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366

第366章 玩概念

听到这里,马文修不禁纳闷儿,这是做梦呢吧。

“海郡王,这恐怕不能吧。即便能,此等条件陛下岂能答应。”

“马总管放心,沈某的分法,我朝非但不会吃亏,只会得益,腊婆勋贵同样会因此受益。”

“本将就奇怪了,我朝不吃亏,腊婆勋贵未受损,好处就这么些,这怎么分?”

“那在下敢问马总管,待等战事结束,这腊婆勋贵还会剩下多少,是马总管知道,还是腊婆军自己清楚?”

“海郡王何意?”

“本王的反间计,既是反间也是离间,更是自相残杀之计。这原本是一百个人分一碗饭,现在三个人分,这最后每个人得到的饼不就大了吗,朝廷也就能一起分。”

“此理海郡王已经说多次,本将明白,但眼下是腊婆各部未必相信我军之词,如何能令其自相残杀。”

“简单,本王老家兰陵宁阳有句俗话,叫饼是画出来的,牛是吹出来的,天是盖出来的,路是自己走绝的。关键就在这个饼上,现在分的是腊婆这张饼,咱们再给他画一张饼,名曰画饼充饥。”

“嘶,怎么个画法儿?”

“咱们可许诺其,但凡归附我朝着,可得我朝封爵,保留腊婆领地、土地、人丁同时,在我朝也能得富庶封地,如此其心必动。”

“将我朝富庶土地封于腊婆各部,陛下恐不会答应。”

“按我朝先行律法,自然是不能的,但得变通一下。”

“如何个变通法?”

“首先,我朝封爵为虚封,并非实封,且只能从封地获得供奉。目的意在削弱封爵勋贵干政,同时让封爵勋贵经营地方,如此才能得到更多收益。

如按此对腊婆封爵,那就等于将富庶之地的部分财税给了腊婆,朝廷肯定吃亏。”

“那海郡王你的意思是封得封,但既不给土地,也不给供奉?”

“对!”

沈云卿说的倒是爽快,既不给土地也不给经济实惠,这个封爵能有什么用。

“我说海郡王,如此画饼,腊婆各部岂能相信。”

“且听本王说完。不封土地乃我朝铁律,断然不能开此先例。给其当地赋税供奉,陛下不会同意,户部肯定不会同意。所以得让他们自己给自己挣钱养自己,同时还帮我朝经营中原地方,替朝廷挣钱,而且统归内司府与金戋寺管理,如此陛下就一定会同意。”

“嘿嘿……”马文修听着乐了,他还是头一回听说,驱使他人给自己赚钱上交好处,还心甘情愿的:“我说海郡王,本将军没听错吧。”

“马总管并没听错,沈某打算封给腊婆各族的是其在我朝的特许经营权,让其在我朝赚钱。一来,令其见识我朝之富庶,二来糜烂其心,三来其货一旦进入我朝境内,将只能依赖我朝别无它途。其四,得到我朝巨大好处,其焉能再生复反之心。

最后,但凡封于我朝者,必须将其一子或一女,随同数千或上万族人,迁往封地加以经营。如此既能将腊婆各族人丁分批迁入我朝,稀释其在本地人丁,同时利用其移入丁口,加以归化,并为我朝所用。

对于移入我朝丁口,所取税赋将由金戋寺与内司府管辖,不再经由户部,藉此避免被户部贪墨压榨。

如此一来,腊婆本地所得收益可自保,而我朝偌大的市场,带来的收益比腊婆之地却大得多,其岂能不信。

而且,只要各部头人信了,那剩下的事,都由阿杉贵与赵禹去做,是杀是刮任由他们,最后能剩下多少,还不是一目了然。”

封地与提供封地的经济好处朝廷显然不会同意,要让朝廷同意,女帝同意,首先不能明着让户部吃亏,但又不能经由户部插手,所以既不能让户部吃亏,也不能让他受益,迫使他没有反对的理由。

同时得让皇帝和朝廷感到受益,封地、分封地的税赋显然也行不通,那就只能重新编造一个新概念。

其实也不是新概念,朝廷一直对特殊商品、高附加值商品、命脉商品实行专营和授许经营双轨,沈云卿将授许概念重新扩容,将单一商品的授许,变成部族、封爵的授许,既把封地的经济圈,封给腊婆各部。

经济圈是一个抽象概念,相当于提供了市场绿色直入通道,但是怎么运营怎么销售,那是你们的事。

而在此之前,海外的贸易商品被朝廷所垄断,现在允许腊婆将海外商品贩入岐帝国,允许其和皇帝商量后自己经营,如此既保证了源源不断地货源进入帝国市场,同时让价格始终处于市场供需调价范围之内,调动更多的资本、资源参与经济活动,不仅让腊婆各部获益,还能调节市场活力。

