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1345

第1345章 沉默是金

最近二十多年由于小冰期的影响,南方和北方的雨水明显偏少,加之朝廷兴修水库大力治水,全国的洪涝灾情基本得到缓解,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发生过严重的洪泛和大涝。

沈云卿认为最近两年南方的雨水增加会持续几年时间,是对过去二十多年小冰期造成的气候异常的一种“过度回偿”,因此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

有必要对汉江、长江流域洪泛区和泄洪区两岸的老百姓进行疏散安置,迁往其他地区,避免造成重大的人员损失和瘟疫流行。

但王曦照说的也有道理,朝廷现在没有能力在两三个月内牵走四五百万人,当年淮河大水持续十多年,造成两淮两河流域抛荒严重,数百万人失地和半失地,是十多年积累的结果,不是一天造成。而现在是要两三个月内迁走四五百万人,王曦照认为办不到。

但是和五十年前比起来,现在朝廷已经有电话,有铁路,有厚实的仓储和财政力量,唯一缺乏的是从来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经验和一整套预案,没有保障执行力。

沈云卿张嘴就要迁四五百万人,着实把女帝她老人家给吓一跳。

“海郡王此议有失稳妥,不必再提。”

“是。那臣告退了。”

“诸卿都散了吧。”

“臣(儿臣)等告退……”

众人府首行礼,随后各自离去。返回章台途中,王曦照对灾情仍很担忧:

“眼下正值南方治水关键时期,海郡王能否调动更多货物输往、江西、两湖地区赈济灾民,稳定民情?”

“眼下金陵长江铁路大桥尚未建成,所有北方物资都要在长江与汉江转运,这可是涉及数百万人的赈灾,光靠船是运不过来的,只能靠铁路。而北方物资过不了江,需得靠漕运转运,可一旦再发洪泛,会严重影响漕运,再多的物资运不过去也无济于事。

不如趁着现在水情尚不严重的时候,先分散撤离一批百姓,减轻灾区供应压力,否则一旦灾情扩大,届时恐怕就不只是几百万人,而是上千万人。”

漕运虽然比陆路轮子运输效率高得多,但是一旦遇上暴雨和洪水,就会受到影响。

而且现在的大型商船和民船其实都用去跑外贸,国内跑漕运的船吨位大都只有三千石,五千石不是很多,河内的明轮船也不是很多。

靠漕运保一两百万人问题不大,但是要靠漕运保几百万,上千万人,是保不过来的。

所以只能靠火车运,但是现在北方火车到了扬州之后过不了江,货物到扬州站后需要卸货,再装船过江到江东,再在江东上火车,转往江西,从江西到湖南的铁路才修了一半,而湖北没有铁路,江淮和京畿道的铁路都不往湖北修,因为要防着密党利用铁路运兵。所以去湖北的大量物资,仍然只能靠漕运。

因此现在铁路虽然是有了,但是铁路运输的物资过不了江,去不了灾区。而南方的物资主要集中在江东和岭南,其中江东是重点。

但是江东、江西本身就面临洪泛,江东虽然要好一些,但是江东的物资保着江西和东岭道,所以江东物资储备不能动,只能动北方。

北方是人口和经济重镇,对外作战多数都在北方和西部出兵,因此朝廷财力恢复之后,最近二十多年间都优先在北方建立大量仓储,囤积物资。

同时北方干燥,利于囤积,所以全国百分之五十的粮食和生活物资物资都储备在河南、河北、京畿道、关中四地,南方的储备之占百分二十二。

但是南方的农业产出高,农业周期长,所以南方占比可以少一些。

朝廷现在的储备足够应付本土两亿人十五个月的脱产饥荒,但那是均摊到全国本土各地,不是扎堆集中在一个地方,因为现在运力跟不上。

每个省发生一百万人饥荒,每个省自己就能解决,根本无需动用中枢物资和财政。

但是如果一个省就发生了一千万人的饥荒,本省是解决不了的,而外省的物资又运不进去,这就很麻烦了。

所以沈云卿建议把汉江、长江泛洪和泄洪区域的人口暂时迁走,迁去别的地方吃饭,而不是朝廷把饭送过去,因为送不过去。

到时候不是四五百万人吃饭的问题,而是上千万人吃饭的问题,仅靠现在的运力,朝廷根本应付不了。

这是幸亏朝廷现在有了铁路、财力、物力和仓库,否则要是四十年前,现在肯定已经垮了。

天色稍晚时,沈云卿回到泸溪宫,丈母娘段莹玉正在逗孩子。

“回来啦云卿。”

“嗯,岳母大人怎不歇息歇息,可别累坏了。”

“不累,本宫怎么会累呢。倒是你,还这么忙活,可不好。”

段莹玉这话说的一点不错,她怎么能累呢,带孩子肯定不累,只有数钱的时候才会数累。

片刻后雪琳端着茶点进屋:

“晚膳还得有些时间,先用些点心吧。”

“我难得早回一趟,怎么晚膳改点了?”

