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387

第387章 意外收获(2)

少时片刻,欧阳龙菲取来玻璃水杯,沈云卿将红宝石压在水杯上用力一划,留下一道清晰划痕,就此可以断定,是红宝石。

“此石是宝石无疑,楚将军,你我即刻赶去西郊一探究竟。”

“海郡王只用宝石,于这水晶杯上留下划痕,便能确定是宝石?”

“不错,多数宝石都比水晶玻璃硬的多,故而两者相倾之下,水晶玻璃必有划痕。

而如果是比水晶玻璃软的宝石,或是石榴石,或是石蜡石,远不及此种宝石来的珍贵,因此最简单的办法便是用水晶玻璃与之相倾,有划痕者身价千百万倍。”

钻石、红宝石、蓝宝石、黄宝石、绿宝石等等,其硬度远在玻璃之上,相互挤压之下,玻璃会留下划痕,而多数高价值稀有类宝石的硬度都高于玻璃,而石榴石、石蜡石等等低级有色晶体,则要软得多。

当然,后来出了苏联红,也就是人造锆石晶体,其硬度在玻璃之上,这个法子就不灵了。但在当下,这个法子是可行的。

西郊此时正在毁天灭地,到处点炮放药,爆炸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简直比过年还热闹,炸着炸着谁也没想到炸出宝石来。

沈云卿、楚砚杰迅速赶到西郊大营,高寅正在桌上数宝石,一堆五颜六色宝石差点没晃瞎沈云卿的眼。

“乖乖,高将军您这是发财了吧。”

“呵哈哈,海郡王来得正好,这些都是刚刚挖到的宝石,足有数十之多。”

“真是没想到,潮瓯城外会有宝石,还请高将军速引本王前去发现地点进一步勘查。”

“好,海郡王请。”

高寅共计收到大小宝石七十二枚,不少附着在岩石上尚未剥落,其中最大的正是楚砚杰交给沈云卿的红宝石,剩下最小的如黄豆大小,其他多数或是拇指大小,或是鸽子蛋。

高寅引楚、沈二人来到事发现场,只见东西贯通两百多米炸出宽四丈,五丈深的通道,隐约间还能看到一些有色晶体闪烁着异光,不时有旅帅将一小包收集的宝石送来验看,随便打开一包,都是豆大的宝石原石,少说三五十颗。

岐军为打通凹地,跨度过大,直接明挖工程量太大,因此先将两处凹地之间下层挖通地道,而后堆积炸药进行起爆,将土炸翻,松土之后再行挖掘要便利的多,这一炸,不偏不倚炸出了幺蛾子。

沈云卿亲自下到现场实地考察,发现大量散碎岩石,既有炸裂的,也有天然形成埋在土下,经过炸药起爆而露出土壤的。

按理,潮瓯是内河冲积平原,淤泥层和土壤层应该很厚,眼下从地面到坑底,高度落差充其量十七八米。

有鉴于通道东西两端是凹地,凹地地表并未发现岩石层面,此处出现大量坚硬岩石碎块,要么是早期地质沉淀,从上游冲下来的石块堆积聚集,要么是洪荒时期,把整座山经由大型洪水,连山一起搬到了潮瓯,然后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化碎裂形成,而后再被上游冲积淤泥所覆盖,也可能是潮瓯这块地方在数千万年前就有海下高山。

冲积平原的形成,既需要大量上游泥沙的堆积,同时也需要下游出海口较为稳定的地质,因此并非所有冲积平原都能一直存在。

有些由于地质不稳定,而被海水侵蚀又瓦解消失,而有些因为地质稳定,尤其是出海口地下有海下山峦,阻挡淤泥的流动,帮助淤泥泥沙固化沉淀,久而久之就形成较为坚固的地质基础,将冲击淤泥固化在当地。

当冲积泥沙达到一定规模,泥沙的重量自行起到下沉稳定作用,形成永久性冲积平原。不排除潮瓯的地质形成早期,地下就有海下山峦,经过数千万年的地质运动,海下山峦逐渐隆起,太高了高度。

此时不时仍有兵士挖掘土壤发现宝石,或大或小,数量之多,品质之好,并不多见。

宝石的形成和玉石截然不同,宝石的形成更多取决于火山地质活动,而玉石的主要成分其实是铝,由铝经过亿万年的缓慢变迁而形成,因此玉有矿脉,而且地下的总体储量较大,矿脉的富极度较高。

而宝石类则不同,宝石类无法形成连续的矿脉组织,宝石的存在往往是数吨,数十吨,甚至数百吨石块中才有那么零星几块,运气好可能是鸽子蛋,甚至鹅蛋,运气不好只有米粒大小。

潮瓯这处宝石点,不排除是早年冲积平原成形后,由于地下水作用,将剥落岩石的宝石,经由地下水系,缓慢冲到了浅层土壤,随着地下水系的逐步退化,千百万年中逐渐沉淀在此,形成较为富集的宝石层。

藉此判断,向下挖掘应该存在富集土层,厚度和范围尚不明确,但可以肯定,挖穿富集土层,就应该是含有宝石的岩石层,以当下技术,再要发掘成本会很高。

见沈云卿全神贯注若有所思,欧阳龙菲神色反而更加古怪,她想的可跟所有人都不一样,她肩负着打小报告的重要责任,她琢磨着这么大一笔宝藏,沈云卿不能与各军将领私吞了吧。

“郡王,这些宝石当做何处理?”

