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梁和平:生命在说什么
5935600000005

第5章 “人心大似宇宙,形缈于自身”——如何认识宇宙万物的“核”

我们经常容易把本质和动态发生的变异混淆在一块儿,就会出现很多很多的问题;且越来越复杂。当我们经历了所有复杂的事情之后,我们却又慢慢地突然间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凡事都该有个“核”、有个“根”、有个中心吧?而那个“根”和“核”又是什么呢?

人的一生都是在现实和非现实之间徘徊来徘徊去。人如果没有经历特别大的痛苦,不大会去思考一些问题。人都是因他遇见了生活的某些窘况、生命的某些困境,才启动了自己的某些潜能。一个人从生到死,似乎你思考也是一生,不思考也一生。但是作为人,可能就是因为多了这些思考,生命获得的收益将跟没有思考的收益是不一样的。作为个体的生命如此,作为人类生命总体的社会也是如此。

在这个世界,你会发现任何事物其实都有四个层面。

最表层的我们称之为叫“解释学”,理论都是来自解释学的,解释什么呢?如果没有现象,怎么能说有解释呢。所以下一层面就是“现象学”。就是一个事情已经成形了,他在给你解释它。

那么这个事情从哪来的?他不可能平白无故来吧。那么再往下走,就是“动力学”。

动力学是个发生过程。那动力从哪来的呢?它不可能平白无故就有动力吧。再往下深究是什么呢?就是“发生学”,就是一个事情发生了。

发生学、动力学、现象学、解释学,构成所有事情的四个界面。

一个种子、一个胚胎就是发生学;成长的过程就是动力学;等他长成人,长成树就是他的现象学;当人们去评说他的时候,就是解释学。据我在现实世界中观察,多去论道现象学与解释学的人占80%~90%;而朝着动力学与发生学去深究的人则几乎10%都不到。在很多人的聊天中你会发现,很少有人去对事情的究竟去追问为什么。很多人讲事情现象时头头是道,讲现象比谁都讲得清楚,甚至细节也会讲得非常清楚,但究其事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却没有多少人去深究或感兴趣。正因如此,问题才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好的、坏的全都掺在了一块,出现难解的纠结甚至死结。

也有人说:我们有必要深究吗?我们深究它干吗呢?我的回答是:人生是复杂的,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麻烦和问题。有的人天生就需是深究这些问题,有的人他不需要深究。世界上有很多种人。每个人的价值观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有的人很小就什么都懂;有的人到七老八十了还懵懵懂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也许每个人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为了来修不同的课程。有的人来到这个世上是在上小学,有的人是在读中学,有的读了大学,有的则当博士。因修的课不一样,认识问题的深度、广度也就自然不一样了。所以大学生跟一年级小学生很难聊到一块儿。这只是一种比喻,就是说我们在理解人上是有差异的。

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明白这个事情是什么?先清楚了,才能清醒;不清楚,就没有清醒。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历史;都会站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用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地缘环境下,形成不同的文化特征。东西方的文明与文化是有差异,但究其人生命的本质,却谁都不比谁多一个什么或少一个什么。譬如人体硬件:谁也不比谁多一个鼻子或多一个眼睛;再譬如人体软件:人人都具有精神和情感。

人在不同的环境的不同需求下,会自然激活和启动人的不同智慧和潜能。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生命的程序,有自己的经历、特点和人生选择,但最终本质是一样的。就像说水的本质是一样的,但水在不同条件和不同环境下会展示出不同的形态。

我们经常容易把本质和动态发生的变异混淆在一块儿,就会出现很多很多的问题;且越来越复杂。当我们经历了所有复杂的事情之后,我们却又慢慢地突然间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凡事都该有个“核”、有个“根”、有个中心吧?而那个“根”和“核”又是什么呢?那个“根”和“核”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发生学”,就是那颗发愿的种子。如果我们所有的事情都能在那个“根”的问题进行思考的话,你就会发现很多不可解的事情慢慢地都清晰可见了。

那“根”与“核”又是什么呢?“根”与“核”就像是那个万事万物最开始的源头。什么是“核”的根本的呢?不同现代人有不同现代人对宇宙的解释。这也就是“根”上发生的是什么?这也是这个世界无法共同认知的一些东西。因为关于世界的解释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

我曾经突然灵感出现写过这么一句话:人心大似宇宙,形缈于自身,虽心在被宇宙所控,然宇宙又必被自身所动。

当时脑袋出现这段话之后呢,我还来不及思考,心想脑中怎么会突然跳出这么一句话?第二天一想,哦,答案有了。第一句“人心大似宇宙”,是什么意思呢?宇宙是无限的,怎敢说还有比它大的东西呢?请别忘了,这个宇宙的无限是谁想到的,不正是因为人有这么一个个心,才会想到了无限吗;所以我说“人心大似宇宙”。你无限,而我的心却认识到了你是无限,所以说我的心比你宇宙还大。现在回忆起来,这算是我第一次对过去难以突破的一些生命认知的一个解扣。也就是说,认识到了这点之后,我就不再浪费很多脑筋去想一些很不应该想的问题了。由于人知道宇宙是无限的了,也就是“根”的东西我知道了;故此“无限”本身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既然“人心大似宇宙”,那自然就“形渺于自身”了。

