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808

第808章 找才女

之后欧阳羽带着考卷见到女帝禀报了此事:

“哦,还有此事。”

“是的陛下,奴婢认为答题的考生许是个女子,而且答题颇有见解,是个难得的人才。”

“拿来朕看。”

“是。”

女帝最先看了刑部的答题,作为女人,肯定都是同病相怜。

“嗯,也许真是个女子。”

随后继续又看了外藩寺、户部、兵部、工部答题,之后让人找来了女帝出题考卷,答题基本中规中矩,延续了兵部答题的逻辑。

“确实是个人才,不过应该入不了贡生。”

“是的,综合来看进不了前两千名。”

“人才难得,既然入不了贡生,那就不要节外生枝了,立即派找出此人,朕要看看是男是女。”

“奴婢领旨。另外,奴婢以为近些年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者时有发生,也许朝廷应该考虑开设女子科举。”

“哦!”

女帝凤目一斜,一脸诡异神色,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也不知道是惊讶还是意料之中,反正就是给人一副高深莫测的感觉。

“此议百官恐怕甚难同意。”

“话虽如此,但照此发展,恐怕是大势所趋,只是时日问题。而且女官并不比男官差半分,尤其是许多地方女官比男官更出色。”

“嗯,言之有理,不过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其实女子参加科举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当下读书人男子占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而且贫寒子弟中,女子几乎都是文盲,或者来自父母的传授,只有大家闺秀和小资阶层家的小姐才有接触书籍的机会。

所以这就不可避免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这些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女子,绝大多数都来自士族阶层和富裕阶层,平民阶层的比例非常少。

一旦大量任用财阀阶层的大家闺秀,又会形成新的政治问题,所以女帝对这件事持谨慎态度。

而且文武百官肯定反对占多数,阻力会很大,眼下还不是开女科举的时机。

重点还应该是新学消除男女教育不平等,等到新学普及之后,平民阶层女孩得到受教育机会,那个时候再开女子科举也行。

而且真要是新学完全普及,科举多半也丧失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同样都是一个问题,但是统治者和官员的思考角度就可能完全不同。

于是当天晚上,欧阳羽开始查人,查到考生叫长孙悠然,登记的籍贯是伊州,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哈密地区,岐帝国在伊州经营有城池和军政治所,考生名字倒是挺现代,但多半一定是假的。

那问题就来了,朝廷早对身份和户籍进行了重新规范和登记,前来参加会考的举子,需要州府的出具的“身牒”,身牒是朝廷重新制定的出行证件,以取代路引这玩意儿,所以要出远门,一定要带着身牒,身牒上有性别,所以性别假不了的。

但现在确定考试者是女的,而身牒现在都有多道防伪识别,民间已经无法假冒,所以也不太可能是假的,除非州官出了问题。

那就只有另一个解释,用的是家里人的身牒,或是弟弟,或是长兄。

查到姓名籍贯,所有考生在考试前都要登记在神都的临时居所,然后就好办了,立刻派人按住址去找,结果扑了空。

长孙悠然早在考完之后就搬离了客栈去向不明。

“不在!”

“是的陛下,人已经不在客栈。”欧阳羽道。

“那是自觉考的不尽如人意,先行离开了神都,还是考完后搬去了别处?”

“据内卫禀报,应该是搬到了别处。据奴婢打探,长孙悠然长相俊秀,身边还带着四个随扈。多半定是女子,年纪应该不大,十七八上下。”

“一定要不能放她离去,尽快找出来。”

“是。”

之后一连找了四天,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就像蒸发了一样。

欧阳羽迅速改变策略,觉得这位大小姐多半是考完后换回了女装在城里逛街,所以去找男人肯定找不到,得去找女人,于是又撒出大量牡丹卫去找,但仍然没有消息。

距离乌兹曼使团进京时间越来越近,会试的批卷工作接近尾声,沈云卿腾出手来准备接待工作。

原本外交接待是礼部和鸿胪寺的工作,外交事务也应该是礼部和鸿胪寺的工作。

但自从设立外藩寺后,一些重要接待工作也由外藩寺接待,尤其是地区性大国使者面君之前都要先摸清底,否则没有摸底,直接放其去面君,容易出纰漏。

尤其是外国使节当着国家领导人的面,直接提出难堪要求,无疑会让国家和统治者极为难堪。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外国使节,尤其是大国使节接见国家本国领导人之前,都有一个低级别会务磋商的过程,以摸清派遣国此行的目的、意图和立场。

而其他小国、藩属国的礼宾接待仍然由鸿胪寺和礼部承担,涉及外交的部分,仍由外藩寺过问,因此礼部和鸿胪寺的在礼宾的方面的职能更趋于礼宾司的功能。

而鸿胪寺和礼部则又有区别,鸿胪寺负责形式上不属于国家的城邦、部落和部族,礼部负责邦国、番邦、属国的礼宾接待。

乌兹曼此番出使岐帝国的正使者名叫哈利姆·塞耶特,副使是阿布杜·侯赛因,其中阿卜杜·侯赛因前番已经来过一次,当时是正使,代表老伊萨德出使,这此作为副使过来,显然是做带路党,哈利姆·塞耶特提供向导和参谋。

