炀帝仿佛来到了仙境,他手舞足蹈,如醉如痴。突然一阵秋风掠过,飘零的落叶掉到了他头上。炀帝觉得坏了他的雅兴,于是大怒,派人召来负责西苑的官员,狠狠地骂了一通。从此以后,无论春夏秋冬,西苑总是点缀得四季如春。秋天来了,宫院的树叶凋落了,人们就用彩绫剪成花叶,挂满树枝。冬季到了,水面上结成了冰,人们就把冰凿掉,用彩绫剪成莲叶荷花,放到水面上。此外,西苑里还有各种各样的珍禽异兽,供隋炀帝观赏、打猎。就这样,西苑成了隋炀帝花天酒地,游玩享乐的场所。

营建东都洛阳的同时,隋炀帝又下令开凿大运河。隋炀帝继承皇位之前,曾久任扬州总管,长期驻扎江都(今江苏扬州)。他到过南朝的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非常向往六朝的豪华。此外,民间还传说,隋炀帝为了挖断睢阳的王气,就征调工役,开凿运河。其实,这挖断王气不就是要对南方加强控制吗?大业元年三月,隋炀帝征调一百多万民夫,开始了挖掘运河的工程。首先开凿的是通济渠。通济渠西起洛阳的西苑,东到淮河边上的山阳(今江苏淮安),沟通了洛水、黄河、淮河,再接通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通的邗沟,便通向了长江。这段运河水面宽四十步,两岸筑成大道,道的两旁栽种杨树和柳树,从洛阳到江都两千多里,杨柳成行,树木成荫。在运河两岸设置许多驿站,每两驿建一座离宫,总计有四十多座,专供隋炀帝休息。隋炀帝还下令在扬州建置了江都宫。大业四年(608),大运河向北延伸,开永济渠,引沁水南到黄河,北到涿郡(今北京)。大业六年(610),大运河又向南延伸,开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江水到达余杭(今浙江杭州)。

大业元年八月,正是金色的收获时节,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吸引着隋炀帝。他不等运河工程全部完工,就从洛阳出发,坐龙舟前往江都。这是一个规模多么浩大的船队啊!炀帝的龙舟高四十五尺,宽五十尺,长二百尺。整个龙舟分四重,上重有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中间二重共计一百六十房,都饰以金玉,雕刻花纹,下重由宦官和内侍居住。龙舟由殿脚(即挽船人)一千零八十人用青丝大绦绳牵引行进。殿脚都穿着锦彩衣袍。皇后坐的船叫翔螭舟,比龙舟稍小而装饰一样,用殿脚九百人引进。嫔妃乘坐的是浮景舟,共有九艘,每艘用殿脚二百人。贵人、美人和十六院妃子所乘的船叫漾彩舟,共有三十六艘,每艘殿脚一百人。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华丽大船上千艘,上面坐着宫人,诸王公主,僧尼道士,各国使者,宫廷卫士,总计用殿脚八万多人。这支浩浩荡荡的船队,在运河中航行的时候首尾相接,前后长达二百多里。两岸又有二十万骑兵护送,马蹄杂踏,旌旗蔽空。据当时看见的人们讲,隋炀帝的龙舟已出发五十多天,随从的船只才刚刚离开洛阳。

一天,龙舟正在行进途中,隋炀帝突然想起了三国时代横槊(shuò硕,古代类似矛的一种武器)赋诗的曹操,便兴致勃勃地走出正殿。他放眼运河两岸,只见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这些人中有抬的、有担的、有推的,形态各不相同。隋炀帝有些诧异,不知这些人在干什么,便向左右的人询问。原来,在隋炀帝龙舟经过的五百里范围内,州县都要贡献食物,全部是山珍海味,佳肴美馔。宫人们吃不了,许多食物都倒掉。这些来往的人们,正是奉命向隋炀帝贡奉食品的。隋炀帝听完侍臣的介绍,显得更加骄矜。那曹操的形象在他心目中早已经无影无踪了。这年十月,炀帝到达江都,他在那里住了半年。

大业二年三月,隋炀帝准备离开江都,返回洛阳,他决定从陆路回来。便命吏部尚书牛弘等人议定陆路上的舆服仪卫制度,又命太府少卿何稠进行营造,送往江都。何稠制成黄麾三万六千人仗,还有大量的车舆辇辂、皇后卤簿、百官仪服,件件华丽无比,所需的骨角、齿牙、皮革、毛羽一律从民间索取。为此,老百姓遍地设网、捕捉禽兽。有的富户为了买一只野鸡尾应付官差,竟花了十匹绢的代价。隋炀帝得到了这些仪仗,便带着大队人马开始返回洛阳。途中每次起行,都前呼后拥,仅仪卫就绵延二十多里。这年四月,隋炀帝的巡游大军浩浩荡荡地回到了洛阳。此后,在大业六年(610),他又第二次巡游了江都。

