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林毅贤来到云华亭见驾:
“臣参见陛下。”
“爱卿平身。”
“谢陛下。”
“爱卿何事报朕?”
林毅贤看了眼惠贵妃,段莹玉心领神会,起身说:
“陛下,妹妹先行告退了。”
“嗯,好好劝劝雪琳。”
“好的。”
待惠贵妃离去,女帝再问林毅贤:
“何事?”
“启禀陛下,海通新任刺史王曦照来函,沈云卿数日前去找其索买海通土地。”
“沈云卿去海通买地?”
“是,但都是盐碱地。”
“嘶……”女帝闻讯匪夷所思,忙不迭问:“他买盐碱地做什么,还能种出稻米?”
“说是为了安置盐户,另外王曦照来函中猜测,沈云卿是买地种粮,但怎么种不清楚。而且……”
“而且什么?”女帝追问,心中一万个不解。
“而且,要把海通全部的盐碱地都买下。但按律法,私人开荒,土地归属个人,故而臣以为,沈云卿是想以低价蒙骗朝廷,好吃下海通的几百万亩地,然又担心开荒后朝廷反悔,故而想以蝇头小利从官府手中骗走地契。
当初沈家在宁阳翻身,沈云卿也正是用此法,先以水房租走了宁阳农户土地,结果才有了之后的事。
按说他要开荒,倒也不碍,可他要买几百万亩地,如一夜间变成良田,那朝廷可就亏大发了。而且倘若人人都这么干,一夜间将增无数大地主,与民争地,与朝廷争地。”
“嗯,此事确实不得不防。不过那盐碱地真能种出粮食?”
“呃……这个,偶尔能种,但收成连种子也收不回,可臣实在想不出,沈云卿怎么能在那里种出粮食。”
“既然他能种出来,那就能替朕解决几十万盐户的安置。但若被其得逞,人人得以效法之,日后也确实麻烦,尤其是在江淮道上,那里地广,人却不比江南多,这些个大地主威胁甚大。
容朕考虑考虑,明日再给爱卿答复。”
“臣明白了,那臣先行告退了。”
“慢,波兹津购入的火器可否仿制?”
“回陛下,尚有难度,波兹津火器发火之法大不同以往,暂无法知其奥妙。”
“务必尽速破解,时不朕待啊……”
“臣尽力而为。”
待林毅贤退走,女帝与欧阳羽说:
“摆驾御书房,命人去宣晟儿见朕。”
“奴婢遵旨。”
两刻钟后,周晟来到御书房,见女帝俯首拜礼:
“儿臣见过母后。”
“过来坐。”
“谢母后。”
收起礼数,周晟来到右侧落座,女帝接着说道:
“盐政推行不利,江南乱象频发,母后想让晟儿与你皇兄同去江南代母后巡视地方,晟儿可愿替母后分忧。”
周晟闻讯喜上眉梢,忙是说:
“儿臣愿往,不过,儿臣若是抛头露面,怕是当年之事要露出马脚。”
“露出马脚也好,朕不能总藏着躲着。不过有些事情,你要知道分寸。”
“儿臣明白了。”
“另外,此去江南,朕看,就把金陵高家的女子带回神都吧,免得你朝思暮想心神不宁,待等明年择个吉日成亲,也了却你的心愿。”
周晟喜形于色,连连称谢:
“多谢母后成全,孩儿感激不尽。”
“都是朕的儿子,看着你饱受相思之苦,为娘心中甚是过意不去。赶紧回宫去准备准备,过几日为娘下旨,你与启儿即刻南下。”
“儿臣遵旨。”
待周晟离去,公孙芸惠倚在龙椅上舒展了筋骨,似乎孑然一身轻松许多,欧阳羽看在眼中,冥冥中感到局势起了一丝变化,这时公孙芸惠说:
“欧阳,你说雪琳封在何处好啊。”
欧阳羽听着一惊,忙是问:
“陛下,三皇子纳妃,不应是三皇子赐封吗?”
