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第八棵馒头柳
60064700000029

第29章 琤琤入耳是何声?

天气热起来了,我漫无目的地在胡同古槐的浓荫下转悠。上班的还没下班,上学的也还没放学,知了也还没长大,胡同里人影稀疏,阒无声息。胡同深深深几许?柳絮成球沿脚飘。哎,北京的胡同啊,光是你这闹中得静的特色,就值得大都会的人们珍惜维护!

从横岔的小胡同里,踱出来一个熟悉的身影,咦,那不是一颊美髯的温教授吗?听说他最近忙于著书立说,闭门谢客,怎么这时候跟我一样闲散起来?我认出他的当口,他也认出了我。相互笑着招呼后,我见他手里拿着个带盖子的玻璃升,不禁问:“您拿着这个,是要去——?”他睒睒眼,一脸老顽童相,让我猜。我猜是去打扎啤,他摇头。啊呀,从那容器推测,可就难了;再说,如今岂有拿家伙去零打酱油醋的?

我正偏头寻思,忽然,有种悠悠然的琤琤敲击声从胡同深处传送过来。那是什么声响呢?不像铃铛,绝非琴瑟,却又让人联想到古寺檐角的铁马,和高山流水边的鼓筝人……温教授用髯尖指指那边,笑眯眯地带我循声而去。

我细细品味那独特的声响。啊,记得那回跟温教教授一起议论北京的民俗,他随口背出了几首上世纪初的北京竹枝词,其中有这样的句子:“磕磕晶晶响盏并,清明出卖担头冰。”“冰盏叮咚响满街,玫瑰香露浸酸梅。”难道,这胡同里会有敲冰盏卖冰核梅汤的么?

我们并肩朝前走,渐渐接近了那发出琤琤敲击声的地方,我看出,那是个打通自家屋的后墙,所开出的一家小店。这种以售卖小食品和小杂货,方便附近邻里的胡同小店,并不稀奇。它们还多半在天刚开始热的时候,就把装冷饮的冰柜摆在售货口,还挂着些花花绿绿的冰糕招幌。但这家小店却有琤琤的冰盏声,在现在的北京城,恐怕是独一份儿了。

忽然从接近那小店的横胡同里,有些小学生蹦着颠连步跑了出来,有的,就跑到那冰柜前买雪糕。原来,那横胡同外头的街上,有所小学。

温教授停住脚步,指给我看:“瞧,那店主,也就不惑之年吧,去年下岗以后,登记注册,打开自家后墙,开了这家小店。他爷爷原是在什刹海荷花市场摆摊卖自制酸梅汤的,传下来两只铜盏儿,不懂的人都以为那是喝酒用的,其实,那是当年卖冰核梅汤的响器,用来招揽顾客的……”我眯眼细看,点头道:“现在连信远斋的酸梅汤也不流行了,他权把那铜碗儿用来推销西式冰激凌,也算得上别开生面。”温教授却说:“他现在也卖酸梅汤呢,自制的,获得了有关部门检测批准。而且,不是信远斋那个流派,他爷爷传给他的,是西四牌楼隆景和那个流派的做法,讲究沸水文火煮乌梅,蔗糖冰糖两增甜……因为产量小,他不是我这样的‘知音’,还不卖呢!等我打满这一升,你到我家,咱们念着竹枝词细品!”

小学生们散去,我再立足细观,只见那瘦高的店主把竖在冰柜边的一个月牙戟扶扶正,然后右手拇指和小指夹起下面铜盏,食指和中指挑动上面铜盏,又琤琤地敲动起来,脸上满溢着自得其乐的表情。温教授在我耳边说:“那月牙戟,正是当年卖冰镇酸梅汤的典型招幌,据说跟‘望梅止渴’那个成语的源头有关……”我心里好羡慕那店主:买卖好赖先不说,图个传统文化的享受——得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