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251

第251章 打后勤(1)

相较于西南局势,沈云卿更担心腊婆国。

周启、周晟二人倾向于安抚周照宁与云藏王朝,作为朝廷西南屏障,为朝廷腾出战略腾挪的时间,应对威胁更大的忽喇和肃汝。

同时周照宁好歹是王室宗亲,自己的叔叔,当此外敌入侵,情理伦理上出兵讨伐都说不过去。但问题就在,女帝心里没这个负担,因为姓周的都不是她的手足。

而且如今国力日丰,女帝的权力欲膨胀,最近一直琢磨着要干一桩足以证明自己的丰功伟业,而打忽喇和肃汝难度太大,所以只有周照宁这条死狗正合适。

但沈云卿却担心腊婆趁着中南半岛局势混乱,岐帝国重心在北,陷入战争泥潭的窗口上,铤而走险,手捋老虎胡须。

眼下中南半岛是骠国、涅佛罗、腊婆三足鼎立,三国之间的丛林地带也就是今天缅甸以东,泰国以北,越南、柬埔寨以西的老挝广大热带丛林区,聚居有大量少数分散民族,但是没有形成民族主体和邦国,甚至连外藩都算不上。

确切的说,这片无主之地的少数民族主要还是早期苗、壮、白、彝等少数民族外迁,如岐帝国能团结境内少数民族,南下中南半岛问题不是很大,能迅速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支持。

但就眼下而言,这片热带原始雨林把腊婆、骠国、涅佛罗三大邦国一分为三,尤其是腊婆和骠国不相接壤,腊婆在攻打涅佛罗后扩张程度暂不得而知,但是其全面军事胜利必然带来两个直接结果。

其一是军力的膨胀,为了战争,其势必要全面动员,尤其是农耕社会,在国力体量相当情况下,每一次战争都是在赌国运,势必是全面战争。因此战争结束至今不到一年,膨胀的军力不可能这么快裁军。

其二,战争胜利催生主战派和军人集团,在缺乏信息渠道,同时岐帝国在南方边境驻兵较少,极易让腊婆主战势力冲昏头脑,对岐帝国进行军事冒险。

尤其是骠国在攻入云滇,其本质是攻入了岐帝国本土,如岐帝国与反王周照宁短时内未能做出有效反应,无异于是对骠国示弱,将再一次助长腊婆野心。

而且交趾地区早非蛮荒之地,历代王朝接力开发,渐成富庶之隅,远比腊婆富庶的多,基础设施也更好,但是人口相对少得多,如此一块嘴边肥肉,腊婆没有不铤而走险鲸吞的理由。

不如趁着军威正盛,岐帝国无力南顾之际铤而走险。

而由于丛林战的局限性,岐帝国一旦丢了交趾这块前进基地,将很难再从境内大举用兵交趾,如大举用兵,在当下技术条件下,将长期陷入战争泥潭。

与二周聊了许久,中途来人叫走了周启,待其走后,沈云卿问道周晟:

“周启来此只为发兵一事?”

“不是,二哥来时尚不知骠国与阿达瓦提法犯边一事,是来商议今年互市,后来突闻骠国犯入云滇,故而改说了此事。”

“北方这几年虽然有所好转,但木可烈汗每况愈下,恐怕也就在这一两年时日,木可烈汗一死,忽喇局势未必能有好转,此时用兵西南,恐非好事,国事依然堪忧啊。”

“但比之十年前,已大为好转,或许可以一战。”

“但愿吧。”

周启、周晟二人虽然反对用兵西南,但对大局仍然乐观,但是这是战略上的考量。

现代军事有句至理名言,叫“外行谈战略,内行谈后勤”,战争是一整套体系,后勤是打赢一切战争的根本保障,无论打忽喇、肃汝,还是收复西南,打很容易,但是打下来,需要维稳和安抚的钱粮,比战争本身的消耗更大,如果没打下来,投入的资源全都白搭。

与周晟又谈了片刻,沈云卿离开云朔苑,前往章台工部去找林毅贤、张祥。

章台是六部和诸司、诸局在宫中集中办事场所,以便于各部架构的协调调度。

用兵一事与工部关系不大,虽然涉冶铁和兵器生产,但仍是兵部与兵部协调产能,无法左右整个大局。但自从四轮载车改进后,工部后勤保障的作用日益凸显。

无论商业活动还是军事活动,根本仍在于物流保障,物流通过率越高,物资输送量越大。

西域收复一战,拖垮了财政的不是前线冲杀的那四万精锐之师,而是后勤的一百二十万民夫和全国各地几十万匹马,还有甘肃以西到中亚这段没有驰道的几千公里路,只能靠畜力、和人力运输,九成的费用都消耗在路上。

