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547

第547章 做官赚钱两不误

约莫四天后,不等都勒阔派出哨探南下,最南边的忽喇斥候穿过漠北抵达北塞,传来关外道草原大火消息,事情发展到这里,就是猪也知道这把大火是人为纵火。

“卑鄙的南人,打不过本汗就放火投毒阻断我军南下,这群无耻的懦夫,都是懦夫!”

“可汗息怒,岐人自古阴险狡诈,此番又是纵火又是投毒,可见岐人对可汗极为恐惧。臣判断定是岐国朝廷发生了变故,迫使薛伯充出此下策,迟滞可汗南下。”

“那会是什么变故,能迫使岐军不战而逃,还放火投毒阻断我军南下。”

“眼下两国开战,岐军早已封锁边关,我国探子奸细难以出关,无法获悉岐人朝廷情报。但二十年前岐皇登基,七王叛乱时,岐国边军曾大军南下,也许此番突然避战难逃,是岐国朝中发生了巨变,薛伯充与岐皇又是儿女亲家,薛伯充回兵救援不是没有可能。”

“如此说,岐国不战自败了?!”

都勒阔眼神诡异,莫名有种得意和骄横。鲁古图判断的其实并不错,岐帝国确实发生了变故,但不是变坏,而是向好发展。

薛伯充为骗过忽喇,离开北塞时先南下漠南,然后东去西辽,所以忽喇的哨骑无法发现岐军马队留下脚印,也就无从知道岐军主力去了西辽。

鲁古图做梦也不会想到,岐军会冒天下之大不为,抽空关外关内主力,向西拉动两千多公里。

同时岐帝国现在确实正在发生一场变革,足以扭转整个历史的巨大变革。

草原大火无情疯狂肆虐着蒙古高原,不知道少野生动物葬身火海,岐军长城上的热气球隔着好几百公里,用二十倍的望远镜,在一千多米的高空都能隐约看见弥天黑烟,到了晚上更能看见一条细细的“红线”

五月初,京畿道的财阀陆续抵达神都,关中、河南已经来了一批,河北、两淮、江南的还在通知的路上,其中也包括刘岩镜,刘仁举的信也送到了。

“爹,二弟信中怎么说的。”刘文莫问。

“呵呵,沈秀才啊沈秀才,这是幸亏当年把他给赶走,否则今天的江南怕是都得更他姓。你弟弟信上说,沈云卿已把户部、吏部搞定,现在满朝文武除礼部御史之外,无不赞成开禁金戋寺,非但要开禁金戋寺,朝廷的机器也要开禁。”

“那这不是好事吗!”

“以沈云卿的手段,看着都是好事,跟着也都是好事,但最后做大的都是他,你说是好事还事坏事。”

“可大家都有钱赚的好事,孩儿看不出有何不妥。”

“那我问你,沈云卿让咱家一月赚十万贯,他一月赚一百万贯,是咱家赚了还是他沈云卿赚了。”

“两家都赚了。”

“那你想过没有,一年咱家如果就赚一百二十万,他沈家就是一千两百万,十年呢,二十年呢。”

刘文莫恍然大悟,他说:

“爹是说,沈云卿明着让所有人都有利可图,但他却比所有人的本钱赚更多,最后所有人赚取的利钱,还不及他一人。”

“难道不是吗。他管着金戋寺,手握工部匠术,没了他,朝廷能自己玩的过来?”

天下间唯一能跟上沈云卿思路的恐怕只有刘岩镜一个人,沈云卿通过不断把蛋糕做大,让所有人都能参与分蛋糕,明面上看着随着蛋糕不断做大,每个人分到的蛋糕都会增加,但是怎么分蛋糕,和蛋糕的原料却只有沈云卿一个人说的算。

反正只要让你们赚了,比以前更多,就能摆平多数人。

“爹,神都咱们去还是不去?”

“当然要去,谁不去谁吃亏,谁不去谁犯傻。跟着沈云卿有利可图,那些不跟朝廷的人,很快就会遭殃。等咱们从沈云卿那里获利之后,反手就会收拾不跟朝廷的人,咱们不去,岂不是坐以待毙。

即刻知会夏春,让他推掉近期外州客商的会面,你我一同前往神都。”

“孩儿即刻准备。”

“另外让你娘也收拾一下,一起同往神都去见仁举。”

“是。”

刘岩镜与沈云卿当年有约在先,两年后订购最新的机器设备,现在两年之期已到,刘岩镜此去神都,一为讨要设备,二是看风向。

通过刘仁举在神都的活动,刘岩镜很清楚朝工部的械设备产能有限,所以每年能对外销售的数量就那么多,这就意味着谁先拿到谁能先投入生产营运回本,所以一定得去。

五月中旬,金戋寺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高鸿突然空降神都。

“表兄,你怎么来了。”

“神都好不热闹,我怎能不来。”

