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047

第47章 免费的午餐

即将入城之际,管家顾温骑马而来,气喘吁吁满头大汗,却见他眉飞色舞一脸喜色,不知道的,还以为捡到了金元宝来报喜呢。

“顾管家,何事如此匆忙?”

“少爷,好消息好消息,从淮北来了位大主顾,要老爷回炉炼银。”

“是嘛,多少银子?”

“说是先炼五六万两,倘若咱们成色不错,火耗少,还有更大的生意,老爷让少爷速去总号。”

“那好,咱们走。”

骑马赶到抵达之际,总号外停着、站着不下二十来人,都是骑马,装束很杂,但大都肋下佩剑,有几人拿着红缨枪,来头不太一般。

待见到父亲沈严良之际,正在后堂与来人说话:

“云卿,你回来正好,我与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江淮道扬州人氏林海通,做的是棉布生意。”

沈云卿定睛细看来人,四十出头,头发稀疏无光泽,人很精瘦黝黑,一席靛蓝色的绸缎长衣,操着淮南口音,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迅速打量一番收回目光,他抬手略施一礼说:

“在下沈云卿,这里见过林财东。”

“沈公子客气,林某经人介绍初来宁阳,还请二位多多关照。”

“既是生意,有来便有往,和气生财嘛。”

“呵呵,沈公子此言在理,在理。”

一番寒暄过后,待沈云卿落座,沈严良又将此前与林海通所谈之事细说了一遍。

但按说江淮应该也有熔银钱庄和票号,扬州本身就是道府所在,道府治所有熔银的权利,林海通偏偏跑到江南来,多少有些舍近求远。

“林财东,扬州道府应有熔银权,为何不在扬州熔银,却要舍近求远来我宁阳铸银。”

“是这样,江淮道不计官府,共有四家钱庄、票号可供熔银,但因洪泛,四家票号炼炉均无法开炉,扬州官府虽也熔银,但火耗多达四钱还多,竟还美其名曰取银济民,简直混账。”

“原来如此……”

按林海通说法,江淮道洪泛冲毁了炼炉,道府缺银,就只能薅羊毛。为避免被薅羊毛,林海通舍近求远来江南,是为了节省成本,倒也说得通。

一两的银子要克扣四钱的火耗,那已经不是火耗,是赤裸裸的抢劫。

在利字面前,谈话渐入佳境,林海通首批铸银子五万七千两,要求火耗不能高于一钱五。

如果办到,第一批银子铸成之后,一月之内还将有更多的银子,但到底有多少,林海通讳莫如深,这就给“贪财”的沈严良以无限遐想。

但一口气要炼五六万银子不免令人起疑,当下金银还是稀缺贵金属,总量很少,地方熔银一笔交易或是三五千,或是几百两,一万多已是很大的交易,一笔就交易五六万两的熔银十分罕见。

正值沈云卿疑惑之际,林海通却提出一个要求:

“沈财东,林某的银款都来自江淮各地商人与林某好友的银两,故而还望林财东能严守秘密,莫要泄露,否则让其他人等走漏了消息,恐泄露林某好友财力,招来麻烦,尤其是这银款数额巨大,近些年江淮又不太平,要是有个万一,林某可不好向众人交代。”

“请阁下放心,此事包在林某身上。不知阁下可有银两样品供沈某参详。”

“有,请沈财东稍等。”

话音落下,林海通示意随从取来样品。

少时片刻,三个大汉抬着一口木箱来到后堂,本以为箱中应是散碎银两,打开一看,却是一块青石板大小的块状物,色泽发黑。

愣是沈严良见多识广,也不曾见过这等银子,忙不迭问那林海通:

“阁下,这是银子?”

“正是。说来不巧,当时已将银款交予了两家钱庄代为重炼,不想遭逢洪泛,倘若逐个浇筑成银两,时间怕是来不及,洪泛便要淹了炼炉,于是只好出此下策,用石膏挖成石板状,而后将炉中银水倒入其中,而后等着洪水重来,最终如这般巨大发黑。”

纵然林海通如何编谎,却是难逃沈云卿法眼,他终于明白林海通,为何要将几万两银交由百通利回炉重炼,这压根就是汤县坝下的银砖啊。

淡水也好,泥水也罢,短期的浸泡不足以让白黑发黑。

而银元素本身并不活泼,因此浇铸成型后略显灰白,而不会氧化发黑。能有如此墨黑色的银子,只能是海水长期浸泡,或是用盐水高温烧煮,能在短期内迅速氯化发黑。

这意味着,林海通需要重铸的熔银至少有几十万两,秀州蔡生廉离着那么近,偏偏要到兰陵来,只有两种可能。

其一,吕明武信不过江南官吏,而蔡生廉是吏部的走卒,背后是朝廷的关系,他不敢将银子交给蔡生廉,以免损耗。

其二,以当下的技术,无论如何都有火耗,沈家技术再高明,也得吃饭。几十万两的熔银火耗,即便只有一钱半,损失的白银至少七八万,沈家回收火耗以一半计,得有三万多,这么大一笔银子,吕明武能放过吗。

