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散后,女帝将沈云卿宣到金律园,就昨日兵棋推演一事进行了询问。
“单独就战场态势来看,薛刚放弃南线改由北线战略,能取得更大的胜利。虽然仍有一些变数,但只要薛刚取得北线胜利,我朝都能赢得战争,区别在于最后是赢大还是赢小,乌兹曼输大还是惨输。”
“爱卿的意思是,此战无论怎么打,朝廷都能赢。”
“是的,至少有九成的把握。但前提是,薛刚能及时见好就收。臣昨日已经问过薛太保,就薛太保对薛刚的了解,薛刚应该会见好就收,因此此战赢面很大。”
“但万一如陆争所言,出现最险恶的结果呢?”
“那就是臣去年说的办法,如果我军招致惨败,那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待等修通罗哈诺铁路,朝廷发兵一百万,荡平了他们,也就是了。”
听到这里,女帝瞥了一眼,周芳婵惊讶了的撅着小嘴说:
“表舅雄心壮志可嘉,却是尸山血海的功业,只怕后人评论不公。”
周芳婵说的很是委婉,翻译过来就是沈云卿名为报仇,实为满足自己扭曲的报复心理,对其他国家进行战争和掠夺,日后会留下骂名。
但对沈云卿来说,这些都无所谓,得到才是实惠,吃下去的变成大便就是真理。
女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周芳婵跟着女帝这么多年,思维逻辑也变“傻”了。但毕竟是自己的外甥女,能说什么呢。
下刻女帝话锋一转,提到腊婆代表团。
“赵元等人参观神都工业多日,可有什么变化?”
“回陛下,赵元等人在见识过朝廷工业后,深感叹服与敬畏,效果不亚于发兵十万再讨伐一次,足可见周邦对工业是何等羡慕。”
“那赵元所提一应要求,爱卿是如何应付?”
“由于赵元身份特殊,明着拒绝是不行的,因此臣带赵元等人参观期间,着重说明了发展工业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金钱、人力、物力。有钱、有物、有时间还不行,关键是要人才。没有人才,发展工业就无从谈起。赵元是个讲理之人,在臣劝导之下,赵元深感体会朝廷之不易。”
“以理服人是为大智,爱卿的计策甚合朕意。”
沈云卿安排赵元代表团大量参观工业企业,一是让他们知道朝廷强大的工业、经济和生产实力,让他们羡慕和敬畏。
二是让赵元知道,朝廷当初发展工业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都是天文数字,尤其是人力资源,是和时间直接挂钩的。
你有再多资源,再多的物力,再多的财富,没有人才资源,一切都白搭。
通过参观工业,间接把工业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这个道理告诉赵元,只要赵元明白了,就能说服其他头人。
而腊婆要发展一些工业,首先要培养人才。
朝廷最近二十年给腊婆输入的教育,都只是中原文化的识字教育,只在普及腊婆识字率,同时用文化输入同化腊婆。因此这种教育并不是新学,而是传统的旧学。
有鉴于此,腊婆要发展工业,就必须在本土培养新学人才,这个周期至少八到十年,期间可以简单发展一些不需要太多技能和知识的轻工生产也没问题,但是上规模上档次的生产工业,就一定需要人才。
通过工业参观,让赵元明白工业发展是个积累过程,是人才培养的过程,只要他理解了这一点,一切都好办。
“臣已经答应赵元,在潮瓯开办新学试点,以帮助腊婆当地普及新学教育,以便于日后发展工业。”
“虽然工业早晚要对地方开禁,但腊婆纳入朝廷疆域时日尚浅,海郡王要有分寸。”
“陛下放心,腊婆发展工业,要比国内各地次一级,同时又能满足赚钱,但又不会危害到朝廷安全。”
“爱卿办事朕很放心,陪朕继续走走。”
“是。”
女帝突然要沈云卿陪着走走,沈云卿莫名有种“恐慌”,不知道女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要知道,现在全国上下就属沈云卿是个大忙人,他哪儿有空陪着女帝到处散步。但皇帝金口玉言要你陪散步,总不能拒绝吧,否则皇帝会让你知道什么叫“清闲”度日。
“据各地来报,夏粮势头良好,今年秋丰有望,爱卿的功劳功不可没呀。”
“陛下过誉了,臣只是略尽绵薄之力,其他都是司农寺与轩禾书院还有农民的功劳,臣岂敢独揽功劳。”
沈云卿态度谦虚,实在想不出女帝突然说秋粮丰收和当前局势有什么关联。
“这些年户部与金戋寺都在新建粮仓,广积粮粟,但朕还是不放心,朕打算西征结束之后,对全国粮储进行盘点,爱卿意下如何。”
“嘶……”
沈云卿顿觉莫名其妙,女帝怎么突然没来由的要清查全国的粮仓,难道豹韬卫查到了什么蛛丝马迹不成?还是说女帝收到了什么消息,发现了仓鼠,想搞一波大动作。
“陛下为何突然会想到清查全国粮仓?”
