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第八棵馒头柳
60064700000022

第22章 虬梅无价

“舅公,我带您看件新鲜东西去!”川妹子浣蓉来过电话没多一会儿,就开着他们小两口新买的奥拓车接我来了。在车上,她让我猜这回她要带我去看哪样“胡同文化”,我说了一大串:听刚“饭”出来的金钟在青花帽筒里打鸣?看老太太们的踢毽比赛?自制七尺长的大糖葫芦?泥塑兔儿爷跟面塑兔儿爷打擂台?……她笑说:“比那些个都更来劲儿!”

她没把车开进她公公那条胡同,却拐进了另一条有好几道弯儿的胡同,停在了一个杂院门口。把我往院里引时她告诉我,她公婆,还有温教授等好多人,都来看过啦……我问:“这位玩主也是个退了休的?”迎面出现个黑脸奘汉,她忙介绍,我心里疑惑,难道这位爷们也掌握着胡同文化?她却只顾跟那汉子欢谈,原来,他们竟已非常熟稔。

进到最里边,在只有六平方米左右的小院里,木架子上摆放着三个自制盆景,仔细看,呀,都是最难制作的蜡梅盆景!三盆蜡梅都有粗壮蟠凸的根本,上面的几根枝条都不多,但走向错落,与根本部分配合着,恰好写意出龙的动势;枝上着花不多,氤氲出淡淡的香气……

赞不绝口之余,跟那汉子聊起来,才知道他是跟已故去的爷爷学的手艺;他自称是“小三届”的——“老三届”一般人都知道,是指1966年“停课闹革命”时滞留在中学里的那六个年级的学生,后来多半去农村插队或去了生产建设兵团;“小三届”则指那以后进入中学的三届学生,他即其中之一,也没学到什么就算毕业了,他毕业后被分配到附近煤厂当了送煤工人,蹬着平板三轮,拉着蜂窝煤,跑遍了这一片的胡同院落;后来煤厂改成了煤气站,他就一直在站里当换气罐的工人……这些年的工余爱好,就是培植盆景,前两三年就试着弄蜡梅盆景,总没成功,今年才算圆了梦,而且弄成了三盆。我问:“这蜡梅怎么竟有檀香的气息啊?”他便滔滔不绝地跟我侃了起来:“我就是在檀香木上接的根呀!哎,为寻这檀香木,我跟蛐蛐似的蜕了七层皮!……这蜡梅,有人把蜡字写成腊,虽说培植得法它确实能在腊月开花,可它叫这名儿,还是因为花瓣像蜜蜡似的……我这是最名贵的品种,叫磐口蜡梅;今年是龙年嘛,我就都给弄成虬龙的造型……这些天有张报上登了几行字的消息,配了张小照片,嗬,来这院里看新奇的络绎不绝,说是‘我们能不能看看梅花?’其实,梅花跟苹果、梨、桃、李、杏什么的一样,属于蔷薇科的乔木,这蜡梅单算一科,而且是灌木,所以,您要是觉得好,回去跟别人提起,别说是看了梅花,得说是看了二强子培植的蜡梅……”我望着粗眉厚唇的二强子,只觉得他也像是一种花……

临告别时我问:“您既有这手艺,怎么不……”话没说完浣蓉便截断我说:“人家图的就是这么个乐子,不想把这个拿到市场去转换……您往这儿瞧——”我顺她所指,扭头看到二强子那住房门上贴着艳红的春联,上下联是:“寒气与君霜里退,阳和为尔腊前来”——这好像是唐朝韩的诗句,亏他能知道——没看清横批,已经被送出了后院,我在心里说,唔,横批可以是:虬梅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