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230

第1230章 开枝散叶桃李天下

与周晟一直谈到黄昏,随后二人上岸,周晟故作气急败坏离去,沈云卿独自带着卫队回宫外的郡王府官邸,因为他知道,今晚开始肯定不消停。

途径广绣街时,迎面碰上杨贤礼,这么晚了还在大街上转悠,不是杨贤礼的为人。

“真巧郡王。”

“这么晚了,你怎么不回府?”

“去工部的仪表厂送图纸,定做一些仪器设备。”

“定做?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我最近带了学生在研究地震监测仪,想做一个实物出来,所以设计了一些仪器图纸,拿去让工部仪表厂定做。”

“你怎么想到要做这东西?”

“半年前汉中发生小震,虽然未造成较大损失,但要是能对地震前进行预测或者检测,也许能避免很多损失。而且从一些典籍和生活实践上看,动物、昆虫和走兽都能比人提前预制地震,在下琢磨着,人是不是也能制造出一种机器设备预知地震。”

“哦……”

杨贤礼现在负责轩禾书院高级数学和物理的探索和研究,而杨贤良主攻高技术学和工程学,二人都是数学起家,但是出现了明显的分科。

半年前汉中发生了一次小规模地震,地震强度不大,从现场的照片和报告中看,破坏其实不大,但是烈度很大,地面大范围开裂,山体滑坡,河道改道。

不过也意外发现了一口天然气田,储量还不清楚,已经让人去封堵和勘探。

杨贤礼受此启发,想要研究一种地震预测设备,尤其是现在有了电力,工部有仪表厂、仪器厂,专门制造压力、电力仪表,具备了制造生产机械仪表和电气器仪表的能力。

不过地震预测这种技术,即便是近现代,都是高大上的技术,以当前的技术储备,根本不足以实现地震预测。而且即便是现代,地震预测也就顶多提前几十秒,甚至只有几秒,十几秒,不可能像动物、昆虫那样,能提前几天知道要发生地震。

所以杨贤礼的设想基本不可能实现,但是研究制造地震监测设备,用于检测地震波,用于地震研究还是可能。而且这东西不花太多钱,但是对科学技术和民防能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是花小钱,办大事的项目。

目前轩禾书院的研究项目主要分两块,一块是国家立项和沈云卿立项,一块是个人立项。

国家立项和沈云卿立项,主要是针对关键技术和预知理念技术进行立项。如电力、内燃机、火车、电网、电话、有线电报、材料、早期物理、工程、机床设备、船舶、药物、抗生素、拍摄录像设备小型化等等等,这些项目都是预知,且需要发展的重要项目。

而个人立项是研究者个人想研究,官方和沈云卿立项之外的其他课题,所有个人立项项目上报之后,根据需求和技术难度拨付研究资金。

有些项目比较超前,目前技术达不到,则不会予以通过,但是会备案定期筛查,而有些项目是沈云卿忽略的,同时当前技术能达到,那就做。

比如说,有人提出研究无线通信,但是无线通讯的前提是得有电子管和三极管,而电子管的原理其实和电灯是同时发明的,但是电子管和三极管的成熟,却是电灯出现后的二三十年,因为能制作电灯泡,不意味着能制作合格,且可以工业化应用的电子管。

以目前的技术,要研发出稳定、合格,能工业化应用的电子管,至少还需要六七年,而研发无线通讯还得几年,所以整个周期需要十年以上。

此外电子管的稳定和可靠,最好是用稀土合金和白炭黑,而白炭黑现在无法工业化生产高纯度的产品,还停留在实验室高纯制取,因此电子管也好、晶体管也好、电阻也好,其实都需要配套冶金、化工和材料学共同进步,这是一整套的工业体系,目前的技术还跟不上。

可以做一些理论上的预研究,实际的项目开展还不合适。

杨贤礼、杨贤良现在都已独当一面,十年前就开始带学生,陆续培养了一大批专业领域的人才,然后这些人才继续分化出其他学科领域,进而开枝散叶遍地开花,基本形成了完善的理科、工科学科体系。

继续聊了一些学校和学生的事,二人随后分手各自回府。

沈府此时还一片平静,自从顾温走了之后,家里一下冷清了许多,对沈严良的打击也很大,整天闷闷不乐,很少出门。

“云卿,今天怎么回家住啊。”

“回家陪陪爹不好吗。”

“呵呵,好好……我让厨子烧桌菜,和你娘三人好好吃一顿。”

“对了,怎么不见娘?”