七月十日下午,批卷基本结束,沈云卿约周晟去滴翠湖边商会礼堂见面。

商会礼堂是为日后召开财商大会兴建的混凝土大会堂,占地面积超过一个标准足球场,是目前唯一,也是第一座大型混凝土建筑。

为此还专门研制了蒸汽混凝土搅拌机,和蒸汽动力灌浆机,否则这么大型的建筑是不可能用混凝土建造。

不过蒸汽动力的能效转化率低,使用成本高得多。

而且也不可能为了一个混凝土建筑,费力研制蒸汽动力的搅拌机和灌浆机,主要是为了建设桥墩,需要迅速灌浆和凝固,这就需要灌浆机。

尤其是日后建设黄河、长江大桥桥墩,灌浆机很重要。

有鉴于日后电力设施的应用,建筑内部预留了排线管道,管道内预先埋设了绳索,穿线时只要将线缆绑在预埋绳上拉入管道内,即可迅速完成后续的排线工作,而不用到处费力破墙凿洞,预知的理念和认知无疑提供了许多便利。

建筑虽然是砖混结构,但整体仍然采用中式风格,大幅面的玻璃窗,给人以高大气派的震撼。

礼堂主体建筑已经竣工,并且通过验收测试,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设施铺设。

装修依然以中式风格为主,掺杂有异域风情,沈云卿也修改了一些设计,让大礼堂的使用功能更具有现代功能。

大会礼堂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是接待、就餐和小礼堂、会议室,上层是大会堂。

沈云卿约了周晟在一层已经装修好的包厢餐厅,画风感觉特奇怪,总觉得怪怪的。

“批卷都结束了?”

“还有几百人,今天就能结束。”

“此处的风雅不逊于宫中,不会有僭越之嫌吧?”

周晟觉得大礼堂装修太奢侈,超过了皇室奢侈的底线。

可话说只允许皇帝奢侈,就不允许民间奢侈?这什么道理。更何况这点装修不是钱的问题,是设计的问题。

一样都是五万块,给不同公司设计,就能出两种天壤之别的方案。

“花不了多少钱,都是普通木材,工部木工厂的工匠,都是批量生产的雕工,上了一些光亮的胶漆,看着气派而已,其实不花多少钱。”

“真的?”周晟高度怀疑。

“当然真的,若要奢侈,我只需一两黄金,就能把这个屋子铺上一层金箔。”

“哦……想来也是。那你约我来此不只为这小宴吧?”

“那是日自然,你这个莱王如今清闲无事两袖清风,都快颓废吧。”

“这是何出此言,母后既不让我过问政事,也不让我下到各地寻访,我能奈何。”

“我这不是给你出主意了吗。”

“是何主意?”

“过几日我要出城去迎乌兹曼使团,你让赋儿与我同行,我带他见见市面。”

“这倒是好主意,可是母后哪里怕是会有所想。”

“那就让陛下琢磨去,带赋儿开开眼也是一件好事。”

“也好,自从芳婵进宫后,聚少离多很是让我忧心,母后又不让我过问朝政,你又让我等,着实令我烦恼。”

“陛下有意扶持郑王,不让你过问政事是为消磨你的意志,越是如此,你越不能自馁。尤其是孩子,得要有所作为。郑王三子以我之见,并无多大治国才能,而你与郑王不分伯仲,因此关键就看孩子。”

沈云卿认为女帝扶持周启已成事实,但周启有先天性格缺陷,这点女帝应该知道,同时周晟现在的势力太大,女帝贸然直接立周启为太子,政治上无疑要与工部和沈云卿决裂,这是女帝无法承受的代价。

所以女帝一面开始积极推动人事更迭,一面消磨周晟意志,让他逐渐平庸,丧失更多政治资本。

但周晟的能力毕竟不输周启,如果考虑性格,周晟比周启强。

只要沈云卿不倒,女帝多少要顾忌沈云卿和工部的反弹,因此时间拖得越久,周启、周晟年纪越大,皇位的继承问题就不在周启、周晟身上,而在下一代孩子的身上。

如果女帝活到八十岁,周启、周晟也得是六十岁,如果女帝活到九十岁还不交权,周启、周晟登基的意义已经不大,所以关键在孩子。

沈云卿找周晟就是为了培养周赋,周赋这孩子脑子活络,反应很快,智商、情商都很高,而且重要的是心里想什么都不吭声,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得培养他的帝王能力。

外交的层次其实比内政和政治斗争还要高一些,能把外交摆平,就能把内部政治摆平,两者都是智力和手腕交际。

周芳婵进宫后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训,主要是一些礼仪、作息、宫里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