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眼进入七月,财商大会的筹备工作进入尾声,有件事情却一直困扰着沈云卿。
大大小小报名参加的富人总数突破了两百余人,这还是筛选之后的人数,各部司统计到的得有三千六百多人,这么多人聚一起得有个地方开会,而且还没广播麦克风,一千两百多号人聚一起怎么开会就成了问题。
如果分批开,时间周期太长,一千两百人分十批二十批,每批讲三天,二十批都讲一样的内容,这也不现实,而且分批开会,其他人会怎么想,会不会认为有意把其他人支开,好在暗地里搞秘密分利,所以人心这个东西最难搞定。
如果聚起来开会,技术条件解决不了,也没场地,大家七嘴八舌的一人一句话,就能说一天,剩下的什么也甭干了。
有鉴于此,沈云卿打算日后筹建一处大会堂,用于日后公共讨论开会。同时这次采取折中办法,让这些人自己推举代表,然后汇总每个代表背后团体的利益诉求,再由朝廷一一回复代表,并将问题回复做出书面陈述,反馈给提案人。
七月初三下午,刘仁举从周启宅邸回到自己家中,将消息告知了刘岩镜。
“此番大会先由各地财商推举一人,而后由此人与朝廷交涉,朝廷方面应该是海郡王、欧阳少卿、户部、吏部共同主持。”
“这倒也是个办法,各地财阀都有头目,即便不推举,届时也由各地头目发问。那可知何时召开大会?”
“两日后在滴翠湖畔的斋春楼,海郡王已经提前包下了斋春楼。”
“那二殿下哪里怎么说?”
“二殿与孩儿所虑一致,朝廷此番用兵西辽大获全胜指日可待,肃汝被大火所阻迟迟无法南下,一旦朝廷击溃肃汝,形成关外与西辽夹击之势,此战也许还有转圜余地。朝廷只要缓过口气,盛世中兴指日可待。”
刘仁举与周启商议后,基本达成一个共识,朝廷只要撑过今年,国情会迅速扭转。但刘文莫却顾虑重重,他说:
“但我总觉得有些不妥,自古以来都是官压民,此番开禁之风前所未有,总让人不太踏实。”
“嗯,确实有些违背常理。”刘岩镜认可了刘文莫,随后继续说道:“但以朝廷的现在的情况,与沈云卿的为人,做出欺世盗名背信弃义之举也不太可能。而却越是大刀阔斧,越有利可图,关键在于谁是那最大收益之人。”
这时刘仁举说:
“一定是朝廷,这一点无需争辩。”
“二弟为何如此认为?”
“难道大哥认为沈云卿才是最大受益者?”
“盐政、高粱新政、船政、海禁、金戋寺,都是他在受益,此番也不会例外。”
“其实不然,沈云卿虽然受益,但朝廷受益更大。过去十年间,若无沈云卿方略,朝廷也许早垮了。”
“二弟,你怎替沈云卿说话。”
“非是我替沈云卿说话,而是事实。而且日后要继承大统,沈云卿这股势力决不可轻视。现在怀王、平阳郡府都在拉拢海郡王府,二殿下要想成就帝业,必须拉拢沈云卿。”
“仁举说的不错,如今的沈云卿能文能武,更是执掌万千财富,朝廷没了谁都可以,但不能没了沈云卿。今晚就到这里吧,明日我去昌城客栈去见江南的财商,尽快推举出个人来。”
当晚,平阳郡府薛仲安的书房,周玉凝正在给他研墨:
“仲安,西辽战事定后,与忽喇战事能有取胜的把握吗?”
“鱼死网破之下决然没有全胜的把握,惨胜都很危险。虽然父亲来函没有明说,但形势摆在面前,以母后的心情,当此国中承上启下之际,断然不会破釜沉舟,而是能和就和,能拖一年是一年,拖到国力强盛之后,再与忽喇决战。
而且以眼下情势来看,中兴已经指日可待,没有必要此时做垂死一战。”
“我朝虽说是赢得了喘息之机,但忽喇也能休养生息,如此会否养虎为患。”
其实周玉凝不是担心忽喇日后养虎为患,而是忽喇已经成患,周玉凝是担心自己日后收拾这个烂摊子,所以最好是在女帝在位的时候就解决问题,免得日后砸自己手里。
薛仲安这时突然停笔说:
“有我兄弟二人在,定保大岐的江山万世安宁。”
薛仲安也不敢把话说满了,只说保江山,不说保谁的江山,但此情此景此中氛围之下,聪明人都明白弦外之音。
“母后的江山还是大岐的江山,你可要心里有数。”
“放心,为夫岂能糊涂。”薛仲安抓起周玉凝得手,将她揽入怀中接着又说:“最近听闻海郡王新制了火器,威力极为惊人,忽喇根本不是我朝火器的对手,即便是乌兹曼的火器,一样甘拜下风,只要熬过了今年,忽喇将不足为虑。”
“但火器制造都在工部,不在兵部,这好吗?”
