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239

第239章 荣华加身(9)

此时周雪琳从桌右脚书摞中翻找许久,找出了那本《西邦记》推到沈云卿跟前:

“就是这本西邦记,是九十五年前许晨竹所著。”

“嘶,九十五年前……恕沈某孤陋寡闻,这许晨竹何许人也?”

“许晨竹早年在鸿胪寺任职,后虽西征大军救援波兹津(波斯),于十二年后还朝,花费数年时间著成此书,后入太学为典学教书。”

“这么说,此书与当年远征波兹津有关。”

“是的。书中所讲人土风情极为详尽,引人好奇,却因无法身临其境而感遗憾。”

九十多年前,当时的女帝应波兹津国之邀出兵五万赶赴波斯,当时带去了最先进的火药、管型火器,许晨竹当年是鸿胪寺为数不多精通波兹津语和乌兹曼语的双语人才,一同随军出征,前往波兹津,担任大使级的翻译。

于战后第四年回到中原,出任鸿胪寺丞,后入太学出任典学,也就是系主任或副教授这个级别,期间编写了这本《西邦记》。

内容公分五卷,其中三卷为实讲,两卷为虚传。实讲的内容包括波兹津、乌兹曼和西秦诸国,也就是今天的伊朗、中东和西欧地区。

虚传的两卷,第一卷是根据波兹津和乌兹曼的史料和轶事,描述了高加索和中亚北部地区的近况,也就是今天高加索、东欧大平原和中亚北部地区,另一卷则是是说的北非地区。

由于这两个地方远在岐帝国视野范围之外,太过遥远,没有更多的佐证,因而代以《虚传》为名。

但在沈云卿看来,这本书对地理和风土人情描写客观,非常精细,就连地中海的海路都写的一清二楚,不说十之八九,可信度十之七八还是有的。

此外书中对中东和伊朗高原的物产和主要城镇记录较为详细,堪称是当下的地理百科全书。

粗略看过几页,沈云卿点头连连:

“此书极为详尽写实,倒是难得的一本好书。”

“哦,沈公子也如认为?”

“非是沈某有意迎合公主,此书躺在库房之中不免可惜了。不知此书共有几册,现在何处?”

“据我所知,鸿胪寺有两套,太学殿有两套,书库有两套,当年先帝随葬还有一套,若无意外,现存应该有六套。沈公子若是喜欢,不妨日后你我共赏如何。”

“承公主美意,下官恭敬不如从命。”

“都说了,无需如此拘束,时不时行礼的,让我好生为难。”周雪琳面带羞意,目中不时闪烁着脉脉纯情。

两人似乎是找到了共同语言,从风土人情到天上地下,二人无话不谈。

沈云卿也渐发现,周雪琳的知识面出乎意料,上到天文地理,下到花鸟鱼虫,外国风土人情,涉猎范围极广,愣是他两世为人,此时也赫然发现,顶不住这位公主的好见识。

须知,即便是现代人,所能了解的信息,大都仍来自传统媒介,而当下的媒介,受到信息和空间的制约,高级信息只存在于权利中枢,但是有这个兴趣钻研去看的,除了身系职责的官员和太学生,普通人几无,更何况是一个公主。

若非沈云卿两世为人,信息储备充足,要在当下给周雪琳选一个称心如意,还得有共同语言,能讲故事的丈夫,当真还不容易。

期间欧阳龙菲借着送点心茶水的空当上楼打探动静,见二人谈话很是投机,又是回楼下继续等待,这一等,直到黄昏才见二人携手下楼。

“让欧阳大人久等了。”

周雪琳寒暄道,欧阳羽莞尔一笑说:

“应该的,贵妃娘娘已等在北园,陛下那里还等着奴婢复命,下官先行告退。”

“欧阳大人慢走,龙菲,替我送送欧阳大人。”

“嗯。”

吩咐过欧阳龙菲,又与沈云卿说:

“去见我娘吧。”

“哦……”

沈云卿故作同意,其实心里却有些犯怵,惠贵妃这等虎狼丈母娘,日后少不了要找自己麻烦。

而此时段莹玉已经打发了周玉凝、周晟、周启与其他公主、皇子,等在北园的外殿静候二人。

少时片刻,二人入外殿,周雪琳来到段莹玉跟前先是说:

“让娘久等了。”

“说什么话得一下午,往后不能说嘛,你还知道我这个娘。”

“娘,都是问了一些学问,女儿今日突发奇想,想问就问了嘛。”

“娘可跟你说,可他是一肚子坏水,没什么好学问教你。”

“娘啊,你怎么能这么说人家。”

此时沈云卿脸上虽然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心里其实起伏跌宕五味杂陈,倒不是段莹玉的话有多打脸,反倒是她心直口快,站在这个立场和位置上,当面数落女婿倒没什么。

