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687

第687章 亿兆臣民

得益于高速钢研制成功,去年春天,沈云卿开始筹备研制新一代后膛定装步枪,新一代步枪将使用金属弹壳,无缝钢管,设计两款结构,一种传统旋转拉机栓动步枪,一款半自动步枪,另外研发转轮枪、霰弹枪。

金属切削加工能力的提升已经具备生产早期步枪的技术条件,唯独弹壳仍然是一个瓶颈。

弹壳虽然结构很简单,但全世界能生产子弹的国家不会超过二十个,但是能造枪的国家至少占世界一半,即便是山沟里的恐怖分子,依靠简陋的工具,也能制造AK,但就是造不出弹壳,原因正是弹壳技术对工业体系和技术要求极高。

目前主要的难度集中在弹壳多次拉伸加工容易失败,枪支所需的特种钢材耐受性不佳,需要调整热处理工艺,或者重新炼新牌号钢材,此外枪管也是个问题。

枪管将比活门步枪枪管缩短半尺长度,以利于使用高速钢加长钻头两头钻孔打通,否则深孔太长,钻头也太长,容易折断。

枪管钢材沈云卿倾向于用铁基镍铬,但是镍铬产量严重不足,目前仅有少量试验性质的勘探可挖掘,还要分配给其他工业生产,尤其是齿轮、轴承、兵器,需要大量用到镍和铬。

陆争催着要新式步枪,只觉得应该和活门步枪原理一样,就是换个花样,事实上将是质的飞跃。

来到章台分手后,沈云卿去了户部找李义清,桑劲川现在是大忙人,散朝后经常往外跑,甚至敢请假不上朝,这在以前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李义清如今六十有八,今年准备致仕,原则上六十五就该致使,但到七十也可以。

李义清好不容易爬到侍郎这个位置,他不想板凳刚坐热就下台,只在历史浩淼长河中留下很短的瞬间,于是继续又干了三年,主持了不少工作,也算是在史书上留下了一笔,把议和妥协的黑历史踩平了。

“海郡王今日怎有空来户部走动啊。”

李义清还是一脸慈眉善目,老了老了越发和气起来。

“桑大人还没回宫?”

“没有,户部的摊子越来,越大,如今忙的厉害,十天得有九天出宫不在。这不,明天又不上朝,这可苦了老夫天天替他应付。”

“呵哈哈,还是忙的好,忙了才有奔头,朝廷才能兴盛。”

“呵呵,海郡王说的极是。不知郡王此来,何处需要本官效劳?”

“年初户部进行的户籍人口统计,结果出来没有?”

“大体已经出来,我这让人就去取。”

距离最近一次人口统计,过去快九年,有鉴于腊婆、肃汝并入的人口增加,交趾战乱和人口迁徙带来的人口减出,有必要进行一次更为详细的人口统计。

遂在今年年初,沈云卿再次推动朝廷人口统计,比之上一次,这次对人口统计再次进行了细化,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人口户籍首次纳入朝廷统计。

少时片刻,户部官吏取来民册,李义清翻到最后一页说:

“除腊婆、交趾、羁縻、罗哈诺外,其余各道州郡户籍人丁尽数在此,略有出入。”

“嗯,周照宁的巴蜀与滇北也在其中吗?”

“滇北并未计入,但是有巴蜀送来的民册。不计迁出,如今全国各道、都护截止到今年三月地,有岐民七千九百万五十七万。比十年前增加一千六百六十万人。”

“增加这么多!”

“可不是,从年龄上看,最近六七年人口增加最多。”

沈云卿也吃了一惊,十年增加百分之二十六的人口,这个增长率可是很高的,而且是抵消人口死亡的净增长,还不算那些隐户和抛荒未登记人口。

这是幸亏最近二十年一直在搞水稻、高粱培育,小麦搞了七八年,全国亩产大幅提高,收割车的使用让收割效率提高,否则以三十年前的亩产和国情,早不得天下大乱。

“那西南羁縻、岭南、岭西等地土民有多少人?”

“五百三十九万,但当地有岐民一百二十七万人。全国库兀图族六百四十二万人,南迁忽喇族六十二万人,西域、呼延、天山三都护有部落、小邦番民八百三十五万,如都计入,我朝得有一亿人丁。

这还不算肃汝、腊婆、交趾、罗哈诺人丁,如都计入,得有一亿一千万人。”

“这么多!”