“欧阳大人不会认为,本王要私吞了吧?”

沈云卿反问,欧阳龙菲不免心虚,遂即掩饰去怀疑神色连连摇头:

“属下不敢。”

“这些宝石,品类较多,尚未完全确定,本王对珠宝虽有些见识,但毕竟没有宫中六局司珍见多识广。其次我军南征不易,这么多宝石,足够陛下筹措大量金银,那么多的死难将士,沈某岂能昧着良心私吞。

此外,我朝以玉为贵,宝石虽然比玉贵重,但在民间却不被认可,只朝中权贵使用较多,故而这些宝石短时内其实很难从民间换到钱财。相反海外和西域、波兹津、乌兹曼宝石销路极好,要筹措金银,也得等上几年。”

中国的审美观偏好朦胧的玉料,对透明晶体类宝石较为平平,因为从道家学说和五行学说而言,透明晶体有些不详,因此晶体类宝石的接受范围较少。

加之晶体类宝石在国内的矿藏本就少,所以也就不多见,民间几乎没有,数量比玉石少得多,因此也缺乏民间的鉴别和雕琢技艺。短时内想要从民间用宝石筹集经费,没有消费市场会很困难。

而晶体类宝石在中原主要消费的群体都在在权贵阶层,因为宝石比玉稀有,权力阶层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信息接触也最广,知道什么是好东西,即便是富裕的财阀,也更倾向玉料,最好是翡翠、玛瑙,对晶体宝石兴趣较低。

此外眼下得到的都是原石,加工需要一个很长周期,中原珠宝艺人多以加工玉料、水晶、金银居多,坚硬的宝石加工经验极少。

而且最让人糟心的是,中国的审美观倾向于圆润无棱,所以即便是加工的晶体宝石,也都以曲面形式出现,这就让宝石原石丧失了大量体积,同时无法体现出西方珠宝切割加工技术所能呈现的晶体透光美感,因此岐帝国的皇室工匠,并没有切割晶体宝石的经验。

缺乏市场,缺乏技术经验,缺乏消费人群,宝石价值再高,也被局限在少数人中,所能筹措的钱款也就极为有限。

倒是岐帝国之外的乌兹曼、波兹津、西秦诸国是晶体宝石的重要消费市场,也是贵金属的出产国,具有短期交易的基础。

再度返回地面之际,高寅陆续收到不下一百枚各色宝石原石,加上此前已经搜罗的,得有小两百枚。

当然,也有一些可能被士兵藏匿,但有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好,而且这些宝石在国内消费市场狭窄,重要的是没什么人识货,即便兵士捡走,短时内也无法变现,可能在他有生之年也无法换钱,得等到下一代乃至下下代。

与高寅、楚砚杰商议后,沈云卿决定宝石暂时先压在高寅手中,一来他是宝石的发现者,二来在他的辖区,你把宝石带走,不太和规矩,说起来还是战利品,这么大的功劳,你海郡王去汇报,纵然你没有私心,但最后凭功劳,你总得分一份。

三来,高寅是马文修的部将,楚砚杰是禁军将领,不是一个系统,沈云卿是郡王,三人都不在一个系统,让高寅交出宝石,给你带走,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最后,南征之战水军打的头阵,伤亡惨重,禁军和番军陆军纯粹是后来者,水军又是马文修的原班人马,损失这么惨,作为水军统帅,朝廷之外,马文修私下里总要有些额外的支出。

自古历来是穷文富武,文人一张嘴,一套文房四宝,只要动动笔杆子。

当兵的都是靠钱堆起来的战斗力,加之军事体系,政治认知理念受制于历史大背景,军队系统存在的小山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将领的风格和治军手段,其中要激励士气,除了朝廷的那点,还需要将领自己去筹措。

薛伯充手下的十几万虎狼之师,之所以是虎狼之师,就是靠着吸户部的血,堆出来的战斗力,因此当下的官场、将场关系的复杂性就源于此。

马文修作为一军主帅,有些事情由他出面,要比旁系方便。

有鉴于该段区域地下仍有宝石富集土壤层,沈云卿让楚砚杰从城内再调番军五百人,扩大挖掘深度与范围,等到水淹之后,再想继续发掘,就得把水排空后挖掘。

这一等,少说得将腊婆军击破后,明年的事,眼下能挖多少是多少,越早筹措一些钱财,也好让手头宽裕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