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654

第654章 捷报频传

邱继匡按沈云卿意思先拟了一份草稿,再三审过又拟了一份,沈云卿认不满意,继续又拟了第三份,再做修改最终让邱继匡誊抄。

这时已是后半夜,沈云卿让人打发忽喇使者先行返回,天亮后派遣一队骁骑卫前去送信。

“护国师,岐人信中怎么说。”都勒阔问。

“看意思,使团同意了大汗条件,但需要请示岐国皇帝。如果大汗没有异议,可以先开始议和。”

“使团同意却还要请示大皇帝,这与没有答应有什么不同。”

“大汗,使团答应意味着岐人有割地准备,请示皇帝是询问岐国朝廷的意思。”

“本汗不明白,既然岐人有割地准备,为何还要一而再请示。”

“因为我族并不知道岐人准备割让多少土地。而且岐军击败了肃汝,能从肃汝得到更多的土地,因此从我族这里失去的土地,能从肃汝领地补偿。而且肃汝的领地比漠北好得多,岐人并不吃亏。”

“原来如此……难怪岐人会轻易答应本汗要求。”

在电话、有线电报和现代通信出现之前,古代的政治、划界、军事、经济谈判之前,都由统治阶层拟定好了几套预案,预案包括所有可能涉及的内容。

由于路途遥远,不可能实时请示国内执政者,因此统治者会全权任命谈判大使,在维护国家利益完整的大前提下,严格按照己方预案进行谈判。

如宋辽澶渊之盟,宋朝方面准备的预案比契丹人想象的更加丰厚,是最终达成议和条件的十倍,结果是契丹方面没有经济常识,虽然取得了战争和政治胜利,但却没有从谈判桌上攫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再如清朝与沙俄尼布楚条约,沙俄方面准备的预案包括放弃外兴安岭在内的大量土地,最后是清朝方面先认怂,没摸到沙俄底线。

而沙俄方面由于距离太远,往返一趟请示女皇得要一年多,根本来不及。

同时俄国正经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变革,无暇顾及远东,因此也急于在远东妥协,巩固既得利益,防止清帝国北上。

因为沙俄当时根本无力从欧洲调兵东进,同时深陷欧战,必须尽快在远东取得一个结果,但最后是清帝国没绷住。

清帝国没绷住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清帝国没有世界认知,其二是没有开启西方固定硬边界认知,其三是漠视化外之地,但凡是不适合农耕的土地都是荒蛮之地。

第四点很重要,清帝国军事装备远不及沙俄,即便是在远东的几百号二流土匪,手里的前膛枪也比清军的火器更厉害。

第五是清军在东北没有庞大人口基础,也就没有后勤保障,导致无法维持大规模兵力作战,后勤保障十分困难,如此又加剧了清帝国对这些土地蛮荒化的影响。

第六是满人已经得到了汉地,同时也保住了关外龙兴之地,还有何求呢。尽快了结与沙俄的战争,能尽快修生养一。

最后是康熙好大喜功,国力严重透支,国内尚没有完全和平,已经丧失打持久战的基础条件,只能尽快达成妥协。

由于古代通信的不发达,但凡是大国,尤其是距离跨度越大的列国,都会有一套严密的谈判预案,就主要的关切内容做出底线安排,其他相对次要的内容全权交由大使决定,亦或者无法决定内容再请示国内。

尽管当下还没有上升到如此高级严谨的外交体系,但基本的谈判底线,在出国之前统治者都会交代使者,以便于灵活谈判,这一点鲁古图是很清楚的。

因此他判断岐帝国方面有割地的准备,但尚不清楚底线,这取决于岐帝国对肃汝领地的估价,以及岐帝国的心里承压底线。

“大汗,老臣建议议和之前,就有关我族关切继续与岐人用书信交涉,以免议和时发生不快。”

“就依护国师计策。”

于是这天开始,使团与肃汝开始了长达七天的纸上往来,就议和的大体框架内容进行交锋。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仍然是贸易、肃汝领地划分、肃汝人口划分、岐帝国每年提供的好处,赛思马花、达忽哲、胭脂公主、沃腊舒达子嗣及其部众地位问题。使团必须先给出明确态度,才能开始正式的议和。

纸上往来第八天,双方基本达成一致意见,都勒阔撤走包围,同时向岐军使团提供牛羊面粉饮食,当然,一万多人的吃喝不可能是免费的,得用钱货交易。

岐军大营在西,忽喇大营在东,双方相距五里,在中间地带设立谈判大营,双方各派三百人进驻大营,就细节展开谈判。

与此同时,沈云卿安排郭萧逸、朱梓楠等官吏携带密函,在五百武威卫护送下火速南归,将讯息传达给朝廷。

就在议和同时,岐军在肃汝连战连捷的消息陆续送达神都,女帝与波兹津使团秘见三次后,基本摸清了波兹津的态度和立场。

“陛下,罗哈诺野心不小,当初我朝一时心慈手软,令其在北地做大,以至于今日养虎为患。此时还应尽速告知海郡王,从速应对。”

