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802

第802章 入蜀谈

小伊萨德的上台不止是换个领导那么简单,也比中国王朝式的一朝天子一朝臣要复杂,他们是整个部落的大换血。

依附君主的是部落和教会,只要换君主,就一定会换部落掌权。中原王朝的一朝天子一朝臣,还只是中枢的改变,不会强烈波及到地方,除非是政治派系的对决。

而中东地区的部落支持,一定是从上到下的大换血,好处很明显,可以以部落和血缘为纽带,迅速建立起依附于新君主的国家机器,把国家每个角落都控制在亲信手里。

缺点也很明显,特别容易动荡,强势君主问题还不大,在得到教会支持下,可以顺利推行。

但如果君主弱势,甚至是傀儡,那麻烦就大了,所以中东地区的权力交接比中国王朝模式动荡的多,隔三差五部落冲突是家常便饭,在中国王朝除非是战乱时期,否则绝不可能发生皇帝换届,地方州县之间因为支持和不支持大打出手的局面。

当晚,沈云卿应邀前往怀王府上就出使周照宁一事与公孙行磋商。

出使巴蜀一事,目前只在内阁里进行了讨论,消息也散了出去,之所以不公开在朝会讨论,是因为这次出使是非正式出使,属于打前站和试探蜀中态度,如果公开讨论,就容易上升到大局层面,私底下仅是皇帝私人的意思,不代表皇室和政府的意思。

女帝让公孙行出使巴蜀,一是因为密州胶县吴廷琛案,吏部现在很难堪,怀王很被动,女帝目前还需要吏部和怀王的支持,所以也不想吏部派系太过难受,因此需要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

当然,公孙行出使巴蜀,是密州案内幕揭开之前刚刚内定,本来是一个彩头,但出了密州案免死金牌内幕后,彩头变将功赎罪也就顺理成章了。

其二是公孙行是女帝兄长,派他出面就是代表女帝,派其他人出面容易给蜀中造成更多联想和幻想,让公孙行出面就是直接代表女帝和周照宁谈,周照宁没太多余地,而女帝有余地,还可以把朝廷推出来反悔。

到时候大可以耍赖皮,朕说了不算,朝廷反对,朕同意也没办法。

但如果朝廷公开派人去,如果条件让女帝不乐意,女帝直接反对,就变成了女帝和周照宁直接顶牛,这种局面要避免。

公孙行还是摆了一桌酒席,公孙贤作陪。

“来,本王先敬海郡王一杯,多谢海郡王在密州助我,否则本王真是下不来台啊。”

“哪里哪里,怀王客气了。密州案着实出乎意料,绝非怀王之过。免死金牌一事就在沈某家中数百年,沈某都竟然不知,朝廷也不知,更何况是怀王殿下。”

公孙行给沈云卿敬上一杯,沈云卿还礼满饮一杯,随后二人接着又说:

“实不相瞒,沈某家中的免死金牌平日里就供在祠堂牌位前,家父愣是不知道那里面竟会是丹书铁券这等镇宅宝物,而且即便知道了,以家父之力也打不开,沈某这是精通机关之术,参详了吴廷琛的那件铜匣子,用了四五个时辰才给打开,若非吴廷琛案发,沈某至今还都蒙在鼓里。”

听到用了四五个时辰才大开铜匣,怀王也是吃了一惊。他是知道沈云卿十分精通机械,沈云卿尚且用了半天才大开,其他人根本就不可能打开。

“那吴廷琛又是如何打开的铜匣,取得了免死金牌?”

“据沈某调查,那吴廷琛打开铜匣纯属运气,瞎猫碰上死耗子,给他撞到了,然后便心生歹念走上死路。若是寻常人,琢磨了半天不得门道,早便是放弃。可那吴廷琛运气好,但在沈某看来,实则是他命中劫数活该他打开。”

“呵哈哈……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公孙父子哈哈大笑,很是认可沈云卿说法。“无论怎样,此番密州案本王感激不尽。出使蜀中之事,还请海郡王指点一二,此去该如何与周照宁商谈归附之事。”

“其实关键还是在朝廷,如果朝廷国力是他二十倍,三十倍,甚至五十倍,他周照宁岂能不归附朝廷。”

“嗯,言之有理。”怀王表示认可,随后继续又说“但巴蜀毕竟有山川之险,天府之富,这些年受朝廷恩沐,巴蜀元气恢复迅速,加之得到了朝廷些许火器,周照宁以巴蜀之地为资本,还是有本钱与朝廷相抗衡,怕是以国力压服周照宁还需得时间。”

