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师,艾素古能征惯战,为什么会败给只有一万人的岐军。”
“大汗,按来人描述,岐军似乎使用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厉害火器。艾素古正是遭遇了这种火器,才会招致惨败。”
“岐军的炸天雷本汗早已见过,我们也有,艾素古不可能败给岐军的炸天雷。除非他们拖来了大炮,而且得很多,这可能吗。”
岐军出现木柄手榴弹之后,数年间已被忽喇搞到一些样品,除了装药成分和外形结构不同,与忽喇从乌兹曼那里买到的拉弦土质黑火药炸弹都一样,只要一拉弦,就能自动引火点燃。
因此忽喇早对投掷类的火器有防备,而大炮这种东西眼下显然不可能在漫天大雪里拖着上路,即便有,也不可能太多,只半个多时辰,造成三千五六百人的死亡,这显然做不到。
鲁古图说岐军可能出现了新的火器,但也只是猜测,并不清楚是何种火器。以都勒阔的认知,无法得知是什么东西,所以在他看来,已知火器当中不可能有这种半个时辰杀伤三四千人的兵器。
沉寂了片刻,鲁古图继续说道:
“大汗,情况突然生变,岐军反复出现在漠北塞外,老臣怀疑岐军是否正在大举深入塞外,向汗帐逼近。尤其是薛伯充在西辽击败肃汝之后,极可能回师西进。”
“薛伯充刚刚歼灭肃汝,绝不可能这么快回到塞外,我们也做不到。漠南的岐军要想越过千里雪原,他们需要动用成千上万的马匹和民夫,他们办不到。”
“但是我们不得不防岐军派出小股骑兵深入塞北,如果每支岐军都携带与这支岐军一样的火器,几次交战之后,我族会吃大亏的。”
“立即撒出更多哨骑,扩大搜索范围,一有岐军踪迹,立即来报。同时集结火枪队,本汗要亲自宰了这群畜生。”
“大汗,不可!”鲁古图忙是上前劝说:“大汗亲征若不能胜,将有损大汗威严。而且暂不知岐军火器如山真面目,我军不易与岐军再次作战。”
“既然不知岐军火器真实面目,本汗就把他们逼出来,护国师无需再劝。”
都勒阔执意要报一箭之仇,即刻集结万人火枪队,率领两万人马,合计三万人亲自南下,于翌日见到了艾素古。
突然而至的忽喇援兵引起沈云卿警觉,他相信昨天前天晚上没来找回脸面,今天集中这么多兵马,一定是来踢馆的。
“忽喇援兵突然而至,定是前来报仇雪恨。武泽将军,营地外围绊马索、吉利雷可都埋设到位。”
“都已埋设妥当,同时在外围拉了八百多枚炸天雷,以增强营地防备。”
“很好。孔涛将军。”
“郡王有何吩咐?”
“我军大营南北被雪橇阻挡,雪橇外围已经增设绊马索。因此能够进出的通道只有东西两侧,其中东侧左边入口拉有绊马索,右边入口没有。西侧相反,左侧入口没有绊马索,右侧入口有绊马索。有绊马索的一侧竖着一辆雪橇车,车底用马血画了一个大叉,届时龙武、骁骑务必要认清入口,莫要自己人冲入了绊马索。”
“是。”
就在众人说话时,邱继匡闯入营帐飞快说道:
“海郡王,忽喇援兵抵达不久,正在我军东面列阵,在阵前摆下一支万人的步军大阵,与以往大不相同。”
“哦,还有这等事。走,去看看。”
众人迅速来到大营东侧,由于缺乏木材,就不能竖望楼、塔楼、瞭望台这种东西,但是有望远镜这种高科技,如今岐军有望远镜,忽喇在三里地之外列阵,手里拿着什么家伙望远镜看的一清二楚。
所以真要是全面打起来,岐军有望远镜的视野优势,而忽喇没有,就能一定程度上弥补岐军后勤困难,从而利用视野优势,先发现忽喇,然后集中兵力加以打击。
沈云卿掏出单筒伸缩望远镜看去东面正在列队的忽喇步兵,一反常态的突兀在骑兵中间,两翼是重装骑兵,身后是重装骑兵。
也即是说,今天前来增援的是两万重骑兵和一万骑马的步兵,两万重骑兵把步兵个围在了中间。昨天剩下的两万轻骑兵继续维持包围态势,守在各自营地。
借助望远镜的视野延伸,沈云卿发现忽喇步兵手里拿着不到肩高的铁棍,确切的说是火枪,而且绝对是从乌兹曼进口的。
因为乌兹曼的卷管火枪有个非常成熟的标志性特征,就是枪管外层有一截一尺长的护木,包住枪管的中间,以利于多次发射后枪管发热继续握持。
看到这里,沈云卿迅速明白,正在对面指挥作战的极可能就是忽喇大汗都勒阔本人。因为只有都勒阔有这么多的可汗卫队重骑兵,也只有他有权力调动乌兹曼火枪队,他是来寻仇的。
“诸位,本王若所料不错的话,今日增援之敌应该是忽喇可汗都勒阔,其摆出的万人步军大阵,是之前一直在传的乌兹曼火器。”
此言一出,众人万分吃惊,邱继匡飞快说道:
“如此说,今日是要有一场恶战了。”
这时武泽说:
“我军火器更甚一筹才是。两千人应该能敌忽喇万人火枪队。”
“论射速、火力与准头,我军两千人,差不多是能与其匹敌,但是本王无意增加我军伤亡,这一仗不能硬拼。武将军。”
“郡王有何吩咐?”
