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对手已明显疲于招架之时,他把作为预备队的朝鲜龙山第20师团调了上来,后者成为压倒守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马占山此时就在战场之上。
他看到,日军在战场上完全占据了主动,正排山倒海般地冲杀过来。
胜负已定,不可避免。
江桥,是马占山梦想起飞的地方,是他荣誉的顶点,只要还有一点坚持的可能,这个坚强的男人都不会选择主动放弃。
但现在连这一点可能也没有了。
马占山并不是一个喜欢蛮干的人。他清楚地知道,勇敢和蛮干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此时,主帅的决心相当重要。稍有犹豫,将会导致全军覆灭的后果。
马占山下令:撤出昂昂溪。
但是撤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就犹如下山往往比上山难一样,撤退的难度常常远超进攻。
这是因为一般而言,这时的部队士气最为低落,尤其害怕自己在撤退时落于人后,以致被歼或被俘,所以特别容易陷入慌乱,一乱则溃不成军,反而为追兵所乘。
后来的第二次淞沪抗战,也是撤退的时候一溃千里,结果弄得不可收拾,以致酿成极大损失。
所以一个军事主官高不高明,攻城拔寨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会不会撤退才是一个真正的大考验。
事实证明,在这方面,马占山是完全合格的。
马占山早在进入江桥指挥作战时,就对战局的进退做过通盘考虑,赢了怎么攻,攻到哪里,输了怎么退,退到何方,那都是要事先心中有数的。如果等到马上要拆房烧屋,你才想起来今天晚上住哪里,那就迟得太多了。
面对日军全面开花式的进攻,马占山仍然退得有条不紊。各部队交替掩护,逐次撤出昂昂溪,且并未受到重大损失,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不仅如此,马占山还创造了另一个奇迹,那就是在撤退的同时,派出轻骑兵迂回袭击了多门的临时指挥部!
敌方大举进攻,己方大踏步撤退,这往往正是敌方大本营兵力最空虚、防卫最松懈的时刻。
走都走了,还要回头咬你一口。厉害吧。
和马占山的预料差不多,大兴站的日军能派上场的,都到昂昂溪前线去捞战功了,剩下来的兵少得可怜,且对中国守军反戈一击毫无心理准备。
这支小型骑兵部队杀入日军临时指挥部,如同风卷残云一般把守敌消灭精光,临走时还捎带走了十几万日元做军费。
多门幸亏是到前线督战去了,这才侥幸逃过一劫,但得知消息,也已经够他惊出一身冷汗了。
不过多门并非善茬,这个人的谋略和智商丝毫不低于他的死敌。在某种程度上,两人甚至可以说是旗鼓相当。
几乎就在马占山派骑兵偷袭他的老巢的同时,一队日本骑兵也进行了精心伪装,然后悄悄出发,扮成东北守军的模样,一路快马加鞭奔来。
一路上,面对近在咫尺的中国士兵,他们始终保持着高度忍耐和刻意低调,像一群忍者神龟,只顾低着头装熊,埋着头赶路,而周围的守军因为都处于紧张撤退之中,竟然没有人注意到危险就在身边。
这伙骑兵跑得飞快,他们超越了所有能超越的掩护和后撤部队。
终于,让他们追上了马占山本人!