“形”就是形状,就是实体。“渺”就是渺小的渺。“渺于自身”,就是说,一个人也好、一个星球、一个星系也好,在宇宙中都是极其渺小的;也是辩证的。前面讲的“人心”是虚的,后面讲的“形”是实的。一个发自于人的生命的“心”能大过宇宙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人可以发现、认识并参透世间的一切。而人又是渺小的。小在哪儿?小在它是实的。一个人的躯体是很小的,一个小小的躯体里竟然有比宇宙还大的“心”。这就是为什么可以解释古往今来所有先贤圣人们的伟大和了不起: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周易、八卦、老子、庄子等;为什么东方会产生释迦牟尼、佛教、禅宗等;为什么西方会出现上帝、耶稣、穆罕默德、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正是因为有这大于宇宙的“心”的存在,人类才会想出那么多玄妙的东西,才能有那么多的发明和创造。而这一切,都可以在“心”里得到解释。

“虽心在被宇宙所控,然宇宙又必被自身所动。”首先我们说,始发于人的生命中的“心”是非常了不起的。它虽然存在于人我们这样一个狭小的躯体里,但它却具有无穷的能量和无限的想象。虽然我们的心、人和我们的世界,都被这无限硕大的宇宙笼罩着、控制着,但如果宇宙离开所有的星球和星系,这个宇宙也就不存在了!当时我恍然大悟,哎呀!原来整个宇宙世界都是由“虚”和“实”构成的啊!也就是说,离开了“虚”,“实”就不存在;而离了“实”,“虚”也就不存在了。那么过去所经常讨论和争论的“虚”重要,还是“实”重要;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唯物”在先,还是“唯心”在先;是“唯物”决定“唯心”,还是“唯心”决定“唯物”等等类似的争论突然在我面前失去了意义。本来它们谁也离不开谁,却在这无休止的争论,岂不是浪费了太多生命的时间吗?

悟出这一道理后,以后的时光我就不再去纠缠这些没有意义的争论了。过去我曾经常和一个喜欢谈论虚无的朋友聊天,每次和他聊,都被他的虚无给虚掉了。有了这些感悟以后,虚无在我这里再也产生不了作用了。我认识了虚无,我穿越了虚无。当你处于虚与实之间的时候,你在“虚”时,会被“实”骚扰,在“实”时,又会被“虚”影响。我终于从这“虚”和“实”的矛盾和纠缠中跳出来了。我虽然看过一些书,也读过一些宗教或历史一类的书,但真正引领我去认识宇宙世界的这一块儿就是“心”。所以,我自己就有机会去窥见到古往今来人们都在寻找的那些东西。我更发现,只要将自己的“心”激活并启动它的能力,你跟前人就都是平等的了。你依然可以获得前人可以获得到的、生命该获得的那一切。因此我曾写道:“如果有人对你说:‘咳!年轻人,你的想法前人们早就想过了,你就别再费那脑子了。’你就该这样回答他说:‘咳!聪明的人,你怎么忘了,前人们早就活过了,你怎么还再活着?’”

去年年初,我又写了一个“三原性”。因为我意识到了一个问题的存在:万事万物都有一个造成万事万物的“核”的存在,如果那个东西你找不到的话,你就永远不可能真正理解事物的表象是什么。也就是说:一个人不问为什么,也就永远不会知道为什么。所以我就在不断的追问。经过自己多年的思考,我已将“根”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答。而且通过大量事实的验证,认识变得越来越清晰。当然,我现在忽然发现其实比“认识论”更难的是“方法论”。就是当你发现一种事情存在的真谛之后,你想把它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或想分享给你的朋友们时,你就发现有很大的难度。你会发现人和人有语言的差异、文化的差异和认识的差异等等。有些人能理解你说的,有些人就不能理解你说的。而且在理解和不理解之间,你就想找到一种能让所有人理解你的语言。我尝试过用很多方式来表达我感悟到的关于“核”的东西,比如用寓言、格言或诗的方式等去表达我的思考。我还会针对不同人谈论的不同事情,然后我用我关于世界事物“核”的解释去分析这些事情之所以发生的核心元素,去对应,去解释。比如男女之间,我也有个男女关系三段说,或叫“三交论”。许多人们感觉不可解的东西,当用这个理论去对应它时,人们就可以对号入座了,就找到它的方法论了,人们因此感悟说:哦,原来这件事情是这样的。

我在2000年有一个经历,当时脑子里闪过一个想法叫《全息生命论》,后来就做了很多相关的哲学思考。当时美国的一家电台独家采访并报道了我提出的最新理论观点《全息生命论》,里面涵盖的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教育及宗教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