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结束后,女帝就应对乌兹曼使团一事召开户部、吏部、兵部、金戋寺、外藩寺御前会议,
沈云卿将昨日与女帝的谈话内容连夜整理成了文稿,以便于今日御前会议上供众人参考。
“诸位爱卿,海郡王所行方略如何?林相先说说吧。”
“是,陛下。老臣以为此法虽然可行,但是朝廷要费大力气经略两湖道,怕是短时内难见成效。”
“林相以为收效甚慢,海郡王以为如何?”女帝问。
“回陛下,种桑是需要一些时间,但是制药和烧制陶瓷可以很快增加供应。至于种桑,可以先让财阀前往两湖置业买地主的地,同时朝廷派遣虎屯营迁往两湖屯驻种桑,如此可以加快种桑。
至于利润,前期种桑可由朝廷与财阀协商分摊费用,后期种桑成功后,虎屯营再回迁种地,或者在两湖开荒也可以,桑田则转由财阀经营。
此外我朝可以派遣使者出使乌兹曼,拖延时间,如此一来一往就是两年,等到开始落实协议,桑苗已经成活,可以提供桑叶。
同时增加其他商品生产,替代部分丝绸,以满足乌兹曼需求,不知诸位大人可还有疑问。”
话音刚落,周启就说:
“一旦扩大桑蚕规模,降低出口售价,利润降低自不用说,日后再想把价钱涨回来恐怕就难了。而且种桑养蚕,缫丝纺丝极耗民力与土地,此法将伤及国本,海郡王可曾考虑。”
“不瞒郑王,此法确实需要以牺牲部分民力、土地、金银为代价,增加更多低廉出口,以满足乌兹曼条件,否则就必须开放我朝全部沿海,这种损失和耻辱将会更大。
但是我朝可以通过提高匠术,发展兴修更多铁路,将全国各地连通起来,尤其是日后打通交趾、腊婆两地,可以将南方的大米源源不断的输往北方,两湖地区改为种桑养蚕也不无不可。
此外朝廷也在加快小麦、水稻、北方晚稻、高粱的品种改良和培育,使用更多畜力收割车,两湖地区损失的粮食与粮田,可以从其他方面得到补偿。
因此两湖地区短时内虽然会影响朝廷大政方针,但是只要其他方面调整到位,长远来看是极为有利的。”
沈云卿在应对方略中并没有写国内政策调整,会刺激乌兹曼减少粮食种植,大量发展经济你同业项目,最后导致饥荒和内乱,岐帝国趁火打劫这一条。
所以大家看到的只有国内应对策略,不免会感到带来内部压力和经济上的吃亏。
而且也没写沈云卿鼓励江南绸商去两湖种桑,是为了解决两湖地区的地主,显然也不能写这种内容。
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外部压力,达到掩饰利用外部压力解决内部问题的目的。
“攘外必先安内”谁都清楚,但是没人知道这六个字的真正意涵。
攘外安内的本意不是睁眼不管外部威胁,埋头自己家里窝里斗,这是蠢猪式的内斗内行外战外行。
而是要利用外部压力,团结内部,通过团结内部的过程,以外部压力之名,用柔性措施解决一些内部问题,也不能一步到位激进解决,而是要分步骤悄悄的干,这样才能达到攘外必先安内的目的。
而不是别人都打上门来了,你还在家里搞政治斗争,搞大清洗,这是蠢猪式的攘外先安内。
所以有些事情做得说不得,就是这个道理。
周启只看到了政策调整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国内阵痛,但他没看到调整过程中带来的改革效应。
但是他和其他利益团体一样,又没有其他更好选择,只能顺从,否则就可能面临更大的损失,甚至是战争。
略作讨论,众人意见趋于一致,其实主要是户部和吏部认账就行。
绸商去两湖开拓桑园,无疑是对两部的政策开放,虽然最终的出口价格会下降,但是产量上来了,冲量带来的利益收入还是可观的。
“看来诸位爱卿已无异议,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下,具体由林相与金戋寺、户部、吏部尽快落实,不可耽搁。”
“是,臣领旨。”
“那现在就谈谈海军与兵器事宜。乌兹曼仗着坚船利炮,枪多炮猛敢于讹诈我朝,放任发展,绝非长久之计。马爱卿,你是海略司郎中,海军何时可以南下巡防诸国?”
“回陛下,按计划还需要五年,五年后海军战船超过两百艘后才会分出一支南下驻防广州和振州,眼下还不能分兵,一旦分兵,恐怕被濒国海寇所趁。
臣建议还是应该增加腊婆水师的舰炮数量,巩固南海海域,至于南海之外的南洲百夷,短时内恐怕鞭长莫及。”
马文修话音刚落,沈云卿接过话说:
“陛下,臣倒是有个计策可行。”
“哦,是何计策?”
“我朝可以铸造次等火炮武装民间较大海船,也可卖给南洲百夷诸国用于自卫。”
“这怕是不妥吧,国之重器岂能予人。”
范勇反对道,周启也说:
“儿臣也不赞同,火炮威力巨大,大量流入民间与海外,恐对我朝不利。”
“嗯,言之有理。”女帝肯定了周启,遂即忙问沈云卿:“海郡王为何认为可以将火炮卖于民间和诸邦?”
