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564

第564章 实物支撑货币

其实自古以来,中原王朝的经济结构就一直很特异。通缩与通胀在不同商品领域同时存在。

尤其是黄金白银还没有大量流入中国之前,贵金属往往在高级商品中存在通缩现象,既高级商品产出总量远远超贵定价,而黄金白银的总价又少于高级商品定价总额。

出现这种情况,应该降价销售,但却很少使用这一策略,这就导致贵金属在高级商品交易市场容易出现通缩,但对民生影响并不大,因为这些都是非生活必需品。

而生活必需品往往在乱世和灾年出现严重的通胀,因为农耕文明对灾害和战乱的抵抗能力低,一旦有个风吹草动,立马迅速传到至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物价迅速飙升。价值铜钱历史存量和朝廷为应对开支不断铸钱,又会加剧通胀。

所以贵金属又从早期的高级商品交易,迅速向下级民需商品延伸,通过贵金属向下级市场延伸,能迅速压制生活必需品的通胀。

因为中国王朝有个特点,民间和国库仓储再怎么缺粮,富人和大户并不缺粮,朝廷同时就用铜钱和贵金属和大户交易生活必需品,所以黄金白银的使用范围迅速扩大,价值也迅速提高,因为政府使用公信力承认了贵金属在所有商品中的交易权,这就让贵金属更加值钱。

大致在隋朝之前,周、春秋、战国、秦、汉、晋时期,黄金白银在民间其实很难流通,民间更认铜钱,而且当时民间老百姓也没多少人认识黄白之物,所以当时的贵金属都是上币,而且法律规定了只有权贵阶层才能使用,民间老百姓使用贵金属都犯法。

甚至一段时期高级丝绸、绫罗绸缎都能充当货币使用,就是因为铜钱带来的通胀问题和民需产品的生产力不足,而富人和大户阶层手中囤积有大量的民需商品,政府要从大户手中拿到这些,要么靠强力手段,要么拿出大户们认可的东西。

近些年贵金属输入剧减,同时金戋寺也再有计划的收储,而女帝的内司府凭借珍珠和玻璃大量赚取了贵金属暴利,加上民间自己也囤积,多种因素导致贵金属流通量暴减。

而丝绸多数情况下只能用贵金属交易,而丝绸的产量这些年由于国情好转,有所增加,但是用来交易丝绸的主要货币金银的流通量却大幅萎缩,这就让绸商门赚不到贵金属。

因为贵金属锐减,丝绸又只能用贵金属定价,当货币供应少于货物产出,就会发生人造通胀。

不是因为没有需求,也不是因为老百姓手头不富裕,相反这些年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已经好转,但是老百姓很难弄到贵金属,于是就造成了人为的通缩。

一边是缺少货币,一边是老百姓有钱,而一边却是货卖不动。

绸商们为了维持盈利,只能被动采取放低交易门槛,也就是允许铜钱参与部分交易,同时易货交易,物物交换的方式,保证自己的盈利。

但物物交换最后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交易到搁手的物品,由于金银稀缺,所有高级商品其实都缺乏贵金属流动性,所以大家都采取高级商品间的易货交易,所以交换来交换取,大家都只拿到很难变现的商品。

如丝绸换玉石,玉石换珠宝,碰上女帝这种典型的恶劣案例,玻璃、珍珠随便出手,你拿真金白银来换批量产品,而且还蒙在鼓里,不知道珍珠玻璃都是批量生产。

女帝最后得到的都是货币流动性,民间商人拿到的都是很难变现的货物。

第二种情况就是换来换去最终还是只能得到铜钱。

如丝绸换麻布、棉布,棉麻布虽然也能以贵金属交易,但是更多使用铜钱,没有明确的货币界定范围。

所以无论绸商如何规避风险,最终仍然无法增长手中的贵金属货币,最后就发生通缩滞涨,而且是人为造成的通缩滞涨。

要摆脱这一问题,就只能打通铜钱与高级商品之间的壁垒,换做是早年,还有可操作的空间,因为早年铜钱历史存量不大,铜钱还比较值钱。

但现在铜钱存量巨大,贬值严重,要让铜钱和高级商品挂钩,代替贵金属流通,那就很困难,因为铜钱的货币信用体系已经不存在,要民间认可没有信用的货币显然是无法实现的。

要扭转这一局面,目前有限选择的措施手段只有发行新币,同时赋予新币新的政治信用和特殊购买力。

通过将新币与工部的机械设备和金戋寺的金融体系挂钩,就等同与赋予了新币生产力和金融信誉的支撑,让机械设备和生产力作为新铜币的实物支撑,同时高纯铜新币的含铜量增加,质感更高,防伪性更强,让民间对新币更有信心。