“其实巴蜀之地兵不足为虑,朝廷再有五年,便可将其彻底甩开,但陛下希望今早解决巴蜀问题,我等臣子也当近本分。”

巴蜀的人均财政效率其实要比朝廷好得多,朝廷现在的财政收入其实不算巴蜀在内,如果算上巴蜀,其实还是非常可观的。

去年周照宁的税收折合朝廷新币,达到了八百四十多万贯,包括四川、滇北、重庆、贵州西北四地在内,这还是在朝廷和周照宁经济没有全部打通情况下的收入,如果周照宁政权一样推行朝廷新政,财政收入还会更多一些。

周照宁之所以有这么高的财政收入,能坚持这么久,主要的原因就是四川没有朝廷这么严重的土地问题。

周照宁入四川的时候,进行了清理和笼络,而且四川除了周照宁一脉,也没有其他权贵,因此四川的土地分配问题不是很严重。

同时周照宁当时有吕明武为其主持财政局面,进行了一定的财政改革和土地改革,而且摊子没朝廷大,官僚系统又是周照宁自己的原班嫡系,没有朝廷错综复杂的派系问题,因此整体上周照宁政权的财政效率比朝廷高,但也建立在其税率较高的基础上。

这几年得益于和朝廷缓和,经济上朝廷给他输血,要周照宁守住南疆,因此蜀中的税率也降了不少,但也不可否认蜀中的财政效率要比朝廷高。

朝廷去年底的岁入已经突破五千四百贯万大关,而周照宁岁入八百四十万贯,朝廷是他6.5倍,周照宁还有底气和朝廷继续争取更好的条件。

但是五年后,朝廷会是他的十几倍,十年后是二十几倍,三十倍,届时周照宁就没有底气和朝廷继续谈。

而且那个时候火器会更加普及,军事上、经济上、政治上空前强大,女帝领导下实现了国家的重生,周照宁当初反女帝,就是打着夺权篡位,并非天命正统的旗帜。

但现在篡位的比蜗居在角落的把国家经营的更好,就冲这一点,女帝就是天命正统。

老百姓才不管谁是天命正统,谁做皇帝宝座,老百姓只管谁给他们好日子过,他们就拥护谁。

周照宁毕竟是一个传统的藩王,他既然没有自立国号,他还是想要维护大岐的江山和正统,所以就冲这一点,只要朝廷实力碾压周照宁,他只能怪怪的服软。

也不看看这些年朝廷灭了几个大国,哪个不比四川大。现在不是不收拾你,而是看在一家人的份上给你机会。

“此去巴蜀,怀王当先以亲情血脉感化周照宁,而后在晓以当世大局,让周照宁明白螳臂当车只有玉石俱焚一条死路,切不可谈论朝廷立储之事,能避则避,不能避则推脱,切不可正面接话。”

“海郡王是担心周照宁在盼陛下大行?”

“我等盼周照宁死,周照宁岂不盼陛下大行。周照宁定是指望着陛下早他一步,而后好与新君在陛下大行之前秘密私会,如此不利巴蜀归附。

而且若是被陛下知道怀王与周照宁谈论立储之事,怕是会心中不悦。”

“原来如此,多谢海郡王提点。那若是周照宁提出条件,该如何应对?”

“沈某此处已经拟了一份表单,都是周照宁可能提出的条件,以及应对方略,但是还没给陛下过目。”

说着,沈云卿从怀中掏出一摞“小抄”递给公孙行,公孙行很是吃了一惊,他从没想过周照宁会提这么多条件,这不是狮子大开口吗。

“周照宁会提如此之多条件?”

“不,只是可能的条件,这里内容都是沈某的推断,并非一定都会发生。此外这里只是沈某的心得,如届时发生超出这些内容的条件,还得怀王随机应变。另外,这些内容条件与应对方略怀王届时若觉不妥,可发信告知朝廷,由朝廷决断便可。”

任何谈判都得预案,就双反谈判的问题,换位思考猜测对手可能会提出的各种条件,然后己方根据所考虑到的这些内容,制订一些可行预案。

预案永远只是预案,不是万能的铁定概率,事件会因为任何偶然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发生改变,因此预案只是让谈判人员有个防备,对于意外事件带来的影响,需要外交人员自己当机立断随机应变处置。

同时预案也不是不可变的,一切以国家利为最高目的,灵活使用预案,争取利益最大化。

当晚与怀王父子一直聊到很晚才会沈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