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643

第643章 吉利雷

“郭大人,我军装备精锐,战卒骁勇,足可以一当十,三万忽喇杂兵,本将军还不放在眼里。”

“即便能冲出重围,随军辎重岂能带走,南归路上需得两月,还不饿死在路上。”

郭萧逸也不傻,如果突围,就只能放弃辎重大部队轻装南逃,一路上还不给饿死冻死。

但武泽一早得到了女帝吩咐,孔涛会率人跟在身后,而且武泽暗中也派有尾巴,随时与孔涛取得联络。所以突围就是向孔涛靠拢,孔涛会接应他,此时此刻应该已经就在附近。所以这不是突围,是绝地反击。

他对郭萧逸这么说,只是按剧本说台词,走个过场而已。

当然,事无绝对,万一孔涛增援不及时,武泽仍做好好突围准备。但只要与孔涛汇合,粮草还不至于断绝。

郭萧逸方寸大乱迟迟不做决定,这是幸亏沈云卿做足了预案准备,估计到郭萧逸等人乱了方寸无计可施的局面。

而且这是多数没有军事经验文官的通病,一旦陷入困境,难以迅速做出果断决定,亦或者瞎指挥,无论那种情况都会导致大军身死国家败亡。

历史上因为不懂军事瞎指挥导致全军覆没,乃至灭国的案例多如牛毛,沈云卿一早预计到这一结果,因此早就嘱咐武泽,让他随机应变。

迟迟不得郭萧逸指示,亦或者可能瞎指挥出昏招,武泽当机立断下令转入防御戒备,利用夜色,迅速沿着营地内外拉上绊马索,在营地外七十步外埋设“吉利雷”

绊马索拴在两根钢钎上,直接用铁锤夯入雪地下,钢钎拇指粗,两尺半长,钉入地下一尺,露出一尺半,拉上绳索后藏在雪地里,肉眼根本看不见。

“吉利雷”是沈云卿组织轩禾书院机械科与工部研制的一种反骑兵三角铁地雷。

由于三角铁是由铁蒺藜发展而来,所以研发成功之后应该叫蒺藜雷才对,因与“吉利”谐音,而且很缺德,于是兵部有人提议叫吉利雷

这是一种直径一尺半,高两尺的木桶,木桶内装填一个冲压铁皮筒,桶内装填三角铁十个,铅弹五十发,铁皮筒下安装三根窜天猴,其实就是一种原始助推铁皮管,内装推进药剂。

木桶使用绊发和压发复合点火,提高触发概率,触发后助推管推动吉利雷内铁皮桶飞出地面六尺高,随后引爆内部火药,炸开铁皮桶,三角铁蒺藜和铅弹瞬间喷射杀伤骑兵。

绊发和触发需要大约七十公斤压力,主要用于反骑兵,因此可以避免人类误伤。

此行武泽与孔涛使团各自携带了五百个,用于扎营后的固守,迟滞忽喇的围攻。

禁军迅速借助营地的火光迅速布置错层绊马索与蒺藜雷,武泽非常清楚,忽喇说是给时间等到明早,但很可能等不到明早就可能发动袭击。

于是后半夜命人向天空间隔一刻钟,发射三发虹霓响箭,轮番打了四波,寄希望于引起附近岐军的注意。

当第一波三发虹霓响箭升空,就被七里外的岐军哨兵发现,迅速将消息报知了沈云卿、孔涛、邱继匡、李义清。

四人迅速来到前沿,看到天空第二波虹霓响箭:

“郡王,是武泽的报信。”

“嗯,把大伙都叫醒,吃饱喝足做好交战准备。”

“是。”

待孔涛离去,邱继匡说:

“虹霓响箭会否引起忽喇人的注意?”

“有此可能,但可能性不大。虹霓响箭只在危急与约定暗号之时才会使用,在此之前未在北方用过,忽喇应该不知。其次忽喇并不知道虹霓响箭为何意,也料不到我军还有一支人马埋伏在此。其三是忽喇志在必得,其主将应该没什么见识,不会想得太多。”

这时李义清说:

“我军就这样杀过去?”

