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579

第579章 难得让利

得到沈云卿的肯定答复,桌上的气氛又热了三分,那竹庭沛主动敬酒,边敬边说:

“此番户部发行的新币,深受各路财商喜爱,但竹谋听说,朝廷每年发行的新币极为有限,不知海郡王能否通融一二,代为周转。”

“此事好说。朝廷之所以收紧新币发行,也是为了民间好,为了国计民生着想。诸位想要兑换新币,沈某绝不限量。不过诸位兑到新币之后,可不要光顾着囤在手中,也要替朝廷分忧,帮着把新币流通出去,只有新币流入民间,才能有利朝廷,朝廷受益了,诸位的好处也是少不了的,竹员外可明白?”

“明白明白……”

盐商其实是新币发行很重要的一个突破口,因为盐商主要以铜钱交易为主,是囤积铜钱大户,也是铜钱流通的大户,所以朝廷新币进入盐商手中之后,可以通过盐商把新币更快流入民间。

但盐商却不是这么想的,他们是想在朝廷和市场确立新币体系之后,把手头的旧币更多兑换成大面额新币,然后再囤积起来,不参与流通,但这不符合沈云卿的设想。

要盐商心甘情愿的把囤积的货币拿出来参与流通,没有一些利益显然是不可能的。

竹庭沛的话音刚落,对坐的孙润谦接过话就说:

“孙某有一事不解,也不知海郡王能否告知一二?”

“孙财东何事不解?”

“自朝廷推行晒盐之后,盐场每年产盐迅速增加,但同时也产出盐膏,而朝廷要求盐膏归公,据孙某所致,这些盐膏最终都进了海郡王手中。

而且海郡王在秀州有盐场,但每年却还从江淮买走大量食盐。若是用于海通养殖牲畜,孙某也能理解。但您最终都把盐和盐膏给运来了神都,孙某就百思不得其解,不知海郡王要这些盐膏做何用处,能否告知一二。”

“呵呵,实不相瞒,此事关系朝廷秘密,恕沈某不能如实相告。不过沈某可以再次透露一点,就是这盐膏确实有用处,但眼下还不能相告。”

“哦……”

盐膏,其实就是土法晒盐后产生的强碱物质,里面多数是天然纯碱。

煮盐由于投放稻草灰和少量石灰,中和海水中的其他元素,所以碱的成分大大降低,亦或者与铁锅发生反应,附着在铁锅上变成一沉白霜。

但土法晒盐产生的天然碱和其他元素会发生沉淀,清理之后就是一堆一堆的含水泥状物。

少量的晒盐问题还不是很严重,大量晒盐之后每年产生的盐膏数以百千吨计。

当下由于缺乏设备,还不能大规模工业化制备纯碱,盐膏中的天然碱,就提供了纯碱主要来源。不仅能通过盐膏得到纯碱,还能得到火碱,大小苏打、生熟石灰、盐酸等副产品。

而纯碱、火碱能用于工业、冶金和化工,是目前万料厂主要廉价纯碱的主要来源。

其他制备工艺不是受到设备制约,就是受到采矿与运输条件和成本制约。

而盐商以盐牟利,盐膏都是随带的副产品,当年沈云卿交出晒盐工艺,作为利益交换,盐铁司每年给他提供免费盐膏,他再把盐膏变成化工产品,最后投入各个领域用于生产使用。

户部运了这么多年的盐膏,都知道沈云卿把盐膏弄进了万料厂,但是进去之后干了什么变成了什么,他们不知道。但有一点很清楚,一定是最后变现了。

至于食盐,沈云卿在秀州有自己的盐场,但规模已被女帝给限制,无法扩张。

而制备盐酸需要食盐,制备其他化学用品也要食盐,海通饲养家畜禽类更要食盐,所以秀州的盐场多数都被用在海通养殖家畜和,多余部分并不足以供应神都万料厂用盐消耗,就只能从江淮盐市购买,走的仍然是户部的渠道,用的最低的价格。

