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142

第1142章 避税

朝廷从隆元二十年开始沿海重拳打击海寇、倭寇、海盗,到海军成立开始大规模出海剿灭海盗以来,海寇已经基本消声灭迹,很少在出来兴风作浪。

而那些没有被剿灭的海寇,一部分金盆洗手返乡谋生,一部分则通过前期的抢劫发了家,转行做起了跨国贸易。

由于濒国吞灭了丹韩,两国外交关系彻底决裂,但是民间的贸易往来没有受到影响,所以现在是政冷经热,官方关系冷淡,民间贸易热火。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当年肃汝南侵,忽喇大兵压境,濒国趁机攻打丹韩,岐帝国实在顾不过来,但是又不能彻底撕破脸,只能维持政冷经热的局面。

二是濒国当时是产银大国,朝廷需要濒国的白银,所以户部和吏部有一大批沿海商人与濒国有贸易往来,户部和吏部不同意采取经济封锁和制裁措施,所以也只能继续维持两国贸易。

而最近二十年来,随着岐帝国的经济繁荣,与濒国的贸易迅速攀升,所以更多的岐国商人和濒国商人往来两国进行贸易,其中就有不少倭寇“转行”做了商人。

毕竟贸易繁荣之后,做生意要方便得多,利益也更多,要比做海盗强。

而许平丞与濒国“商人”的交易,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发生的。同时许平丞也发现与他交易的濒国“商人”背景可能不干净,因为这些濒国商人都是武士,有战伤,虽然和气,但是掩盖不了他们的一些习性。

可是看在钱的份上,主要是白银,许平丞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许平丞是害怕豹韬卫追查到这些濒国商人可能是海寇,然后牵扯到周晟,因此这件事他没敢告诉家里。

而讽刺的是,二十年前周晟在莱州的封地还被濒国海寇给一把火烧了,小舅子今天和可能是仇家的商人做起了生意,周晟要是知道了,肯定是绕不过他的。

但是,就事论事说,这件事上许平丞没什么好担心和隐瞒的。

首先,朝廷现在允许和濒国做生意,这不违法。

其次,朝廷现在法律开明,即便最后发现这些商人可能是海寇,许平丞大可推说自己不知道,也不会怎么样。

其三,可以从第一主观认定,这些海寇已经从善多年,不具备作案和犯罪的追溯性,他们就是普通商人,可以做这样的假设。因此即便查到许平丞头上,其实也没什么问题。

只不过这件事是许平丞自己不对,同时又害怕周晟的怒火,而且是他瞒着家里干的,自己中饱私囊收白银,里外不是人。

这是幸亏没做官,也没当上国舅,这要是做了官,当上了国舅,肯定是第二个杨国忠。

至于许平丞交代的避税问题,确实有这种情况。

二十年前朝廷陆续修订税法、税目、税率,增加外爵之后,为了平衡内外爵的特权,同时进一步收紧勋贵特权,打击黑恶贵族、勋贵,就必须在一些层面做出让步,以缓和矛盾。

而国内可以进行调整的政策空间较为有限,因为放权容易,收权难,所以朝廷把目光转向了海外贸易。

贵族、勋贵在国内经营生意、农业、手工业,其实是免税的,但是对外贸出口却没有明确界定,是法律空白。

因为岐帝国开国的时候,就没有迫切的外贸需求,所以这一块是空白。

沈云卿藉此为切入口,为贵族、勋贵量身定制了外贸进出口交易的税法,根据爵位高低不同,不同等级的内爵,只要你的商品和生意从事进出口,都要按等级,按交易额数量缴纳阶梯税。

而税率要比普通商人和老百姓低一些,但也没有低到感人的地步,只是稍微低一些。

为了彰显爵位等级差别,爵位越高,税率相对越低,但每一级也就差零点几。

但问题是爵位等级越高,手里的资源就越多啊,同样是商品A,普通商人出口十件,执行百分之九十的税率,贵族出口十件,执行百分之六十九的税率,在最终销售价格都一样的情况下,最后的盈利就没什么区别。

但是,普通商人最大的供货量就是十个,而贵族的供货量可能是一万个,十万个,一个不多,积少成多,那就非常可观了。

贵族的最大经济危害性就是无需交税,同时又垄断地方经济资本,然后能不断通过大资本和大资源获得暴利,这是贵族经济的最大危害。

但是当下又得要依靠贵族,维持王朝政治,所以又不能得罪权贵阶层,尤其是那些不犯法,但经济比重有很大的贵族。

因此既要治理贵族,又要控制贵族膨胀,就只能采取打压和让步的双从措施,一张一弛,张弛有度才能解决问题。

而沈云卿正是看到了外贸发展,日后会超过贵族在地方的经济规模,所以在外贸税收上做文章,利用权贵阶层对外贸较为忽视和认知不足的局限性,完善外贸法,给你一步到位约束起来。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事实也证明外贸经济正在托起国内经济生产和市场消费,权贵阶层通过对外出口和进口,获得了大量经济好处的同时,也向朝廷缴纳了海量的税收,朝廷通过监控这些税收,就能推算出这些权贵从外贸当中得到了多少好处。