“去把冻硬的马肉给我堆在此处,自南向北堆满两侧雪橇墙之间,摞出三尺高,不足之处用粮袋与无用杂物、柴火填起来。然后把领军、戎武两卫军调过来,咱们不出去,就窝在营地与他耗着。他敢来,本王就让他们吃枪子儿。”
“是。”
营地如今南北被雪橇车挡住,用于遮挡中远距离的弓弩、火枪的射击问题不大。
东西两面无遮无拦只能敞着,忽喇在东面集结火枪队,只能从东面来攻,或者经由东侧向南北包夹,不可能从东面从岐军射界之内向西运动,那无疑是沦为活靶子。
因此东侧大营是入侵的主要缺口,沈云卿不打算出营还击,那显然是自找没趣。
虽然理论上火力输出岐军活门步枪是忽喇这种原始枪膛火枪的十倍,但是真要正面硬刚,首轮射击的弹幕忽喇比岐军多。他们毕竟有一万多支,短时内能够轮番投入齐射的发射具密度更高。
而岐军即便两千人排成一线齐射,也只有两千支枪。
所以当技术太差不大时,数量就能拼过质量。
不过沈云卿很怀疑,忽喇进口的中东火枪可能水土不服。
中东那是沙漠地区,虽然夜间温度气温极低,会到零下,但也达不到蒙古高原动不动就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温。
因此沈云卿高度怀疑忽喇火枪突然冷启动,会不会崩到自己。
或者说,他们入手这么多年,也发现了冬季水土不服的情况,已经有了相应的防备措施。
在武泽调动之下,禁军迅速搬来杀好冻硬的马肉、木柴、干粮袋,一层一层摞在地上,堆起高三尺,厚五尺的掩体矮墙。戎武、领军两卫军守在矮墙边,密集列成三排,枪都揣在皮衣内捂热了。
龙武、骁骑两军退到大营西侧,躲避忽喇火枪射来的弹丸,同时利用大营西侧的通道,随时进出大营,支援东侧作战。
寒风中紧张忙碌两刻钟,忽喇军团集结到位,然后就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
只见出现数队手持火把的忽喇兵士,来到火枪队间,通过望远镜可见,他们再给乌兹曼火枪上独有的火棒与储油锡罐点火,同时用火把给枪预热。
预热之后进行首次装填,这次装填只有火药没有弹丸,装填完成之后开始向天鸣枪,一共进行了三次鸣枪。
看到这里,沈云卿迅速明白,忽喇这是再给枪支预热和试枪,通过不断试枪,增加枪体整体温度。
试枪过后装填实弹,并把枪管用羊皮裹了起来扎紧保温,同时枪机部分踹在怀里抱在胸前,只露出火棒与储油锡罐。
由此可见,忽喇确实发现乌兹曼火器在冬天的弊端,摸索出了一些保护措施,虽然有点糙,但很实用。
给枪预热不久,空气中突然传来一阵很沉的号声,火枪队迅速改变队形,形成四队500*5,每队前后间距五六步的长方队,前后配置,与岐军的列队颇有些相似。
见此一幕,不免让孔涛大吃一惊:
“郡王,忽喇列阵与我军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嗯,一定是派人去了乌兹曼学得了一些阵法,否则靠他们自己,是琢磨不出来的。”
沈云卿判断,忽喇购买火枪之初,一定随行派人学习了一些简单阵法,否则不可能看起来这么整齐严密,但目前毫不清楚他们准备怎么作战。
“传令戎武、领军两卫,敌方枪多,射距较远,不可放近射击。敌军进入一百八十步,即可齐射,进入八十步,自由射击。”
“是。”
一百八十步差不多两百七十米,二〇二七甲型长管活门步枪弹丸杀伤距离大约是两百五十步,不到四百米。也就是说四百米左右的距离,弹丸仍然能击穿毫无防护的人体目标。
但只是杀伤距离,不是有效杀伤距离,因为四百米这个位置已经没有精度可言,对于滑膛枪而言已经是流弹。
一百八十步外开枪,没什么精度可言,但好歹利用密度弥补精度先法制人。
而忽喇的乌兹曼火枪,从兵部几年前弄到的样品来看,一百二十步外仍能对无防护人体造成伤害,对有防护目标,如硬质牛皮重铠,虽然能击穿,但无法对人体造成严重毁伤。
同时乌兹曼卷管火枪最好的射击精度在四十步之内,也就是六七十米的距离,而且还得齐射,单支乌兹曼卷管步枪射击几乎没有上靶概率,齐射效果在七十步比较明显,一百步外齐射效果至少减半。
也就是说,岐军在一百八十步外开始齐射,集火射击密集列队的忽喇步兵方队,就能有很大的上靶律,同时采用两人装填,一人射击的三段战术,在忽喇列队进入乌兹曼火枪最佳射击距离之前,对其进行打击。
在中间有一百步以上的距离需要列队行径通过,这片区域就是他们的死亡地带。通过这片区域之后,还要面对掩体后的岐军和高速射击,他们的命中效果几乎可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