欧阳羽一直低估了事态的严重性,再三接触波兹津使团让她迅速改变了此前态度。

“还是沈云卿深谋远虑,此番与忽喇议和,不能白议,既然罗哈诺不仁,也休怪朕不义,这是他们自找的。”

女帝如今感觉超好,一连平定了腊婆、肃汝,心里底气十足,加之沈云卿这个大掌柜加持,现在是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战斗力有战斗力,浑身都是力气,正愁没出使。

就在君臣二人说话时,女官王素琴前来禀报:

“陛下,兵部尚书范大人到了。”

“宣。”

“是。”

少时片刻,范勇入殿,手里拿着楚砚杰、郝仁、马文修三人发来的腊婆快报。

“启禀陛下,楚砚杰、郝仁、马文修三人奏报刚到兵部,请陛下过目。”

“呈上来。”

“是。”

欧阳接过范勇递来的奏本,遂即又转给女帝,女帝边看边问范勇。

“羁縻道最近的兵备进展如何。”

“启禀陛下,在朝廷有力组织下,已经挫败了多起骠国煽动土民百姓反叛朝廷的阴谋,李文宝、王瑾春部调去的三千番军已经进驻边境,震慑骠国野心。”

“嗯,很好。继续加大对羁縻道土部的安抚与扶持,礼部的宣教也不得怠慢。”

“是。”

骠国企图通过挑拨西南少数民族与朝廷关系,拉仇恨,煽阴风,制造叛乱,然后藉此为借口出兵西南,从而从西南迂回至滇北,打击周照宁。

女帝(沈云卿)察觉苗头之后,迅速加以应对,并采取了沈云卿的预案安抚策略,加大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物质输入,改善其生活质量。

尤其是对棉纱、食盐、粮食、耕牛、牲畜、家禽、农具六大件,通过金戋寺调配资源,用四轮大车组队输入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

有了低价棉纱,地方老百姓就能自己纺布,有了牲畜家禽就能改善伙食,有了耕牛、农具,就能提高生产力,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哪里还会造反。

而且更缺德的还在于,朝廷不仅运入商品,低价出售给少数民族,还利用少数民族之间的血缘关系,把货卖到岐帝国边境之外的少数民族那里。

如此通过贸易特权,又笼络了一批土民的头人和商人,同时还结好了境外的土民,他们哪里还能造反。

于是骠国的奸细散布的谣言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一连端掉了十多个据点,惩办了一大批的内奸份子。

这要是搁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棉纱都靠人纺,当下种棉规模不大,棉纱的成本其实很高,自从有了机器纺纱,纺纱的成本大幅降低,效率更高,还带动了种棉。

农具一样如此,如果不提高铁产,没有机械化生产,农具都靠铁匠锤出来,成本势必要比机械冲压,工艺化热处理高得多。

当然,沈云卿的脑子更重要,没有他的设计,这些措施根本无法实现。

女帝迅速看过楚砚杰、郝仁、马文修三人来本,其中楚砚杰、郝仁是密本,马文修是发给兵部的公文,一般情况下,三者汇报的内容大体相当,有所出入也不会太大,但这次郝仁、楚砚杰密报与马文修密报内容多有出入。

岐军水军援兵抵达腊婆之后,马文修开始积极谋划攻取南屿,彻底解决腊婆境内战事。同时南屿是交趾与腊婆南北咽喉要道,占领南屿,就成功切断了腊婆军南下渗透的要津。

因为南屿是腊婆北上唯一有几条大路的重镇,同时沿海,而南屿以西是丘陵、丛林,只有零星荒僻的小道,无法大规模投送人力和物资,夺取南屿,腊婆军将被彻底关在交趾无法逃脱。

楚砚杰也在密报中详细提及了南屿作战部署,但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腊婆各部基本接受女帝提出的外爵制度,郝仁的密报佐证了这一点。

外爵的制定和修改国内目前仅沈云卿、女帝、欧阳羽三人知道,发往腊婆之后先争取赵元等人的支持,如能得到腊婆部众支持,国内再提案,就能形成地方倒逼内阁的局面,迫使内阁接受。

如果外爵的议案先在朝廷内部公议,多半阻力会很大。当然,女帝如今政治威望空前,存在强推的空间,但一定会搞得鸡飞狗跳得罪人。

因此先把生米煮成熟饭,让占领区的头人、贵族旧势力接受,就能倒逼朝廷,如果朝廷反悔,造成腊婆再生动荡,女帝就能采取强制措施搞掉反对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