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女帝决意开战的消息经过一夜扩散,文武百官王公贵胄都在地下议论,怀王、平阳郡府都一夜没睡。
百官说什么的都有,也不乏主战的,文官集团分成三派。工部支持主战,礼部倾向于控制规模,吏部、户部、司农寺、太常寺、太仆寺不赞成,刑部、太常寺表示不参与。
值得一提的倒是御史大夫王柬,谏议大夫刘崇安都主战,一个因为剿寇不利,罚俸半年,体会到了军队的重要性,一个前往西辽视察长城摔断了腿,也明白了军事斗争的积极性。
早朝的焦点重点转向钱粮问题,和订立新的爵禄制度,以及税法问题。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满朝文武现在都清楚,钱的事户部无能为力,女帝昨日与沈云卿谈了一天,当机立断拍板开战,显然是从沈云卿那里得到了经济保障。
户部虽然可以就此喘一口气,但显然不是什么好苗头。
战争决意最终在过半数内阁支持下勉强上马,税改的问题户部、吏部都不太积极,明里暗里都要金戋寺让渡利好政策。
因为税改,虽然是重新修订了税法,丰富了商品名录,改善了相关政策,适应了经济发展,但金戋寺也没少捞好处。
名义上是给国库增加了收入,但谁都知道金戋寺现在是个怪胎,税法重修等于给现在的商品经济发展松绑,出台更为合理政策。
但国库毕竟是财政部门,不是盈利机构,而金戋寺本质上是盈利机构,而且掌握了技术和生产力,影响产关系,这些道理户部未必明白,但户部明白谁是盈利机构,谁是非盈利机构。
至于动祖制,意见不一,太常、御史、礼部、谏议大夫激烈反对,这些衙门都是历代王朝宗庙正统的卫道者,容不下外来分子。
朝会结束不久,再次召集御前会议,就发兵的钱粮与国内加征动员问题进行细节部署,税改由户部与金戋寺先商议,至于怎么改,等局势明朗后在说。
至于爵位祖制,女帝让礼部尚书陈锦檀去城外忽喇大营巡视,让他深刻感受一下,忽喇各部族的隐患问题,好回来做检讨报告。
之后两日,由施君亦牵头与兵部核算开销,许殷良、桑劲川牵头,与金戋寺磋商税改。
同时安排周启与刑部、礼部,就现行律法重审,为修法提供便利。
尽管仍是没有实权的公务,但在沈云卿看来,女帝正在不动声色的利用外患带来的便利,以春雨润无声的方式,进行权利归集和转移。
法律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和政权的基本稳定,只有社会和政权基本稳定,才谈得上基本的公平正义,所以法律最早不是保障公平正义,而是保障政权和社会稳定,公平正义是政权、社会稳定的延伸。
这就好比奴隶社会,不是没有法律,是有法律的,但法律不保障奴隶的权利和公平正义。法律只保护政权和社会为稳定,进而辐射到公民的身上。
随着文明的进化迭代发展,奴隶制消失,进而才渐渐才有基本的公平,正义还没有。
所有的理念和认知,都需要社会发展,时代发展,技术发展,而所有发展的本质,仍然是经济。
所以法律维护的既是社会政权的稳定,同时也是保障经济生产的稳定,只有经济、生产、社会、政权稳定了,才有公民的公平正义和稳定生活。
女帝让周启主掌律法重审,无疑是在让他熟悉国家的体系,尤其是此番修法仍以经济领域为主,让周启以这种完全不为外人察觉的方式介入,女帝仍然倾向于立周启为太子。
尽管需要面临多种不确定政治因素,但控制了经济和资源分配,就等于控制了王朝政权。而权利的本质,仍然是个人意志分配广义资源的权利,反应到现实,就是物力、财力等一切广义存在的经济利益、人欲。
因此改税法,势必牵扯到一系列的民法和刑法,文明形态越低,这种影响越大,相反文明形态越高,经济法的修改对其他法律的影响相对越小。
沈云卿马不停蹄去了工部冶铁司、机械司,兵部的军器监,就过去两年间机械生产和设备制造了解情况。
两座一百五十石实验炉基本建成,一座炼生铁,一座炼碳钢,上半年运行没有问题,下半年将在孟津县黄河岸边的冶炼厂增加建造,以提增铁产。
