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透这一层,沈云卿与二人说:
“继续严密监视此井动静,任何异常即刻报我。”
“是。”
吩咐二人,沈云卿遂即赶往西门去见楚砚杰。
“楚将军,能否借三哨人马于沈某一用。”
“海郡王作何用?”
“城中头人与城外腊婆军秘有往来,我军搜索监视数月不得踪迹,在下已有蛛丝马迹,打算一探究竟。”
“哦,海郡王快说,我军严密封锁之下,城中究竟如何与城外联络。”
沈云卿将来龙去脉详细道出,楚砚杰闻讯后颇为诧异:
“真没想到,潮瓯之地竟有这等奇特之处,当真是没想到。”
“今晚洪水将至,只要有密道通往城外,便会遭水倒灌,届时只需派人严密监视城中所有水井,便能找到出城的密道井口。”
“嗯,言之有理,本将即刻调派兵士看住全城所有水井。”
“不,有些水井在头人或是民户家中,此时此刻不宜惊扰,但凡是在街上与公用水井,可派人站岗看住,而人户家中水井,则在户外密切监视,或是在城墙上派人盯着,一旦城外大水经过,凡有密道之处,必遭水淹。”
水井的原理是地下水渗压补充井水,因此外界水位上升,理论上水井水位也会上升,但是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土壤下渗水源与地下水系运转反应需要一个周期,故而城外行洪,即便城内被渗透,也不足以造成井水水位井喷。
但如果水井之下挖掘有密道,密道通往外界,就会因为地道出口处灌入水压过大,并经由地道迅速涌入水井造成巨大的喷涌现象,形成短时的喷泉。
与楚砚杰商定计策,沈云卿马不停蹄赶回帅帐,途中欧阳龙菲边走边说:
“郡王,此等秘密,郡王怎就能确定城中头人是经由水井密道,利用潮汐通往城外?”
“因为潮瓯城早被我军围了水泄不通,本王一早询问了此前数月各门值守兵士,均没有发现异常,而且暗中在城外附近撒出了夷兵,也不曾抓获城内腊婆细作,因此当时我曾怀疑腊婆是否用了信鸽,但当地有鹰、隼还有贼鸥,若用信鸽,容易被猛禽捕获。
而且信鸽所能传递的消息十分有限,频繁使用容易暴露,因此刚才陆文突然提及水井水位变化巨大,我便想到是水井之下有密道。
而且应该是一早就已修成的密道,通往郊外此前的一些寨子之中,如此才能绕过我军城外暗中埋伏的夷兵与岐军斥候。
而赵元、吴应似乎都不清楚,从目前的迹象来看,这些密道应该掌握在腊婆族之外的其他六族之中,可见腊婆七族之间猜忌何等之深。”
陆文提及水位落差,充其量是个明确的信息暗示,真正让沈云卿想到水井下有密道的,是前世影视剧和考古节目看多了,产生的直接联想。
而岐帝国幅员辽阔,政治中心常年在内陆,沈云卿身边的随从、将官,多数都在内陆生活,即便是马文修的水军,其实也没机会接触密道信息。
因为密道在古代的作用只有三个,其一是军事目的的密道用于藏兵、运兵和储藏,但这种密道规模较大,而潮瓯不适合发展此种地道,因而一早被所有人否定,马文修、楚砚杰所能接触的密道,大都是这种用于军事目的的密道。
第二种是用以经济目的的密道,性质与军事目的的密道相当,而潮瓯本就是商用沿海城市,同时地质也不适合挖掘大型密道,故而也被排除在外。
第三种是政治密道,既权贵阶层为秘密勾结和策划政治阴谋,为掩人耳目挖掘的密道,此种是最不容易令人想到的思维盲区。
首先潮瓯不是政治中心,同时当下的历史背景和技术,也决定了腊婆没有发展政治密道的可能性,至少概率很低。
其次是潮瓯城中除了赵元处于核心权力阶层,其他被困城中的都是小头人,相当于县长,因此按政治价值划分,赵元挖掘密道的概率最大。
但沈云卿并未从赵元与吴应身上发现蛛丝马迹,而县长级别的小人物挖掘密道,似乎又不合理。
而恰恰是不合理,才是合理。
挖掘密道的恰恰是这些住在城中的小头人,需要向外秘密联络,当然,也许并非是在赵元任内挖掘的密道,而是过去几百年间由于腊婆内部的腥风血雨和残酷统治,迫使早年的头人为了部族生存,而秘密挖掘的政治密道,而今天却阴差阳错用于了军事目的。
欧阳龙菲隶属牡丹内卫,女帝的贴身护卫,应是见过皇宫中的一些密道,腊婆的潮汐密道较为特殊,平时都淹没在水下,无法使用,而涨潮后又会迅速淹没,因此使用这种密道有风险。
而欧阳龙菲不清楚的却是,地球一天有两次潮汐,每次涨潮和退潮间隔五到六个小时,如果地道挖的好,这五六个小时间地道几乎不会有水。
人的步行速度以每小时五公里计,五小时可走二十公里,基本是一天正常步行的行走量,再远会增加疲劳,如果习惯了长途跋涉,再走十公里问题也不大。
因此理论上一天可以往返一趟,但受制于挖掘建造成本,和时间安全,密道不会挖这么长,但足以绕过岐军南、北、西郊外营地。
索性潮瓯没有挖掘用于军事目的的地道,倘若是挖了,后果不堪设想,因为根本想不到如何能在渗水严重的地下,建设军事目的的工程项目。
回到临时帅帐之际,头人与官吏或是在帅帐附近攀谈聊天东张西望,或是在帅帐中坐着唠嗑,说的都是些无关痛痒的琐事,马文修与赵元、吴应二人时不时有些交谈。
见沈云卿归营,马文修旋即转来目光询问道:
“海郡王此去可得上天旨意?”
