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736

第736章 二王会

“王爷,现在宫中情势如何?”

“宫中还算平静,但也只是表面上的平静,各方势力都在蠢蠢欲动,桑劲川明里暗里都在向孤表态,但孤没有接他的话。”

“户部这颗大树如今虽然势大,实则已被陛下与海郡王架空,不过是枯木逢春回光返照罢了。一旦日后陛下动手,户部这颗大树必倒无疑,现在谁与户部走进,大树倒下就砸谁,王爷此举无疑是避祸求保的高明之举。”

“但户部倒了,也可能便宜了其他人。”

“王爷是担心工部、吏部、薛氏还有海郡王瓜分户部。”

“难道不是吗?”周启反问道。

“也许陛下会出手干预,或者一个被瓜分的户部,对朝廷也有好处。”

“或许吧,但户部关乎朝廷财政命脉,如今金戋寺已经做大,户部再被工部或金戋寺纳入囊中,孤将如何与之抗衡。”

“王爷大可放心,如今工部独大,金戋寺树大招风,陛下岂能容二者如意侵吞户部。而且户部一倒,工部独大,陛下定会再整工部。”

“但工部如今身系朝廷安危重任,母后即便下手,怕是不会下重手。”

“话虽如此,但工部的问题关键在海郡王,只要让海郡王让步,工部将不足为虑。”

“海郡王能向母后让步?”

“陛下乃一代雄主,这些年不也拿捏的海郡王服服帖帖吗。”

“这倒也是……”

周启落座喝了口茶,嗓子顿感不适,咳嗽了两声:

“咳咳……”

“王爷慢用。”

“不碍,这金银花茶能败火,刚入腹中有些不适,不碍紧。”

放下茶盏,周启继续又说:

“城中近日有何动静?”

“怀王与平阳郡府还算平静,但是长公主这几日与周晟往来频繁,而且经常进宫。”

“皇姐进宫是去见母后,此事我知晓,但说了什么不得而知,但她与三弟突然往来频密,也许是另有意图。海郡王可有与三弟往来?”

“说来也奇怪,海郡王这几日并未去周晟府上,但是林相每日出宫后必去莱王府上。莱王最近也不进宫,经常去滴翠湖畔赏雪宿夜。”

“赏雪?”

“是,这几日莱王经常与家眷去滴翠湖畔赏雪,似乎很是平静。”

“怪了,长姐与六弟、八弟、十七弟、公孙贤、沈云卿都已来过,为何三弟如此反应。”

“会不会是……”

刘仁举话刚出口,说曹操曹操到,堂外的侍卫进屋来报:

“启禀王爷,莱王殿下到了。”

“哦……”周启怪异的叹了一声,随后说:“将莱王请到此处。”

“是。”

待等侍卫离去,刘仁举继续说道:

“在下先行回避。”

“嗯。”

周晟的突然而至让周启觉得唐突,但又捉摸不透,早不来晚不来,这个时候来,顿时有种重拳落空的无力感。

少时周晟而至,见面抬手略施小礼:

“来晚一步,还望二哥莫要见怪。”

“呵呵,三弟何出此言,快坐快坐。”

周启略作寒暄,遂即让人看茶。周晟落座后端茶边喝边说:

“其实最近几日贤弟我早有拜会之意,只是见皇兄忙于交接公务不忍打搅,故而来迟,还望二哥见谅。”

“三弟言重了,我也本欲见你,只因公事繁忙困于大内无暇出宫,既然二弟今日来了,不妨与我携手一同监国如何。”

“诶,母后把江山重任托付于兄长,贤弟我岂能插手。更何况监国岂是轻松之事,西讨罗哈诺,南征阿瓦达提,内治淮河修铁路,一桩桩一件件,哪样不要劳心劳神,贤弟我是没有这心思呀……”

周晟把二郎腿一敲,斜倒在靠背椅上,手里端着茶盏,目光透着惬意,活脱脱一个二代做派。

周启这会儿就纳闷,你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当年见你意气风发,今天就真颓废了?

“三弟,如今朝廷复见盛世,你我兄弟更应该同心协力为母后分忧,刚才之言怕是不妥吧。”

“呵呵,三弟是母后嫡出,只有母后一人。三弟我自幼丧母,虽是母后抚养长大,视我如己出,但皇兄德才兼备深受万民爱戴,身边又有薛太保与怀王手足相助,三弟我是自愧不如。

今日母后将监国重任交托兄长,可见母后对兄长信任有加,兄长可不能辜负了母后的重托呀。”

周晟一番猛烈溜须恭维让周启很是无措,他知道周晟其实能说会道,但是没有想到这种情况下周晟还能维持场面上的和气。

“三弟,如今天下方安,三弟就此不问政事,做个安乐王爷,若是让母后知道,恐怕会令母后伤心。”

“兄长此言差矣,十七弟嗜好花鸟鱼虫美玉珠宝,母后却从无责怪。八弟酷爱收藏名马,母后也赐了西域好马二十匹,可见母后对我等儿子疼爱有加。况且兄长如今身系监国重任,我若是插手政务,怕是母后反倒不喜,还是少掺和的好。”

“三弟所言倒也有几分道理,只是就此不问政事,三弟又有何打算?”