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不声不响靠过去,然后掏刀,杀人。但是日军骑兵没有这个心理素质,见好不容易追到了目标,一个个原形毕露,争着抢着往前冲。
此时,载着马占山的吉普车正在路上急驰。负责沿途保卫的少校副官忽然发现后面烟尘滚滚,扭头一看,一队骑兵正飞奔而来。
这是一个异常的举动。副官感到情况不妙,命令停车,并立刻率领卫队保护着马占山冲上高地。
只要仔细观察,日本人还是日本人,那一双双贼溜溜的眼睛,怎么扮都不像中国人。
既然已识破真相,狭路相逢,先下手者为强。马占山的卫队都是从部队里挑选出来的神枪手,居高临下,一顿排子枪打过去,顿时把这支兴冲冲的敌骑兵打得人仰马翻。
自己偷袭变成了被人家伏击。日军傻了眼,又听见周围枪声大作,害怕被撤退部队围拢过来遭到歼灭,仗着座下马比较快,赶紧抽个冷子溜之大吉。
马占山撤出了所有防线,退入省城。
他并不打算坚守这座城池。齐市并无高大城垣可以让他凭险据守,马占山准备率部向海伦一带转移,那里是产粮区,能够解决部队粮饷问题,可以让他东山再起。
在撤退前,他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手上还有日伪军俘虏。
马占山考虑了一下,决定将俘虏全部释放,并留给即将进城的日军将领一份声明,言明自己遵守国际公法,未杀战俘一人,请对方也照此办理,宽待俘虏及城内未及撤出的伤病员。
显然他大大高估了日军的文明程度。
日军对自己的士兵尚且苛刻无比,哪里肯掏粮食来给你养战俘,更何况江桥一战,他们刚刚吃过大亏,报复还来不及。
马占山前脚刚走,日军进城部队就把伤病员搜出来杀了个精光。
这是一支骑兵部队。领头的马占山称他“小多门”,还说是多门师团长的亲弟弟。
我后来翻阅史料才发现,传说中的“小多门”其实并非叫“小多门”,也不是多门的弟弟,他只是属于骑兵队队长一样的角色。
由于是骑兵,所以“小多门”的部队一马当先,跑得最快。在齐齐哈尔城里找不到马占山,就砍了那些来不及撤走的伤病员。
杀完了人,他又要率骑兵继续出城追赶马占山,想把这颗最值钱的脑袋也收入自己囊中。
可是要追的话,总得有个目标,在城里搞杀人比赛耽误了时间,一出城都不知道马占山跑哪个方向去了。
不用急。在这方面,马占山是很善解人意的。
你不是不认道吗,来来来,我给你指,连服务费都不用付。
日军前哨在路上捡到了一些可疑物品。
既然是可疑物品,那就是与普通军人平常所用之物不一样。
只见里面有手杖,有大烟枪,有各种各样的烟具,把个“小多门”看得眼花缭乱。
随队汉奸认得,说这可能就是马占山的私人物品。
和很多东北军将领一样,马占山虽称英雄,也离不开抽赌二字。
很显然,逃命之人不可能带很多东西。烟枪再好,也没有性命来得重要,所以马占山沿路把它们给抛弃了。
一切都很清楚了,马占山究竟在往哪个方向逃命。
沿着这条路追嘛。
不幸的是——上当了。
我说过,马占山的撤军是有很多道道的。
除了爱掏人老窝外,他还喜欢布疑阵,留伏兵。
扔大烟枪的那个方向,与他撤退的方向正好相反,而且早已撒下大网。
可惜“小多门”并不清楚这一点。他倒是知道临时指挥所被马占山端掉的事,不过他机械地认为,这应该与他毫不相干。
我是兵强马壮的前锋,不是兵力空虚的大本营,怕什么呀。
考虑到马占山的脑袋只有一颗,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他甚至拒绝了其他部队的配合,自己带着骑兵就撵了上去。
话说“小多门”带着骑兵紧赶慢赶,总算追上了,不过不是马占山本人,而是他麾下的骑兵团。
骑兵团走得很慢,而且似乎还带着辎重,怎么看都不像一支担任殿后任务的轻装部队。
小多门感到很意外。
都说马占山的部队厉害,我看也就这样吧。要是师团长早点重用我,小小江桥哪用得着打到现在。
“小多门”的参谋长显然要更机警一些,立即提醒他,路边有很多芦苇丛——听说马占山极善用兵,要是在这里藏一支伏兵的话,我们就麻烦了。
“小多门”深以为然,命令部队停止前进,指挥机枪手对芦苇丛进行扫射。
打了一会儿,里面什么动静也没有。
真是多虑了。此时“小多门”倒真有些瞧不起那个把整个师团弄得一筹莫展的马占山了。
他的心情仿佛当年华容道上的曹丞相——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
这个既无谋又少智的马占山,究竟有什么可怕的呢?
“小多门”挥队继续向骑兵团追去。这个刚刚在省城里过足瘾的杀人狂,准备再次完成对中国军队的屠杀。
在日军骑兵的先头部队过去后,芦苇丛忽然响起冲锋号,并且一下子冒出许多人,一个个赤膊上阵,怒目而视。
不是已经火力侦察过了吗?