最终所得净利润由皇帝与腊婆各部商量着分,但不管怎么分,朝廷方面都是皇帝一个人最终收益,而不是户部及其背后的财阀势力一大帮子人分,胃口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岐帝国的人口总量巨大,市场的消费潜力惊人,通过开放贸易市场,这些个腊婆勋贵从岐帝国直接得到的好处,比腊婆本土多得多,久而久之只有岐帝国踹他的分,没有他反叛岐帝国的道理。

通过经济好处,让岐帝国的繁华和花花世界,消磨他们的意志,使之丧失斗志,同时配套船运、政令与人口互迁政令,逐渐消化其危害。

以上是摆在台面上看得见的,台面下看不见的是国内市场的变化,最终会促使户部垮台。

贸易市场的封闭和垄断,本质上是利益集团为牟利而以政府名义实行的垄断,当然,由于技术原因、历史原因、理念认知原因,市场的发展必须遵循时空下客观现实。

如盐铁的垄断,是为了天下的长治久安,而国内市场的闭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海上和陆路交通、运量的不便,带来的相对闭塞,加之政治原因,让交通和运力的滞后,加剧了市场封闭。因此人需要造船技术的发展,推动市场的开放。

国内市场向腊婆的开放,注入新的贸易元素的同时,又会产生以腊婆各部为首的中原经济体,而货币的总量在相对时间内,相对总量是有限的,同时货币的意义不在于其本身价值,而在于货物的价值。

当货币总量相对恒定,而市场货物价值增加,流入腊婆各部的钱也就会迅速聚集,而当钱的总量相对恒定时,腊婆手中获利的金钱,最终得有地方出。

而腊婆进入中原市场之初,其能参与交易的依然是腊婆特产,具有唯一性和高附加值属性,消费的人群无不是中上和富裕阶层,钱将从富裕阶层手中,流入腊婆各部手中。

如此又在无形中削弱了国内财阀集团的资本密闭,而财阀的钱又来自户部谋取的经济特权,以及对地方的剥削压榨,此事以女帝为首的改革集团,继续推动宽松内政削减百姓税赋,同时加大对权贵集团的压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财阀集团手中资本不断流失,威胁逐渐削弱。

当然,不能做的太明显,因此需得通过货币政策,调节供应,同时逐步放开一些轻工业生产,引导国内资本转向高技术行业发展,将其从传统的地方剥削压榨,转向技术型产品。

继续拉拢一部勋贵和分民间资本,为朝廷发展所用,而剩下的那些,要么恢复合法经营放弃特权,接受利润下滑,但仍然能合理获利,要么负隅顽抗,被历史所淘汰。

但凡事都有其两面性和关联领域,关键在于放开思维求同存异,将共同的利益最大化,将矛盾最小化,通过新的理念和认知,不断将不利,转化为有利因素。

沈云卿拥有的,正是先进的理念,和超前的认知。

“本将听明白了,按海郡王之词,还是口惠实不惠,什么也没给。”

“不能说什么也没给,我朝给他们做生意的地盘,这就是给了。而在此之前,我朝复地的市场,尤其是海外货物的市场都由朝廷专营,由于缺乏海船,这些货物价格奇高不说,还有市无价奇货可居。

加之户部一众墨吏勾结地方财阀从中牟利,其实最后吃亏的还是朝廷。

现在由腊婆各部自行销售,不仅为我朝提供源源不断的货物,同时价格下跌,购买的人更多,陛下也能直接从中分得好处,而朝廷既没有失去土地,也无需提供供奉,还能经营地方,最重要的是我朝得到的好处,远比腊婆这穷山恶水的地方多得多,如此共赢局面,岂不是大家所乐见。

更何况最终腊婆勋贵能有几人活,这可说不定。”

“嗯,此法妙倒是妙,若是成功,我军当面之敌将不战而败呀,还能拉来一票人马。”

“不错,此正是关键所在。”

“如此重大决断,本将以为是否应该禀报陛下。”

“现在呈报陛下恐已来不及,往返少说得两月甚至三月,请示已经来不及,本王有外邦诸事全权决断之权,应该当机立断。”

“那好,且容本将考虑一夜,明日再答复海郡王如何。”

“无妨,在下静候总管决断。”

南征大军远在万里之遥,什么事都三问五请根本来不及,也是当下通信不便的弊端。

中原王朝远征在外,因为通信滞后,将帅权利被制约,而错失领土的案例十之八九。十次远征失败,至少有九次是败在通讯上。若非沈云卿认知超前,远征腊婆即便最终取胜,也无法经营当地,最后的结果不会比明朝收复越北结果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