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774

第774章 帝国海军

上午略作准备,沈云卿下午拿着圣旨带,着两百千牛卫离开郓州城,直扑登州,他要先去登州见马文修。

之后女帝继续行程,该吃吃该喝喝,该游山玩水继续游山玩水,颇有有点退休老人晚年生活的感觉。

沈云卿二月二十二日下午上的路,直接走水路坐船出海先去莱州,再去登州,否则一路走陆路太慢。

赶到登州已经是三月初一,岐军战舰都集中在港内外和附近海面上,规模蔚为壮观。

岐军目前有三千石新式宝船战舰八十七艘,交付五千石船还没下水,今年还要入列十五艘三千石战船。

全部新式海军目前全都集中在登州港,南方还没有驻扎炮舰。驻扎广州和腊婆的岐军战船、海船,大都是之前老式战船和户部淘汰的远洋海船,数量规模还是比较可观,稍微加装少量火炮,足够应付乌兹曼武装商船队的袭扰。

单纯就火炮的性能而言,岐帝国的火炮在技术、射程、弹丸、火药、射速上其实都全面碾压乌兹曼。

三千石战舰装备五十到五十四门火炮,上下双层火炮,使用十八斤和二十四斤弹丸火炮。

岐一斤大约相当于640克,十八斤炮其实相当于二十四市斤弹丸炮,二十四斤相当于三十一市斤弹丸炮,对于排水量一千多吨的风帆船而言,已经属于中型和重型前膛炮。

受到财政和制造计划影响,八十七艘战船目前只有三十五艘满炮,其他五十二艘只装了二十到三十门炮,总量就是三千门左右的火炮,加上广州、腊婆战船还有四百多门,总数就是三千四百多门,搁在十年前,简直是天文数字。

而且都是浇铸钢炮,射程惊人,重量还轻,并且使用安全无烟火药,发射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不再使用传统的点火活门,而是使用撞击火门。

在传统火门边固定一个翻板击锤,传统的点火式引信棒改用使用含有雷汞、红磷、氯酸钾混合撞击火药的引信棒插入火门,然后松开翻板击锤,击锤敲击引信棒,引信棒撞击后再引燃火药,射出弹丸。

如果翻板撞击失效,也可以用火烧,锤敲等与办法点燃引信,或者可以使用传统点火式引信发火。

新式的引信发火方式大大提高了发射速度和精度,装填瞄准既开火,根本无需等待点火引信的延迟发射,带来的目标移动和风浪干扰。

现如今马文修是名副其实的“实力雄厚”,全国上下就属他麾下编制员额最少,但是炮最多。

相比海军火炮数量,陆军火炮只有可怜的一千两百多门前膛炮,远少于海军舰载炮。

甭看海军人少船少,家伙其实根本不少,这也是为什么建设海军最烧钱,因为海军的装备密度比陆续高得多。

尽管过去七八年间陆续装备了四千五六百门火炮,但工业化炼钢,和钢炮浇铸工艺成熟后,批量成本其实便宜得多。

均摊到每年,也就五六百门,对于岐帝国这样的庞然大物,有银行、国债、国力、人口和高级CEO的支持下,这点武装还是负担得起的。

见到马文修时,他正在海陆师军营中视察新卒训练。

海陆师和海军是目前唯一实行五年制兵役的岐军,所以每年会有人退役和补充,普通军卒年龄届满四十年后无论是否继续服役,都将强制退役。

武官根据职务不同,到了年纪也定期强制退役,但保留官职和武职待遇。

古代中原王朝军队体系基本上都是当兵吃粮,一辈子当兵,一辈子当兵吃粮,一辈子打仗。

由于人员退役、浮动机制的缺失,越是不打仗的王朝,越是王朝中晚期,军队里大龄军卒越多,军队纯粹变成吃饭的地方。

而且都是养出来的,不是战争打出来的老卒,很容易削弱军队战斗力。

岐军的制度也有这个毛病,但是还不严重,因为岐军有屯田和军垦制度,年纪大了的军卒虽然不会退役,但是会被集中屯田,并把家属迁到军屯,达到实边固边戍边的目的。

而这些转入军屯、军垦的大龄军卒,则从军队员额中除名,但是又不脱离军队体系,所以岐军账面的员额,和实际军队体系数量是两本账,但这也至少保证了岐军还算有些年轻活力。

由于火器技术日渐普及和成熟,主要还是之前乌兹曼舰炮闯入广州湾,给岐帝国造成了严重心理阴影,现在的岐军海陆师和海军兵士,都要定期训练活门步枪射击,以便于随时配发使用。

