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魅力口才与演讲的艺术(全新升级版)
60104900000002

第2章 鼓起勇气 建立自信

自1912年以来,已有50多万男女学员参与过以我的方式培训的公众演讲课程。其中一些人还就为什么会报名参加这类课程,以及期待达到的效果做过书面说明。当然,他们的措辞不尽相同,但来信中所表达的核心期待及基本欠缺却是惊人的统一。接二连三的人在来信中写道:“一被要求起身发言,我就感到非常紧张、恐惧,以至思绪混乱、无法集中精神、记不清之前想要表达的话。我想获得自信、镇定,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生意场上、俱乐部里或是在公众面前,我希望逻辑严密,组织好自己的思绪,继而清晰且令人信服地表达出来。”成千上万的来信内容大致都是如此。

举个实际的例证吧。多年前,有一位D.W.根特先生参加了我在费城举办的公众演讲课程。开课不久后,他邀请我到“制造商俱乐部”共进午餐。根特先生人近中年、生活态度乐观、拥有自己的制造企业,还是教会工作及公民活动的领导者。在当天的饭桌上,他靠着餐桌说:“我曾多次应邀在各种不同的场合讲话,但从没讲好过。面对公众,我就莫名地焦虑,脑子里一团糨糊,所以我一生都在极力回避演讲之类的事。我现在已是大学董事会主席,必须主持会议并发言……您认为我在这个年龄还能学会演讲吗?”

“我认为吗,根特先生?”我回答道,“这可不是我认为的问题。我知道你能行,我知道你可以,只要你愿意练习,同时遵循那些方法。”

他乐于相信我说的话,可似乎觉得那些话过于乐观。“我恐怕您只是出于善意,”他回答道,“才刻意鼓励我的吧。”

当他结束整个培训之后,我们便失去了联系。后来,我们再次相聚在“制造商俱乐部”,还共进了午餐。我俩还是坐在第一次见面的那个角落,用的还是那张餐桌。在提醒我俩上次的谈话时,我问他是否还认为我当初太过乐观,他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个红色封底的笔记本,让我看了看他曾记录的那些演讲及日期。“有能力去做这些演讲,以及为社区做出自己的努力,”他坦诚道,“我从中获得的快乐无疑是我一生中最满足的事情之一。”

我俩相遇之前不久,华盛顿召开了一次非常重要的裁军会议。当得知英国首相计划出席此次会议时,费城的浸信会教徒给他拍去电报,邀请他前往他们所在的城市,并在即将举行的一场大型群众集会上做演讲。根特先生告诉我,他本人被该市的浸信会教徒推选,向听众介绍首相。

然而,就在两年多之前,这个人还跟我同坐一张餐桌,非常严肃地问过我他有无做公众演讲的能力。

此人演讲能力的神速进步是不是不可思议呢?没什么不可思议的。类似的例子成百上千。譬如,数年前,来自布鲁克林的一位内科医生,这里姑且称其为柯蒂斯先生,在佛罗里达州巨人队训练场附近过冬。作为一名热情的棒球迷,他经常去看巨人队的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和那些队员便熟悉了起来,甚至还应邀前去参加他们的庆功宴。

当咖啡和坚果送上餐桌,几位知名的嘉宾被逐一邀请讲话,突然,在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之后,柯蒂斯医生听到宴会主持人说:“今晚,在座嘉宾中有一位内科医生。我打算请他就棒球运动员的保健问题谈谈他的高见。”

柯蒂斯医生有这方面的准备吗?那是当然。他在该领域的发言权世间无二:此人研究卫生学并行医长达30余年。他大可以在饭桌上与其邻座滔滔不绝地聊一整晚。不过,要起身,哪怕是跟寥寥数人说上几句同样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做演讲这事简直要命。一想到讲话这事,柯蒂斯医生就心跳急剧加速、惴惴不安起来。此前他从未做过任何公众演讲,而此时此刻,他脑子里的任何想法,都如鸟儿展翅,迅疾飞得不知去向。