“启禀陛下,臣卖给诸邦的火炮远不及我军使用的火炮,这是其一。其二是我军使用的炮药,并不会对外出售,而是继续让诸邦使用黑火药。
其三,我军所使用的火炮是钢炮,射程更远,弹丸威力更大,远比乌兹曼的更厉害,因此我朝出售次一级的火炮给南洲百夷诸国,对我朝危害并不大,但是对乌兹曼的威胁甚大,如此乌兹曼就不敢继续在南洲百夷肆意妄为。”
岐军现在使用的火炮虽然还是前膛炮,但实现了撞击发火,和安全无烟火药装填,榴霰弹、爆杀弹、燃烧弹、破片弹、实心弹、链球弹全系列弹丸。
加之又是钢炮射程远,乌兹曼的铜炮根本不是对手,但是两者刷上黑漆之后,根本看不出来是铜的还是钢货。
沈云卿准备出售给南海诸国的火炮仍然使用钢铸,但是不提供安全无烟火药,不提供火门撞火击发,仍然让购买国使用黑火药和点火发射,也不提供先进弹丸。
因为乌兹曼现在的火炮还是铜炮,弹丸以实心弹、葡萄弹、链球弹、装药弹为主,火药是黑火药,弹丸的射程、威力远不如岐军。
南海诸国买回岐军次一级火炮之后,就技术性能指标而言,与乌兹曼不相上下,甚至因为使用了钢材,装药量还能大一些,射程更远。
当然,前膛炮射程远了没什么精度,但是没精度不要紧,可以唬人就行,告诉别人我也有火炮这种玩意儿就行。
而且火炮这种东西不是枪,枪的社会危害比前膛炮大得多,枪不太容易控制,因为容易藏起来和转移,而火炮毕竟是大目标物体,转移、藏匿都成问题,所以只要枪不扩散,早期的前膛炮扩散问题不是很大。
这样一合计,只给敌人造成麻烦,不给自己找麻烦的对策就是可行的。
此外对外出售火炮还能出口创汇,进一步刺激国内钢铁生产扩张,两全其美有什么不好。
“陛下,卖给诸邦的火炮远不如我朝火炮,但是又可匹敌乌兹曼火炮,对我朝威胁并不大。此外日后我朝还会有更为厉害火炮,今天卖给诸邦的火炮,根本不足为虑。”
“原来如此,看来海郡王是胸有成竹……”女帝阴阳怪气说了一句,琢磨着沈云卿敢做,那一定是一肚子坏水。略作思考后,遂即问道范勇:“范太尉,你意下如何?”
“既然只出售无法威胁我军的大炮,却能威胁乌兹曼,那就不妨一试。”
“那就责成工部与兵部办理,尽快落实。”
“臣领旨。”
“但火炮毕竟是大件,关键还是火枪。侍郎张祥,活门步枪恢复生产后可月产几何?”
“启禀陛下,若是一般生产,月产两千支不成问题。”
“才两千支!”女帝吓一跳,这都什么年份了,产能居然还萎缩了:“活门步枪停产至今已有数年,工部新添机器数以千计,按道理产力应该更大,怎会这么少!”
“呃……启禀陛下,活门步枪经过多次改进,最新生产的改进活门步枪使用了新型匠术,比以往更好更安全,所以制造时长有些长,因此在不影响其他生产情况下,月产两千已经不少了。”
长管钻加工技术出现后,活门步枪进行了重新设计,升级后的活门步枪开始使用金属弹药和膛线枪管,因此加工工艺做了很大调整。
如果继续生产老式活门步枪,现在随便生产月产三四千都绰绰有余,但是生产改进升级型号就需要更多工时。
此外升级改型的活门步枪为了简化和方便生产,也没有标尺,只有准信和U型照门瞄准缺口,还是只能装填一发子弹。
张祥的话不给力,女帝又问沈云卿:
“海郡王。”
“臣在。”
“新式枪械何时可以生产?”
“改进即将结束,预计下个月可以小批量生产,以目前的情况,产量不会大。”
“那就尽快安排生产,活门步枪尤得扩大生产,不得耽误。”
“是,臣尽快协调安排生产。现在欧阳留下,诸位都散了吧。”
“臣等告退。”
制枪容易,养枪难,关键其实还在弹药生产,无论是改进后的活门步枪,还是栓动、半自动步枪,都面临有枪没弹的局面。
沈云卿琢磨着,步枪弹供应至少要达到年产五千万发以上,才基本够用。
训练一个基本合格的新兵至少需要一百发以上的子弹,尤其是现在兵员文化水平低得多,他们是不知道弹道是曲线这个问题,所以只能靠多打靶和现场讲解找感觉。
所以一百发子弹是必须的,且日后每年还要提供一百发以上的子弹打靶训练,五千万发子弹每年也就够二三十万人打打靶。
当然,并非所有部队都要处于顶级作战水准,普通的二线军队可以少一点,但至少得要二三十万人的精锐力量,尤其是现在国土如此辽阔,二三十万的主力军团实在太少,所以子弹问题得要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