关东军的骑兵部队没有在黑龙江作战的经验,他们不知道路边的芦苇丛又深又密,仅仅近距离地搜索或是扫射一下,犹如隔靴搔痒,根本奈何不了真正的伏兵。
芦苇丛的伏兵并不是黑龙江省正规部队,这是两支地方武装,你要说他们以前是土匪也可以。不过,在马占山刚刚来到省城就任时,他们就来报到了,而且打鬼子的积极性很高。
对于马占山来说,只要你跟着我抗日,不管以前出身如何,是贵是贱,都是好同志。
当天便发给他们成捆成箱的步枪和子弹。
寸功未立,就给了这么多好东西,两兄弟顿时被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表示一定听从马主席的调遣,到江桥第一线去打鬼子。
马占山却另有考虑:你们回去加紧操练,日后自有可用之处。
现在这两颗棋子果然都给用上了。
游击队和正规军的打法不一样,主要用具也不同。他们手里大刀长矛一样不缺,虽然不如枪炮威风,对付起骑兵来却是正好。
劈脑门!削眼仁!砍马腿!掏耳朵!
刚才还不可一世的日军骑兵马上就意识到自己遇上了克星。遇上这种不讲道理的打法,马第一个遭殃,兵第二个完蛋。
正面马占山的骑兵也多了出来,不是骑兵团,而是骑兵旅。
这里离省城有60里路,而且旁边没有任何援兵。
“小多门”终于体会到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是什么意思。
骑兵被围,对日军前敌总指挥多门来说,是一个很意外也很沉重的打击。
“小多门”及其所统率的骑兵一个不少,全挂了!
这些杀人狂最终为自己在省城的禽兽作为付出了代价。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你敢杀我伤兵,我就敢灭你“弟弟”。马占山做人的准则一向如此,丝毫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
老多门则对挂了的“小多门”痛惜不已:让你找马占山,你却和阎罗王唠嗑套近乎去了。
“小多门”临死前捡到的那些物品还是发挥了一点作用。
日军又把它们交上来,多门召集熟悉马占山的特务汉奸一鉴定,这些“专家”一致确认,这些都是马占山日常必备用具。
和“小多门”比起来,老多门的思维能力无疑要缜密得多。一想,明白了。
马占山肯定死了。
你想,一个三军主帅,用的手杖和烟枪就算再累赘,那也是心爱之物,少说也得有几个卫兵给他扛着,哪里会随随便便就扔掉。
只有一种解释:物的主人已死,考虑到既非金,也非银,就没人愿意再留着它们了。
多门对自己的这种推理深信不疑,随之便命令鸣金收兵,以穷寇莫追为由把其他几路追兵也都收了回去。
没几天,活蹦乱跳、如假包换的马占山便又在海伦露面了,这让多门闹了个大红脸。
随着马占山率部撤出齐齐哈尔,江桥抗战落下帷幕。此战,中国军队可以说是虽败犹荣,日军却遭遇到了“九一八”以来最惨重的伤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江桥一战中,日军除战死战伤以外,冻死冻伤的也占相当比例。
原因在于日军缺乏御寒装备。
江桥抗战以前,仙台师团在东北基本上没打过什么像样的仗。他们原本以为,黑龙江守军也同样不堪一击,“天兵”一到,立即会四散奔逃,所以根本就没打算要在黑龙江省过冬。
没想到此东北军非彼东北军。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从秋天打到冬天,援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愣是没能把马占山怎么样。
这样一来后勤补给就跟不上了。
日本人打仗,一个重要的死穴就是不重视后勤保障。
在当时的日本部队中,有一句流行语,叫做:辎重兵倘能作战,则铁树也能增加军费(增拨军费为日军最关心话题,故有此说)。在诸兵种里面,辎重兵也就是后勤部队是没什么地位可言的。
在精神原子弹的刺激下,人人都想当前锋去射门,没有谁愿意做不得分的后卫。
其实早在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就没少吃后勤不继的亏,死了将近两万人,但十之八九都不是被清军干死的,而是病死、饿死、冻死的。
在这方面,日本人的记性实在很差。
到进入齐齐哈尔之前,当地已是冰天雪地,气温降到零下20摄氏度,这种气候下的野外作战,别说打仗,就是散散步都会被冻趴下一大片。
东北的气候,竟然比马占山的部队还要凶猛,这也是多门不敢继续穷追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