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读点积极心理学
59048300000014

第14章 赠人玫瑰之手,经久犹有余香

我们都知道,人是社会的人,自从人的肉体来到尘世,就不可能做到真的超然物外,灵魂也不可能纤尘不染。被太多自我意识浸染过的灵魂,是会变得越来越沉重的。对此,我们一定要修炼一颗纯净、美好的心灵,要学会助人、爱人,学会控制自己的私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洗涤自己的灵魂,才能收获美好!

当你帮助别人付出了劳动没有得到金钱和物质上的回报时,一定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某种愉悦。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助人为乐定律”,也被称之为“快乐守恒定律”。一粒沙子可以看到世界,一朵野花也可以看到天堂,从你的手心里可以了解无限,从一瞬间能够知道永恒。人们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平衡系统,在这个世界上,既没有无缘无故失去,也没有无缘无故获得。有时候,我们失去了物质却换得了精神上的超额快乐;有时候,看似自己占了便宜,却不知不觉中透支了精神的快乐。所以人们常说:吃亏是福。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低调地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他们收获了一种非比寻常的快乐。或许,有人认为那些所谓的“圣人”是快乐的,而自己始终不能收获快乐,但殊不知,“圣人”从来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高不可攀。同样是面对快乐守恒定律,他们只是善于把握精神快乐大于物质得失的分寸,因此,他们比我们多了圣人的品质。助人为乐定律告诉我们:帮助别人,我们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这远比物质带来的快乐重要的多。

印度有句古谚:“赠人玫瑰之手,经久犹有余香。”当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虽说看似自己付出了,但是,我们却能收获一份难得的快乐。如果我们仅仅只懂得收获,而不懂得付出,那么我们就会失去快乐。即使帮助了别人,自己并没有获得任何回报,但是那份精神上的快乐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在快乐守恒定律中是这样认为的:“第一定律,当你付出劳动没有得到金钱和物质上的回报时,一定可以得到等值的精神愉悦;第二定律,当一个人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助人为乐或乐善好施时,他当年为了生计而不择手段的罪恶会得到一定的忏悔和救赎;第三定律,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和高收入人群越容易产生义举和义工。”在很多时候,我们模糊了快乐的定义,总是认为帮助别人是一种付出,并把它当作是一种不快乐的行为。但事实上,不过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而换来的精神愉悦,这是何等的不等价交换。所以,学会帮助他人吧,让自己获得非同一般的快乐。

如果自己的快乐总量比正常人多一些,是因为自己占有了别人曾经遗失的快乐;如果你的快乐总量少一些,是因为自己的快乐曾经遗失了一些。有时候,我们会感觉异常烦闷或懊恼,这时候,你可以反思自己,是否我们在生活中遗失了快乐呢?自己的内心是否变得吝啬呢?所以,从今天起,学会布施吧,遵从助人为乐定律,让自己感受一份非比寻常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