但所有的铁料从今往后都得进户部的衙门,工部所需一应铁料,只能掏钱从户部买。
机械设备生产受到过去两年铁料供应不足影响,产能增加有限,但索性最新改进的蒸汽动力设备,改进型切削机床陆续试车成功,小批量生产,就等今年生铁、钢铁产能增加,用以生产更多设备。
兵部的军器监正在研发钢炮,这也不难怪户部的钱够不花。
之前铸造的都是铜炮,但铜炮的技术门槛低,技术研发费用也就少,但铜价贵,而且铜主要用于铸钱,一进一出其实就三倍的价格,所以感觉用铜铸炮太浪费。
用钢铸炮虽然铁价便宜,但问题是钢炮的技术门槛太高,直到十九世纪中期才解决钢铸炮的技术瓶颈,在此之前都是铜炮。
兵部、工部合力研发钢炮技术,需要大量资金,户部拨给兵部的资金不少都投入了大炮研究这个钱老虎,此外重铠的添置,军火的储备生产也占用了大量资金。
以前金属重铠都靠铁匠锻打,然后组装,现在都靠冲压和磨削,成本虽然大幅降低,但是产能集聚增加。
由于高级防具的产能增加,兵部当然是什么货好产能大买什么装备。
而且现在重装金属铠甲价格拉下来后,不比牛皮重铠贵多少,相反杀牛取皮还要屠宰耕牛和旱牛,还不能实现半机械化生产,用人多,皮革处理定型周期长,整体产能也上不去,还不如采购金属重铠。
走马观花看过两司一监,沈云卿又马不停蹄去轩禾书院。不在的这两年,轩禾书院的生员规模从两年前的三千七百多人,暴增到近年的八千一百多人。
除了部分隆元十八年招收的科举贡生,和最近两年社会招募,总计一千四百多人,多出计划之外三千多人。
多出的三千多人,差不多靠近一千人都是女学,不用怀疑,是两年间女帝安排的结果。
其余两千多人来源也很复杂,工部塞了八百多,但还主要都是学习的机械、制造,医道科安排了三百多人,其他都进了数学科。
数学科男生生员一下增加了九百多,另外还有近四百多人的女学挂在数学科,里外数学科就是增加了一千三百多人,是在读往届生的三倍还多。
如今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质量下滑,尽管这些学生自己不觉得,反觉得开了眼界学到了知识。但在沈云卿看来,严重超标的学生规模不仅不能推进发展,还得耽误计划。
眼下忙于开战和经济调整,暂且只能由着轩禾书院,同时暂停今年的招生,让高年级毕业,同时从派往工部的生员中抽回部分,充入师资队伍,尽快先把数学科撑起来。等消化了最近两年加塞的生员后,在做调整。
兵部与户部的磋商进展缓慢,一方面是户部没拿到金戋寺的兜底资产,心里没底,一方面是兵部觉得户部的安排太谨慎小气,甚至还不如南征的配置。
南征之前,户部抱怨后勤跟不上,岭南的情况也摆在那,情有可原。现在在北方平原家门口开战,居然还说后勤困难,这就说不过去了。
之后沈云卿接连去了孟津县与县郊万料厂、冶炼厂,了解生产,同时与当地客商见面洽谈,向民间的这些客商和有钱人了解情况。
刘岩镜提出要采购机械设备之后,沈云卿开了一道口子,可以经由金戋寺或者沈严良介绍的客户,前往孟津县参观生产设备,但仅限于孟津县城内和城外,黄河边的万料厂和冶炼厂不在之内,轩禾书院更不行。
于是最近两年间前来孟津县参观的民间商人、财阀络绎不绝,其中不乏那些因为金戋寺发家致富的个人和商人,既是冲着金戋寺的信誉和政策,也是冲着海郡王府的形象和孟津县的机械设备。
舆论经过两年的传播和扩散,如今全国上下都在看着孟津县,等着孟津县技术的开禁。
此前一连开了盐禁、船禁、铁禁,海禁解除也指日可待,朝廷复见盛世新气象,民间其实也憋着一股力量,一股蓬勃发展的力量,现在需要引导,需要出台政策和技术配套产品,只要利用好了这股力量,走出现在的泥潭指日可待。
归根到底,本质上还是解放积极****思想,解放生产力,监管统筹与包容开放双管齐下,让老百姓看到希望,尝到甜头,盼着更好的生活,这就有动力,就能凝聚人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