“朕是问雪琳封在何处好。”
“这……天下之大,奴婢不知。”
“那你看,封在海通如何。”
“哈啊……”
欧阳羽大惊失色,公孙芸惠瞥了一眼忙问:
“怎么,海通不好吗?”
“不,奴婢不是这个意思。海通虽然地大,却算不得富庶。当地因盐而兴,又毗邻秀州,可毕竟没有江南的人杰地灵。而且海通除了盐,再无其他,公主殿下若封在海通,不免委屈了。”
“若是皇家子嗣人人封在富庶之地,天下又有多少富庶州县可供皇家封飨。但凡是都事在人为,更何况海通也不是穷乡僻壤嘛。”
公主出嫁前加封封邑,是岐帝国皇室惯例,也意味着加封封邑的公主可以挂牌上市招驸马了。
岐帝国的封邑都是虚封,只享爵禄不享封地,国公世袭罔替,县侯、县伯两爵降爵继承,每代降一爵,封地的供奉减一级,直到最低。
郡王、郡公、县公三代后降爵继承,至县公以下削为散官,供奉逐代减一级,直到最低。
此外岐帝国封爵不置县子、县男,也不置列侯,因此有爵不下县,侯不落乡的说法。
主要原因是县候、县伯、县子、县男、列侯封的都是县、像,区别在于供奉多少,以及县人口的多少和县的穷富,除此之外的政治权利基本相同,不得保有军权。
既然只有供奉与县经济区别,再置县子、县男、列侯就有一个问题。
由于开国早期大量的开国功臣封爵,这县男已经是最低一等,一代之后削为平民,那也太不近人情了。
当然,可以改成三代一削,但不具备可操作性。
首先,开国一定是国内百废待兴,大封大赏固然好,但也得考虑日后过日子。
如果开国封了一百个县男,一代之后就该自动削爵成为庶人,如此朝廷便无需继续提供无偿的供奉。
但如果是三代削一级,那就得多养两代人,经济成本太高。而且既然是开国功勋,不少人的年纪都是四五十,五六十,朝廷也就基本养十年二十年,之后就能甩掉这个包袱。
但朝廷把这个包袱甩掉了,下边的人可就不痛快了。
而且为了规避削爵,大可以利用在位的时候给子孙谋个好位置,如此削爵的意义又大打折扣,事实上多数权贵也都是这么干的。
所以岐帝国不置县子、县男,只县公、县候、县伯,县伯削爵后为平民,但朝廷还给你一个散官大夫做做。
尽管只是散官大夫,但仍然每月享有朝廷的供奉,但却要比县子、县男少得多,只有一个零头。但也够你三妻四妾活的体面一些。
而且散官有个好处,就是灵活,政治门槛低,只要皇帝看你顺眼,就能给你戴一个帽子。
封爵在封地拥有极少量的私人土地,同时为限制藩王和封主的势力,封爵不得兼并和购买当地的土地,但每年可以从封地得到供奉,用以应付府中的支用,也允许经营产业生意。
封爵中,王、郡王、国公多数时候并不就藩,都在帝都呆着,随叫随到,只有在皇帝请你走,或者被圈禁,亦或者外出度假时,才会回封地。再就是盖棺定论了,也可以回封地或是老家。
于是两天后,女帝下旨,公主周雪琳晋封海通公主,周雪琳得知自己被封在个“不毛之地”,连哭了三天三夜。
十月底,沈云卿回到汤县,蔡生廉的盐池已经超过了他在岩滩的规模,看样子还有进一步扩张的打算。
沈云卿当时就在想,万一哪天皇帝一声令下,蔡生廉的这单生意恐怕得要赔的血本无归。
而且蔡生廉的晒盐还有一系列工艺问题没解决,还不清楚他怎么弄,即便让人看走了岩滩的工艺,但问题是沈云卿制盐过程产生的副产品,都有用武之地,他蔡生廉可没有。况且说纯碱和石灰这个东西处理不好,是要死人的。
十一月初,沈云卿回到宁阳,开始着手安顿工部学员,编写教材,和配置试剂。
