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321

第1321章 先进时效性

翌日上午,沈云卿前往赵元府上,赵安宁与周婷玉婚期定在十二月十八,沈云卿还得送上一份礼单,继续安抚赵元。

虽然是周晟嫁女儿,但是沈云卿却要大出血,送钱是最次的,送社会建设配套大礼包才是现在流行项目。

地方上要朝廷送经济工业礼包,婚丧嫁娶也要送社会建设大礼包,总之现在送钱没人稀罕,送福利才是大家都在考虑的问题。

此后数日怀王和平阳郡府两头跑,怀王老谋深算,迟迟不表态,等户部表态。官改这件事上沈云卿多少有求于怀王,因为只有怀王松口,交出一半的人事任命权,官改才能算是成功。

而户部不一样,户部可以挣扎,但是挡不住沈云卿的经济、政治组合拳,而吏部却能通过行政体系挣扎。

这一点就凸显出吏部和户部的本质不同,论捞钱速度,吏部一直不是户部的对手,但试论行政力量,吏部比户部强大得多。

户部在地方上的片区行政体系垮了,实际上就是户部垮台。

如当年的庒县事件,掀起的江淮、江南经济风波,导致盐商的垮台,直接导致了户部的垮台。

但这件事如果发生在吏部,吏部是垮不了的,因为吏部控制着官僚任命权,即便是户部,也无法绕过吏部单独放缺,必须和吏部商量。

因此如果女帝要搞掉吏部,实际上就是把吏部手里的人事资源和政治资源全部废掉,这会得罪整个官僚体系,所以办不到,当初办不到,现在也办不到。

所以这件事上必须怀王松口,但现在怀王半推半就半遮半掩的不表态,这就等于还要更多的红利。如果沈云卿处理户部不当,怀王就不会松口。如果沈云卿对户部松口,那么怀王就会要更多,怀王是在拿户部投石问路。

而平阳郡府主要是看薛伯充的态度,薛仲安仍然听薛伯充的指挥棒调遣。

薛家在地方上的缺主要集中在京畿以北、关外、云中、河北边塞,内陆的放缺并不多,除了徐州,各地零星有些司马,文官不多,薛家关注的还是薛家军的独立性和兵器装备。

独立性是不能让步的原则问题,军队都有自己的独立性了,哪里能不出问题,武器装备可以做一些让步。

因为日后会有更好的武器,尤其是装备,三四年之内,四缸机将研制成功,十到十五年之内会有六缸、八缸机、十缸机,这就意味着动力包问题的解决,机动装甲将成为新的装备,二十五年之内爆装甲兵完全有可能。

日后禁军的发展方向主要是重装甲集团军、特种作战部队、空天作战,番军是机械化军团、海军、空军,薛家军是传统骑兵,哪怕你发展二十万重骑兵,日后朝廷也养得起。

也就是说,即便现在薛家军全都用上全自动火器,现在是很先进,但是三十年后,四十年后,禁军会是清一色的坦克和装甲车,番军是摩托化、机械化军团,而薛家军还是步兵。

而薛伯充是没这方面的先进认知,所以沈云卿现在即便答应了薛伯充的要求,薛家军哪怕拿到最现在最先进的武器,但“先进”是有时效性的。

一战的马克沁机枪,在当时是够先进了吧,但是搁现在呢,还不够看的。一战的水箱坦克够牛掰了吧,搁现在重型反器材狙击步枪就能打个窟窿。

所以沈云卿就利用认知理念上的差距,摆薛伯充一道。

相较于薛伯充,怀王方面不太好对付,需要作出更大的让步,怀王才可能让渡权力。

与薛伯充、公孙行连续谈了数轮,最终还得女帝点头才行。

十二月十七,沈云卿去金律园麒麟殿,就此事向女帝单独汇报。

“臣以为,薛家军的兵器可以给,但是薛家军的兵权不能独立,这是底线。”

“薛将军如有更好火器,兵权岂还是朝廷说了算。”

女帝质问,在公孙芸惠思维里,确切的说是所有人的思维当中,当权者一旦失去对军队装备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就会丧失对军权的控制。至少也会给日后收回兵权带来巨大阻碍。

毕竟有牙齿和没牙齿,底气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是沈云卿说:

“日后薛家军一分为三,相互无法应援,同时薛家军部署地区没有经济人口重镇,无法割据地方。而薛家军所需的军火弹药、给养、薪资日后严重依赖朝廷中枢,即便薛家军装备有更好火器,也无法脱离朝廷控制。

此外,薛家军现在是拿到了最好的兵器,但日后朝廷会有比薛家军更好的武器。臣答应给薛家军的武器是现在最好的火器,可没有答应给日后更好的火器。

而且除了火器,还有装备,臣也没答应,薛伯充其实也不知道,因此现在给薛伯充的,日后都会落后,陛下无需担忧。”

听到这里,女帝先是一愣,然后终于有点明白:

“爱卿是说,兵部、工部与轩禾书院正在研造的兵器还不是最好的兵器。”

“是的,不是最好,日后随着匠术进步,还会有更好的兵器。正如当初制造的旧式活门步枪,不如新式活门步枪,新式不活门步枪不如栓动步枪,栓动步枪不如快利枪(半自动),快利枪不如正在研制的新武器,日后会有更好的武器。

现在给薛伯充的,只不过是禁军用的武器,以及图纸上正在画的武器。只要薛伯充答应了陛下的要求,然后在等薛伯充一死,官制与行政改革推动完成,到时候薛家军就只能拿着现在的兵器继续用,而陛下的禁军和番军,则会用上更好的兵器。”

“哦……”女帝顿时翻了个白眼,然后又说:“照此说来,日后将有更多新式兵器。”

“是的,一代比一代强。薛伯充得到的是现在,陛下得到的是未来。而且薛家军主力是骑兵,部署在塞外和关内,而日后塞外再怎么发展,也发展不起来。同时薛家军又被一分为三,朝廷兵马两三百万,二十万薛家军一分为三远隔数万里地,如何能翻的起大浪。”

“此事即便朕同意,兵部那里怎么说?”

“让薛伯充去和兵部商量。陛下与臣不出面,然后让兵部再与陛下商议。”

一听说最后还是要兵部来找自己开证明,女帝顿时不乐意,这不是甩锅给自己吗。

“为何要让薛伯充先去找兵部,再让兵部与朕商议。”

“因为兵部也要换枪,薛伯充是知道的,因此臣不可能优先薛家军,而置兵部不顾。更何况向乌兹曼与复国军出售旧式活门步枪,本就是臣与兵部做的协议,加速番军装备更好的枪械。即便臣同意,兵部也不同意。

此外枪械生产每年都有定额,给兵部多了,给薛家军就少了,给薛家军多了,给兵部就少了,如何分配这个配额,不是陛下和臣说了算,而是兵部才能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