当然,再好的制度,也不可能尽善尽美,特殊条件背景下,总有局限性和缺陷。

而这个缺陷最大的BUG,就是沈云卿他自己。

沈云卿这个最大权贵,由于控制的资源一味太大,导致与他有关的资本和货物往来利益也就更大。

这就好比普通商人能提供十个商品A,而普通权贵能提供一万个商品A,但是他沈云卿,能提供十亿个商品A,同时沈云卿享受百分之六十五的税率,其他人百分之七十、百分之六十九,谁赚钱更厉害?肯定是他沈云卿赚钱更厉害。

因为沈云卿垄断了很多工业品、商品、必需品生产,他的产能最大,最强,质量最高,同时还是勋贵。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税率叠加的问题。

普通商人之间交易都是执行正常税率,所以每进行一次交易产生的盈利,都要收取一定的税率。

而勋贵每交易一笔也是要收税的,但是税率低,所以产生税率叠加效应。

许家从沈云卿这里拿货,价格本来就低,而周晟又是一级王爵,税率是最低的。所以许平丞就拿着沈云卿的低价货,打着周晟的名义,进行避税,谋取暴利。

而外商也发现了岐帝国在外贸方面普通人和贵族的差别,所以就喜欢找权贵交易,因为和权贵交易,他们也是享受权贵低税效应的。

因为目前多数的税目都是单向税,不是双向税,只对盈利者征税,也就卖方,买方不征税,除非转手再卖。

所以和权贵交易,就能有优惠。

但是,权贵的优惠是这么好享受的?因此外商享受了优惠之后,还要拿出一部分的钱孝敬那些心术不正的权贵。

而为了骗取更多的优惠,一些人就在交易获利率上做文章。

目前无论勋贵还是普通商人,都实行净利润阶梯税,所以利润率越低,征税相对越少。

这就给权贵偷税漏税提供了法律空子,而许平丞就是钻了这个空子,而且他还通过拆分账目和伪造交易次数进行避税,降低每一笔交易额,这样又能避免大额交易税的收取。

可话说,你拿着沈云卿的海量低价货,享受着周晟一级王爵的低税福利,你还嫌赚的不够多啊。

而且借谁的渠道走账不行,偏偏要去借密党的资金渠道。

由于朝廷要对大额和超大额的交易征收巨额交易税,对附加值较高的进出口商品征收暴利税,所以超大额和高附加值交易为了避税,往往需要拆分交易。

同时最好是分多个账户,如果用一个账户,频繁通过大量资金会被盯上。因此拆分走账,使用大量其他账号是常用手段。

但是,朝廷其实也是对下不对上,对民间和非重要勋贵进行一定的压制,遏制避税。对核心权贵,如沈云卿这种有女帝罩着的奸商,这种条款就是无效的。

当然,为了朝廷的脸面和法律尊严,沈云卿不会堂而皇之的违法,所以会通过其他人的账户进行走账操作,从而规避法律层面的问题。

而民间其实也用这种手法进行操作,只不过规模比不上沈云卿而已。

沈云卿避税,需要使用多达几千上万个账户,因为他的经济产能太大。而这些避税的收入,其实都属于缴纳给女帝保护费的一部分。

而民间采取分账避税,不可能有这么多的账户,同时也面临风险,一旦被朝廷查到,就会面临罚款。

因此民间采取分账避税,需要开增和借用大量账户,而既然有风险,肯定是有收益的,所以那些从事避税、洗钱的账户的出借和资金走账,每一笔都需要支付佣金和账户租借费用。

而许平丞与濒国商人交易,由于金额太大,交税太多,所以为了避税,他就必须借用其他账户。而这些账户参与避税的账户,不说全部,至少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密党账户,这也符合密党洗钱运作的一贯手法。

这一点让沈云卿感到困惑,有两个疑点需要弄清。

其一,密党渗透许平丞,肯定是知道许平丞的身份的,但是知不知道许平丞与有问题的濒国商人交易,还是说,有问题的濒国商人,与密党本来就有勾结,濒国商人的生意,就是密党以偶然方式介绍给许平丞的。

沈云卿琢磨着,即便密党一开始不知道许平丞与有问题濒国商人交易,事后也会进行调查,然后弄清楚这些资金来自哪里。

而且他更倾向于相信,密党与有问题的濒国商人有勾结,这些有问题的濒国商人,很可能是密党以偶然方式与许平丞搭上线,从而拿住许平丞的把柄,进而将他构陷,并藉此影响周晟。

其二,目前密党盯上许平丞,应该绝不只是单纯的利用许平丞的背景关系,肯定有更深层次的打算和计划安排,但是还没有到启用的时候,所以目前还不知道密党日后准备如何利用许平丞,因此密党渗透许平丞的计划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