“是啊,二十年前,真是想都不敢去想。另外,不计其他,预计今年朝廷国库税赋岁入将超过三千八百万贯,盛世之兆啊。”

“嗯,米价、布价、盐价、铁价大跌,百姓无不收益,岁入大幅增加也在意料之中。”

户部预计今年岁入要超过三千八百万贯,这还是在全国农业赋税较低,实行减税,商业税收上来的单纯税赋收入。

如果算上金戋寺、内司府、腊婆的收入,可能得要翻一倍不止,朝廷实际的收入得有七千至八千万贯。

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工业收入,每年都在成倍增加。工业收入增加,朝廷就能不再绝对依赖农业税收,这就是有工业,两条腿走路的好处。

此外工业是新兴事物,在沈云卿推动和主持下,进行了完善的立法和税法订立,让工业领域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较为完善的制度和税法体系下,使得工业征税效率极高。

而且就在神都治下,你想偷税漏税都不可能。不光内司府盯着,沈云卿和金戋寺也盯着,你逃税就是作死。后边等着排队拿执照的多了去,你偷税,就罚款没收经营权给别人。

这也是桑劲川整日忙活的主要原因,每到税目清算核销的季节,他都要去工业企业亲自查工业税。

二人继续聊了片刻,李义清突然话锋一转说:

“今年万料厂的化肥卖的很是紧俏,江南官商托人向本官打听消息,万料厂的化肥什么时候能弄去江南、江淮销售,海郡王可有计划?”

“李大人应该知道,化肥目前仅供北方销售,而且产出也不足以卖到全国。而北方土地多贫瘠,江南、江淮土地较为肥沃,肥沃土地撒化肥效果远不如贫瘠土地。

而且江南的稻米、江淮的高粱年年丰收,米价已经够低,还要再用化肥增产,让粮农怎么办。

而且北方亩产这么低,本王制出化肥目的就是优先北方贫瘠土地使用,而且并不赚太多钱,仍以民为本,如在江南、江淮大量使用,粮价过低将致伤民,得不偿失。”

隆元二十二年到隆元二十七年,万料厂进行了两次扩张扩建,以适应经济和工业发展。

三年前开始首次生产少量化肥,用于海通农业生产和兰陵、两湖、振州稻米、小麦、高粱的繁育选种工作,去年产量大幅增加,卖到关中、河南两地。

由于北方开发时间早,农耕历史长,导致土地肥力损失很大,而且小麦需要的肥力比水稻多,北方土壤营养急剧下降,再加上小麦产量本身就低,种子潜力开发不足,整体亩产低得多。

使用上化肥和优良麦种之后,效果立竿见影,小麦亩产以百分之三十四十,甚至六十的产能增加。

消息一出,各地粮商纷纷派人询问化肥消息,都想弄一些回去肥田,李义清已经是第六波来询问化肥内参的人。

但化肥产能有限,由于原料供应体系和开采技术仍然不完善,导致价格并不便宜,沈云卿向外销售化肥,都是用过金戋寺指定到乡级单位,以成本价销售,基本上就不赚钱。目的就是为了稳定北方的农情。

尤其是这几年北方大旱虽然没有,但是小旱不断,而且面积较广,为了稳定北方粮价,需要提增亩产。

解决土地肥力的根本措施,不能光靠撒化肥,即便是近现代工业极度发达,撒化肥也不是农业推荐的增产的主要手段,应该进行土地休耕和土地轮作,进行人畜粪便积肥,让疲劳的土地自我修复。

沈云卿下一步着手逐步推动田制改革,通过田制改革,把富人手中的田多数收回来,分租给老百姓的同时,朝廷有更多的土地可以用于休耕和调换,如此才能解决土地疲劳问题。

正值二人说话时,礼部尚书陆芎来到户部:

“海郡王也在,下官有礼了。”

“陆大人客气,此来也是找桑大人?”

“正是,桑大人年中答应的拨款用于建造校舍,结果年中因为财商大会给耽误了。继续拖下去,校舍动工就得拖后,明年少塾毕业生员与中塾毕业生员都得挤在中塾校舍就读,中塾将人满为患,本官能不急吗。”

隆元二十二年新学办起之后,神都本城办起少塾八座,治下五县各办少塾两座,但是校舍直到隆元二十四年才建成。

少塾性质与小学相当,中塾对应初中,高中对应府塾。

初中的校舍是隆元二十四年开建,隆元二十六年年底完成,少塾学制五年,所以隆元二十六年升入初中的都能赶上初中校舍。

中塾学制三年,明年毕业,但高中校舍还没造,明年毕业的初中生就得窝在初中读高中课程。

而高中学制按计划办两年,这意味着校舍建造需要至少两年,首批高中生可能面临没进学校先毕业的问题,还挤占初中校舍。

而且新学集中了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招生选拔对生员要求非常高,生员的质量非常高,学习效率和成材率也就高。

因此小学毕业后百分之九十七都能升入初中,初中生百分之九十能升入高中,这意味着高中生员与小学生员数量相当,但是高中生需求的校舍空间是小学生的两倍,甚至三倍,校舍建设拖得越久,对高中影响越大。

而且礼部一开始只觉得沈云卿推动教化工作,他们很开心,但这些年就发现,礼部竟然成了钱老虎,开销竟然增加了四五倍,还挡不住,礼部居然自己需要养施工队去建房。

而礼部一直不是花钱衙门,胃口突然水涨船高,户部显然是不乐意的。

李义清虽然是户部侍郎,但他做不了主,他这个侍郎是荣誉侍郎,平时都是协调官员任命和内务,财政方面桑劲川有自己的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