他该怎么办呢?每位听众都在一个劲儿地鼓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柯蒂斯医生摇了摇头以示拒绝,可这反而让掌声愈发热烈,愈发让听众期待他的演讲。“柯蒂斯医生!讲几句!讲几句!”的呼声愈发响亮、紧迫。

柯蒂斯医生陷入进退两难之境。他深知自己如果站起身来,也讲不了几句,结果必然以失败告终。他起身,二话没说,转身背对那些朋友,继而默默地离开了现场。当时的他一定觉得尴尬无比,甚至颜面扫地。

难怪回到布鲁克林之后,柯蒂斯医生最先做的几件事之一,就是报名参加我开设的公众演讲课程。他不想再有被弄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的时候。

柯蒂斯医生便是那种让老师非常高兴的学员:他学习起来认真到了极点;他非常想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就实现其愿望而言,他一心一意;他每次都悉心准备自己的演讲稿,每次都以顽强的毅力不断地反复练习,从来没有旷课或者缺席的现象。

他严格按照一名好学之人的习惯去做每一件该做的事。他进步的速度之快,大大超出了他本人的预期。上过几次课后,他那种紧张感已经降低,自信心逐渐增强。两个月下来,他俨然成为其所在小组的“明星发言人”。不久之后,他便收到前往各地演讲的邀请,并四处奔波起来。现在的他很享受演讲带来的那种感觉和愉悦,外加演讲带来的荣誉,也因此结识了众多的朋友。

纽约市共和党竞选委员会有名成员,在听过柯蒂斯的一场公共演讲后,便诚邀他前去为其党派做一次巡回演讲。试想,那名政治家要是知道其邀请的演说家在1年之前的一场公共晚宴上还因为怯场而说不出话来,并在羞愧和慌乱中落荒而逃,他会是何等的惊讶!

在公众演讲时建立自信和勇气,以及面对公众时不乏沉着且清晰的思考能力,多数人认为如登天一样难,其实那难度顶多占十分之一。它并不是极少数受上天眷顾的宠儿才能享有的天赋。公众演讲能力好比打高尔夫球,只要有足够强烈的愿望,任何人都能将其潜在的能力开发出来。

坐着的时候思维敏捷,站起身来脑子却不听使唤,这其中难道真有什么玄机吗?当然没有。事实上,在面对听众之前,你应该思考到位才是。听众的到来应该激发你的斗志,让你兴奋起来才是。多数演说家都认为面前的听众是一种刺激物,是一种灵感,它能使演讲者的头脑更加清晰、敏捷。正如演说家亨利·沃德·比彻所言,演讲者当时还没有想法、事实,观念会如“袅袅青烟飘然而至”。演讲者需要做的就是伸出双手抓住它们,趁热打铁。这应该成为你的一种体验。只要你不停地训练,且持之以恒,你就会拥有类似的经验。

然而,说了这么多,你可能百分百地确信这一点:勤学苦练可以消磨你的听众恐惧症,同时给你带来自信心以及永不衰竭的勇气。

不要以为自己是个特例,你的演讲会难得非同一般。就连那些日后成为其同代人中最为雄辩的演说家,在其演讲生涯之初也曾被这种盲目的恐惧和自我意识所困扰过。

前国务卿威廉·詹宁斯·布莱恩,尽管曾是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兵,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前几次进行公开演讲时,吓得两腿发抖。

在首次做讲座时,马克·吐温感觉自己嘴里像塞了一团棉花,心跳快得如同直冲领奖台领奖一般。

南北战争中的格兰特将军曾统率过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取得过威克斯堡大捷。然而,当他尝试面对公众发表演讲时,他也承认心里有某种感觉,如同患上了骨髓痨。

作为其所处时代最有影响力的法国政治演说家,尚·饶勒斯在鼓足勇气完成自己的首次演讲之前,也因不知怎样演讲而在下议院张口结舌地呆坐了1年之久。

“在我第一次尝试做公开演讲时,”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承认道,“我不妨直说,我当时简直难受到了极点。演说词里没有半点儿修辞,全是大白话,舌头不听使唤,刚开始连一个字都蹦不出来。”

