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851

第851章 皇帝不好当

三千石船技术开放后,民间自己发展和改进了许多船型,沈云卿推动工部对不同改进船型进行了功能和体系划分。

如这种没有尾楼,船楼位于船体甲板中间,只有前后桅的楼船,只能作为观光、在客使用,装货、载人重量不能超过载重的百分之六十,为此所有船只都有深度吃水线。

此外还有内河的沙船、平底船、漕船,虽然都是三千石,但是结构和性能却不适合出海远洋,仅限于内河近海使用。

这三型船只的成本低,因为木料使用少,却同样满足三千石的需求,强度并不减弱。

周晟一早就上了船,等在二楼船舱。

“我还以为你今日不会来了。”

“你请我,我哪里敢不来,就是病入膏肓了,也得用八抬大轿抬来见你不是。”

“你呀你,总是没个正经。你此番出使乌兹曼,为何事先都不与我说一声。”

“说与不说,不说的好,说了你若是早有准备,陛下岂能不知。”

“如今储君未决,你怎不替我想想。”

“正是替你着想,才不提前知会你。你要知道,郑王监国,就是半个太子。陛下随时可以扶正,但是从二皇子到郑王,再从郑王到监国,足足用了二十年,你知道为何?”

“为何?”

“早年是陛下不想过早暴露储君,让户部、吏部党羽攀附储君,如此将威胁到帝位。而现在是不想与你我发生冲突,故而只以监国的名义让郑王参政。”

女帝心中的皇位第一人选无疑是自己的亲儿子,加之周启没有恶习,又有能力,显然是可以选作接班人的。

而正是由于女皇帝和亲子儿子这一特殊关系,女帝清楚知道户部、吏部会优先攀附周启。

而当时户部仍然把持着财政大权,女帝就不得不压制周启的地位,同时抬高周晟的地位,让周晟替周启当一波火力。

给外界以女帝更中意干儿子周晟的错觉,还要让周晟和户部勾结,从而掩护周启,找机会把户部给干掉,顺带重创周晟,扫清周启称帝的障碍。

但时局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天降紫微星沈云卿改变了整个政治格局。

沈云卿的强势崛起搅动了天下风云,女帝既要用他,又不能得罪他,而女帝也很清楚沈云卿与周晟和工部的关系,立储这件事上就更加谨慎。

因此周启从封郑王,再到今天监国摄政,足足走了二十年才爬到今天的地位。

所以只要沈云卿的影响力存在一天,女帝只要没有合适的机会,已经不太可能继续推动确定周启太子地位,因为监国就已经相当于半个太子。

女帝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加强周启的权利,刑部已经纳入了周启势力范围,如果再把御史台这个检察院搞到手,六部中三分之一就到了周启手上。

剩下的吏部怀王一系,只要女帝不废周,改朝换代,决心把皇位传给周启,怀王一系也一定支持周启。

而薛家有长公主周玉凝,只要女帝不改朝换代,并明确把皇位传给周启,薛家除非叛乱,否则也只能支持周启。

这样一来,怀王和薛伯充都支持,兵部方面态度趋于维持大局平稳,也就只能支持周启。

女帝就能把监国变成既成事实,周晟就是想翻盘也没机会。

就目前来看,女帝已经很难再有机会推动确定周启的储君身份,至少沈云卿不会再给机会,这次纯粹是被徐晃了一枪。

除非是这次沈云卿出使乌兹曼,结果死在了国外,那女帝铁定会推动周启立储。

所以,只要沈云卿不出事,周晟没有捅出篓子,女帝有生之年很难推动太子立储。

而且一定是在临终之前,以明旨的形式宣布周启即位,给沈云卿一个措手不及,来个铁板钉钉,想改也改不了,除非篡权。

“你既知此,还这般气定神闲,要是皇位有个闪失,我岂能甘心。”

“你别急呀,你真以为周启能坐上皇位?”

“现如今已是监国,若再笼络其他势力,你我为之奈何。”

“其实说实话,我甚至认为你们这一代皇子谁都坐不上那龙椅。”

“你这是何意?”

“如果陛下长寿活到九十一百岁,届时你也七老八十,你能保证最终能坐上龙椅,而不是赋儿或者椿儿,甚至是芳婵。”

“嘶……”周晟觉得匪夷所思,遂即又说:“你是说,这皇位可能传不到我与周启手中。”

“没错,以我观察,陛下是长寿之人,在位时间极长,你能保证自己就能坐上皇位?

相反周启现在监国摄政,他比你累的多,我观他心机深沉,面色略显暗沉,若是日积月累,我琢磨着恐有大病。若是周启被国政给拖垮了身体,甚至一命呜呼,你觉得陛下会把皇位传给周启三子?