岐帝国的两轮板车,载重是两石五斗,约合四百二十五公斤左右。考虑到车夫、杂物等,充其量只能装三百七八十公斤,看着还算可观,但是路途一长,其实根本不够。

有鉴于此,两年前开始,沈云卿开办车场,设计制造四轮载车,使之运力达到七石,仍只要一匹健马牵引就能拉动,两匹马拉最好,效率却是此前近三倍。

四轮车与两个轮子的平板车绝非是多两个轮子,只一味堆积数量,理论上十个轮子载重更大,但效率却更低。

制约车辆载重的除了轮子数量,重点是道路宽度、路面承载、掣肘强度与车辆结构,最后是两个轮子容易转向,而四个轮子却难得多。

在道路宽度已经固化的情况下,增加马车宽度是不现实的,所以只能增加长度和车轴数量,但是马车过长又容易因为载重过大而断裂,但如果载重只增加一星半点,造价却更高,有没有意义。

同时四轮马车还没两个轮子的板车转向来的方便,其就跟没有一样。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改善力学结构,在不大幅增加车辆木材消耗的情况下,以改善力学结构增加载重,同时适当减少木质结构,增加金属冲压沉重部件,以增加强度,使之达到更高的载重。

四轮载车一经推出,市场反应强烈,这才两年过去,仅仅民间销售就达一千八百余辆,去年底授权工部开始生产,供应兵部和户部转运物料,极为便利。

如要对西南用兵,入川道路狭窄,更多使用人力推行的独轮车,四轮载车毫无用武之地,但用于川外后勤运输,节省的劳力则可随军入川,如此工部势必要协调生产,向沈云卿采购,同时也意味着对西南用兵无法避免。

少时来到工部,林毅贤、张祥等人一众人等正在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内容无不与西南用兵有关。见沈云卿而至,林毅贤上前寒暄:

“海郡王此来可是为西南用兵。”

“正是,兵部户部那边我刚去过,未见诸位尚书、侍郎与众将,故而前来工部看看,不知道御书房那边可有消息透出来。”

“暂无消息,但自七王叛乱至今已有十七年,周照宁割据西南也有十四年,长此以往拖着,于天下无法交代,此番西南内乱,陛下用兵西南恐难阻挡,而且此时怕也没人敢不尊圣旨。”

打不打西南,除了皇帝的面子,更重要的是西南分裂十多年,长期游离在外,这个节骨眼上皇帝要打,谁敢说不打,谁就得戴上分裂天下通敌的帽子。

而且现在厉兵秣马多年,国库财政大为好转,西南陷入战乱,不趁这个节骨眼收复西南,实在天理不容。

工部的意见较为保守,打是要打的,但是最好等一等。

工部这帮子官吏,虽然多数是科举出身,但都有基层工作经验,所以思维角度不一样。

做工最好是省时省力达到要求最佳,所以最好是让周照宁和骠国蛮子耗着,耗得差不多了再出兵去打,同时工部能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协调。

但无论什么时期,战争都是不等人,女帝如认准了要出兵,兵部也只能硬着头皮出兵打,首先两湖和甘陕地区朝廷陈兵多年,战争准备充足,具备速战速决的有利条件。

其二是万一周照宁顶不住,丢了滇北,让骠国蛮子杀进了四川,结果只能有一个,被骠国尽屠四川,造成整个西南人口真空。

这个骠国与岐帝国虽然有朝贡关系,但是骠国在一百二十年前还只是一个山头林立的邦国,版图面积只有半个江苏省的面积,实现版图扩张的最大手段就是“屠”,杀光一切反对者和少数民族。

因为当地雨林密布,丘陵地貌为主,甭看土地肥沃,但是生产力低下,种子潜力少,冶金又不发达,可耕种土地在当下相当有限,其实承载的人口有限,一旦若干个邦国做大,其他小邦国各怀鬼胎,往往容易被迅速吞并。

尤其是采取铁血政策,实行灭绝性屠杀,以战养战,不仅能解决占领区日后的治安问题,同时能对内部权利阶层实行土地许诺,而且战后还能削弱分封领主,因为人口没了,要发展,只能领主自己想办法。

骠国实现版图扩张后,人口大举北迁,随着贸易增加人员交流频繁,骠国的劣迹史由此传入中原。

因此岐帝国早年对骠国的提防远甚于腊婆,因为腊婆与交趾的接壤边境有限,而骠国和云滇、羁縻两道全线接壤,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极容易被骠国煽动和勾结。

七王之乱后,岐帝国在西南军政结构根本性瓦解,反王周照宁为稳定西南,只能默许西南诸部自理,其实就是不管,但名义上仍然维持表面的行政管辖。

这次滇南勾结骠国,攻入滇北发端还不得而知,但不外乎对外勾结和地方野心膨胀。

当然,也不排除这么些年周照宁在西南日子不好过,加大了对云滇等少数民族的压力,逼反了部分,造成连锁反应给骠国以可乘之机。

但无论什么原因,以骠国的秉性,其势必对统治区实行灭绝性屠杀政策,因为只要没了人口,这块地方就算丢了,我撤回来,你奈何不了我,因为滇南都是丛林山岳,对骠国有利,而丧失了整个四川前进基地的人口,岐帝国要找骠国算账,根本不可能。

所以工部想坐等反王周照宁战败后,再出兵攻蜀,虽然不至于被骠国攻入四川大开杀戒,但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站在兵部的立场,攻入四川后还要南下巩固边防,抵御云藏的日后的犯边,四川的人口基数至关重要,如任凭周照宁与骠国死磕,巴蜀将民不聊生,徒增战后的经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