沈云卿觉得纳闷,下意识看了眼手表,才五点四十多分,六点不到,按说每天六点开饭是几十年不变的老规矩,怎么今天改点了。

这时段莹玉说:

“今天惠儿也来,所以为娘让膳房晚些开放。”

“哦……汗后这是有事吗?”

“惠儿说,想和你商议商议沃腊舒达汗省工业的事。”周雪琳说道,来到段莹玉身边抱起孩子继续又说:“惠儿想给沃腊舒达汗省建一处电站,拉一根电话线方便联络。现在连腊婆都快有电站了,惠儿也想着沃腊舒达汗省也能有。”

“电站这件事倒没问题,但是工业这件事需要朝廷批,我也做不了主。”

沈云卿推说自己做不了主,段莹玉立马来劲了:

“什么叫你做不了主,朝廷工业开禁都你出面协调,你做不了主,谁做主。”

“岳母大人,工业向地方开禁涉及重大,岂能说开就开。”

沈云卿不否认现在工业发展是他说了算,但问题是得要符合国情和国家战略,沃腊舒达汗省现在既不通火车,还隔着青藏高原,去那里搞工业有个鬼用。

既不能并入本土的工业生产链,也创造不了太多的经济价值,更要命的是配套成本还很高,还会影响国内集中资源发展工业,这不是瞎忙活吗。

楚惠儿思子心切他能理解,造个火电站,拉根电话线他也能理解,而且好歹还能把云藏和骠国接入电网络,实现信息连同,但是要在沃腊舒达汗省搞工业,他绝不容许。

眼下正值国内普及工业的关键时期,设备供应本就不充足,还要分出配额给沃腊舒达汗省,这是自找麻烦。

约莫四十分钟后,玥儿、龙菲伴着楚惠儿来到泸溪宫,一众贵妇有说有笑很是融洽。

现如今皇宫内已经成了贵妇圈子的集散地,全天下再也找不出身家能比皇宫贵妇圈更高的妇女群体,并且以皇宫贵妇圈为核心的女权运动正在悄然向全国蔓延,和四十年前比起来,现在的女性地位都快赶超男性。

朝廷也专门开辟了女子科举,而且不用赴神都赶考,每两年在各地新学学堂统一考试,考卷由轩禾总院负责出题和印刷,然后运往各地。因此这些年也出了不少女官,朝廷风气大改。

饭局上,楚惠儿提起沃腊舒达汗省筹办工业一事,沈云卿没做表态,而是这么说:

“汗后不妨先与陛下商量,如果陛下同意,本王也无异议。”

听了这话,楚惠儿顿时有些不乐意。她是知道的,女帝肯定不答应。于是与丈母娘段莹玉眉来眼去,段莹玉心领神会立马就说:

“云卿,不是为娘说你,惠儿可是咱们自家人,比那外姓的赵元可亲的多。日后乌尔丹松还指望着咱家帮衬,乌尔丹松若飞黄腾达,也是咱家的喜事,你的胳膊肘可不能往外拐。”

“呵呵……”沈云卿浅浅一笑,笑的很尴尬,笑的很神秘,他琢磨着,楚惠儿一定是许诺给了段家在沃腊舒达汗省的经济好处,否则段莹玉绝不会明知此路不通,还要硬着头皮游说。

而且她也年纪一大把了,还这么死要钱,您老现在不缺吃不缺穿的,有这个必要到处伸手吗,钱这个东西真有这么好?

沈云卿笑而不语埋头吃饭,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莫过于“沉默是金”,愣是你不开口,神仙也难下手。

一直把饭划完,沈云卿起身拔腿就走。段莹玉顿时有些不痛快,显然是女婿不给面子啊。

“云卿,你怎么不说话呀,好歹也给个准信啊。”

这事儿肯定是不能给准信的,因为沃腊舒达汗省现在没有发展工业的计划,至少要等十五二十年,如果楚惠儿知道了得要十五二十年,她肯定不同意。

但是她如果知道朝廷的计划,就会要求朝廷加快实施,这不利于国内现在的发展,所以干脆不正面回答。

待等沈云卿离去,楚惠儿悻悻说道:

“算了,他也有他的难处。改日我去向陛下请旨吧。”

“惠儿你别灰心,你既然提了,云卿自有他的安排和考量,不会全都拒绝。”周雪琳安慰道,他对沈云卿很了解,虽然沈云卿态度抗拒,但她知道沈云卿会考虑部分的要求,只是不方便松口而已。

利益就跟外交一样,哪怕是自家人,一旦松口,就会表现出原则的退让,很容易让别人得寸进尺进一步索要更多。因此涉及到利益,哪怕是自家人,也不能轻易做出表态,态度上的拒绝,不意味着行动上的拒绝。

这就是为人之道,只做不说,怎么做是一码事,怎么说又是一码事。

明着可以嘴上拒绝,背地里可以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