其实李义清是想问自己怎么办,但显然不好意思靠口。

“开战之后,李大人跟在本王身边即可。有新式火器在手,忽喇人冲不过来。”

机枪出现之前,骑兵对步枪兵仍然有绝对压倒性优势,尤其是在开阔地,骑兵在数量、机动力有优势的情况下,采取合理战术,仍然能击溃步枪兵。

要指望两千杆单发活门步枪对付三万骑兵,那是异想天开。

忽喇人和所有游牧民族一样,都非常精通骑射,所以也有一定的远攻能力。

他们会像小苹果皮一样,围着你放箭,而不是停在原地。

禁军中的骁骑、龙武两军都是岐军中能征惯战的兵士,不仅精通骑战、白刃战,也精通骑射。

所以龙武、骁骑两军骑兵骑射技术也异常精湛,加之马匹、战士都披挂重甲,对忽喇轻骑兵有一定的质量优势。

任何时期,骑兵取胜的关键不是轻骑兵,而是重骑兵。当然,如果轻骑兵取得数量级的优势,那就可以围殴和耗死重骑兵。

在重骑兵和轻骑兵同时都掌握骑射和刃器格斗情况下,重骑兵的防御力更高,虽然机动性差一些,但在都会骑射的情况下,重骑兵比轻骑兵有优势。

而且龙武、骁骑的马匹都是优中选优,铠甲都已更换兵部制造的冬装钢甲,钢甲包在皮毛之内,防御力奇高。

围困武泽的都是忽喇轻骑兵,并没有看到忽喇重骑兵,硬拼之下忽喇不占便宜。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不出武泽所料,忽喇不等天亮,摆出了围攻的态势。当天边微微露出晨昏之际,艾素古催动大军围攻岐军营寨。

说是营寨,只是简单的雪橇围起来的营地,而且还没给围死,只围住了南面和北面,东面和西面都敞开着。

不过艾素古千不该万不该拖上三个时辰,武泽昨晚让人掀翻了雪橇车,都给横着竖了起来,高度达到了一人,并且侧面着地的木框支架都钻了两排拇指粗的圆孔,然后用铁钎钉入圆孔扎入地下,原本移动的雪橇车就给固定死了。

步兵对付骑兵的战术很多,其中将车辆作为屏障把自己围起来,然后用弩或者弓进行还击,能有效杀伤骑兵。

所以后来游牧民族就发明了绳钩,把你的车辆、拒马、障碍给拖走。

于是沈云卿给雪橇车车框侧面预开了圆孔,就是为了把铁钎钉入地下,不给你拉走。

如果要继续使用雪橇车,再用铁锤反面的羊角给拔出来就行,十分方便。

车体平面中央前中后开三个至今半尺的圆孔,用以做射击孔或者观察孔,以便于观察和放箭。

武泽用雪橇挡住了南北通道,同时在东西缺口拉上了十层的绊马索,都用铁钎给钉在了地上。绊马索之外还有吉利雷,你只要来,套路总是有的。

于是按一贯的战术套路,忽喇骑兵分从四面围攻,两路抵近南北雪橇车,在弓骑兵掩护下试图拖走,结果失败,相反还把自己给拖下了战马。

原因就是雪橇车给钉死在了地上,突然施加反向力,作用力会反向作用于自己,而这股作用力不是人的,而是马的,所以没把雪橇车拉走,结果把自己拉下了马。

这还不算,从东西两翼缺口试图强冲的忽喇骑兵,陆续踩中招,或是中了绊马索,或是踩中吉利雷,连续数声爆炸后,炸的血肉横飞,身边倒下大片,有的被铅弹击中,有的则是马匹踩中了三角铁,反正都不顺利。

北面营地一杀起来,沈云卿很是紧张,足足观察了两刻,确定忽喇迟迟没有攻破武泽防御,心里悬着的石头稍稍有些落下,他缓缓吐了口白气,与身边的邱继匡说:

“邱大人,现在轮到我军现身了。”

“难道不等忽喇力竭之际杀过去。”

“忽喇眼下首攻失利,可能稍作休整继续围攻。此地距离忽喇营地有五里路,走也得走一些时间。我军都披着素衣,他们一时半会发现不了,等到发现我军,也已经陷入胶着之中。”

沈云卿不打算骑马走完这五里路,而是要徒步,尤其是一千领军卫,一千戎武卫,需要牵着马列队徒步。不能骑马赶过去,否则一旦被忽喇发现,没有整队的时间,忽喇就会冲过来。

虽然能在马上射击,但是骑射和齐射的效果没有地面密集列队齐射效果好。

而且领军、戎武两军是重步兵,虽然都会骑马,但是不善于骑战,马上射击精度、效果都很差,被忽喇攻到身边后,很容易丧失战斗力。所以需要列队结阵走过去,龙武卫在两翼掩护。

徒步走在半人多高的雪地走五里路,不是骑马走五里,少说也得小半天,有小半天时间忽喇攻杀武泽不下,多半已经丧失耐心,处于恼火、愤怒,甚至绝望中。

如果等到忽喇恼火、愤怒、绝望再杀过去,他们可能已经停止进攻改为围困,这个时候沈云卿率军出现,他们会全力对付他。就不能利用武泽分忽喇的兵,这会很被动。

邱继匡没有热兵器作战的经验,不知道线列步兵和武器的缺陷,想当然的骑马过去在列队也来得及,其实根本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