“七王之乱险些酿成北方断粮,现在粮粟虽然丰足,但朕仍然放心不下,查一查的好。”
“陛下,您不是从什么地方听到了什么风声了吧。”
沈云卿小心说到,女帝摇头否认:
“爱卿无需多虑,就是朕昨日突然想到此事,心血来潮罢了。”
“哦……”
沈云卿高度怀疑女帝的说法,因为国家元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官僚系统和外界解读,女帝突然心血来潮的要查全国粮储,不免要给下边以各种联想。
自从隆元二十九年开始,全国所有粮仓爆仓之后,泰德四年开始,沈云卿联合户部在全国各地新建了大量的粮仓,同时改善地基施工和储藏技术,提高粮食的保存周期和质量,因此这些年的粮食收储增长迅速。
而且目前还在洛河北岸的在建的北城以西修建含嘉仓,但不是唐朝时期含嘉仓所在的位置,而是在北城的西侧。
一旦含嘉仓建成,可以储备三百万人一年的口粮,并且留下了预留土地,用于日后粮仓扩建,理论后期完成全部扩建后,能储存一千两百万人一年的口粮。
搁在三十年前,这个规模的储量都够全国岐军军粮开销七八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女帝突然心血来潮的要盘家当,沈云卿琢磨着应该还有其他目的,但是想不出来女帝突然要查粮储能干什么。
粮储现在执行两套系统和双规制,两套系统是户部和金戋寺,各自都有粮仓,双规制是朝廷官仓、地方州郡官仓和民仓。
户部管理的主要是朝廷官仓,地方州郡官仓归地方上自己储备和管理,但是接受朝廷的核查和调度。
金戋寺实行垂直管理,不分地方和总行,都由总行直接管理。
而双规制的主要创新在民仓,官仓的变化不大。
由于粮食市场现在已经半开放,容易导致粮食流动性增大,带来地区价格波动较大问题。
因此朝廷出台了强制标准,要求经营粮食生意的民仓,以过去三年间每月的销售量取平均值,必须保证库存有月平均三倍数量的粮食库存用于压仓。压仓粮要定期调出,补入新货,始终保持粮食的质量。
这些压仓粮的成本其实并不大,尤其是现在米价低的时候,三个月的压仓粮对于粮商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
但是民仓的压仓粮却比官仓重要,因为官仓放粮和赈济会冲击市场,而民仓释放压仓粮对市场影响不大,同时民仓放粮能顶住一波粮荒,为朝廷决策赈灾,运输物资争取时间。
而且有了民仓压仓制度之后,还防止了投机倒把,哄抬打压粮价的行为,因为大家都有压仓粮,如果价格过低,大家都有损失,价格过高,金戋寺又会放粮之压价,于是粮市半开禁后,就压制了投机倒把行为。
目前的储粮制度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每年都要核查,做假账已经根本不顶用,而对那些做假仓的行为,现在也从技术上进行严厉打击。
因此最近十五年内,粮储作假的问题基本解决,即便有,也会因为高密度的核查暴露出来,近些年发生的一些粮食案,基本上都是小案件,没什么大问题。
女帝突然要查家底,肯定是有目的。但女帝矢口否认没做圈套,那就没辙了,总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逼问,这就很不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