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沈云卿和兵部开始着手登陆阿拉斯加计划,经过十年观察勘探和三年策划准备,为了迅速进入美洲,同时兼顾降低开发经营成本,兵部方面提出游牧化方案,这还得感谢武卫忠。
武卫忠临终前曾经提议过,要迅速开疆,只有学习忽喇。
游牧民族的特点,是马上为家牛羊为粮,走到哪里,扎根扎到,哪里,而且一旦形成固定的牧场和势力范围,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占领土地。
但是楚科奇半岛距离阿拉斯加的锡沃德半岛隔着白令海峡,虽然宽度只有两百多公里,但毕竟隔着白令海峡,如何进行游牧存在地理障碍。
然而吕暮然的连续出航和常年观察,发现每年的十二月至来年的二月,有七十多天时间,海面有大量结冰现象,楚科奇半岛与锡沃德半岛的距离因为海冰迅速弥合。
同时受到小冰期影响,北冰洋气温出现严重极寒恶劣气象,整个白令海峡出现封冻,海冰会在短暂时间内打通前往阿拉斯加的通道。
有鉴于此,沈云卿大胆提出借助冬季白令海峡海冰封冻,连接陆地的有利因素,大举渡过过海峡,登陆阿拉斯加。
为此从泰德四年七月开始,朝廷开始招募库兀图族、肃汝族、岐民男女,组建武装游牧移民团,改编薛家军三万人,开始为其两年的游牧野化训练和抗低温训练。
同时开始组织海军与吕默然舰队,向鄂霍次克海沿岸,勘察加半岛、楚科奇半岛、锡沃德半岛沿岸,建立据点,囤积稻谷、小麦精粉、糖、糯米粉、煤炭、草料、油料与生活物资,并建立海岸据点,屯驻两百人左右岐军兵士,定期轮换回国。
经过三年准备组织,于泰德七年三月开始集结,从外兴安岭出发,首批六万人驱赶着牛羊和马群,舰队沿海随行,于九月初抵达楚科奇半岛沿岸。
此时北半球已经入冬,一直等到十二月,海面结冰大范围结冰,至十二月底,白令海峡全部封冻,人员分批跨过海峡,得以进入北美。
此后数年如法炮制周而复始,短短三年之内,将二十三万人,三十五万匹马,七十余万头牲畜运过白令海峡,第一次真正站在北美土地上。
首批人员渡过白领海峡之后,需要在岸边提前建立的大型补给站逗留至四月初,因为四月初开始当地气温回升,每年的五月至九月间可以放牧和农业生产。
渡过白令海峡后的三个月,需要依靠补给站囤积的口粮过冬,等到融雪气温回升,再携带口粮、马匹,驱赶着牧群迅速南下,在走之前,还需要播种下一批土豆,由留守人员负责收获。
第一批人员四月中旬上路,先南下前往阿拉斯加海岸,与海军分遣舰队和补给船汇合,然后沿着海岸线一直南下。
如果一切顺利,花费五个月时间,可以在当年十月份入冬不久,抵达温哥华西雅图地域,然后在此逗留至第二年开春不在继续南下,而是就地放牧和种植小麦、土豆,进行农业生产,为接应第二批人员提供足够的粮食,同时伴随航行的海军战舰与补给船队留足补给后,卸载全部货物开始返航。
等到来年第二批人员抵达汇合地点,伴随航行船队规模增加三倍,卸载转运更多生活物资、药品、生产资料、牲畜,尤其是收割车。
土豆只能解决应急吃饭问题,无法长期储存和携带,头两批登陆人员需要扩大农业种植规模,收获更多小麦用于储藏,只有等到第三批人员抵达后,开始进行南下的探索和再次迁徙。
全部迁徙人口所有男丁配发一支燧发步枪、弓弩若干,岐军配发旧款活门步枪,女人则都佩刀,弓箭若干。
随行每千人配郎中三人,医正一人。泰德八年第二批东渡人员,派遣了大量铁匠、火工、官员若干,以便于生产、勘探和农业开发。
同样是在泰德七年四月初,胡班、柳市聪率领舰队成功访问欧洲返航,带回大量贸易黄金白银和地图、书籍等信息资料,并访问西欧列国,随行带回欧洲诸国使团向岐帝国建交通商,帝国威望达到空前。
胡班出使洛伦萨,受到洛伦萨国王热情接待,其实不热情是不能的。
苏亚雷斯从岐帝国带回了一百五六十艘的货物,丝绸就占了一半还多,苏亚雷斯为此还从侯爵晋升为公爵,专门负责对岐贸易事务。而赫亚德由上校晋升少将,授予子爵爵位。
而胡班也不负众望,从洛伦萨带回了辣椒、茄子、西红柿、向日葵、花生、南瓜、蚕豆和陆地棉,极大丰富了天朝的饮食和食谱。
辣椒的引入将很快颠覆岐帝国的饮食风味儿,花生和向日葵的引进增加了新的高产油料选项。