经过三月的考察,工部派遣的这批学员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经过全方位检验,沈云卿制定了一套课纲,计划先用一年时间,磨合并补齐他们的初中数学,尤其是几何,代数方面问题倒是不大,重点仍在本土化的表达式带来的思维转变。
然后用两年时间教完高中数学课程,用三年时间教完高等数学,高中物理、科学常识。
期间每年招收一批新学员,如此往复循环,形成制度化的人才补充,日后以此为平台,迅速迭代增殖。
有鉴于海通的面积巨大,盐碱地情况复杂,沈云卿提取了土壤样本,回到宁阳后马不停蹄进行了化验,相对应制取了试剂。
届时只需取少量盐碱土至于白瓷碗中,加水中搅拌沉淀,然后滴入适量的试剂,碱水与试剂反应形成蓝色,颜色越深,则盐碱性越大,反之越小。
海通的盐碱面积远不止四五百万亩,但中包含了高盐碱的土地,中低度的盐碱地有多少并不清楚。仍需要试剂的抽样调查,做出区块内的统计数据,才能明确明年的耕地范围。
十一月初八,王曦照回函送抵宁阳,时隔二十天,不免让沈云卿怀疑王曦照一定是给张祥打了小报告。
王曦照同意以每亩五石稻谷,或等价铜钱、白银和布匹、绸缎、茶叶的价格交易。
根据帝国律法,一般而言,下等薄田的交易,是七年间平年每年亩产的累计粮食产量,为价格基准,支付等价的钱款或货物。薄田是六年,中等田是五年,肥田和上等是四年。
各地区因土地贫瘠肥沃大相径庭,该政策在不同地区出入交大,如在岭西地区,上等肥田只有江南中等田的产力,因此岭西地区下等薄田以十年计。
这种土地交易政策订立之初,是为了保护自耕农,同时抑制土地兼并。但随着经济发展,即便是再温和的通货膨胀,也抵不过时间的膨胀,更别说是恶性通货膨胀。
以江南上等肥田为例,每季稻米亩产两石,一年两季就是四石,四年是十六石,十六石米能够一家七口舒舒服服过活一年。如以下等薄田计,亩产七斗,一年两季就是一石四五斗,七年是十一石,也能让一家七口过活一年。
而一个自耕农户理论上有三十五亩到五十亩地,其中有授田,有公田,但公田和授田均不得交易,因此理论上不存在买卖,此外还有一小部分开垦的荒地,这部分只占少数,并不是主流。
但事是死的人是活的,当天灾超出朝廷所能赈济的极限,朝廷无粮可用时,就只能默许自耕农将土地卖给有钱人,于是卖公田、授田现象增多,然后发展成非法兼并,大量农民失地。
最为恶劣的在于,由于可以使用货币和货物交易,因此不少无良地主在粮价飞涨,和货币贬值时,强压农民用铜钱交易,而非用粮食,由此造成更为恶劣的影响。
因为货币在贬值,而物价在飞涨。天灾人祸之下,粮食收紧,你有钱也买不到粮,最终只能以更高的价格去卖地主的粮,资金再次回到地主手中。
王曦照以每亩五石稻米的价格出售荒地,论说也忒贵,毕竟是荒地,还是盐碱地,一百万亩那就是五百万石,折合现在八十文一斗,就是四十万贯,大约小六万两白银,这是明摆着要黑他沈云卿的钱。
这件事沈云卿还没敢跟沈严良说,只怕说了他能气背过去。
十一月初十,一个还没被证实的消息传到宁阳,周雪琳晋封海通公主,沈云卿不知道为什么,眼皮猛然间跳的厉害,总觉得早晚要出事,但如何也想不出,女帝把周雪琳封在海通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