“你娘去了鸢儿那里,这个时候应该快回府了。”

沈鸢嫁给钱闻钟后,小日子过得挺圆满。沈鸢和沈璐大不一样,沈鸢就像是周雪琳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喜欢平静的家庭生活。

钱闻钟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抗生素菌种的提纯和研发,沈云卿私下安排了一些课程,让他学习一些基础化学和初级化学制药,从而利用钱闻钟生物学、医药学、化学的复合特长,摸索菌种纯化工艺,加速抗生素的研究。

沈鸢生了四胞胎后有点忙不过来,虽然雇了很多丫鬟和婆子,但毕竟是四个孩子,高秀珍和周雪琳、玥儿经常轮流去帮衬。

与沈严良继续说了几句,沈云卿先给泸溪宫去了电话,知会一声今晚住官邸。

不过过沈云卿很清楚,不用多久,沈府的电话就会被打爆,谴责的声浪会像雨点一样把他淹死

约莫两刻钟后,高秀珍坐着马车回府,一家三口难得清净一起吃顿饭。

结婚二十八年来,一家三口单独吃饭的机会其实并不多,以前顾温常在,也是四个人吃饭,现在顾温走了,三个人同桌吃饭更冷清。

“云卿,闻钟最近一年一直特别忙,娘看鸢儿怪可怜的,你也说说闻钟,让他多回家看看鸢儿。”

“这事我知道,改日我找闻钟谈谈,别冷落了鸢儿。”

“我是担心,闻钟是不是在外面有了小的。”

听到这里沈云卿呛了一口饭:

“咳咳……娘,你哪儿听到的消息?”

“娘听人说,闻钟天天干的事,就是和几个女子往屋子里一钻,也不知道做什么,娘是担心闻钟变了心。”

“那是干正经事,除了闻钟,还有其他男人在场,哪是什么和几个女人独处一室。娘,你想多了。”

钱闻钟这个人其实有“行为缺陷”,他在科学上有杰出的天赋能力,但是在生活上比较差,但基本能自理,感情上就是一个木头,他对女人的反应比较迟钝,沈鸢倒追他两年,竟然一点没感觉是被人喜欢上了。

其他所有人在外边找小妾,钱闻钟都不可能,即便钱闻钟找了小妾,只要小妾身份没问题,沈鸢不反对,沈云卿也不会阻止。

钱闻钟最近一年确实特别忙,这件事他是知道的,因为生物制药课题组正在攻关链霉素。

之所以先攻关链霉素,因为课题组先于青霉和头孢菌,找到了链霉菌的纯化工艺方案,而且有了电,一些实验和提纯设备已经能够制造。

而青霉菌和头孢菌的提纯到目前为止,纯化工艺尚未实现重大突破,只能靠打时间战堆积效果,而且头孢菌的纯化比青霉菌难度大的多。

因为头孢菌来自下水道,这就导致头孢菌的菌源体中的杂菌太多,要实现纯化,难度就比青霉、链霉高得多。

所以按计划,两年后,链霉素要比青霉素和头孢提前四年、六年实现实验室纯化工艺,而青霉素和头孢需要六年后,才能实现实验室纯化工艺。

而从实验室工艺纯化,提取到有效成分,到工业化生产,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时间,因此链霉素至少五六年后才能实现初步小批量工业化生产。

课题组目前正处于关键时刻,需要不断盯着,不能有丝毫差错,一旦出现纰漏,之前八年的研究积累都将付之东流。

虽然实验每到一个阶段,都会进行菌种备份,但是菌种纯化需要时间,因此一旦失败,就只能退到上一个基础重新开始。

链霉素是治疗肺结核的重要抗生素药品,沈云卿在得知链霉纯化能先于青霉素、头孢完成,随即决定调整攻关方向,先把链霉素搞出来,就因为链霉素是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

眼下目前药厂生产和疫病所配发,市场上能买到的肺结核药物,只有两种,一种是乙胺丁醇,一种是对氨基水杨酸钠。

这两种都是化学合成药物,是抗生素当中为数不多可以化学合成的抑制肺结核杆菌的药物。

乙胺丁醇属于一线药,对氨基水杨酸钠属于二线药,效果差一些,副作用大,而链霉素是治疗肺结核的特效抗生素,化学合成药效果其实远不如抗生素。

此外太医院和轩禾书院也搞了一些中药方子,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链霉素如果能提前出来,无疑是一项巨大的福音。

眼下全国肺结核发病率极高,朝廷二十年前开始疫病防治以来,头十年肺结核并不在防治范围之内,因为同年的生物和医学能力跟不上,化工原料和药品跟不上,导致生产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成本很高,即便是现在,价格依然偏高。

最近十年开始,沈云卿将肺结核、肝炎、性病等危害大,易传播的疾病列入防控和统计范围,但还只是防控,尤其是肺结核,特效药不是特别多,价格还偏高。

而北方地区肺结核多发,同时随着海外人口交流不断增多,腊婆肺结核也呈显著增长。因此有必要研制特效药,同时价格能接受的药品。链霉素的加速研究,无疑带来了新的可能。

最早用于治疗肺结核的其实不是链霉素,而是青霉素,但是青霉素对结核杆菌的杀灭效果并不理想,不过也能治好,但效率要比链霉素低,总的经济成本却要比链霉素高,尤其是青霉素刚出来的早期,青霉素价格很高,大量使用后,经济支出会迅速增加。

钱闻钟现在每天废寝忘食干的工作,就是攻关链霉素,只要链霉素一出来,并实现工业化生产,把价格降下来,肺结核就能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