换而言之,先让没有背景的沈家炼银,然后找机会杀沈家取回火耗炼银。

如再险恶一步,周晟的行踪恐怕已经暴露,这是要用沈家栽周晟赃,从而一石二鸟,打击了皇帝的意志,又杀了沈家拿到火耗产生的熔银。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白掉下的馅饼,这句话放当下,是多么的贴切。

见沈严良这般高兴,而林海通慷慨大度,沈云卿收敛起眼中的震惊,打断二人说话:

“爹,这银子能不能炼还得问过火工,孩儿琢磨着,这么大的银块怎么下料都是问题。”

沈严良听着当即有些不高兴,他说:

“云卿啊,为父炼了几十年的银子,比这更大的银子多了去了,这等上好成色的银块炼起来,要比散碎银两方便的多,如今送上门的生意,岂有拒之门外的道理。”

“爹,银子越大,银子里面的情况咱们可不清楚,万一掺了假,谁人作证。”

这时林海通接过话说:

“沈公子请放心,都是上好成色的银子,绝无掺假。”

“林财东之言沈某不敢妄论,但林财东敢保证所有银块阁下都亲眼过目看过?”

“这……”

似乎是被沈云卿点醒,林海通突然也开始怀疑这批银子的成色。

他只是一个奉命行事的下手,哪里知道银子的来路,万一银子有假,他岂非要人头搬家。

许是见林海东迟疑,已经财迷心窍被利益蒙蔽双眼的沈严良态度突然谨慎,他说:

“云卿此言有理,林财东,我看这样吧,能否容我考虑一两日,阁下再送一批样品供我票号试炼。”

“这……”

林海通犹豫,他不缺时间,但被沈云卿一番“点拨”,自己也有些吃不准。思考再三,他勉强点头同意:

“可以,就按两位说的办。”

见林海通松口,沈云卿心中大松口气,但他仍不放心,必须得说服沈严良,放弃这笔熔银,否则将是沈家的最后一笔生意。

待林海通离去,沈严良心态有所平复,他说:

“云卿,你说的有道理,如此怪模怪样的银块,确实蹊跷,真万一其中掺了假,到时真说不清。”

“父亲,如此一笔巨款,哪怕只有一钱的假,票号也会血本无归,更何况假银至少掺假三钱。”

由于早期贵金属的稀少,为了牟取暴利,时人往往向白银中掺入铅、锌和朱砂。

铅的密度比银重,锌的密度比银小,色泽相近,在重量上平衡铅和朱砂。

而朱砂的主要成分是汞,而汞的密度更大,利用锌元素密度调和,达到与银相当的密度重量,同时改善铅的色泽,让合金与白银保持一致的颜色,然后掺入白银中,由于朱砂价格贵,因此量很少。

假白银无论色泽、硬度,与白银几乎一样,即便是密度也基本相近,常规的水代法测密度很难实现,流通后变黑的速度比纯银快,但是需要几个月,乃至一两年,因此具有极高的欺骗性。

沈云卿乍开始接触到掺假的银两,愣是他这个硕士生,单纯用肉眼也很难分辨,脑洞再大,也没想到当下人会用铅、锌和朱砂调和密度和色泽。

沈家虽然熔银,但从不掺假,掺假能逞一时之快,但本地的熔银多数都在本地和附近流通,最后不少仍然流入沈家自己的票号,这既害人,又害己。

虽然暂时说服了沈严良考虑两天,沈云卿仍然担心逃过不一劫。

蔡生廉是秀州最大的钱庄,在没有利益冲突和权利逼迫下,与之勾结的官吏势必要保蔡生廉,但三四万的火耗银显然也不能让人黑掉,熔银最终只能落在既没有背景,同时已经日薄西山的沈家头上。

越是你落地皮,越是有人会落井下石,推你下火坑。

思来想去,沈云卿决定摊牌,与周晟摊牌,必须尽一切办法,推掉这笔血光之财。

当晚用过晚餐,众人在院中吃瓜纳凉,周晟受困于形势,下午一直忧心忡忡无心纳凉,携全衡、张祥二人在沈府外的走动,沈云卿悄然追上三人,脚步声惊动了周晟。

“沈公子有事?”

周晨话音刚落,沈云卿突然一个标准九十度的鞠躬大拜:

“周兄救我。”

“!”周晟闻讯吓一跳,一头雾水说:“沈公子,你这是?”

下刻沈云卿又突然直腰,凑近周晟耳边悄声说:

“周兄,其实沈某知道,周兄是当今皇子,此来江南是为江淮盐铁和吕明武财宝而来。”

“什么啊,你!”

周晟大惊失色,旋即明白一切,迅速收敛惊容,他说:

“你怎知道?”

“其实本不知道,当初那风来客栈相遇,沈某可就住周兄楼下,隐约听到了动静,便心生好奇。”

此时一旁张祥、全衡二人已是看出端倪,张祥沉声说:

“沈云卿,你可知罪。”

“草民知罪,还请张大人容禀,听完草民来龙去脉,再治草民的罪也不迟。殿下,能否借一步说话。”

周晟看了眼张祥、全衡二人,示意二人见机行事,然后说:

“随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