作为利益交换,沈云卿给户部提供最廉价的染料、定色剂和草酸,或者硫酸,用于染布。

于是就导致江淮盐商经由户部卖给沈云卿的食盐,量大但是价低,而户部用这批食盐,从沈云卿手中拿到染料、定色剂和草酸、硫酸,自己用于户部官署染坊和销售牟利。

这就等于户部拿了盐商的盐,从沈云卿处换到了廉价染料、草酸,用于轻纺行业的牟利,盐商丧失了一大块利益。

孙润谦问起此事,显然是认为有利可图,并藉此试探沈云卿的诚意。而且能当着盐铁司上司桑劲川面说出来,显然是与桑劲川私底下做了什么交易。

比如能让沈云卿把沈家购盐价每升提上去两三文钱,一年可能就多十几万的进项,然后桑劲川再吃一些佣金回扣,少说拿几万,而且是他亲自过手的生意,其他人没得分。

等等等……这些都是封建官场的利益交换,有些利益交换搁现代叫佣金提成拿回扣,介于合法与不合法的灰色地带。

但这个工艺秘密显然是不能说的,一来说了他们也不懂。二来盐商虽然只是和盐打交道,但是盐商可以迅速发展成化工商,因为盐在化工领域相当重要,尤其是早期化工,盐是重要的化工配方剂。

而且早期化工其实没什么高深的技术,说简单了就是“方子”,拿到方子就能生产,几口瓦缸一个陶瓷蒸馏釜,就能制备酸碱盐,实在没什么技术门槛可言。

因此盐和盐膏的用处,不是现在可以透露的技术秘密,但十年十五年后可以。

到那时,万料厂的设备、技术、工艺环境大幅改善,人才培养达到一定规模,化工的置业和技术门槛大幅提高,让盐商转型基础化工产品,彻底消除盐商与炉户的危害,从经济和商业领域让盐商转型成为商人,而不再是把控朝廷命脉的盐贩子。

但既然孙润谦都开口了,不让利就显得沈云卿没诚意,而且只有让利,才能让你和他们绑的更紧,让他们觉得你跟他们是一条船上的。

想到这一层,沈云卿借着酒意就说:

“孤看不如这样吧,海郡王府每年从江淮购入的食盐,在目前的进价上,每升再加五文钱。至于盐膏,以每升十文卖给沈某,但是需得保证盐膏品质,如若以次充好,沈某定不轻饶。孙员外,你意下如何?”

“海郡王一次让利这么多,真是让孙某受宠若惊啊。”

“诸位都是生意人,你来我往为的就是个利字。此话当着桑大人的面,从本王这个秀才口中说出来,虽然有伤礼教斯文,但谁人又能说,利字一定就是钱字。

朝廷的利益是天下太平,百姓的利益是安居乐业,在做诸位的利字就是安身立命图个钱字,而陛下的利益,就是朝廷的利益、百姓的利益,还有诸位的利益,三者都能收益,陛下也就收益了。

所以在本王看来,图利是件好事,就怕什么也不图,那就很麻烦,而且陛下也麻烦,因为什么利都不图了,总要图点什么吧,所以图利是好事,只不过大家所图不同罢了。诸位以为本王此言如何?”

“海郡王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呵呵……”

“闻郡王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言精妙,可堪经典。”

万志清、竹庭沛争相附和,都觉得是沈云卿喝醉了酒后吐真言。这会儿倒是桑劲川觉得沈云卿有些一反常态,心里纳闷儿,这些话要是传到女帝耳朵里,多半不是什么好事儿。

然而担心什么就来什么,就在酒席散尽不久,女帝就寝之前,消息已经传到公孙芸惠耳边。

“哦,他这么说的?”

“是的陛下,海郡王酒席之上酒后所说。”欧阳羽飞快打着未来表弟的小报告。

女帝反应平平,离开龙榻,披着长发来回走着两步说:

“此议朕看甚好,以往历代先皇无不以己之利而治天下,沈云卿此言是以天下之利力为朕所用,百姓满意,天下满意,财商满意,朕还有何忧。倒是那些名为无欲所求之人,实则暗地里都在蠢蠢欲动,此议甚好,甚好啊。”

沈云卿表达的意思翻译一下就是,但凡是对老百姓有利的,对治理国家有利的,对工商业有利的政策和举措,都应该鼓励推行,只要能让广大群众和不同阶层都能受益,皇帝就能受益。

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家都满意了,皇帝管理自己的江山自然也就更轻松了,不用整天想着对付这个,对付那个,提心吊胆防着老百姓造反,可以集中经历搞皇权斗争。

“欧阳。”

“奴婢在。”

“将朕刚才所述记下,明早给朕过目。”

“那海郡王所言,是否一并记下。”

“不,只记朕言。”

“是。”

帝王的思想精髓,显然不能写明是从别人那里剽窃来的启发,所以但凡是衬托帝王丰功伟绩精神思想的传记,一概不能把出处写的很清楚。

否则什么都是别人的主意,皇帝照搬行事,那不成了鹦鹉学舌的跟屁虫了吗,皇帝身前活要面子,死后也是要面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