在美国南北战争中,英国杰出的演说家约翰·布莱特曾在国内竭力支持美国统一及其废奴事业。他曾在某校的教学楼前,面对一群乡下听众发表过自己身为议员的首次演讲。在前往演讲的路上,由于他非常担心自己会搞砸,于是恳求随行的那名同伴,说只要看到他演说时出现任何紧张的迹象,就立即鼓掌给他打气。

面对人生的第一次演讲,爱尔兰的伟大领袖查尔斯·斯图亚特·帕内尔也很紧张,据他的兄弟证实,他紧握双拳,到最后指甲掐进了掌心的肉里,并流出鲜血。

英国著名政治家迪斯雷利也承认,与其在下议院做那场首次演讲,他宁愿统率一支骑兵冲锋陷阵。他的开幕词简直失败得一塌糊涂。英国著名作家谢里丹的首次演讲也是如此。

事实上,正因为众多声名显赫的演说家都在自己的首场演讲中有过欠佳的表现,所以时下的议员们都有同感,那就是:年轻人首次演讲的不祥之兆,会助他走上成功之道。所以,鼓起勇气吧。

回顾众多著名演说家的生涯之后,看到一名学员在演讲之初总略显忐忑不安且紧张激动时,我深感欣慰。

即使是在只有二十来人参加的小型商务会议场合,也应当有些许演讲的样子。发表演讲的人应该会有纯种马刚上嚼子的那种紧张感。2000年前,圣人西塞罗就曾说过:“一切真正有价值的公众演讲都以紧张为特质。”

即使是在电台发表演讲,演说家们同样会有类似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麦克风恐惧症”。查理·卓别林的名声虽然早已家喻户晓,但在发表电台演讲时,他总是将自己演说的内容全部写在纸上。早在1912年,卓别林巡游全国,在美国演出一部名为“音乐厅之夜”的幽默短剧。在此之前,他一直在英国出演正统戏剧。然而,当他走进直播间面对麦克风时,他感觉自己的胃里翻江倒海,就像在风起浪涌的二月横渡大西洋一样。

著名动作影星兼导演詹姆斯·科克伍德也有类似的经历。他曾是讲坛上耀眼的明星,然而,当他面对看不见的听众做完演讲走出播音室时,却在不停地抹去额前的汗珠。“相比之下,”他承认道,“参加百老汇的首映式可谓小事一桩。”

很多人,不管他们有多少演讲经历,每次登台前难免都会产生这种自我意识。但是,当他们起身适应几秒后,这种感觉就会随之消失。

就连林肯在做开场白时也有怯场之感。“林肯在演讲之前通常会感到非常无所适从,”林肯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赫恩登如是说,“适应其周围环境,对他来说似乎是件力气活儿。在明显的自信心不足以及神经过敏的影响下,他会纠结好一阵子。每每见到这种情形,我打心底里同情林肯先生。演讲伊始,他声音听起来尖锐、刺耳且令人很不舒服。整个人的行动方式、说话态度、面色黝黑枯黄、满脸皱纹、声音枯燥、站姿古怪、怯场举动等——这一切似乎都对他不利,但这种情形仅持续那么一小会儿。数分钟之后,他便镇定自若,热情洋溢、诚挚无限,这时,他的演讲才算正式开始。”

你的经历或许也跟他一样吧?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努力,继而成为一名优秀的公众演讲者呢?要迅速且高效地达到这一目的,以下4个基本要素至关重要。

强烈而持久的愿望

这一点远比你本人能意识到的更为重要。如果一名导师能看透你的心思,并确信你各种想法的深度,那他几乎可以准确预测你能进步的速度。换言之,如果你内心的渴望苍白无力,那你所取得的成就亦不过尔尔。但如果你持之以恒,追求自己的目标,并拿出斗牛犬逮猫的架势,天底下则没有什么事情能令你望而却步。