“暂未得苍天旨意,但让我等稍安勿躁。”
“哦……”
马、楚二人故弄着玄虚,同时经由双方通译转述给赵元、吴应二人与其他在场头人。
与马文修对完暗语,沈云卿看向赵元说:
“左承王殿下能否借一步说话。”
“在下悉听尊便。”
“那好,请随我来。”言毕,沈云卿与欧阳龙菲说:“劳烦欧阳大人将楚将军之事禀报马总管,最好小声些。”
“是。”
吩咐清楚,沈云卿携鸿胪寺通译走出帅帐,与赵元来到无人处。
“不知圣使大人何事吩咐?”
“本使有几事,希望左承王能如实作答。”
“只要在下知道,一定知无不言。”
“潮瓯城在过去数百年间,可有内乱或灭族之事?”
“嘶……这个,圣使为何问起此事?”
“左承王只管说,有还是没有。”
“有。”
赵元回答的干脆利落,态度也趋于谨慎,他并不清楚沈云卿突然询问过往之事的动机何在。
下刻沈云卿继续又问:
“发生过几次,死过到少人?”
“大的有三十多次吧。”
“这么多!”沈云卿不免感到震惊,但细想之下不无道理。
腊婆这块地方,早年有上百个大大小小的部落,腊婆族本不是人口最大的部落,之是因为腊婆族在南屿以南,而南屿早年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直辖土地,直到岐帝国建立之初,才落入腊婆族手中。
而腊婆族依仗背靠岐帝国的巨大经济优势,迅速在南屿附近崛起向南发展,潮瓯是其早期重点攻占和兼并地区。
潮瓯被腊婆一族兼并数百年来,当地原本二十多个不同土族部落,全部消灭殆尽,如今在潮瓯的部族大都是外迁和同化,兼并当地土族女人后,生息繁衍而来。
因此过去数百年间,为解决潮瓯土族,进行了数十次大大小小的清洗,这还是有记载的,没记载的还不知道有多少。
当然,由于当时腊婆的文明水平低,随着生存需求的不断增加,所有早期原始文明必然走上扩张道路,而腊婆族南下兼并他族领地,实质上就是武力侵略和吞并。
但腊婆本身的经济体量小,若非趁魏朝灭亡,岐帝国疲于应付战后恢复和稳定北方,南屿也不会落入腊婆族手中。
通过不断蚕食岐帝国基础领土不断壮大后,却兼并与自己体量相当,较为落后的土地,故而无法实现占领后的经济循环和战后经营维持,因此只能压榨当地土族。
当矛盾与反抗意志达到极限,就会发生暴动与反抗,紧接着就是镇压和清洗。
此后陆续深入询问更多细节,基本可以肯定,潮瓯地下存在有潮汐密道,而且应该是早年和过去,数百年间不断挖掘与完善的地下密道。
沈云卿的连番询问令赵元一头雾水不着四六,他小心问道:
“不知圣使大人询问这些过往所为何事?”
“那本使就明说吧,我军在城中发现了密道,而且应该就在各个头人的家中,甚至可能是早年潮瓯城中其他部族挖掘的密道。”
“这……”赵元闻讯诧异,其脸色也表明,他没有撒谎或掩饰什么,然下刻他却又说:“潮瓯土地多水,挖掘密道极为困难,若是能挖,在下也早就挖了。”
“但如若没有密道,我军将潮瓯城围的水泄不通,城外消息有岂能进入城内。”
“可城内若有密道,为何在下居住多年,却毫不知情,连吴应大人也不知道。”
“那是因为阁下与吴应大人都是腊婆族,而其他头人多数是其他部族,这些密道是为了提防赵氏,再次对其他部族痛下杀手的秘密通道。
此番若非我军占领潮瓯,恐怕赵越黎孔收拾完了交趾,反手便会以留守后方头人不思为国,贪图安逸,离心离德不仁不义为名,逐个除掉。”
“这……”
赵元语塞,或者说,太过血腥与残忍,他无法直面是对还是错。
沈云卿沉寂了片刻,接着方才的话缓缓继续说道:
“人活于世,当敬畏生命,腊婆一族杀戮过甚,野心太大,遭致今日之果乃是必然。从今往后,还望左承王能藉此引以为鉴,善待各族,莫要在行此等灭绝人性之事。”
“是,圣使所言,在下永世不忘铭记在心,一定教诲子孙,不忘前车之鉴。”
“但愿吧……”
尽管嘴上说的冠冕堂皇振振有词,但面对此刻战争局势做出的选择,自己何尝不是卑鄙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