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009

第1009章 定向倾斜

一旦朝廷吃饱了,那些个地主大户的蚕丝就只能卖给绸商消化,但是朝廷手中蚕丝大量增加,经由朝廷的织坊变成丝绸之后,通过朝廷的政策导向,优先供应出口和国内市场。

这样一来,大户的丝绸制品的竞争力将迅速下降,同时朝廷的资本规模更大,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并且控制外贸渠道,能优先交易和供货,国内外市场将在朝廷商品冲击下,被朝廷更多的占领。

一年两年还反应不出来,但是五年十年,就是温水煮青蛙。

当朝廷控制了多数丝织品的市场和出口份额,就会反过来影响绸商和地主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因为这些绸商的丝绸无法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就只能减少种桑养蚕,换而言之说,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减弱,种桑养蚕的地主和绸商的收入也就减少。

而且等到五年十年之后,朝廷再出一个保护森林资源的政策,准许你种桑,但不准你砍。

那些个把几百几千亩地变成桑树林的地主,到时候哭都来不及,让你种了桑树无利可图,同时也不让你砍,美其名曰保护自然环境。

这些个地主把土地变成桑林,要么把桑林卖给朝廷,要么接受朝廷的土地新政,这些桑林卖给朝廷,今后变成土地承包户,朝廷再把这些桑林承包给曾经的地主或者农民。

而农民经过这些年恢复和朝廷补地,手中持有的耕地大量增加,同时高粱的推广,耕牛数量增加,高产水稻、小麦的大面积种植,增加了粮田数量和粮食产能。

全国能够养蚕的地区,多数都是一年能种两季稻米的地区,都在长江两岸,在自耕农手中土地、耕牛增多,高产稻米大量普及,粮食产能激增,粮价大幅下跌的背景下,这些农民在交税和自留粮开销之外,可以腾挪一些土地,用于种桑养蚕。

通过朝廷定向政策,定向采购,把丝绸产品的经济好处,流到农民的手里,让农民生活更好一些。

最后全国目前优质养蚕区在江东、两湖和属地,其中江东是传统丝绸地区,可激发的潜力已经见底,除非大量开荒、砍伐森林,否则不可能迅速大量增加桑田。

而两湖地区开发度低人口少,是日后桑蚕重点地区,同时也是朝廷本土根基的薄弱地区,也是密党资本聚集地区,所以这项政策确切的说,是打击密党三年前利用内线获取朝廷产业政策提前布局,给他们下的套。

这些年密党盘踞在两湖地区,重点就是收购土地,大量种桑养蚕,原因正是拿到了三年前,朝廷的为应对出口做出的产业调整政策。

现在沈云卿鼓励农民养蚕,并且定向补贴,定向采购,定向规模化生产,从而提高朝廷丝绸的产出能力,通过占有市场外贸需求,挤压这些试图通过丝绸谋取暴利的密党资本。

而农民阶层永远是占的多数,当农民手中的土地增加,即便是分散式的小农经济,但只要有足够的规模,朝廷就能收到足够的蚕丝原料。

标准定在五十亩,就是为了防止地主资本进行牟利和采取对策。

无论什么政策,永远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没有漏洞。

这些地主为了应对朝廷政策,一定会尽可能钻政策空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进行土地分散。

利用地主、豪强、财阀家里人口多,家丁多,豢养的私兵和佃户多的特点,把土地分散到这些人的头上,并且单独立户。

如果标准定在两百亩,一个拥有一万亩土地的地主,只需要从家里分出五十户人,就能达到每户两百亩的标准。

但如果是五十亩的红线,一个拥有万亩土地的地主,就需要分出去两百户的人。

这还是一万亩地,那些个大地主手里少则就是几千亩,多则几万亩十几万亩地,五十亩这条线将分出几百上千个户,而一个地方至少有几个超级地主,这么多的量,突然一夜新增这么多的独立户,一旦被朝廷察觉,会迅速招来反制。

现在把标准定在五十亩,地主通过分立户口,谋取朝廷补贴和经济利益,不说能完全杜绝,至少把他们给盯死了,谁采取绕过政策措施,骗取补贴和市场份额,朝廷就制裁和打击谁。

郝仁反应的情况,多数是户部在“鸣冤叫屈”,因为户部的核心地盘在两淮和江南地区,而江南地区又是传统绸商、丝户的聚集地,是户部的命根子,他们当然要为自己的命根子牟利。

而两湖地区经济落后,虽然也能种桑养蚕,质量也不错,但是两湖地区的人口少,欠开发,不是户部重点关心的地区,因此户部叫嚷主要是为了江东绸商财阀,而不是为了两湖地区。

只要理清了这一点,就能通过经济政策进行无形倾斜。

金戋寺虽然是补贴全部的自耕农中的桑农,但是目的是为了打击地主,尤其是两湖地区的密党资本地主,至于连带伤害到江东地区的地主和绸商,完全可以通过出口配额进行补偿,而无需动政策本身。

