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二孩妈妈要读的心理学
59047900000023

第23章 大宝为何不能无条件喜欢二宝呢

在接受二宝即将到来的事实之后,大宝对于二宝开始怀着憧憬和期待,他们甚至在幻想二宝是个弟弟或者是个妹妹。然而,等到二宝出生之后,大宝发现二宝并没有如同他们所期望的那样是个弟弟或者妹妹,他们对于二宝就不会那么满意。例如,大宝想要一个弟弟,但是发现二宝是个妹妹,因此,他很不愿意带着日渐长大的妹妹一起玩耍。有的时候,他还会要求妹妹必须穿上男孩子的衣服,这样才愿意和妹妹一起玩。这是为什么呢?

看到这样的情况,很多父母误以为大宝对于二宝的喜欢是有附加条件的,其实,与其这么说,不如说大宝是因为对于二宝的预期没有得到实现,所以心里感到很失落。大宝之所以有条件地喜欢二宝,要求二宝必须达到他的条件,是因为潜意识里想弥补自己心里的失落。

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前,也会猜测孩子的性别,甚至假定孩子为男孩或者女孩,去准备婴幼儿用品。等到孩子出生之后,如果性别与预期不同,父母心中也会有小小的失落。殊不知,大宝的心态也是如此。在二宝没有出生之前,大宝就在心中想象二宝的性别,因此他所进行的心理建设,也都是在二宝符合预期性别的基础上。在这样的心理建设中,大宝对于未知的未来有了一定的把握,内心也觉得没有那么慌张和可怕。但是,当二宝的到来打破了大宝内心的预期和准备时,大宝就会感到失落,甚至觉得自己无法应对未来的生活。他为此失望,不知所措,但是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大宝的内心此刻正在经历什么,只是看到大宝对于二宝的到来没有预想中那么欣喜。为此,大宝只好自欺欺人,假装二宝的性别和他预想的一样,乃至由此引发看似荒诞的行为,即要求二宝必须穿上他规定的衣服或者做出他规定的举动,才能和他一起玩耍。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大宝之所以对二宝的性别有强烈的憧憬,是由儿童性别发展规律导致的。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告诉我们,孩子在三岁前后就会产生性别意识,正是在性别意识的基础之上,孩子们才能产生健康的自我意识,从这个角度而言,3~6岁的孩子对于男孩女孩的界定非常严格,例如,他们认为只有穿上男孩的衣服才是男孩,只有长头发扎着小辫子的女孩才是女孩。这个阶段,孩子们对于不同性别表现出的认知堪称刻板,有很多女孩坚持认为短头发的妈妈是男性,而认为穿裙子的叔叔是女性。直到七岁之后,他们对于性别的认知才会渐渐变得灵活。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大宝对于二宝的性别产生深深的失望情绪时,父母首先要接受大宝的感受,并要引导大宝从正面接受二宝的性别。当大宝表示自己不知道如何和二宝玩耍时,为了缓解大宝紧张焦虑的感觉,妈妈可以这样安慰大宝:“没关系,妈妈只有带养你的经验,也不知道如何对待小弟弟/小妹妹,不如我们一起努力,熟悉和了解小弟弟/小妹妹,好不好?”只有妈妈认可和接纳大宝的感受,大宝才会感到轻松,才会愿意与妈妈一起面对即将发生的各种困难。

为了避免大宝对于二宝的性别产生失望和无所适从的感觉,在二宝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大宝接受二宝的性别。例如,当大宝说想要个弟弟的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在不干涉大宝期望的基础上,轻描淡写地提醒大宝:“爸爸妈妈也希望是个弟弟,不过很有可能是个妹妹。如果二宝是个妹妹,你会怎么做呢?”即使大宝抗拒回答这个问题,他也会循序渐进地接受二宝有可能是个妹妹的事实。如果大宝能够在父母的引导下和父母一起想象着二宝是个妹妹,那么大宝就会渐渐作好心理建设,这就像是做好备案一样。如此一来,二宝出生之后,不管是弟弟还是妹妹,大宝都能够坦然接受。此外,在大宝进行人际交往的时候,父母还可以引导大宝和同性以及异性的小伙伴玩耍,这样,大宝人际交往的经验变得更加丰富,也不会过分在乎二宝是弟弟还是妹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