沈云卿倒是想起当年前世自己还穷的那会儿,被丈母娘扫地出门,说的话比这可还难听。

“什么啊,房子还住你爸妈的,车子就一辆普桑大众,工资才五千,你这是养狗还是养人啊,我家来福一月的口粮也要一千五,你拿什么养活我闺女。今天我就实话告诉你,我女儿就不嫁你这样的穷棒子,给我滚,下次再敢来,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这就是现实和历史的差距,现实是残酷的,但不意味着历史可以照抄剧本。

古时讲几个门当户对,跟现代人人口中老生产谈的“门当户对”,看起来是一回事,其实根本不是。

现代门当户对,更多是物质上的,甚至女方一味要求高更高,即便自己没有那个资本,也得想尽办法让颜值抬高价值,造成不门当户对。

古时的门当户对,物质上重要不重要,也重要,但充其量只占三成,没有物质也不行。

当然,也不是说就没有土财主,就看中钱,指名道姓死要钱,但不是普遍现象。

古时的门当户对,更多是追求家世门风的长远,既你家族过去如何,近三代如何。尤其是古代受到士族阶层的影响,婚姻大都有闺阀、门阀现象。

“闺阀”一词不太多见,皇室成员和皇亲国戚与大臣之间的联姻最为普遍,通常是指士族圈子、官宦圈子、文人圈子、财阀圈子,四大圈子内的门阀婚姻嫁娶。

由于中国古代幅员辽阔,人口基数众多,所以四个圈子的阶层人数占比虽然不大,但是人群却很多,即便是没落士族,也往往受到其他士族的注意,因为这是一个士族的精神文化传承,无法用物质和金钱衡量的财富,但这个现象往往被忽略。

而历史上那些个文人骚客,青史留名的官吏,不说全部吧,至少有一半往上追三五代,都有人做过官,或者和官宦有一定来往,有些甚至在前朝是某某牛人后代,当今也许不少人,可能是某某皇帝的后代也不一定,但搁今天,却一文不值。

最典型的人物如唐朝名将郭子仪,其后人郭守敬、郭侃最为典型。

郭守敬是元朝最伟大的科学家,而郭侃是蒙古帝国自成吉思汗后,最善战的汉人军事家,第三次西征连克近千城,从阿富汗一直杀到巴尔干半岛,若不是蒙古可汗蒙哥死于钓鱼城下,蒙军急着回国奔丧争夺汗位,差一点杀进意大利,活捉教皇本人。

这两位的祖先是名将郭子仪,其后人不乏一些杰出之人,而这就是世家传承的一种文化底蕴和家族门风。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如果你祖上人才辈出,这说明你家的基因遗传好。从文化底蕴角度出发,你家家训优良门风纯正,而家训不是说想有就有,得靠几代人,甚至是十几代人言传身教的积淀,简而言之,是一种教养和家学文化。

从古时贵族角度出发,平民保有知识的总量远不如士族门阀,纵然平民可以一夜暴富,但是精神思想还是贫瘠的,物质的富有不能改变精神的贫瘠,同时也无法带来世家传承的门风家训。

当然,也有一些寒门学子最终脱颖而出,但数量却凤毛菱角,要融入既有而固化的门阀圈子,要么接受既有的规则,要么攀附权贵。

前者的榜样不胜枚举,沦落或是沉浮,但大都只能追逐潮流的方向,成为历史的奴隶。

只有极少数的一星点,在历史的大浪中留下刹那间的闪耀,但就是这极少数人,多数仍旧被历史的大浪所扑灭。

只有那些幸运儿,最终改变了自己,或是改变了王朝的命运,但他们仅仅是把一个圈子,变成另一个圈子,本质仍没有变。

至于后者,陈世美是虽然是个极端案例,但却是最快的捷径。

综上所述,古代士族门阀的家族文化积淀,需要时间去沉淀,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培养和沉淀,但一个世家的门风家训,需要几百年乃至几千年。

所以中国古时的追求的家世,并非完全的财势和物质富有,很大程度上是圈子、门风家训、精神气质和教养的综合体现。

因此门当户对的“门”字,很大程度上是广义上的“门阀”,这个门阀不局限于单纯的官宦、文人、士族、财阀圈子,而是全天下普通人的家族积淀是否厚重。

以上是家世在古代婚姻中的影响和主导,此外还有其他因素也左右士族圈子的婚姻,但财富和物质一定不是最主要因素。

段莹玉当面抱怨沈云卿如何如何不是,除了过去几年确实掀起不少风浪之外,沈家是个土财主这点是段莹玉嘴不如意的。

沈家倒数往上有据可查的几代人,没出过一个达官贵人文人墨客,近三代还是搞投机取巧发家致富,在当下并不受人待见。加之沈云卿确实一肚子坏水,又不是正儿八经的举子,几件事合一块儿,段莹玉没好脸色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