“是啊,确实有些不妥,但眼下还顾不上,待等平息了忽喇,渡过眼前难关,再想办法也不迟。”
活门步枪的消息不胫而走,其实想捂也捂不住,但兵器的制造应该是兵部军器监负责的项目,现在只能工部生产,本就不合法理。
不合法理,皇帝允许也没问题,但有问题的是工部已经不是曾经那个安分守己的工部,而是背后有皇子站台的工部。
而现在的工部既能生钱,还能造枪造炮,财政军火一人干,日后谁当皇帝,不是皇帝能说了算,而是谁的政治资本大,谁说了算。
周玉凝担心日后工部独大,没人制约工部,最后尾大不掉反噬帝位。
两日后天色刚刚放亮,斋春楼开门迎客,沈云卿已经一早等在斋春楼二楼等候,同在的还有金戋寺少卿欧阳羽,户部侍郎兼代理尚书桑劲川,吏部侍郎许殷良。
为了方便今日大会,斋春楼的三层、二层中央地板全部打通,上下开出一个长宽八尺的方孔天井,然后用立柱加固天井。届时二楼是主会场,说话的声音经由天井传向一楼和三楼。
约莫辰时刚到,陆续来了一波马车,其中就有高彭贵与高鸿二人乘坐的马车。
进入斋春楼两百步,马车、马匹一律截停,前往临时规划的车马场,一律按序停车。
“鸿儿,你表弟的这一套让人刮目相看啊。”
“表弟精于此道,孩儿自然比不过他。”
“走吧,去斋春楼。”
“是。”
穿过车马场,父子二人来到斋春楼下,负责接待的礼部官员十数人等在楼外迎来送往。
虽然礼部是封建礼教的核心堡垒,但在胳膊扭不过大腿的大背景下,礼部的文官团体其实也会“变质”。
礼部并不是唯一的文官集团大本营,这个大本营是会随着形势转移的,工部、户部、吏部、刑部、御史、各寺都是文官集团,礼部不从善如流,会有其他文官派系取代礼部的地位,成为新的封建礼教大本营。
为了稳固礼部在政治道德制高点上的地位,礼部往往也会妥协,哪怕心里不乐意,没有得到总比失去利益更强。
因此本应该是户部、吏部、金戋寺的主场,礼部也派员迎来送往,监督会议进程。
同时史官和御史也派人了人来,记录会议纪要和“廉政监督”,活像个政府举办的商业研讨会,市委常委、公检法、速记员一应俱全。
高氏父子来到楼下,高鸿是官场中人,又是当年礼部推荐的探花,礼部的下层官吏之中,和他同届的贡生不在少数。
“这不是高鸿兄吗,你怎来了神都?”
“原是陆离贤弟,实不相瞒,在下受海通刺史萧大人派遣前来神都,正巧家父前来参会,故而一同前来。这是家父的名帖与请柬,请陆离贤弟过目。”
高鸿递上名帖与请柬,陆离看过后又交还高鸿:
“请柬无误,高兄与令尊二楼请。”
“有劳陆离贤弟,改日请你喝酒。”
“高鸿兄客气。”
略作寒暄,高鸿、高彭贵前往二楼,刚刚装修的痕迹犹在,空气中弥漫着木材的清香与油漆的味道。
来到二楼拐角处,正见沈云卿与欧阳羽攀谈,高彭贵并不认得欧阳羽,见锦衣华服女子,高彭贵新奇不已。
“鸿儿,那与你表弟说话的女子是哪家的贵妇,你可认识?”
“父亲,那就是孩儿曾说过的欧阳大人。”
“嘶……是她,果真气质出众。不过,如此场合似乎不太合适吧。”
“欧阳大人是金戋寺少卿,如今陛下重用女官,女官参会不无不妥。而且表弟他也在轩禾书院开办有女学,据说日后还要大兴女学,这就更没什么不妥了。”
“你表弟从来不走寻常路,不过我还是觉得女子抛头露面实在不妥。但既然是陛下的身边人,想来欧阳羽出面,也是代表了陛下的意思。走吧,先去找个地方坐下。”
“是。”
父子二人径自找了靠窗有风的位置坐下,此时沈云卿已经看见父子二人,遂即与欧阳羽说:
“欧阳大人,您的未来公公到了。”
沈云卿语带调侃,欧阳羽显得有些诧异:
“未来?”
“也就是日后,未发生的将来,简称呼未来。”
欧阳羽循着沈云卿目光所指,看到正在东张西望的父子二人,高鸿看到投来目光,会意的点头示意,而高彭贵还在左右交头接耳,与其他富人说话,显然还没有注意到未来儿媳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