“如今黄金白银稀缺,导致丝绸有市有价却卖不动,胡财东又担心铜钱价贱,伤及利益,朝廷推出新币,则能一劳永逸解决这一问题。”

“黄金白银毕竟稀少,而朝廷能不断制币,如果朝廷滥发新币,与旧币又有何不同。”

“关于每年朝廷新增制币导致铜钱价贱一事,朝廷非常时期增铸铜钱,也是不得已之举,但自八年前起,朝廷已经大幅减少制币。

至于诸位担心新币铜钱会否重蹈覆辙日后价贱,本王在此可以向诸位保证,新币不会大量发行,只作为方便旧币与贵金属的交易购买。

同时今后工部一应机械销售与百通利、金戋寺紧俏商品采购货款,以使用新币为主,金银亦可。其余普通商品可用新币、旧币、金银任意支付。”

将新币与高级生产力、金融体系和朝廷垄断的供需商品绑定,意味着新币得到了政治和生产关系的保障。

民间担心朝廷滥发新币,而贵金属毕竟不能随心所欲的制造,所以短时内贵金属的存量不多的情况下,贵金属没有名义上的贬值问题。

但是再多的贵金属,如果买不到东西,那就是贬值的。

现在将新币和成产力、金融体系和朝廷垄断商品直接挂钩,这就让新币具有了绝对的交易凭证购买力。

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通过政府管控对生产资料和原料的压制,迫使增加凭证的购买力,从而达到稳定市场对新币信心的目的。

过去几个月,为什么让这些个财主去孟津县参观生产,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朝廷现在有绝对的生产力碾压他们,一旦朝廷完全垄断了生产,他们就没有活路可走。

现在朝廷没钱,但是愿意拿生产力作为保障,换取新币的信用保障。

而商人最担心的无疑是新币的价值萎缩,但只要新币能以相对稳定的价格买到生产力,买到垄断生产原料,无论朝廷怎么发行新币,都能保障货币的价值。

但滥发钞票的风险仍然存在,理论上只要需求和生产力总价值超过货币发行和流通总量,就不存在贬值。

沈云卿之所以回避滥发钞票,重要原因是新币发行量和货币发行制度还没跟户部谈妥,户部自然是希望新币购买力越高,但同时发钱越多越好,但这并不现实。

货币购买力和发行量永远都是矛盾体,只能平衡,不可能双高,除非成为世界货币,一定时期内全世界对硬通货币存在绝对量的需求,但是一旦过了这个绝对量,又会打回原形。

于是新币发行这个问题上,目前只能打太极,搞概念替代。

尽管沈云卿极尽细致的解释新币政策,但寄希望于短期内打消多数人的顾虑并不现实。

提问迅速转到一楼五十八号,来自河北赵州的粮商朱云昶示意发问:

“按海郡王所言,朝廷售卖一应机械只能以新币或金银交易,那为何不用旧币?”

“为保证新币币值与发行,目前只能以新币与金银交易,除此之外田产亦可。日后待等新币发行流通遍及民间,朝廷自会开禁旧币购买。

如果赵员外不介意让人搬来一万石文钱,逐一清点一万石文钱分文不少,本王也可以特许以旧币交易。

朝廷之所以发行大额新币,并非要废除旧币,更不是藉此牟利,而是便于民间交易。

一枚文钱以一钱计,一千枚才一贯钱,一贯文钱就得六斤多,一万贯就是一百七十四石五斗,十万贯就是十倍,工部一台机器少则数百贯,多则数千上万,这么大笔钱,用文钱交易得要数到猴年马月。

钱之所以为钱,为的就是交易便利,如果交易不够便利,还要钱做什么。不知本王答复,朱员外可否满意。”

“不敢。朱某是担心新币发行,旧币成为贱钱,我等手中的旧钱将一文不值。”

“此事诸位大可放心,新币流通仍需用旧币兑换,诸位若不放心,可将旧币兑成新币即可,并非完全要用金银兑换。”

新币要流通市场,就一定得有交易平台和兑换平台,否则新币就没办法流入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