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婴幼儿2-3岁智商潜能激发
5951300000031

第31章 智慧训练室

(一)大动作

1.踢小球

“材料”

拿小方凳当做球门。

“方法”

与宝宝一起玩球,在距离球门1米处示范踢球入门,鼓励宝宝学踢球入门。

“提醒”

宝宝成功了,家长给予奖励。

2.跳远

“目的”

可以训练孩子长度的概念,同时更可以锻炼孩子的大运动协调能力。

“方法”

与孩子一起练习双脚立定跳远,先示范、后鼓励,边跳边说:“看谁跳得远?”

“提醒”

跳远完,要求孩子自己测量。

3.玩跷跷板

“目的”

训练平衡能力与控制能力。

“方法”

扶宝宝坐在跷跷板的一头,大人压另一头。

4.单手拍球

“目的”

能锻炼孩子手眼协调,促进孩子空间知觉的发育。

“方法”

妈妈与孩子面对面站好,妈妈与孩子各拿1个球。妈妈说:“孩子,看妈妈拍球。”妈妈单手拍球,孩子学着妈妈的样子拍球;妈妈换手拍球,说:“孩子,换手拍啰!”孩子也用另一只手拍球。

(二)精细动作

1.拣豆子

“材料”

将红豆、绿豆和黄豆混装在一个碗内,让孩子分类拣出。

“方法”

(1)开始时,家长可以帮助他拣其中1种,这样不但能减小难度,还能激发他的竞争心理。

(2)随着孩子动作的熟练,就让他独立挑拣。

2.画简单的卡通画

现在孩子已经能熟练地画圆形物品,家长可以在此基础上教孩子画简单的卡通画。如:画人物的脸,先让孩子仔细看家长的脸,然后画个大圆圈,在圆圈内添上各个部位,多数的孩子会先画2个圆圈表示眼睛,再在大圆的顶上添几条线表示头发,这时家长帮助他添上鼻子和嘴,再让孩子添加耳朵;家长可以示范画1条线代表手臂,叫孩子添另1条,又示范画1条腿,让孩子画另1条,这种互相添加的方法,可以逐渐引导孩子获得成功,使孩子对人身体的各个部位进一步认识。

(三)语言能力

1.猜谜语与编谜语

“目的”

轮流猜谜语与编谜语,可以促进幼儿语言与认知能力。

“方法”

(1)家长先编谜语让孩子猜,如:“紫色的,许多小圆球长成1串,一咬里面甜甜的”(葡萄),“打开像朵花,合上像根棍,下雨天用它”(雨伞),孩子会高兴地猜是什么。

(2)然后鼓励孩子编个谜语让家长猜,编得不好家长可以帮着纠正。

2.学说英语

5岁前的孩子,存在着发展语言能力的生理优势和心理潜能,已经能自如地用母语对话、背诗,如果这时学习外语,就可以开发他的潜能、促进大脑左半球语言中枢的发育;但是幼儿学外语,以听说为主,不要求学字母和拼写,只要能听懂、会简单句子、会唱儿歌即可。

从小掌握双语的孩子,大脑的两个半球对语言刺激都能产生反应,能够用双语进行思维。

3.初步推理

与孩子面对面坐下讲故事、讲图片,并不断提问、引导孩子回答:“如果……”后面的话,如“小红帽如果不理睬大灰狼,她和外婆还会被吃吗”?“龟兔赛跑时,如果小兔子不睡觉会怎样”?通过训练,学会初步推理。

(四)认知能力

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做一些小小的实验,让孩子能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水不见了”。大人把孩子的衣服、手帕等洗干净,晾在绳上,晾前让孩子摸一摸,衣服是湿的;隔一会儿再让孩子摸一摸,衣服变干了;与孩子讨论一下:“湿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提醒孩子:“这是水蒸发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院子洒盆水,一会就干了;地板上用拖把擦湿了,一会儿也变干了。”