所以,唤醒你的自学热情吧。不妨思索一下,额外的自信心以及在公众场合发表更具说服力的演讲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从财富的角度思索一下,公众演讲对你可能意味着什么、应该意味着什么;从社交角度思索一下,公众演讲能力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想想这一能力给你带来的朋友、威望和领导能力。公众演讲能力给你带来的领导能力,远比你能想象到的其他任何活动都更为神速。

政治家昌西·M.迪普曾说过:“凡有志于快速成就其事业且获得认可之人,没有任何其他技能比动人心弦的演讲能力更为高效。”

在投资成功之后,菲利普·D.阿穆尔曾说过:“我宁愿成为一名伟大的演说家,而不是一名伟大的资本家。”

凡受过教育的人都非常渴望具有公共演讲的才能。在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去世之后,人们在他的大量文件中发现了他在33岁时拟定的人生规划。当时,他觉得再打理两年生意,就可以让自己的年收入达到50万美元。这样一来,他打算在35岁时退休,去牛津大学完成整个学业,继而“专门致力于公众演讲”。

不妨思索一下,运用这一新获取的演讲才会产生的满足及快乐感吧!我去过世界上不少地方,自然也积累了各种各样的阅历。要不是那种畅快淋漓且经久不衰的满足感,我还真想不出有多少事,比得上站在听众面前,让他们跟着你一起思考。只有演讲才会给你一种力量感,它会激发你的个人成就感,让你超凡脱俗、卓尔不群。演讲才能蕴含着无穷的魔力,一种永不磨灭的刺激感。“演讲前两分钟,”一位演说家说道,“我宁愿被狠狠地抽几下也不愿开口,但在结束前的两分钟里,我宁愿遭到枪击也不愿闭口。”

在每一项事业中,一些人总会因怯懦胆寒,最终半途而废。因此你应该经常思考这门技能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直到你的渴望白热化。你应始终带着旺盛的热情去进行演讲训练,直至昂然走向成功之时。抽出一周的某个晚上来读读这几章。简而言之,尽力轻松前行,绝不轻言放弃。

当年,尤里乌斯·恺撒乘船从高卢跨过英吉利海峡,率领千军万马在今天的英格兰登陆。为了确保胜利,他曾做过什么事呢?一件一目了然的事:他让自己的士兵们驻扎在多佛的悬崖边上。那些士兵望着60多米崖下的汹涌波涛,看到了他们跨越海峡时的船只被熊熊的火舌逐一吞没。身处敌境,而与欧洲大陆的最后一丝联系——撤退的方式——化为灰烬,那他们只有一件事可做:进攻且征服。而他们后来做的也正是这事。

这就是不朽的恺撒大帝精神。那么在这场为消灭可笑的“听众恐惧症”进行的战役中,你为何就没有那种破釜沉舟的精神呢?

充分了解将要演讲的内容

一个人在演讲之前,除非他已充分考虑并策划好自己要演讲的内容,那么他在面对听众时不可能有运用自如之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演讲者就理应对自己的疏忽有一种自我意识,并为自己的疏忽感到懊悔。

“1881年秋,我入选立法机关,”西奥多·罗斯福在其自传里写道,“并发现自己是该部门中最年轻的一个。跟所有年轻人和新出道者一样,我在发言时遇到了不少麻烦。后来,一名头脑冷静的老乡绅那一席话让我获益匪浅。他在无意间引述了威灵顿公爵的名言。当然,威灵顿公爵也是从别人那里引述过来。那句名言是:‘无言别起身,言毕即坐下。’”

就克服紧张情绪这一点而言,那位“头脑冷静的老乡绅”本可以再向罗斯福进一言。他本可以补充道:“在面对自己的听众时,如果你能找点事做,譬如展示一件物品、在黑板上写点什么、在地图上指个位置、挪动一下桌子、打开窗户、翻动书本等,所有这些努力都有助于你摆脱演讲时的尴尬处境。”

当然,这种方法并非万全之策,得视情况而定。我这里有个建议:必要时不妨用一用,但仅限于起初几次。小孩一旦学会了走路,就不用再抓住椅子,演讲者也一样。

充满自信

美国迄今为止最为知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教授曾如是写道:

行为似乎随情绪出现,但事实上二者是同步的。通过调节直接受意志支配的行为,我们还可以间接调节不受意志支配的情绪。这样一来,如果我们自发的快乐已不复存在,那么通向快乐的至尊路径就是,快乐地坐着,做出有说有笑的姿态。如果这招不灵验,那就别无他法了。因此,想要有勇敢的感觉,就展现出我们的勇敢姿态,并为那一目的而动用我们所有的意志,勇敢就会战胜恐惧。

不妨将威廉·詹姆斯教授的观点运用于实践中。若要在听众面前拓展自己的勇气,那就必须做出你有勇气的样子。当然,若无预先准备,那么在世人面前装模作样也无济于事。假如你对演讲内容已了然于胸,那就不妨轻快地登台,做一口深呼吸。事实上,在面对听众之前你应该深呼吸30秒,体内含氧量的增加能让你倍感精神,并带来勇气。波兰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让·德雷兹克曾说,当你气息充足时,那么你就“可以坐在上面”,紧张感也会随之消失。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地方,人类都崇尚勇气。因此,无论你内心深处如何波涛汹涌,你都应昂首挺胸、大步向前,站在台上岿然不动,同时展现出你对演讲的无限热爱。

挺直腰板,直视听众,然后信心十足地开始讲话,就好像他们都欠你钱似的。想象一下,他们的确欠你钱;想象一下,台下的他们现在全都聚在你的跟前,恳请你把债务再宽限数日,这样的心理效果将对你的演讲大有裨益。

不要反复折腾衣扣,也不要拨弄手中的珠子,或者用手在身上挠来挠去。如果你必须得做一点儿紧张的动作,不妨把手背在身后,揉一揉手指,这样也不会被人看见——或者转动一下双脚的趾头也行。

一般来说,演讲者不宜躲藏在摆设物之后。在前几次演讲时,如果身前有张桌子或者椅子——或者手心里握一枚硬币——好让你在紧张时有所倚靠,这或许能给你自己壮壮胆。

西奥多·罗斯福是如何培养出自己那颇有特点的勇气和自信心的呢?难道他具备与生俱来的冒险精神且胆识过人吗?根本没那么一回事儿。“我本人自幼弱不禁风且笨嘴拙舌,”他在其自传里如是承认,“在青年时期,我起初也非常紧张且对自己的能力毫无信心,所以只得勤加苦练,不仅要强健体魄,还要磨炼个人意志。”

幸运的是,罗斯福还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实现转变的。“当我还是个少年时,”他写道,“我曾拜读过马里亚特所著的某书中的一段,其内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那一段中,某英国军舰的舰长向那名主人公提及如何获取胆识过人的本领。他说,刚上战场时,几乎人人都非常害怕,但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人人都得把控好自己的情绪,装出一副毫无畏惧的样子,长此以往,你就从装着不怕变成了真的不怕。事实上,通过持续练习胆量,人人都可以变得胆大无畏起来(这句话是我的转述,并非马里亚特的原话)。”

西奥多·罗斯福继续写道:“这就是我所遵循的理论依据。一开始,我对什么东西都害怕,大灰熊、‘烈’马以及枪手等,不过,通过不断练习上述方法,我渐渐不再害怕。只要愿意这么做,绝大部分人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只要你愿意,你也可以跟泰迪·罗斯福一样战胜恐惧。“战争中,”福煦元帅如是说,“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所以,向你的恐惧发起进攻吧。只要有机会,就凭着你的无畏去迎战它、打败它、征服它。

想好报文,接下来把自己当作一名西部联盟电报公司的发报员,我们不会在意谁在发报,我们关心的是电报本身。报文才是第一要务。用心记住报文,把它熟记于心。衷心地相信报文。紧接着,按照你决定要讲的内容进行演说。就那样做,你十有八九会渐入佳境,成为现场的主人和自己的主人。

练习!练习!再练习!