活门步枪目前仅装备禁军和少量西征禁军,此外海陆师和海军还有两千支用于训练,并不广泛装备,一旦日后重新恢复生产,大量装备岐军,可以迅速武装起海陆师。

马文修正在视察新卒的射击训练,和所有蒙昧无知的普用人一样,新卒初次观看和使用火器,天生就有一种恐惧和害怕,觉得枪这种玩意儿是发射的魔鬼,不是子弹。这要是突然拉上热兵器战场,一顿炮轰之下一定会作鸟兽散。

沈云卿突然空降让马文修很是意外,总不能是女帝提前到了吧。

“海郡王,你怎么先来了。”

“呵呵,不来不行啊。”

“那陛下……”

“陛下这会儿应该还在去齐州的路上,或者已经到了。”

“你此来莫非是朝廷有变?”

“不是朝廷有变,而是登州怕是要出事。”

“出了何事?”

“此处人多眼杂,你我借一步说话。”

“好,请跟我来。”

二人来到附近无人大树下,沈云卿将来龙去脉和盘托出,马文修闻讯后很是吃惊。

“竟然有此事!”

“不错,而且就在登州与密州之间的胶县,这么大的事,登州军刺史徐文进一点都不知道?”

“徐文进此人绝对可可靠,绝不会干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马文修为徐文进担保,但沈云卿却说:

“上将军之言沈某当然相信,只是这么大的案子,两地竟然一点消息都不知道,兵部在这里的探子也没察觉,也未免太过蹊跷。”

“确实蹊跷,那你此来是奉旨捉拿贼党。”

“不错。密州的州兵我信不过,登州的州兵也是,所以只好向上将军借兵去围剿吴廷琛等人,最好是坐船去密州军港,不能走陆路。”

“你准备何时出发。”

“最好是明天就出发,现在港内有多少船?”

“你要多少人?”

“据报吴廷琛有庄兵四五百人,另有海寇三百多人,山里的矿工数量不明,满打满算一千五百人,若要包围他们,我此去怎么也得带三千人。再给我三百支活门枪,一些步军火炮,以防万一。”

“那好吧。老夫调二十艘战船供你调遣,让高寅、赵平带兵与你同去。”

“如此最好。”

高寅、马充、李骞、钟墨俞、黄志龙等将领都因南征腊婆作战积战功升迁,其中高寅、马充调回登州组建海军和海陆师,李骞、钟墨俞、黄志龙继续留守腊婆,但是家眷留一个儿子在神都接受新学“教育”教育外,其余家眷都特许前往了腊婆。

不过赵平、徐文进这些后去腊婆增援补充的将领,虽然积累战功不如高寅、马充、李骞、钟墨俞、黄志龙等人,但是做官却最大,其中徐文进参与攻克南屿,回国之后直接出任了登州军刺史,总览海陆师和海军组建。

赵平、徐文进虽然都是马文修的旧部,但不是马文修从南方带过来的,都是移防登州后,番军水军补充的部将,老底子上还是陆军出身,兵部为了防止海军做大,所以让陆军水军将领出任登州军刺史,好让海军发展悠着点。

但再怎么摁着海军,在沈云卿这个大财主的输血下,海军的发展速度近乎畸形,三四千门火炮陆军只有干看的份。

当晚休息一夜,翌日马文修调高寅、赵平二人率军三千,分乘坐二十艘战船,浩浩荡荡驶离港口,实际上从早晨就开始登船,直到下午才开始陆续离港。

三千石新式战舰额定员额是三百五十人,执行一般任务员额三百人,其中一百二十人是水陆师军卒。这次任务特殊,航程只有一天,所以满员操作。

水陆师军卒分两类,一类是随船作战,一类是海军陆战队,两者定期轮换,随船作战远洋巡航上岸后转入休整,改派其他海陆师军卒上船,实行制度化轮替。

水兵也实行2+半制度,员额百分之二百五十,一班轮休,一班出海巡航,半班负责替补、轮换和整训,所以海军的人数其实也不少。

按现在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装备三百艘以上的三千石战船,一百搜五千石战,船三十艘七八千石战船,一班船员员额就要十九万人,百分之两百五十的编制就是四十八万人,算上海军陆战队日后扩充到十万,就是五十五万人,才能基本保证岐帝国海防和在亚洲的海上通道安全。

当然,这是风帆战舰,如果变成内燃机驱动的钢铁战舰,这些员额可以保障七百到九百艘以上的战舰,而且吨位至少翻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