尤其是陆地棉的引入,让岐帝国的纺织品质量取得质的提升。
之前审查洛伦萨俘虏期间,沈云卿就发现欧洲的棉制品要比岐帝国的棉制品更好,而且欧洲目前仍然以手工织布为主,机器织布还没普及,洛伦萨船员的棉制品都是手工织机,但是棉的质地与岐帝国机器织布不相上下。
理论上而言这是不应该的,多数产品,机器生产一定比手工生产更好,出现手工生产比机器更好的情况是不合理的。
但事出反常必有妖,经过仔细分析观察,沈云卿就发现欧洲棉制品的棉绒要细得多,而岐帝国和中东地区的棉都很粗。这意味着欧洲用的棉花不是亚洲品种,而可能是来自美洲的品种。
沈云卿并不完全懂纺织,但是通过棉制品的差异,可以推断出欧洲一定是从美洲得到了什么新品种棉花。
所以胡班出使之前,沈云卿让他特别留意欧洲的一些新奇食物和农作物种子,然后大量采购全部带回。
不出所料,欧洲的棉花确实都是来自美洲的新品种“陆地棉”
而在此之前,亚洲和欧洲主要种植的棉花是草棉和亚洲棉,其中亚洲棉居多,草棉较少。
但无论是亚洲棉还是草棉,都是粗绒棉,而且草棉当前的亩产要比亚洲棉少得多,但是草棉适合在西南地区生产,而亚洲棉适合在光照充足地区生长,亩产高。
而陆地棉是细绒棉,产量与亚洲棉不相上下,能纺更细腻的纱线,纺织后面料较为柔软细腻,尤其是机器纺织后,要比机器纺织的亚洲棉好得多,棉的保暖性要比粗棉好一些。
虽然陆地棉百般好,但陆地棉纺的纱线抗拉性差,容易扯断,织成面料后,耐久性和耐磨性不如亚洲棉和草棉。
陆地棉传入不久,沈云卿开始推动陆地棉普及种植,纺成面料后也发现陆地棉的一些问题。
陆地棉引进之后,受到中原气候影响,可能发生了一些改变。同时陆地棉绒短细腻,耐受性差,最好和亚洲棉混纺。
多年后为改善陆地棉的特性,进行了一些杂交和特异化培养,搞出了几种新的品种。
这老话说得好,不打不相识,有的时候只有动手,才会擦出火花。想当初如果没有东非海上那一战,也许就没有今天的局面。
胡班在洛伦萨停留两月,受到了隆重款待,所有贵族挨个见了个遍,无非都是想要吃远东贸易这口饭的贵族和商人。
之后由洛伦萨派人引路,一路前往欧洲各国出使。
出访期间各国反应不一,原因很复杂,但和洛伦萨在欧洲的做派和人品有很大关系。
与之前判断的基本一样,洛伦萨确实是欧洲的霸主,无论海军实力,还是陆军实力,都是欧洲最强,同时期的其他欧洲列强实力远不如洛伦萨。
于是就带来一个严重问题,洛伦萨在欧洲大搞恃强凌弱,现在又与岐帝国建立外交关系,达成贸易协定,这就无疑让洛伦萨有个底气,继续在欧洲称王称霸。
所以这些欧洲国家明面上很热情,对岐帝国的出使和货物来者不拒,但态度上很谨慎。
此番出使收获巨大,不仅仅是经济和财富上的收获,而是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人文上的情报收获,通过胡班出访欧洲,基本搞清楚了欧洲现在的技术状态和科技发展。
从随行派遣的技术工匠观察反馈的消息来看,欧洲目前至少处于第一次工业化中期偏后,教育发展处于起步后期,出现了科学性质的大学和专业领域。
经济方面,农业依然落后,十分糟糕,如果没有土豆、红薯,欧洲社会一定还在饥荒。生产原料、生活必需品多数都来自殖民地,如糖、烟草、棉花、麻丝、油料、贵金属几乎都来自殖民地。
至于政治层面,有些脱轨,脱轨还很严重。
四月,孟津县火电站竣工。
五月底,女帝案头接通电话,沈云卿在孟津县给女帝打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通电话。
六月电器厂竣工,开始陆续投入生产。
至此,帝国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一样在六月,小缸农用内燃机研制成功,相关配套的手扶收割机、插秧机整合,当年夏收夏耕首次投入实验,取得良好效果。朝廷方面跃跃欲试,帝国的兴盛已经指日可待。
内燃机虽然开发成功,但与之配套的燃油和应用领域仍然狭窄。
燃油目前仍无稳定保障,有鉴于此,沈云卿着手推动设计制造油井开采设施,待等打通铁路,直接从西域都护开采石油,用油罐列车运回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