我最后想说的一点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点。即便你把前文谈到的几点全都忘了,但请务必牢记这一点:这方法,那方法,自信才是战无不胜的方法。事实上,整个这事儿归纳起来也就一个基本点:练习!练习!再练习!这是至关重要或者说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任何演讲新手,”罗斯福曾提醒道,“都容易染上‘猎鹿紧张症’。所谓‘猎鹿紧张症’,即一种强烈的神经兴奋状态,这跟胆怯可能没有太大关系。但是,首次面对一大群听众的演讲者可能产生的反应,跟首次见到公鹿或者上战场没什么区别。演讲者这时缺少的不是勇气,而是神经控制以及沉着冷静。想要获得这种能力,唯一的途径只能是通过练习。演讲者必须通过对自我克制进行反复性或习惯性的不断练习,方可让自己紧张的情绪得到完全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不断努力、反复磨炼意志的过程,最终养成一种习惯。”

你想摆脱“听众恐惧症”吗?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导致这一点的原因。

“恐惧来源于未知及不确定。”罗宾逊教授在其《意识的形成》一书中提到。换言之:恐惧产生于自信的缺乏。

那么,自信的缺乏又是因什么导致的呢?这是因为你对自己能做的事缺乏认知,而缺乏认知又是因经验匮乏而起。当你积攒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之后,你所有的恐惧自然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好比七月的阳光会驱散重重的夜雾一样。

有一点是确信无疑的:人们皆认同的学游泳方式,就是必须下到水里。这本书你也读了有一阵子了,那为什么不暂时把它放下,去做点儿实际练习呢?

选好一个题目,最好是你比较熟悉的题目,然后构建一个长达3分钟的演讲,一个人多练几遍。如果可能的话,有针对性地找来一些听众,或者你的朋友,然后竭尽所能展示你自己吧!

小结

1.几千名学生都曾致信本书作者,并陈述他们希望接受公共演讲训练的理由以及对这门课程的期待。差不多所有人给出的理由都是如此:他们想克服紧张情绪,独立思考,以自信且轻松的方式演讲,不论自己面前有多少听众。

2.要获取这种能力,其实并不困难。上苍并非只把演讲的能力赋予为数不多的天赋者。这种能力跟打高尔夫球差不多:只要立志于学习演讲,不管是谁,都能将其潜在的能力开发出来。

3.许多经验丰富的演说者跟众人交流,往往比跟一个人交流时的思维更为敏捷、表达更为流畅。对他们来说,听众亲临现场是一种刺激,也是一种灵感。如果你能严格按照本书的建议去做,你会有相同的体验,且在不久的将来还能体会到演讲带来的美好感受。

4.不要把自己想象成某种特殊情况。许多后来成为杰出演说家之人,他们在其生涯之初都曾为那种自我意识所困,大多也被“听众恐惧症”吓倒过。这就是布莱恩、尚·饶勒斯、劳合·乔治、查尔斯·斯图亚特·帕内尔、约翰·布莱特、迪斯雷利、谢里丹以及其他许多伟大演说家的经历。

5.无论你有多么丰富的演讲经验,你总会在演讲开始前感到这种自我意识,但这种感觉会伴随演讲的进程快速彻底地消退。

6.为了尽可能从此书中多获益,并快速而有效地掌握公众演讲能力,请遵从如下4点建议:

(1)带着强烈而持续的欲望入手。罗列出演讲训练可带给你的各种益处。激发起你自己对演讲的热情。想想演讲在经济、社交、个人影响以及领导才能方面能够为你带来的种种益处。牢记,欲望的程度决定你进步的速度。

(2)精心准备。你只有对演讲的内容熟记于心,方能获得极大的自信。

(3)表现出自信。“要想变得勇敢,”威廉·詹姆斯教授建议,“那我们就要表现出非常勇敢的模样,用勇敢的意志去战胜恐惧。”泰迪·罗斯福告诉我们,他曾对许多事物都抱有畏惧心理,但用这种方法练习之后,他就战胜了这些恐惧。

(4)勤加练习。这一点至关重要。恐惧源于自信的缺乏;自信不足则是因为缺乏对自身能力的有效认知;而缺乏认知则是由经验不足引起的。当你积攒了成功的经验之后,恐惧自然会消失得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