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叶巴翻身上马,由于身高太矮,马匹较高,马镫也高得多,叶巴刚刚抬脚够着马镫,尚未站稳险些摔下。沈云卿眼疾手快上前一手将他托住,扶上战马。
“叶巴头人当心,此马虽然温顺,却也高大。”
“是是是,多谢天朝王爷,是我大意了。”
叶巴连连道谢,心中不禁一阵冷汗,刚才要是从马上摔下,非得摔得七荤八素四脚朝天。
少时片刻,沈云卿翻上坐骑,率众前往潮瓯。沿途所过之处,不忘执鞭与其详说过去七八月间发生的大大小小战斗,如数家珍的细说腊婆军伤亡数字与损失,绝口不提岐军阵亡多少。其中不乏一些夸大其词的数据。
如腊婆军十万围城,岐军登陆八千,反被岐军大败等等。
其实是岐军最开始上岸的是七八千人,赵禹连同阿杉贵在内也不过三多人,其余都是潮瓯各族拼凑的乌合之众,撑死了七八万人,四舍五入称其十万。
反正只把有利信息加以修饰与编辑,将之串联起来,然后辅助以真实发生的战斗过程,最后呈现在面前的都是想要灌输给叶巴的信息内容。
午时七刻,快一点,马队抵达潮瓯以西五里,安置难民的窝棚渐多。沈云卿遂即停住马匹,示意马队止步,转身又与叶巴说:
“叶巴头人且看,此地百姓多为潮瓯各族山寨洞县族民,只因腊婆军在上游蓄水,企图淹死我军与潮瓯各族,致使各族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潮瓯方圆上百里内的田地毁于一旦,想来着实可恨。”
“那这么说,腊婆军是故意要淹死潮瓯的各部族民。”
“此事尚未查实,本王也不敢擅做定论。但事实在此,眼下只能说是腊婆军有意而为之,否则无法解释。而且叶巴头人你看,五里外的潮瓯西门城墙,被水冲毁之后至今无法修复,当时的水,足有四五人高,被大水淹死的当地百姓不计其数。想来如果日后用在贵部身上,将是何等的浩劫。”
沈云卿摆事实讲证据,故作担忧满嘴仁义,叶巴在他诱导之下,迅速先入为主。
潮瓯的农田被毁,但凡是有点农业常识的都该看得出来,潮瓯城外流离失所的惨状也不是假的吧,西门城墙的残垣断壁还在默默诉说着苦难与悲伤,这总是真的吧。
马队继续赶路,沿途临时搭建的民居聚落不计其数,岐军与潮瓯各族民军巡逻往来,岐军的郎中不时出没各地,投喂消毒药片,抛洒消毒药水,救治患病百姓,种种举措无不深入民心。
当然,这一幕并非沈云卿今天为了应付“领导”视察,有意导演的一幕。
潮瓯各族内讧归顺之后,岐军一直派有郎中兵士救死扶伤,一来是出于道义,二来是岐军药品较为充足,三来也是为岐军自己好。
大灾大战之后必有疫情,救死扶伤治疗伤病的同时,展开基本的卫生防疫,也是为了防止恶性疾病的流行,危害岐军自己。
最后,也是为了笼络人心,同时也能展示岐军先进的医疗水平,让潮瓯各部产生心里落差,令其意识到岐帝国的强大国力,从而进一步消除他们复反心里。
马队一路进城,途径西门之际,沈云卿有意来到城墙边,邀请叶巴参观洪水冲毁的城墙,让他想象当时的洪水有多大。
而直到目前为止,沈云卿也没弄清当时莫拉木蓄水的具体地点,也不清楚蓄水的地理环境。但从当时的水量和破坏力来看,恐怕没有一个密云水库,半个得有。
如此巨大的水量,甭说是泄在潮瓯城,即便是泄进北京,多半也吃不消。
穿过西城来到城北治所外,此行并未提前知会赵元,沈云卿突然而至有些意外。
“圣使大人大驾光临,可有在下效劳之处。”
此时赵元目光看向叶巴等人,一眼认出服饰不是潮瓯本地人,但还没想到是来自库皋以西的土部。
“左承王阁下有所不知,今日库皋以西的土部头人突然而至,本使甚为高兴,故而将其引荐给阁下与潮瓯各部头人。”
“哦,是土部的头人。”赵元深感意外,距离上次提及土部,才过去数日,数日间来人接洽,大大出乎意料。
沈云卿稍作介绍,将叶巴介绍给赵元、吴应:
“这位是杉桐族的叶巴头人。”
“幸会幸会。”
赵元略施一礼,叶巴还礼道:
“早闻左承王大名,我是叶巴,喀昆是我的岳父。”
赵元与叶巴交流并无大障碍,赵元早年一直生活在瓦瓯,瓦瓯的方言与潮瓯有很大不同,土部说的库皋口音多有相似之处。
闻讯喀昆是叶巴的岳父,赵元很是意外。喀昆是粟山族的大头人,是众多土部之中很大的一股势力。
“真是没想到,原来是喀昆大头人的女婿。”
此时经由通译翻译,沈云卿已是知道喀昆之事,于是问道赵元:
“左承王阁下与叶巴头人早有相识?”