(五)情绪、社交能力

1.感知与用语言表达快乐与悲伤等情绪

让孩子说出图片中谁在笑?谁在哭?谁在生气?为什么笑?为什么哭?为什么生气?孩子最容易理解故事人物的情感,让他用词说出这些感受。

父母下班回家后,也要问孩子:“你今天过得好吗?”“什么让你觉得快乐?”“什么让你或别人生气?”等,让孩子讲述自己的感受。

2.做事有条理

让孩子睡觉前,将脱下的衣服折好,按照先外衣后内衣、先裤子后上衣的顺序摆放在椅子上,起床时按摆放的顺序重新穿好。

在家长收拾屋子时,孩子也要学习如何按顺序收放物品,然后以同样的顺序放好自己的东西,不乱扔乱放,培养做事的条理性。

(六)生活自理能力——学习游泳

3岁的幼儿,是各种感觉的敏感期,是身体各器官协调发展、肌肉发展的生长期,所以在此阶段学习游泳是比较容易学会的。幼儿学游泳,应该在专门为儿童建造的小型、浅底的游泳池内学习,水的深度一般在孩子的腋下、不可以超过肩,而温度在32摄氏度左右,要在水中循序渐进地经历体温的调节适应、入水、学习游泳3个阶段。

1.体温的调节适应阶段

初次下水,水温应在34~35摄氏度,大人抱着孩子慢慢地进入水中,让孩子慢慢体会在水中的平衡,同时准备一些浮具,如:浮板、色彩鲜艳的充气玩具。

具体方法如下:

(1)托住幼儿肩背部,仰卧于水中,头部露出水面。

(2)托住幼儿胸部,俯卧于水中,使嘴巴和鼻子露于水面。

(3)让孩子垂直于水中,头在水面上。

以上动作要连续交替做,并且可以使孩子在不同姿势的情况下,向前、向后滑行,左右移动。反复2~3次。

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会喜爱水,并能逐步做出对水温的生理反应。

2.入水阶段

孩子垂直在水中,用嘴吸气,让其双手捧起水举过头顶,并让水淋头(在此过程中,教孩子不要闭眼,也不要用手擦脸),把头浸入水中(让孩子深吸一口气,并闭上眼睛,屈膝,脸浸在水中)5~10秒。经过3~4天的训练后,学会睁开眼睛在水中看东西,这样孩子就能学会识别方向,防止危险的发生。

此练习可以重复做数次。

3.学习游泳

(1)让孩子面对池壁,双手扶池壁左右行走,家长在后保护。

(2)家长双手拉着孩子的双手,在水中向前(左、后、右)行走。

(3)孩子背对池壁,面向家长,与家长保持1米的距离向前行走。家长可以用一些玩具引导孩子向前走。

(4)池中间拉一条水线,让孩子走至水线时,钻过水线,继续往前走,使孩子在钻水线的一瞬间,头部没入水中。

(5)由家长帮助:托住孩子颈后部,身体仰卧在水中,在水中滑行。

(6)托住孩子的腋下,让孩子脸露在水面上,帮助滑行,滑行速度由慢到快。

(7)水母漂:孩子俯卧水面,臂腿都并拢伸直,家长一手握住孩子脚跟、一手托住其胸部,叫孩子深吸一口气,低头、屈膝收腿,双臂紧抱双膝,使身体团似1个球,背部向上,慢慢地球状般的身体就浮于水面;待气憋不住时,即抬头、张臂、一腿前跨一步,站稳于水中。

幼儿期在水中学会以上各种练习,说明他们已经初识水性、能在水中呼吸,身体也能在水中得到平衡。

(七)掌握常识

1.掌握一些安全常识

3岁的小孩不仅好奇心强,而且好动,家长如果不小心看护,就容易出危险,所以家长应该让他们掌握一些安全常识。如:教育孩子注意“冷”与“热”的安全,冷天不脱衣服、帽子,以防感冒;不要用手去碰火炉子、开水等。

2.认识天气和听天气预报

孩子们都喜欢晴天,因为有太阳的日子可以到户外玩耍,而寒冷的冬天有了太阳也会觉得温暖。如果是雨天,孩子们只能在家,所以阴天会影响孩子的情绪,不如晴天快乐。

孩子自身有所感受,就会注意天气,而且喜欢与大人一起听电台和电视的天气预报,有些孩子从此学会了跟随广播员预报天气,会说:“最高气温10度,最低气温零下1度。”也会背诵不少地名,如:北京、伦敦、东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