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后,沈云卿在甲板摆下了桌子,点上蜡烛,准备了丰盛的晚餐。
晚餐还是很丰富的,有活禽,有米饭,发的香菇木耳,还有葡萄酒、无水干奶酪、茶,水果和海里打上来的鱼。
无水干奶酪和茶叶是岐军标准配置,不过无水干奶酪存放久了就容易发臭,不过口感还可以。
茶叶富含茶多酚和维生素,每天大量饮用可以保证一定的维生素摄入。而且茶叶这东西可以压缩成茶饼,带再多基本也不占地方,敲一小块可以泡一大锅,喝一整天。
不过由于保存技术制约,绿茶海上时间放久了容易发酵成红茶,所以出海前供应配给的是绿茶,回港后就全变成了红茶。
于是当年从中国出口的绿茶,等到了英国之后就变成了红茶。
所以你看欧洲人最喜欢喝红茶,其实不是因为他们爱喝,而是绿茶在海上飘了一两年后,慢性发酵成了红茶,久而久之喝了几百年的红茶,就成了一种文化习惯。
此外硬饼干、腊肉和少量的活禽也是出海必须的标配。
硬饼干更像是一种压缩饼干,目前配发给海军的有两种,一种是咸口的,一种是裹了糖浆的。但无一例外都不是发酵面粉烘焙,都是死面放入模具里人工加压,然后直接烘焙。
不发酵可以让饼干的淀粉含量更高,因为不够蓬松,而死面饼干由于没发酵,所以不会膨胀。
当然,口感就差得多了,而且十分的硬朗,几乎就是一块陶土烧制的陶器,如果足够大,可以用来砸人也不会碎。
所以这种饼干和现代饼干一样的薄,不会太厚,太厚了甚至可能掰不断,咀嚼和食用都会非常困难。
此外也配备一些腊肉,而且得是关外的盐覆风干肉,或是猪肉,或是牛肉,但不会是羊肉,因为羊肉返潮很厉害。
之前也配发过咸肉、熏肉、腌肉,但效果都不行,咸肉、腌肉都特别容易坏,而且生蛆很夸张。
熏肉也不行,吃多了经常发生便血和吐血,其实就是熏肉本就容易致癌,加上海上变质,更容易致癌。
北方的风干肉情况要好得多,尤其是牛肉,密度很大,风干之后就和石头一样,而且风干之前用盐涂抹覆盖,风干的时候,盐都渗入肉里,细菌滋生和侵蚀显著降低。
食用的时候只要割掉表层的肉干,内部的肉质依然十分完好。
饼干、风干肉、无水干奶酪、茶叶,基本上是上到船长,下到海员的保障标配。
现做的米饭和现加工的面制热食是奢侈品,每天只午饭供应一顿,中午做饭会顺带把一天的肉制品都连带一起加工,但绝对不允许一次烧超过五斤的水或者汤,因为海上航行有风浪,高温流质一定会侧翻,锅越大,侧翻概率越大。
尤其是战舰,每天只供应一顿热食,其他没有军火的船只一天可视情况多顿供应大米、面制品等热食、热水。
风帆船上出海,一般都不允许进行大规模的厨房生火作业,因为不安全。热兵器武装的舰船更是如此,且不说木质船容易引发火灾,携带军火的船只生火是大忌讳。
而且海上有风浪,稍微一颠簸,就会把锅具炊具掀翻,对船员非常危险。
即便有热食供应,也只是极小范围内的生火,只供应船长、大副、二副等高级船员,普通船员就吃饼干或者干面包。
但这是欧洲人的航海模式,不适合中国人,因为大米在当下是不可能预制加工然后像面包、干酪和饼干那样食用的,面包、饼干都是粉状结构,而大米都是颗粒,煮熟风干之后就是砂砾一样的坚硬,不可能冷食用。
同时天天吃饼干,顿顿吃,东方人受不了,尤其是中国人长期适应了吃大米饭,突然顿顿吃饼干,人根本受不了,严重影响出海士气,并且蔓延厌恶情绪,所以得要照顾到东方人的饮食习惯和航海习惯。
此外大量生火做热食,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不是木柴就是煤炭,严重占用空间。海上空间是寸土寸金,非必要空间占的越多,贸易利润和武装指数就越低。
为便于生火做饭,为此专门在船尾舱二层甲板靠左舷或者右舷建了一个隔舱,隔舱壁、地面和顶部用铜皮封装,防止生火时的火星飞溅。
同时专门配备了专用的半埋式炉具,使用深底大锅,埋入炉灶一半,用于生火做饭,防止小风浪把锅具从炉灶内掀翻伤人。并严令禁止大风大浪天气烧饭,防止船体摇摆幅度过大,把锅具给掀翻。
燃料在出海前都补充煤炭,船只在外国靠港补给则补充木柴,因为眼下用煤炭的都是文明指数较高的国家,很多国家连煤炭不知道为何物,东南亚周边市场上就根本买不到煤炭。