“那你在海通的公务怎办。”

“我向萧大人请了公假,特意来神都见你。”

“见我!”沈云卿泡上一盏好茶,给高鸿递去,随后又说:“莫不是海通又出事了。”

“这倒不是,海寇被赶走之后,海通各地早已恢复如常,这还得感谢表弟当初在海通建起的屯垦乡,没有屯垦乡,海通怕是危险。”

“嗨……你表弟我当初就想着多挣几个钱,没想那么多。不过这样也好,因祸得福了。”

由于海通民情结构特殊,屯垦乡的组织度极高,第一时间自发组织乡民赶赴庒县增援,一时间聚起七八万人,可把刺史萧崇吓了一跳,攻打庒县的海寇也吓得够呛,反被包围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虽然在最后海寇突围成功,但也付出惨重代价,扬州兵马和乡民伤亡同样不小,不过却给海寇从此留下极度阴影,连带着江南、两淮沿海海寇活动骤减。

海寇误认为沿海地带都跟海通一个模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再加上蔡生廉在秀州本就心狠手辣,地方上的民练都是一伙一伙的势力,集结起来也不得了。

海寇在海通重创之后,再也无力集中兵力攻击一点,分散袭扰也被各地组织起的武装乡民和州兵围剿。

现在江南、两淮地区的海寇活动已经大幅削弱,长江上、湖泊河荡都是漕运的兵船和船帮武装运输,遇见海寇,哪怕是水寇,现在都是格杀勿论。

尤其是莱州大火之后,淮北船帮头子赵武七年事已高,闻讯消息给活活给气死。淮北、淮南船帮得到朝廷开禁令后自发结伙,专门沿海巡逻,打击海寇。

所以海通事件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出乎意料的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没有发展成明朝的怂样,七个倭寇,能一路从浙江打到南京城下,一路击溃明军好几万人。

由此可见治倭的关键在于政府得给力,军队得有骨气,更得要发动群众老百姓,放权给他们,搞人民战争,否则光靠军队自己忙活,累也得累死。

尤其是农耕时代,交通、通讯、后勤都不发达,倭寇的交通反而不大陆军更方便,你完全不清楚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下手,完全在陆地严防死守,根本办不到。

与高鸿聊了片刻海通,沈云卿问他来意:

“表兄转呈来见我,不是遇到什么难事了吧。”

“是这样,我此来是想问你,朝廷准备如何处置腊婆。”

“自然是并入朝廷疆域,你怎么突然关心起这件事来。”

“听说腊婆一年能种四季稻米,物产极多,而不是此前传闻的不毛之地一片荒芜的弹丸之国。”

“是,腊婆物产是极为丰硕,之前朝廷传的那些都是道听途说之词,表兄此来就为这事?隔着十万八千里的地界,海通短时之内能有什么利益可图。”

“前些日子,萧大人收到了振州刺史,也就是征讨副使郝仁来函,向海通购买大木桶,说是要把腊婆的白胶贩入中原。”

“嘶……他倒是做官赚钱两不误啊。”

“信我也带来了,你看看。”

大约是一个半月前,郝仁的给海通此时萧崇去了信,订购五万只五十斤容量的空木桶,木桶内装食盐,增加运输的效费比,一年之内交付完成。

如果单单只为了空木桶,跑一趟,五万只木桶会很不划算,但是装盐之后就会有更多的附加值。

虽然盐在国内还受到一些购买量的限制,但由于腊婆现在处于战争状态,军队需求高于一切,因此有军需购买特权。

而且总量也不是小数目,盐商们肯定欢迎这笔大订单。而江淮又是产盐重镇,国内的盐价又低,从海通购买也就方便的多。

此外沈云卿离开腊婆之后,征讨使的财政权就到了郝仁手上,他有权动用资金购买所需的军需,但是五万只木桶,还有两百五十万斤盐,肯定不是军需。

来函中大致做了一些解释,由于腊婆仍处于战时经济,以恢复农业生产为主,加之人口伤亡很大,尤其是沿海的潮瓯,当地抽不出多少人力熬盐,导致现在食盐奇缺,价格腾贵。岐军放出的盐不足以满足几百万人用盐,只能从国内买。

同时恢复农业牲口也要消耗食盐,养殖也要消耗,所以盐就成了大问题。

越过朝廷中枢,直接从两淮直接买,速度上要快一些。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郝仁这个人有经商头脑,他发现沈云卿离开腊婆之前带回了大量橡胶液。询问户部官员后,得知此前沈云卿也曾让户部出海买过橡胶。

所以郝仁觉得有利可图,想把橡胶贩回中原牟利,订购木桶就是用来装橡胶液的。

而海通有买盐的便利,同时海通还有两淮、江南地区最大的木制品加工基地,从海通订购木桶,价格便宜交货快,还能顺带买盐,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