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这是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他还说:“以此读史,许多问题迎刃而解。”鲁迅先生治学以谨严著称,他这句话分量很重。
中国道教本质是一种民间性宗教,道教与许多中国古代文化现象相伴相生,与社会各阶层都有着血肉联系,其根深叶茂,枝蔓纷披,源远流长,深深扎根于民间,在中国古代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古代化学冶炼、医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建筑……时至今日,我们民间在祭祀、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道教的影子仍无处不在。鲁迅所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着重点正在于此。
在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既存在着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又存在着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道教;加上外来的佛教,这三者构成近两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教鼎立”的基本格局。
儒学是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以后形成的;佛教是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58年)“天竺沙门来华,朝廷尊之,遂载之史籍,传于后世”;道教正式形成虽在东汉顺帝(126~144年)时,由张道陵开创五斗米道,并由其孙张鲁在三国时归顺曹操而取得合法地位,但其宗教的信仰发展渊源,应追溯到原始社会。
道教最初起源于原始先民的鬼神崇拜。
原始先民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岳,皆视为有神主宰,因而产生敬畏感,乃对之顶礼膜拜。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因而又产生了对鬼魂的崇拜。各种丧葬仪礼和祭鬼驱鬼仪式亦随之逐渐形成。《竹书纪年》中载:“黄帝崩,其臣左彻取衣冠及几杖而庙祀之”。
到殷商时代,史前时期的自然崇拜已发展到信仰上帝和天命,初步形成了以上帝为中心的天神系统,遇事便由巫祝通过卜筮向上帝请求答案。这一时期已出现专门从事沟通鬼神和人类的宗教职业者——巫祝。其中“巫”以歌舞降神,并有一套符咒驱鬼的巫术;“祝”以言辞悦神,是宗教祭祀活动中负责迎神祈祷的礼仪者。他们替人治病、卜筮吉凶、画符念咒等。当时国家和社会均由巫祝支配。
周代鬼神信仰有了进一步发展,所崇拜的鬼神已形成天神、人鬼、地祗三个系统。并把崇拜祖宗与崇拜天地并列,称为敬天尊祖。盖所谓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在原始先民鬼神信仰的同时,神仙信仰也产生了。《山海经》有内容丰富的神话故事,提出了长生信仰、神仙与羽士之存在,描述神仙天都,记载祭祀词礼与方术。到战国,神仙传说著作中记载不少关于仙人、仙境、仙药的文字。如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都把仙人描绘成外生死、极虚静、不为物累、求成仙,传布成仙之方士便出现了,形成方仙道。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秦始皇、汉武帝等都迷恋于其中,企求长生不老。
西汉时期,文景两帝以黄老“清静无为”之学治天下,让人民休养生息,经济迅速发展,人称“文景之治”,是故黄老之学,蔚然而兴。《史记·封禅书》载,轩辕黄帝“且战且学仙”,“问道于广成子”,后修道成功,于“鼎湖白日乘龙升天”。这其中,黄帝实际上是托名的。到东汉,更尊崇的是老子,将老子尊为“道”的化身和最高神灵。
由鬼神信仰到神仙信仰再到黄老道术,并由此过渡到道教,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黄帝、老子、庄子、张道陵等人的学说成了后世道教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