武装船只每天只中午做一顿饭,因为中午光线充足,眼下没有电力,烛火照明十分有限,晚上和早晨做饭不安全。而且工作量大,一天做一顿就行了。
受厨房空间和炉具加工容量限制,在标准满载人员情况下,中午一顿就够烧一顿午饭,连带把一天的肉制品加工一下,因此只能供应一顿。
至于民船和货船,只要满足够操船和基本自卫人员,通常只有满编人员的三分之一到一半,一天可以满足三顿的做饭需求。
但民间的实际情况都由各船自己决定,而军队有军队的条令条例,都严格按条令执行,除非有直接命令。
此外只要补给跟的上,每人天还会配给低度数的米酒或是葡萄酒半斤,或者一两的白酒,酒量控制在不会醉人的范围,登高和需要攀爬作业的水手值班期间不得饮酒,特殊和紧急情况除外。
海上航行风湿是常见病,即便是在热带驰道,遇上大风大浪天气,气温也很低,因此饮用酒类可以抵御风湿和取暖提神。
而酒类也能起到一定杀菌的作用,同时替代一些淡水的摄入。
由于海上风浪的缘故,一般情况下不准烧超过五斤的水,因为无论风浪多小,烧水一定会洒出来,如果是大锅烧水,无论风浪多大,都一定会侧翻。
因此安全起见,船上不会大量烧水,即便烧水,都是使用有壶盖可以紧固的特制水壶,只留一个壶口用于出气,所以船上饮用的淡水都冷水。
早期航海,船上的淡水都装载木桶内,而且都是生水,无论是生水还是凉白开,只要装进木桶里,时间一长都会滋生细菌,时间再长就会发臭。
所以长期出海没有新鲜淡水补给,喝的一定是臭水,即便有淡水补给,多数情况下也不允许煮水加热杀菌,所以酒水一定程度上能代替淡水摄入水分。
但是长喝生水容易致病,同时木桶存水又容易滋生细菌,发现这个问题后,沈云卿专门让工部制造了大口的冲压铁桶,镀上搪瓷之后用来装水,桶盖使用无毒橡胶圈密封,用六个搭扣压紧后即便侧翻也不会漏水。
一桶存水五十斤,从国内出发之前,补充的淡水都是烧开的热水。出海后优先应用国内补给的凉白开。
当然,即便是凉白开,时间放久了还是会滋生细菌,但是比木桶那是好的太多了。
而且这种搪瓷铁皮桶分量还比木桶轻,存水的效率还高。
因为木桶要存水就得有一定的厚度,否则会渗漏,厚度增多,重量就增加,空间变小,存水的效率也就打折扣。现在都用这样的搪瓷铁皮桶,能比以前多带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淡水。
搪瓷产品的大量使用,让船只的装载能力大幅提升,之前用的锅碗瓢盆木质容器,现在都用搪瓷,重量和空间都剩下一大块。
如吃饭用的陶碗、喝水用的木杯、瓷器,存放物品的木箱,现在都用搪瓷制品。
而出国靠港补给的国外淡水,一定都是没有经过高温烧开的生水,船上也配备了净水片用于杀菌消毒,尽可能减少水中有害病菌微生物。
但补充的生水不会立即饮用,而是优先消耗国内补给的凉白开,等到消耗一空之后,再饮用补充的生水。
有技术,就一定会带来革新,突破一些瓶颈和障碍。
船上零星会携带一些活禽,改善船长和军官的伙食。此外船上也会带上渔网,方便海上捕捞补充肉制品食物。
得益于东南亚的气候,每到一站都要补给水果,这一点是欧洲航海初期比不上的优势。
澜珀岛虽然贸易政策优惠,但是食品补给很贵,因为岛上面积小,耕地资源有限,食品都是来自岛外。
而粮食又没什么利润,因此要把粮食弄上岛,就必须有足够的利益驱动,价格自然不会太便宜,牲畜家畜肉制品更是奢侈,岛上肉类的来源摄入更多都吃海产品。
“张翀,你们每次途径澜珀有口粮交易吗?”
“没有,价格不划算,而且属下有任务在身,粮食体积大但是消耗快,属下的三十艘船运再多上去,都会迅速被消耗。不知郡王何意?”
“我看今后可以开增腊婆到澜珀的食品贸易,把澜珀的粮价降下来。”
“但利润会非常薄,甚至亏本。”
“亏本亏的是粮食,不是贸易。澜珀这个地方是扼守南洲百夷的海上要冲,至关重要。当地的粮食补给能力越强,今后由此中转和交易的商人就越多。
而且我朝商人也可大量涌入澜珀交易,总体上朝廷虽然会略有小亏,但是大体上只要澜珀的贸易更加繁荣,我朝可以在国内港口收取更多的商业交易税,如此其实非但不亏,而且还有巨大的盈利。
另外,三千石船小了些,日后可以建造一些七千石船和五千石船混编,同时带上其他值钱的货物,但以粮食为主,平衡收益,如此就不会亏。”