“远的没有,近的明年陪伴母后东巡河南之后,我有意与内子回江南游玩一番,顺道探望一下岳父大人。”

“哦……”周启不动声色,心里高度怀疑。因为游玩也可能是去考察地方,说不定你明年陪着老妈东巡,路上讨了一个差事要去江南考察,却打着游山玩水的名义去办政事,这也不是没有可能。

想到这里,周启继续又说:

“你倒是撒手不管了,却让我为难,你这个安乐王做的好啊。”

“诶,你我兄弟何必如此计较,我安乐了,兄长不也安乐了吗。”

“呵呵……”周启笑着,未做接话。

周晟的意思听着是你让我做个安乐王,我让你做个顺心皇帝,大家相安无事最好。可周启不这么想,你这么大的目标,你能甘心做个安乐王?

二人继续又谈了一会儿,周晟突然话锋一转说:

“我今日在风雪楼摆下了家宴,兄长可有空通往。”

“这……”

其实周晟就压根没诚心要请周启,因为周启今天下午要去梅园,神都城中科举考试的一个会场,但现在新学的衙门的办事地点设在梅园,同时吏部的吏部司、考功司的员外郎也在这里办公。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年朝廷中枢用人增加,官吏的规模不仅没有精简,还增加了,而这些官吏绝大多数不需要上朝,只在章台办公,但人一多,办公面积没增加,肯定会拥挤,办公地方也吃惊。

而且工部膨胀最快,虽然工部官吏增加不多,但是各种的工匠现在也享受京官的待遇,并且负责技术业务,就需要进宫办事。

诸如之前就没有什么火车、机床、自行车、齿轮厂、机床厂、弹簧厂、炼钢厂、轧钢厂、化学厂等等,现在都有了,朝廷总要安排业务人员负责监管吧,这些人多了,办公的地方自然就拥挤了。

而且相比吏部、礼部的闲差,这些人都是时刻需要请示汇报工作,是必须实时在身边的技术人员。

时间一长,吏部、礼部、司农、太仆、太常这些个闲差居多的官僚系统不可避免的要往外搬迁腾地方。

明年科举有变化,周启需要去协调。

同时吏部司、考功司在梅园有衙门办事机构,周启正好可以借科举一事过问一下。

科举虽然是礼部负责大头,但吏部负责用人考选,而且新学现在和科举是脱钩的,吏部和礼部其实都很排挤沈云卿的这一套,所以吏部和礼部高层现在有合流的趋势,周启正好借机观察一下两部中层干部的想法。

而周晟已经得到周启下午的行程,他来请他吃饭,那根本就不是诚心的。而且周启只能拒绝,因为周启有个很大特点,一旦确定的事,他肯定是要严格落实。

周启迅速拿捏了分寸,他选择不接周晟的话,而是这么说:

“寒冬腊月素雪茫茫,滴翠湖畔寒风刺骨,三弟怎有雅兴在风雪楼设下家宴。”

“是我那侧妃喜爱冬雪,我也爱屋及乌罢了。”

“赏雪日间最好,夜间如何赏雪?”

“呵呵,兄长有所不知,每逢隆冬腊月,风雪楼都会燃放烟花很是艳丽,最近几日大雪刚停,风雪楼畔每晚必有烟花。”

“哦……原来如此。”

周启略略点头,他压根不知道这件事。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风雪楼是去年才有冬季放烟花的习俗,今年才第二年。

“既然皇兄公务繁忙,那我便告辞了。”

“我去送你。”

言毕,周启起身送周晟离去。

少卿回到屋中,周启问道刘仁举:

“阁下以为莱王的态度如何?”

“有真有假,不可全信。”

“怎的说?”

“莱王是性情中人不假,但要说他无心皇位,这也不是真的。”

“嗯,继续说。”

“不论莱王如何掩饰,如今工部与金戋寺并驾齐驱占得朝堂一席之地这是真的,而且根本不用莱王出面,一个海郡王就不是任何人所能匹敌,更何况还有林毅贤与工部鼎力相助。”

“阁下的意思是,莱王即便不争,也有海郡王与林相运筹帷幄。”

“是的。而且林相与海郡王与莱王同心同德,可平阳郡府与怀王那里可就未必。殿下您日后要对付的可不只是户部,工部与金戋寺,还有吏部、怀王和平阳郡府,都不是善类。而莱王只需海郡王一人,就能摆平各方势力,这才是殿下目前最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