赋儿、椿儿出类拔萃天赋异禀,陛下绝不会冒着风险将帝位传给资质远不如周启的皇孙。”

按生物规律,女性的寿命比男性长,在营养条件和医疗条件都跟得上的情况下,女帝至少能活到八十奔上,八十岁的政客主持国家事务的大有人在,甚至九十岁都有可能。

这样一来,无论周启还是周晟称帝,至少也是六十七十的老头子,这种皇帝还有什么意义,没坐几年就得退位让贤给儿子。

更何况万一比女帝先走一步,那就成了隔代传位,政治风险太大。

而且周启摄政越早,对其健康、精力和元气的消耗就越大,就最近的观察来看,周启的面色一直不怎么样,不排除周启日后可能被政务给拖垮身体先走一步。

这样一来,周启三个儿子整体能力不如周启和周晟,更比不上周赋、周椿,在周晟还健在的情况下,女帝不敢把皇位隔代传给周启的儿子。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女帝在位期间就宣布把皇位传给周启,女帝退位太上皇。

但这样一来,就必须直面沈云卿、林毅贤,结果将是政治上的对决。

而且女帝多半是没想到自己活太久,所以现在的安排一定是把周启扶上监国后,尽快让周启发展自己的势力,控制更多的权力部门,好在女帝临终咽气之前来个临终圣旨传位,让沈云卿无计可施。

这最一手保险,也是无需女帝有生之年和沈云卿、林毅贤翻脸的上策。

而沈云卿则瞧准了女帝可能失算,公孙芸惠没想到自己能活七老八十甚至九十。

加之女帝权欲又重,不会轻易撒手皇权,结果熬死了自己儿子,甚至能把孙子都熬死了。

所以现在帝位的归属已经形成僵局,只要沈云卿一天不倒,女帝就不敢明传皇位。但如果沈云卿倒了,女帝也承受不起这个痛苦和损失。

因为沈云卿把经济盘面和疆域面积做的太大了,大量新生事物的出现,让国家治理变得更复杂。

女帝从来没有管理这么复杂局面的经验,其实历史上也没有,她已经忙不过来,不知道怎么经营这么大的地盘,需要沈云卿整理出一个样板和经验,然后女帝摸着沈云卿过河。

因此现在就是瞎子和棒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

“你真这么想?”

“要不然还能逼着陛下立你为太子?”

此时就见周晟苦着脸,显然心里憋屈、难过,很不是滋味。

“你如此打算,让我情何以堪。”

“你真当皇位是好坐的,知不知道有多累,这么多年我就替陛下跑跑腿,累都累死了。你真以为坐上皇位就万事大吉,轻松赋闲了?哪儿那么容易,日后谁做皇帝谁得活活累死。”

周晟想称帝,沈云卿能理解。

但周晟把称帝想的太简单了,这不是换身衣服,换个座位那么简单。

而是全国亿万个家庭的命运肩负在你的肩膀上,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和事情,皇帝就不可能吃喝玩乐妻妾成群。

而且随着日后技术发展,社会进步,各种新的社会现象和理念认知层出不穷,皇帝要管的事将更多,累都能累死。

只要稍有懈怠,甚至碰上昏君,就可能亡国。

甭看沈云卿荣华富贵富甲天下,但一点都不轻松,累都把他给累死了。

每天起早贪黑,至少处理四个部门单位的问题,会面各种背景关系的人,单单直接的人际关系网络,没有一万人,也得有七八千人和他有直接关联,有间接关联的至少也是这个数。

所以做皇帝不容易,做轻松的皇帝就得有人背负国家的命运。

但你这么想,周晟却未必,因为“皇帝”这个头衔太重要了,皇帝好不好当,皇帝做的好不好,和累不累是完全两码事。

“你说的这些我都懂,但帝位不是其他,不容有失。”

“这我当然清楚,当前仍以不争为上,你争的越凶狠,陛下压你越甚。

我此番出使在外,你要千万切记,不要为了储君之位冒险出头,否则必有大灾。还要看紧了许家,无法构陷你,但构陷许家还是轻而易举的。”

“不争储君,你让我作何。”

“带好赋儿、芳婵和椿儿就行,皇位如今已不在是你与郑王之争,而是孙辈之争,郑王三子远不如赋儿与芳婵,你只要好好教导赋儿与椿儿,皇位就是你这一脉。

另外,周枢稍晚还朝之后多与其亲近,郑王也会拉拢周枢。

但是你记住,周枢此人软硬都不吃,软的他想不明白,也懒得去想,硬的会怼回来,所以与他来往要干脆,不要手段,如此会适得其反。只要与周枢结好,日后就能制衡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