这就是经济策略的灵活使用,只能意会,只能去做,目前是不能告诉郝仁的,等到日后郝仁看在眼里,政策效应出现,他才会明白沈云卿为何要这么做。

而现在是不能明白告诉郝仁的,哪怕他绝对没有问题,但是那些躲在暗处的之人,会通过郝仁的言行和一举一动,推导出沈云卿的意图。

所以这件事只能沈云卿自己去沟通户部,尤其是桑劲川,只要说通了桑劲川,就能摆平户部。

桑劲川是盐铁司出身,他的拥趸在江淮,江南不是他的派系,这次出了这么大的政策,江南派系肯定不会买他的账,他这个盐铁司出身的户部尚书,如果不给江南派系一个说法,下边的江南派系官吏能立马把他拉下台。

“此事由本王去跟户部沟通,郝大人继续草拟政策详细条款,拟定后报给本王。”

“是,那下官告辞了。”

“先等等,本王还有一事要与郝大人商议。”

“不知郡王有何吩咐。”

“本王打算将郝大人的次子郝政郝政,调入轩禾书院培养深造,然后调入金戋寺总号任职,不知郝大人意下如何。”

“呵呵,真是感谢海郡王提拔犬子,下官感激不尽。”

“若非郝政有才,本王也不会举荐他。还请郝大人去信一封令郎,让他向振州金戋局提出辞呈,就说前来神都侍奉郝大人尽孝,不要提及本王调动他入京。”

“嘶……这是为何呀?王爷为何不从金戋寺内直接调动。”

“郝大人只管依本王话行事,其他不要多问。”

“哦,下官尽快去信知会犬子。那下官的长子……”

“不是本王心直口快,大人长子才能略是逊色郝政,以郝承的才能,日后能做到六曹,在往上恐怕会误了他。”

“多谢郡王指点。”

“不过日后有机会,我会将他提到富裕州郡出任六曹,大人让令郎安心为官,不要急功近利。”

“是”

郝仁膝下有两个儿子,长子郝承今年二十八岁,补了振州一个县丞的缺,由于县丞不一定是朝廷放缺,可以地方自行任命,郝仁动用职务便利,就给自己儿子谋了一个县丞的位置,日后好慢慢提携。

但以沈云卿的观察,郝承的能力较为平庸,能做个清官好官就行了,做大官没这个缘分和能力,而且还可能害了他,日后最合适的位置是六曹。

而郝政继承了郝仁的能力,但是比郝仁精明、干练,在振州金戋局担任初掌柜一职,由于郝仁在腊婆任职经略使的关系,郝政在振州金戋局专门负责振州至腊婆钱款走账,以及组织商品货物运输协调,以协助郝仁在腊婆的治理。

郝政的能力明显要比好郝承强得多,这些年积累了一些基层工作经验,而且主要还是组织工作,这点很重要,将他调回入金戋寺工作较为可靠安全。

振州这个地方之前一直就是偏远地区,朝廷根本不重视,那些个密党资本自然也不会把手伸到这么个穷乡僻壤。

而且郝仁虽然现在的族籍是岐民,但祖籍是羁縻道的少数民族,郝政、郝承又娶了腊婆女子做偏房,密党资本都是岐民,不太可能把目光投向少数民族和土民,所以少数民族人才要比任用岐人更可靠。

日后可以加大力度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任用少数民族官吏,要比背景洗白的岐民更可靠。

与郝仁谈妥,沈云卿继续前往机械科。

由于需要卖给忽喇制造燧发枪的设备,这些设备需要重新设计和制造,工部方面目前抽不出人设计,只能让轩禾书院这边立项设计,试生产没问题后,再让工部批量生产。

这些年不在期间,机械科变化很大,陈谦、陈理都已独当一面带班上课,袁楷朔还是老样子,年纪越大越不正经。机械科正在全力攻关改进内燃机,和火车机头。

内燃目前相对成熟,正在开发模具和调试生铁牌号,内燃机生铁牌号基本完成,但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生铁的各项性能和热处理后的性能,这比单纯炼制生铁牌号需要的工作周期更长。

炼内燃机专用生铁牌号才用了二十一个月,但要完成材料性能和热处理后性能,可能要更长时间,在材料全部性能指标量化之前,内燃机不可能实现生产。

而同时进行的还有模具的制造和调试工作,加工工艺的编排,这些都需要一个周期。

而火车机车正在设计和论证第二代车头,第一代车头虽然定型少批量生产了一些用于牵引。但是最近三年的使用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