“回禀圣使大人,喀昆是土部粟山族的大头人,是土部之中较大的势力。在下十五岁那年,尚在瓦瓯居住,曾与喀昆大头人见过几面,但也说不上相熟。”
“哦……”
沈云卿此时已经明白,腊婆军此来是杀熟的。
利用的正是喀昆与赵元之间曾经认识的经历,前来骗取他的信任,从而好获取岐军的信任。
尽管土部与腊婆王之间关系不睦,时长发生领地冲突,但和平时期为了部族生计,土部仍会定期前往瓦瓯交易一些货物,而交易的主要对象是腊婆王,因此多多少少有见面的机会。
众人略作寒暄,赵元与吴应吩咐说道:
“还请吴大人前去知会各族头人前来治所,共同商讨联兵之事。”
“是,下官即刻去办。”
待吴应离去,赵元引众人前往内堂叙话。途中,沈云卿与楚砚杰小声说:
“劳烦楚将军前往帅帐,请马总管按计行事。”
“好。”
主角、配角、群演都已凑齐,接下来就是该按剧本走一遍套路。
来到内堂各自落座,赵元先是询问了喀昆的身体,随后又询问了土部各族的情况。
“岳父身子骨健朗,一直很好,岳父还时长挂念着左承王殿下,这次来的匆忙,也没顾得上带件像样的礼物,还请左承王殿下见谅。”
“喀昆头人客气了。土部各族都不容易,留给族人吃穿度日总是好的。此番不知喀昆头人这次让你过来,准备如何出兵。”
“左承王殿下应该知道,我族都在库皋以西与西南,去瓦瓯容易,来潮瓯很是不易,这次过来只能经由库皋西南密林小路,族人吃粮很是不方便,因此得先将粮食运到营地,所以这次过来是希望天朝大军能接应我族。”
内容经由通译转述沈云卿,不出所料,正一步一步按着预先的剧本模式发展。
土部主要聚居在库皋以西,瓦瓯以北,按理说,是不可能穿越两地行政范围,进入瓦瓯、潮瓯、库皋三地之间。但这是现代理念,古代不可行。
眼下中南半岛就是个大杂烩,部族与部族之间犬牙交错,没有明确的固态边界。
即便是腊婆,只有与岐帝国有明确的边界,因为边界理念认知就是从岐帝国传入腊婆的。而腊婆本身又是部族形势的番邦,接近于国家层面,因此腊婆与周边部族之间也没有明确的实际固化边界,其实也不可能有。
这些个部族你来我往,甚至经常迁徙,这就造成边境不可能得到管控。
同时雨林、原始森林、丘陵地貌的因素,也决定了领地的不确定性,而腊婆军主力不在,要进入腊婆腹地比以往更为容易。
由于道路、畜力与生产力制约,这些土部的农业产出并不高,畜力也不多,即便是从领土进入腊婆腹地一两百里路,对他们而言相当于远征,因为他们没有中原王朝系统化的体系和组织力,还处于刀耕火种的部落形态。总则上万里路的远征,对他们而言是不可想象的遥远。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番进入腊婆腹地,他们首先要解决口粮运输。
于是他们就找到了极好的借口,土部如要前来联兵,就必须先运粮。而山地雨林道路通行艰难,土部人马与补给运输困难,岐军就得出兵掩护他们运粮,而土部的主力部队滞后于粮草运输,仍在后方。
然其主力部队已到集结地域,粮草是引诱岐军的诱饵。岐军不会从土部手中直接获取粮草,但是击败腊婆军之后,可以得到腊婆军与库皋的粮草。这笔账,岐军还是算的过来的。
而后顺理成章调出岐军,加以围困,诱使潮瓯守军出城驰援。最后的结果可能是腊婆军既围歼了岐军,同时攻破潮瓯。
此时各部大小头人陆续抵达,赵元一一介绍。由于内讧一战,潮瓯各部伤亡惨重,各部大小头人死的死伤的伤,残疾的占了半数。阿萨雀少了左手,其他头人或是缺胳膊少腿,或是瞎了眼睛少了指头。
总之,没必要粉饰太平,就应该把战争的残酷摆出来,得让叶巴知道,战争的残酷与可怕,让他掂量掂量与岐帝国对抗的后果。而且这些缺胳膊少腿还不是岐军造成,得摆事实讲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