隋炀帝的荒淫奢侈和横征暴敛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到处是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象。营建东都需要从南方运来大木,几十个民夫拉一根木头,艰难地一步一步从遥远的南方走向中原大地。开凿运河男丁不够,就征调妇女。三百六十万民夫,还没开完全部运河工程就已经死了一百五十万,以至在辽阔的原野上到处都是腐烂的尸体。从大业八年(612)开始,隋炀帝又先后三次攻打高丽(今朝鲜)。为了修造战船,工匠们日夜站立水中,不得休息,自腰以下,全都腐烂生蛆。征调的士卒和民夫光第一次就有四百万,几乎占了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而他们中的大部分最后都抛尸异乡。隋炀帝还曾修筑驰道。大业三年(607年),他从河北十个郡征调几十万民夫开凿太行山,通达并州。后来,又修了从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到蓟州(今北京)的长达三千里、宽约百步的御道。隋炀帝还曾征调上百万民夫,在西起榆林,东至紫河(古水名,即今内蒙古南部、山西西北长城外的浑河)的广大地区修筑长城。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搬运砖石的民夫们手脚都冻裂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后也都暴尸荒野。隋炀帝即位后短短的几年里,全国已是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在攻打高丽的辽东前线,当时曾经传唱着这样一首歌谣: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锦背裆。长稍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这首歌的意思是说:长白山前知世郎,穿着一身红衣掌,多么英俊豪爽。他长矛一举到天半,轮起大刀闪闪发光。上山吃獐肉鹿肉,下山吃牛肉羊肉。忽然官兵打来了,提起刀就向他们砍去。既然到辽东前线也是死,不如反抗,即使被杀又何妨!人民的反抗之火在中原和北方大地燃烧起来了。

但是,隋炀帝荒淫腐朽的生活并没有丝毫收敛。他住在洛阳西苑,仍然想尽办法寻欢作乐。他曾叫人捕捉许多斛萤火虫,夜出游山时放出来,照得岩谷通明。不过,他的心灵深处还是充满了恐惧。一天,大业殿起火,隋炀帝以为有人造反,赶忙逃往西苑,藏在草丛中,直到火灭了才回来。夜里睡觉,他也时常惊醒,以至必须有几个妇人摇抚才能睡着。为了不再过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隋炀帝决定到南方去。

大业十二年(616)七月,隋炀帝乘龙舟开始了他的第三次江都之行。这时北方和中原大地已经烽火遍地。建节尉任宗、奉信郎(职掌印信的官员)崔民象、王爱仁等曾上表劝谏,希望他不要南行。隋炀帝非常恼怒,把他们杀了。到了江都以后,隋炀帝叫扬州总管王世充选择江淮美女送到宫中,计有一百多房。他每日叫各房美女轮流作乐,沉湎于酒色之中。一天,隋炀帝对萧皇后说:“外面有人算计我,但我仍然是长城公(陈后主),你仍不失为沈后(后主妻)。让我们快乐地欢饮吧。”说完,他又对着镜子说:“这么好的一个脑袋,谁会把他砍下来呢?”萧皇后听罢,脸色大变,急忙问:“皇上这是什么意思?”炀帝笑着说:“贵贱苦乐,互相更迭,这有什么值得感伤!”

武德元年(618)三月十七日,隋炀帝祖籍关中地区的卫士们因思恋家乡,又看到中原大地战火纷纷,群雄并起,隋炀帝已不可能回到洛阳,便在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的率领下,冲进江都宫,发动了兵变。这以前,宫人曾向萧皇后禀报过,说外面许多人在谈论造反,萧皇后说:“你们可以随便上奏皇上。”结果,宫人把这些上奏给炀帝后,隋炀帝大怒,他说:“这些不是你们应当说的。”这个宫人被斩首。此后有的宫人又和萧皇后谈起这些情况,萧皇后说:“天下形势已经如此,不可挽救了,你们也不必再禀报皇上,白白地让他烦恼。”因此,当宇文化及冲进宫中时,竟没有受到阻拦。隋炀帝被人用绸巾勒死。同时死的还有他的儿子齐王杨睐、赵王杨杲,以及孙于燕王杨倓。萧皇后和宫人用床板做了个小棺材,把隋炀帝草草埋葬。这年八月,江都太守陈棱又把他改葬在江都城西的吴公台下。随着隋炀帝的死,隋朝也就灭亡了。萧皇后以后怎样了呢?她并没有死,在隋亡后的兵荒马乱中,她流落到北方突厥处罗可汗(也称汗,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最高首领)处,直到唐朝贞观四年(630)才被唐太宗李世民迎回长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